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迪f租车版的价格是多少?,

2022中国车企出征海外,抢滩欧洲!成功or失败?

视频加载中...

2022年11月马上就要结束了。

回顾过去的11个月,如果给这一年的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下一个关键词,那么“出海”一词肯定是其中的备选项。

从2022年新年伊始,上汽、东风、吉利、长城、奇瑞等传统自主车企,便发布了各自最新的出海规划和产品;到了下半年,比亚迪、蔚来、小鹏、零跑、爱驰等新能源车企,也都纷纷出征海外。

而且与之前中国车企主要把精力放在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是,此次出海的很多优秀车企,都把汽车工业的发源地欧洲,作为自己重要的目的地。

蔚来欧洲体验店

比亚迪巴黎车展

它们中有的宣布要在海外建厂,有的要在欧洲发布最新车型,有的则要在当地开设直营体验店,真的是好不热闹。

这番场景也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我联想到了几年前的国产手机出海潮

那时的国产手机品牌同样也是纷纷出海设厂、开店、发布新品。

时至今日,它们中有的在海外混得风生水起,也有的铩羽而归,还有的被某大国“特别对待”,疯狂绞杀。

那么同样是出征海外,这次的国产汽车“出海”,与之前的手机“出海”又有何不同呢?

它们又为何把欧洲作为出海的首选地?

自主汽车品牌的海外发展规划、现状以及未来又将会是如何?

大家好,我是那兔。

一个经常关注国际新闻,又对新能源产业感兴趣的一名小up主。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一波自主汽车品牌的海外出征路,我愿称之为自主品牌的“西行漫记”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目前的全球汽车产业出口格局。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显示,8月我国汽车出口创历史新高,首次超过30万辆,以30.8万辆的成绩超过了汽车强国德国,九月份以30.1万辆再次超过德国。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10、11、12月份的出口数量,肯定也是30万辆+。以后30万辆这个之前梦寐以求的目标,将会是中国汽车出口的起点。

而今年1月至9月,中国汽车总共出口了211.7万辆,同比增长55.5%,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根据中汽协的预测,今年全年我国汽车出口有望超过240万辆。

中国不但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未来几年还很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当然这里肯定有人吐槽,说这数据里面有水分。

因为从中国出口的汽车虽然是中国制造,但不代表就是中国品牌。而且中国出口的汽车单价普遍偏低,利润也不高,在海外更没有什么知名度。

稍微有点知名度的吧,还是收购的人家国外品牌,就比如上汽名爵

确实,您吐槽得太对了!这次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之所以吹起海外出征的集结号,选择登入欧洲,恰恰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进军海外市场,参与全球竞争,尤其是在欧美发达国家站稳脚跟,是每一个有追求的汽车品牌的试金石,同样也是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得以发展的必经之路。

30年代的美国、50、60、70年代的西欧、60、70、80年代的日本,还有80、90年代的韩国,这几个国家之所以能在今天的汽车产业占有一席之地,同样都是抓住了历史的机遇,经历了在海外的各种磨练,才形成了如今强大的汽车品牌和汽车产业。

想法是很好,那么中国车企又是哪来的自信呢?

回顾前面提到的几个汽车强国的崛起,固然企业自身的努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历史的机遇。

就比如日本,正是70年代的石油危机给了日本一个机遇,日本汽车产业同样也抓住了这个机遇并走向了全球。

而现如今的世界,同样也是深陷能源危机,尤其是缺油少气的欧洲

在经历了这次能源危机之后,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发达国家,肯定会更加坚定自己的能源转型之路,更快地换道新能源的赛场。

这对中国的车企来说,可真是几十年难遇的机会啊。

那么我们的优势又有哪些?

中国与其他汽车强国不同的是,不但有一个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还有一个可提供持续性行业发展政策的政府

经过各行各业将近十年的内卷,现在的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新能源市场。

并且在关键的动力电池、自动驾驶、人机交互、充电网络、原料储能等新兴技术中都有积极的布局,甚至在此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而这些优势恰恰是目前欧洲车企所欠缺的。此时不去,等以后对手反应过来,那就更没有机会了。

而且说实话,现在的新能源车都不便宜,再加上关税,也就只有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消费得起。

大的产业背景说完了,让我们再看一看自主品牌的欧洲战略。

我就挑出三个代表性的国产汽车品牌,分别是老牌民营车企吉利,中生代选手比亚迪,以及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

首先是吉利汽车的王传福,人狠话不多的书福哥可以说是登入欧洲的先驱了。毕竟吉利汽车第一次在欧洲亮相,要追溯到17年前。

2005年9月12日,在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车展第四展馆中,吉利作为第一个参加全球国际车展的自主品牌,一口气推出了四款轿车。

分别是吉利豪情、自由舰、FC-1、美人豹新款中国龙

不过当时吉利的车给欧洲人留下的印象就一个字:“土”

当时的《南方都市报》甚至还发了一篇“吉利参加法兰克福国际车展是在给中国丢脸吗?”的文章。

可能是受到了刺激吧,此后的书福哥便开启了买买买的模式。

从收购沃尔沃、路特斯,入股奔驰,到后来创立领克、极星,最近又收购了阿斯顿马丁部分股权。

书福哥仿佛在告诉人们一个真理:“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毕竟可以通过钱解决的事儿,那都不叫事儿。

现在的吉利已经不是一个小小的汽车公司,而是全球第九大汽车集团

不过书福哥的买买买,可不是随便大撒币。他是真的把自己收购的汽车品牌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吸收到了自家的吉利车型上。

既然你欧洲人嫌我吉利土,那我就在创建一个新品牌。一切都按你欧洲人的审美,看你还说我土不土。

与吉利买买买的模式不同的是,比亚迪作为传统车企的挑战者和电动汽车届的老大哥,则像一个科技直男,一心闷头搞垂直整合。

从发动机到电池,再到电机、电控、自动驾驶,什么都要自己搞,甚至连锂矿都是自己去挖。形成了一条横跨汽车、电池、储能、IT、半导体、轨道交通等多个产业链的巨型企业。

最终比亚迪的市值超越了欧洲汽车霸主大众,跻身全球第三。

特斯拉前董事会成员史蒂夫·威斯利

以至于特斯拉前董事会成员史蒂夫·威斯利最近也说:“我认为特斯拉第一次有了一个真正的挑战者,这个挑战者的名字叫比亚迪。”

然而在船夫哥的眼里,你特斯拉才是来者。

而要说起中国新能源车进入欧洲的历史,就要追溯到24年前。

早在1998年比亚迪就在荷兰设立了公司,荷兰鹿特丹为其欧洲总部所在地,当时主要是以手机电池业务为主。

后来比亚迪开始涉足电动汽车,其在欧洲最早的订单,是2012年将荷兰斯西蒙尼克岛上的6辆燃油大巴,更换为电动大巴。

次年,比亚迪又中标了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35辆电动摆渡车,使其成为全球第一个将摆渡车运输电动化的机场。

此后比亚迪的纯电动大巴K9、纯电动出租车e6,还有电动叉车、卡车续进入荷兰、丹麦、比利时炖、德国、法国等国。

到了今天,比亚迪的电动大巴凭借过硬的产品力,已经牢牢占据欧洲市占率第一的宝座

欧洲大大小小的国家,几乎都能看到比亚迪电动大巴的身影。所以欧洲人对于比亚迪这个品牌并不陌生,而且还相当的尊敬。

2022年10月17日,同样还是那个巴黎车展,再次进军欧洲的比亚迪,带来了自己的最新产品:比亚迪唐、汉和元PLUS

这次中国车企收获的不是嘲笑,而是法国总统马克龙的驻足欣赏。

并且马克龙还表示:“面对中国和美国在电动车领域的竞争,欧洲必须觉醒。”

反正不管欧洲车企绝不觉醒,法国车在中国的日子真的是快到头了。

就在这次的巴黎车展上,Stellantis集团的CEO唐唯实就表示:正考虑为标致、雪铁龙等旗下品牌在中国实施“轻资产”战略。

言外之意就是法系车要溜了,法国传统了属于是。

亚迪在欧洲的销售策略,主要是依靠当地成熟的经销商。

在瑞典和德国,比亚迪与欧洲行业领先的经销商集团(Hedin Mobility Group)达成合作;在挪威,还与经销商RSA合作,在该公司旗下40多家分销商门店销售汽车。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成本投入相对较小,缺点则是经销商不能保证销量。

因此需要自己的产品足够的优秀,优秀到欧洲人能够接受如此高的价格,优秀到当地的经销商愿意卖力销售你比亚迪的汽车。

另外在充电方面,与造车新势力疯狂自建充电桩和搞换电站不同的是,比亚迪一直没有在这方面发力,而是在努力研究充电的兼容问题。

让自家的工程师测试市面上每一款充电桩,确保自家的车能够在各家的充电桩上达到最大充电功率。

简称“白嫖”,真的是太可恨了!

这不,比亚迪刚刚亮相巴黎就与壳牌达成合作,获得其欧洲境内约30万个壳牌充电桩使用权。

另外在欧洲非常流行的租车市场,比亚迪还和德国汽车租赁公司Sixt签署合作协议,Sixt公司承诺在未来六年内从比亚迪购买至少10万辆电动汽车,投放到德国高端汽车租赁市场。

在最新的欧洲E-NCAP安全测试中,比亚迪元PLUS经过各项严苛测试,获得五星安全的评级,表现相当的优秀。

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售价了,毕竟汉和唐在德国的售价就要高达7.2万欧元。

没办法,关税太高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学特斯拉在欧洲建厂了,希望比亚迪能早日实现这个目标。

说完吉利和比亚迪,最后再说一下蔚来。

与前面两家不同的是,蔚来在欧洲的策略是自建直营体验店,用长租取代购买,只租不卖。

蔚来CEO李斌在接受德国汽车杂志《Heise Autos》采访时表示:“在2030年,蔚来有望成为世界前五的汽车制造商。”

说实话,我没太看懂李斌的逻辑在哪里,反正想要通过只租不卖成为世界前五,我看是不太容易。

11月21日,刚刚参加完欧盟峰会的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自己将在11月初开启任内的首次访华之旅。并且特别强调,自己会带领一支强大的商业领袖代表团。

我想这支商业代表团里,德国车企的高管能占一大半。

而就在德国总理官宣访华后,奔驰的CEO康林松接受采访时就肉麻的表示:中国是奔驰的第二故乡,打死我也不离开德国!

既然奔驰都把中国当作第二故乡了,中国的车企也该去这个同乡家里去坐坐了。

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的路还很长,还会遭遇各种挫折,但想要成为百年品牌,欧洲这一站是永远都绕不过去的坎儿。欧洲由于错过了互联网和信息科技的发展浪潮,汽车产业是其为数不多的优势产业,关系到数千万欧洲人的饭碗,所以这场仗还真不好打。

另外大家不要忘了,最近几年的全球汽车市场一直都非常低迷,可不像七八十年代那样是一个增量市场,而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存量市场,即便是现在的中国市场也是如此。

这也就意味着每当中国的自主品牌多卖出一辆车,外国车企就少卖出一辆车。

在国内,现在自主品牌已经开始大量蚕食合资品牌的销量,也是时候出海作战了。

这次的汽车产业的升级会更加残酷,更加血雨腥风。会有很多我们熟知的汽车品牌会消失,有的甚至还可能是百年汽车品牌。

希望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能够不负众望,在欧美发达国家站稳脚跟,成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百年汽车品牌。

2023-11-08

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