型适合哪些人群使用?效果如何?,

成长型思维是一种积极的信念体系,对青少年学习投入有着重要作用

文|章鱼哥

编辑|比奇堡


在我国教育改革实践中,人本主义基本思想和理念逐渐成为一种思路,思维力等非智力因素越来越收到中小学教师的青睐。

成长型思维由美国心理学教授德韦克提出,其特点是认为智力和能力可通过努力得以增长,所以面对挫折更多是以一种乐观的态度。

并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在学习、生活、工作诸多领域取得高成就的可能性更大。

此外,优秀心理品质之一:坚毅,成为教育心理学中越来受欢迎的热点话题。

坚毅是指个体面对长期目标能够始终坚持不懈,并对目标持有高兴趣和高热情,是一种优秀的品格和心理品质。

研究表明,坚毅水平较高的个体,通常学业表现水平更优秀。

以往探讨成长型思维和坚毅的形成机制的研究较少,且以往研究对于父母教养方式、成长型思维、坚毅、学习投入大多数探讨两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四变量的相关研究较少。

所以,研究将探究家庭因素对成长型思维、坚毅、学习投入的影响,并探讨成长型思维和坚毅在教养方式和高中生学习投入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

一、成长型思维

Dweck于1995年提出了思维模式,又称内隐理念,指的是基于个体特质是否可塑所相关的核心假设。

基于个体对属性可塑性的不同假设,Dweck提出内隐理论包括实体论、渐变论

实体论坚信个体具有较为稳定的属性,几乎不为个体努力、动机或情境因素所影响。

渐变论则称人和事物的属性是可塑的,经过本身努力或者在不同情形下能够发生改变。

之后,德韦克在她的著作《思维模式:成功的新心理学》中将起初探索的“内隐理念”改叫“思维模式”,并提出个体思维模式包含固定型思维模式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观点。

个体思维偏向于固定型,倾向于认为人的智力和能力是固定不变的,无法通过努力而改变,面对任务会倾向于容易完成的任务,担心失败,害怕挑战,在困难面前容易放弃。

反之,持成长型思维倾向的个体相信能力增长观,坚信智力与能力的可塑造性,其可以通过努力得以提高。

他们相信努力的意义,喜欢选择有一定难度的任务,遇到挫折也会坚持,不会轻易放弃。

Dweck指出,个体思维模式不是单一的固定型或成长型,每种思维都会混合在个体思维中,只是不同思维类型所占比例有所区别。

但是在历年来实证研究中,包括Dweck本人,大多只区分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两类。

成长型思维的相关研究

即使思维模式在学习和生活中难以被觉察,但仍旧影响着个体的动机和行为。国内外学者就成长型思维的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成长型思维和学业方面的研究。

黄爱云研究发现个体具备成长型思维可以促进其对数学学科的学习。

李星辉在探索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养成时发现,通过个体实践,其成长型思维可以促进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

王陈丹发现成长型思维可以显著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刁春婷等人研究发现成长型思维模式对青少年的学业效能感与其学业成绩正向预测作用显著。

Blackwell等人为研究成长型思维的干预效果,曾做过一个针对七年级学差生的追踪实验,结果发现成长型思维的干预对预防学生数学成绩的持续下降具备积极作用。

成长型思维的干预研究。

Dweck团队指出,通过有效的外界干预可以改变个体的思维模式,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始探讨如何通过成长型思维的干预项目来提升青少年的成长型思维水平。

在成长型思维干预早期,有国外学者开发了“写信”的方法。

如Aronson等人以大学生群体为被试,将关于成长型思维的理论和相关研究发现告知被试,之后请被试将学到的理论进行应用,给学习困难的中学生写信。

信件主要内容是对挫折内涵、意义的解释及对学生面对挑战时要勇敢克服的信心鼓舞。经过追踪发现干预组被试学业兴趣显著提升,成绩也有所进步。

从2011年开始,研究者相继研究线上干预项目。

现阶段相对权威的是Dweck团队提出的Brainology思维干预项目,此干预大多针对4-9年级学生,目的是提升青少年的学习策略与学习动机,并帮助他们解决学业问题。

并且Dweck提到Brainology项目干预效果受到教师及学校的影响,为了防止教师用固定型思维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教学,保证干预项目长期效果。

后来德韦克研发出MindsetMaker项目与LeaderKit项目,主要针对于学校的教师和管理者。

2018年,梅海燕在脑科学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出一系列关于成长型思维的课程,课程主题是“成长型思维”“自我管理”与“学习资源”几个版块,为后续学者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启发。

成长型思维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将其作为自变量进行探讨,研究成长型思维形成机制的不多。

德韦克团队曾探讨过父母思维模式与子女思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家长对失败的认知和子女的思维模式显著相关。

青少年关于智力的看法也会受到家长差异表扬方式的影响,如果对孩子的智力和能力随意进行评价,习惯贴上“聪明”“天生不行”“笨孩子”的标签。

不重过程只重结果,不注重孩子过程性的进步、努力、专心等,使孩子将智力和能力视为固定不可控的,思维随之僵化。

可见父母采取不同的批评与表扬方法会影响到个体智力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发展,父亲母亲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子女思维模式的形成。

二、讨论

基于以上受访者的反馈与数据分析,研究的访谈显著地证实了研究一的定量统计分析结论。

关于教养方式,大部分父母以积极型教养方式为主,情感温暖为主基调,但也有个别父母存在情感缺位、严厉、干涉,过度保护等现象。

通过访谈可以得出,父母在教养中呈现情感温暖的积极教养方式,对于青少年成长型思维的形成、坚毅水平的培养以及高水平的学习投入都有促进作用。

而拒绝、过度保护的消极教养方式则不利于子女成长型思维发展、坚毅品质塑造及学习投入水平的提高。

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成长型思维的影响。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父母的情感温暖,对子女的关爱大多体现在日常生活起居的照料、子女面对困难时的鼓励沟通、讲道理、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等方面。

对高中生成长型思维的培养渗透在其亲子互动和父母的言行举止中。

父母在和子女沟通中有更多的鼓励和情感理解,通过言行举止向子女传递“智力和能力都不是天生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得到提高”的观念。

Molden等人研究指出,儿童思维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受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家长对子女进行重视过程的夸奖会帮助孩子倾向于建立内部归因,树立掌握目标。

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面对挫折也会勇于克服,促进青少年成长型思维的养成。

而有的父母对孩子拒绝、干涉、严厉管教,批评、惩罚,“你看人家的孩子考那么好,你咋就这么差劲呢”。

这种参照式教育方式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面对挫折他们退缩逃避,容易放弃努力,长此以往不利于其成长型思维的发展。

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坚毅的影响。

个体如果从家庭中体会到爱和温情,会更加独立自主,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加之父母的鼓励和支持,子女容易养成一致性的兴趣爱好。

在青少年面对学习上的挫折时,大部分家长以鼓励引导为主,有的家长会亲力亲为帮助孩子分析困难、制定计划等,以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长此以往,孩子面对困难坚持不懈,更好的朝目标努力,具备了较高的坚毅水平。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习惯了什么事情都由他们替我做决定,我感觉自己自主的能力变差了”。

青少年在这种干涉下逐渐失去自信心和探索欲,独立自主性下降,难以形成持久的兴趣爱好,而兴趣一致正是坚毅品质的维度之一。

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

父母情感方面对青少年的支持,鼓励孩子的积极学习行为,对他们表现出更多的温暖和期待。

这些都有助于满足青少年的基本需要,让他们体会到学业上的成就感,认同努力的意义,对学习有更好的热情。

同时,父母积极和温情的反馈会让他们赞同学习是有意义的,不断激发子女的学习动机,更加专注的投入到学习中。

反过来,父母的拒绝、严厉批评打击了子女学习兴趣和信心,“各种批评我,好像是我故意考不好一样。

我就很反感,更加不愿意学习了”,子女在这种环境下逐渐失去学习动机,对失败越发敏感,不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对学习没有热情,学习投入水平容易不足。

高中生成长型思维对学习投入的影响。

经过访谈我们发现,青少年成长型思维水平越高,越倾向于具备较高的学习投入水平。这个影响大概从两方面体现:

其一是个体对天赋和能力的看法。成长型思维水平较高的青少年,认可努力的意义,认为能力的可塑造性,能够以激情或活力状态投入在学业活动中。

而低成长型思维水平的个体认为天赋比努力更重要,他们随意给自己贴上“不是学习的料”的标签,对学业活动缺乏热情,学习投入不足。

其二是对待挑战的态度。高成长型思维水平的个体不惧困难,面对挑战有冲劲儿,享受努力的过程和成功以后的喜悦感,能够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高中生坚毅对学习投入的影响。访谈结果显示,坚毅水平越高的个体,学习投入水平越高。高坚毅水平的青少年在面对学习时能够沉下心来,专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

目标明确,执着于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够持续努力,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退缩和轻易放弃,会调整心态努力克服,保持较高水平的学习投入。

而坚毅水平不足的个体,承受挫折能力较差,不愿意为学习目标付出持续努力,通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投入水平较低。

另外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几位低坚毅水平的受访者都没有持久的兴趣,对学习也是如此。

对学习没有持久兴趣,学习便成了被动的、必须完成的任务,很难付出热情去投入到学习中,学习投入水平较低。

高中生成长型思维对坚毅的影响。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成长型思维较高的个体,坚毅水平也更强。

当青少年具备较高水平的成长型思维,会更加关注自身能力提升,他们相信努力的意义,自己喜欢设定长期目标并能够长期坚持,表现出较高的坚毅水平。

而低成长型思维水平的同学,倾向于给自己贴标签,认为努力也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能力得不到提升。

所以面对挑战缺乏战胜它的信心,也很少坚持做一件事情,“努力了成绩也上不去,就开始摆烂了,面对困难光想逃避”,长此以往不利于坚毅品质的发展。

2023-11-24

20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