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涨价,一汽丰田减产,车价即将全面上涨?

车价降到谷底,接下来就该反弹了。

近期,特斯拉频繁涨价,10月对Model Y(配置|询价)高性能版上调1.4万元,接着11月初又上调Model 3/Y长续航版的售价。

11月14日,特斯拉再次官宣涨价,其中Model 3起售价上调1500元后为26.14万元,Model Y起售价上调2500元后为26.64万元。

特斯拉近一个月售价的屡次上调,与上半年Model 3/Y最高直降3.6/4.8万元、8000元保险补贴等各项降价优惠形成鲜明对比。

那么特斯拉开始涨价,是否就意味着价格战到此结束了?那么其他车企们会跟进涨价吗?最后,我们买车是该立马下手还是继续观望呢?

据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全球累计销量为132.4万辆,已超过2022年全年的131.4万辆,表现亮眼。

难道特斯拉认为不愁卖了,所以“飘了”就涨价?其实不然。

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净利润大跌44%,毛利率更是下滑至17.9%,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5.1%,创四年新低。简单来说,特斯拉的盈利能力变差。

而全球范围内降价是造成特斯拉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的单车均价为近年新低,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近10000美元,远高于同期成本约2600美元的降幅。

大幅降价直接影响了特斯拉的利润率,第三季度财报公布后,一度让其股价陷入剧烈波动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中国版有着全球最低价,据海外媒体报道,目前品牌在中国区的毛利率仅有5%-6%。

结合以上信息不难发现,特斯拉此次涨价是为了保利润率,即使牺牲一点销量也无所谓。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或许是给其他车企释放出一个信号:与其无序竞争导致都大家都赚不到钱,不如共同提高单车利润来实现盈利,一起退出价格战。

特斯拉年初的降价几乎影响了所有车企,时至今日,该影响还在持续。

首先便是作为直接竞争对手的自主新能源品牌们,其中小鹏、AITO问界率先在1月份跟进降价。极氪、蔚来等品牌后续也纷纷推出优惠措施,其中极氪001更是最高直降3.7万元。

传统大厂的纯电车型也陆续跟进,比如上汽大众今年7月对ID.3最高立减3.7万元后,继而又对ID.家族全系进行降价。

中高端纯电车型的降价,也让自主插混车型嗅到危机,于是也开始降价优惠,例如比亚迪秦PLUS DM-i推出冠军版,起售价下探至9.98万元,而此前需要11.38万元。

新能源价格的疯狂内卷,动摇了想买油车的用户,燃油车也不得不参与价格战。今年3月东风雪铁龙率先打响燃油车价格战,将中型车C6的起售价拉低至12万元。

一向姿态较高的日系车同样没有稳得住,也不得不通过优惠来博得消费者的青睐,比如东风日产对多款产品进行限时降价,其中全新天籁的现金优惠高达4万元。同时某些进口车型也加不动价了,比如雷克萨斯部分车型终端优惠近5万元。

价格战打得火热,大家的利润都面临着较大压力,特斯拉只是降低了一些毛利率,但是其余厂家基本都在亏本赚吆喝。

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表示,降价前,每卖出一台ID.3亏损2.7万元,降价后每辆车的亏损超过了4万元,而极氪上半年每卖一台车约亏9万元,蔚来已经闹到了要裁员10%的地步。

可以说,价格战下,没有一个赢家,同时还让行业陷入恶性循环。

不过价格战势必会结束,短期内大家能以此来获得一定的销量涨幅,但是长期必将回归理性,毕竟商业的本质是赚钱。

所以,涨价潮或将在不久之后到来。

近期,除了特斯拉涨价外,一汽丰田减产也值得格外关注。

一汽丰田决定,未来将连续减产5个月至明年2月,虽然这是喊话经销商伙伴们,但是却似乎透露着一汽丰田将慢慢地退出价格战。

一汽丰田减产意味着将缩减经销商的配额,一旦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减小,那么我们能谈到的终端优惠就大有可能缩水,这其实就是变相涨价。

变相涨价的或许不只有一汽丰田,还有上汽大众,近期贾健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明年第一季度开始,ID.3将会换用磷酸铁锂电池。

通常情况下,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低于三元锂电池,但是会导致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体验不及后者。因此,上汽大众ID.3的“减配”也可以看成是变相涨价。

贾健旭还表示,换装后,上汽大众ID.3的生产成本将下降1.9万元,并且该车将在明年第二季度彻底实现扭亏为盈。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每辆亏本4万多的上汽大众ID.3,即使换电池后成本下降,但是也达不到盈利的目标,那么你猜后续这款车还会不会进行“减配”或者涨价呢?

就连资金实力雄厚的上汽大众都在谋求新出路避免亏损,现在仍陷在亏损泥潭中的新势力们,似乎也很难坚持参与价格战,那么后面涨价大有可能。

按照上述推论,现在或许就是买车的最佳时机。

在新能源市场发展的早期阶段,各家大打价格战或许主要是为了站稳一席之地,继而在用户中建立起品牌形象。

而现在新能源市场格局已经大致形成,当市场冷静下来后,接下去车企们不应该再牺牲利润获得市场份额,而应该陆续调整产能规划、确定销量目标,并像特斯拉一样开始追求单车利润率,以此谋求更长久的发展。

小道消息显示,理想2024年的销量目标定为80万辆,目前已对常州工厂完成产能升级,目标每月4万辆,同时北京顺义工厂已经进入投产准备阶段。

此外,小鹏、蔚来等新势力也开始确认2024年的销量目标。同时,不少新能源厂家正引进一体式压铸等技术控制单车成本。

特斯拉不管是降价还是涨价,都能吸引一批车企跟进,堪称车市定价涨跌的“风向标”。

不过随着技术的成熟与规模化效应的形成,往后车企们对于定价将会更加理性,违背商业规律的价格战将很难再重演。

因此,当下或许才是我们买车最便宜的时候,之后,我们可能再也买不到今年这么便宜的车了。

那么这一次,你还会做“等等党”吗?

2023-11-15

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