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选择汽车网关模块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

英恒科技研究报告:被低估的汽车电子龙头,智能化驱动增长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吴证券,张良卫、卞学清)

1. 英恒科技:快速增长的汽车电子解决方案提供商

1.1. 专注汽车电子解决方案,核心团队具备扎实技能

深耕汽车电子领域,与时俱进把握市场发展趋势。英恒科技创立于 2001 年,并于 2018 年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专注于汽车电子应用市场的方案 解决与技术开发,为整车厂及其零部件配套供应商提供汽车电子关键部件的技术开发、 进出口和信息咨询等服务。基于对市场前景与趋势准确把握,公司业务重心从汽车电子 传统应用领域扩展至新能源、智能汽车等新兴应用领域:(1)2004-2008 年,公司产品 重心在传统汽车应用,主要提供车身控制、动力传动及安全等解决方案;(2)2009 年起 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提供 BMS、VCU、MCU 等核心产品;(3)2016 年起,公司入局 智能汽车领域,前瞻布局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智能网关、激光雷达等相关应用。


管理团队工作经验丰富,具备扎实的汽车电子行业技能。陈长艺、陆颖鸣、陈铭、 黄晞华分别担任联席行政总裁、总经理、首席财务官等重要职务,构成了公司的核心管 理层。公司管理团队成员均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是公司持续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

1.2. 战略:贴近客户、多点配套、重视研发

英恒科技秉持“贴近客户、多点配套”原则,充分开拓大中华区业务。英恒科技客 户主要为中国整车制造商及配套供应商,目前已在大中华区主要客户所在的 16 个城市 设有业务网点。2022 年,公司于北京,上海,成都及济南等的研发扩建项目相继扩张, 增加约 1,800 平方米,为未来研发和客户服务方面提供发展基础。得益于积极的项目布 局战略,公司形成了汽车、工业领域的客户集群,包括比亚迪、北汽、长安等知名 OEM 厂商,浪潮信息、华中数控等工业客户。 充分布局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建设,致力于成为最大的汽车产业服务平台。远期来看, 公司期望通过平台建设优势,为客户提供优质汽车电子配套解决方案,并基于先进的研 发技术平台和成熟的产业化平台,通过专业的工程技术服务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未来, 公司计划持续增加多个主要技术平台的研发投资,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相关调整和优化, 以此巩固和扩大市场竞争优势。


重视研发投入和方案开发,持续推出新解决方案维持竞争优势。汽车电子拥有比工 业、消费电子更高的技术壁垒,且产品迭代速度快、生命周期较为有限,全新推出的产 品可能在几年之后便会过时。而在新产品推向市场后,现有产品的价格会出现下行颓势。 因此,公司始终坚持通过研发投入构筑技术护城河,形成快速迭代能力。公司布局大量 技术研发人员和软件工程师,截至 2022H1,公司共有 755 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 64%, 专利及软件版权数量连续增长。

1.3. 营收利润快速增长,智能化业务表现亮眼

英恒科技业绩增速表现亮眼,2022 年实现收入 48.31 亿元,同比增长 52%,归母 净利润 4.15 亿元,同比增长 107%。除 2020 年由于全球汽车市场芯片供应短缺致使收 入出现下跌外,自 2015 年以来,公司营业收入始终保持稳健的提升。2021 年,公司业 绩随市场回暖,收入端、利润端取得了可观增长,2022 年延续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业绩 表现亮眼。


公司目前主要经营新能源、车身系统、安全系统、动力系统、智驾网联、云服务器 六大解决方案类别,各业务均表现出稳中向好的趋势。从收入增速看,新能源、车身系 统、智驾网联增速最快。其中(1)新能源业务在较高的营收基数上连续实现 100%以上 同比增长,1H22 营收规模达到 7.93 亿元,受益于油价升高和新能源汽车销量走高,已 跃升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是公司增长的重要动力;(2)车身系统业务 1H22 营收 4.3 亿元,同比增幅 81%,主要系公司汽车 LED Lighting 解决方案在主要客户处获得更多的项目;(3)智驾网联业务表现亮眼,呈现出快速增长特点,半年度营收从 420 万元快速 突破至 9340 万元,1H21 / 1H22 同比增速高达 603%/217%;(4)云服务器业务一直作为 公司营收份额最高的业务之一,近年来增长趋缓,1H22 营收 3.02 亿元,同比增长 6%, 与行业发展增速保持同步水平,随着远期云服务器客户数量增长,或将兑现发展潜力。

2. 分销业务:深度绑定大客户,芯片端价格波动影响有限

2.1. 技术型分销路线,产业链独特地位带来议价权

串联汽车电子产业链上下游,具有独特、灵活的产业链地位。英恒科技作为第三方 独立汽车电子解决方案提供商,整合上游半导体器件等元件供应,充分赋能下游客户。 公司依托自身完备的解决方案,能够同时为汽车电子零部件制造商和汽车整车制造商提 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在产业链定位上具有独特性和灵活性。

公司客户格局分散,与下游厂商的议价能力较强。汽车结构复杂,各个系统及功能 模块相互耦合,汽车制造商独立开发解决方案的技术难度较大,需要大量的原始资本投 入。因此,汽车厂商往往会选择第三方提供汽车电子解决方案,以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 提升生产效率。得益于独特的产业链地位和价值,公司吸引了大量的下游客户,通过专 业化的研发及方案设计,有效降低了中小型汽车制造商的技术门槛。截至 2021 年末, 公司客户数量达到 1234 家,向客户提供的解决方案总数为 279。 英恒科技在利润端表现显著优于传统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以毛利率水平作为公司与 下游议价能力的量化反映,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且和公司业务可比性较高的传统电子元 器件分销商进行比较,英恒科技呈现出明显高于可比公司的毛利率水平。


2.2. 深度绑定英飞凌,芯片价格对利润率影响较弱

深度绑定英飞凌,实现互惠互补。英飞凌是英恒科技的最大供应商,英恒科技是英 飞凌大中华汽车板块最大分销商。公司早在 2005 年就与英飞凌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 系,与英飞凌建立了互惠互补的业务关系。一方面,通过建立分销渠道,英飞凌能够接 触到更多小型客户,扩大市场覆盖面;另一方面,公司专注以应用为重心的研发工作, 而英飞凌则为公司提供半导体技术和器件。2015-2017 年,英恒科技向英飞凌采购额均 占总采购额比重 80%以上。2017 年,英恒科技的销售额约为 14.73 亿元,其中英飞凌约 为 9.92 亿元。由于二者的深度绑定,英恒科技表现出与英飞凌相似的增长趋势。2018- 2021 年,英恒与英飞凌毛利润水平呈现同增同减的相似变化趋势。

头号商业伙伴实力强劲,汽车电子市场全球份额保持第一。英飞凌是全球领先的半 导体公司,公司汽车电子产品覆盖汽车所有部分,包括动力系统、能源管理、连接和娱 乐、车身、 安全等,在汽车功能芯片领域表现出色。其中,英飞凌在传感器、MCU、 功率半导体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 14.1%、21.9%、31.7%。

成本加成定价削弱芯片端价格波动影响,保障公司利润率水平长期稳定。根据招股书,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方法,即通过向产品的单位成本添加特定的加价百分比来决 定产品的销售价格。在该定价模式下,公司可将上游芯片端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转嫁到 下游客户,对公司自身利率水平的影响大幅削弱。从历史利润率数据看,公司毛利率长 期保持在 20%左右,净利率则保持在 7%左右,表现较为稳定。


3. 新能源、智能化双轮驱动,服务器值得关注

3.1. 新能源业务:三电系统蓬勃发展,公司份额提升空间较大

3.1.1. BMS:电池保护和管理核心部件,重要性日益凸显

BMS 是动力电池的核心,能够有效提高电池使用寿命。电池管理系统(BMS)是 一套保护动力电池使用安全的控制系统,时刻监控电池的使用状态,并通过必要措施缓 解电池组的不一致性,为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安全提供保障。国内 BMS 需求量快速攀升, 14-21 CAGR 达 71.6%。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人们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BMS 能有效防止电池过充、过放、过流、过温,提高电池系统使用效率,其在 汽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英恒科技 BMS 市场份额表现优异,2021 年公司 BMS 装机量位居行业第八。公司 与长安汽车、广汽埃安、北汽新能源等车企建立了 BMS 供应关系,同时也与蔚来下一 代产品和一汽红旗建立了合作关系。根据 NE 时代数据,2021 全年公司 BMS 装机量 103575 套,同比增长 189.4%,市场份额 3.4%位居行业第八,2021-2022 年期间有较多 月份 BMS 市占率在 2%以上。当前国内 BMS 市场存在较为明显的头部集中竞争格局, 英恒科技在汽车电子产业链的特殊地位以及长期以来的技术积累,有望带动公司市场份 额的进一步提升。


3.1.2. VCU:控制系统核心部件,决定汽车整车性能

VCU 是新能源汽车的“大脑”。整车控制器(VCU)是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的核心部 件,采集输入信号,输出负载控制信号,协调各个控制系统工作,为整车正常运行提供 完善的控制逻辑。因此,VCU 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汽车整车性能的好坏。公司 VCU 产品采用了英飞凌 AURIX 系列 32 位多核处理器,并具备 Lockstep 功能,适用于 BEV 乘用车、微面、轻卡、物流车等。 2019 年,公司 VCU 出货量接近 12 万套,占新能源汽车 VCU 市场份额超过 11%。 国内 VCU 市场份额高度集中,前三大供应商占据市场近 70%份额。据 NE 时代数据, 公司 2021 年实现乘用车 VCU 装机量 48072 套,同比增长 4.8%,市场份额为 1.7%,仍 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和空间。

3.1.3. MCU: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公司客户数量较多

MCU 是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负责控制驱动牵引电机。英恒科技的电机控制器 (MCU)由控制板、驱动板、电源模块、DC-Link 电容、电流传感器组成,适用于 BEV 和混合动力车等各种新能源车型。该产品主要客户是北汽新能源,同时也与长城、长安、 广汽、吉利极氪、Smart 品牌车型和一汽红旗建立了合作关系,广泛的客户基础为公司 长期业绩增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3.2. 智能化业务:地平线 IDH 重要合作伙伴,业绩持续放量

地平线与英恒科技战略合作日益频繁密切。2020 年,英恒科技与地平线首次达成了 战略合作,2021 年 7 月合作推出了车规级 AI 芯片征程 5,英恒科技作为此款芯片官方 授权硬件 IDH 合作伙伴。征程 5 芯片兼具大算力和高性能特点,单颗芯片 AI 算力高达 128TOPS,是全球唯二、国内首款可量产的百 TOPS 级大算力 AI 芯片。征程 5 问世后, 征程系列芯片销量迅速攀升,截止 2022 年末,征程系列芯片累计出货量突破 200 万片。

地平线定位为 Tier2,硬件 IDH 作为 Tier1.5 为地平线生态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撑。 地平线是我国智能驾驶芯片领导者,具备较强的人工智能芯片及解决方案自主研发能力, 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实现车规级 AI 芯片前装量产的企业,能够覆盖从 L2 到 L4 全场景 整车智能芯片方案。英恒科技作为地平线深度合作伙伴,围绕不同的 Tier1 定制化需求, 持续开展深层次的合作级开发相关解决方案,为更加广泛的客户提供专业服务。


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是驱动智能汽车软硬件功能融合的核心部件,汽车电子由分布式 到集中式需求明确。由于不同车型平台对模块的空间布置有物理限制,传统的域集中电 子电气架构易受到车型的约束,难以适应汽车网联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下庞大的数据量 和运算处理需求。域控制器则将原本孤立的 ECU 相互融合,既承担了自动驾驶所需要 的数据处理运算能力,也承担了自动驾驶下底层核心数据、联网数据的安全,让汽车网 络拓扑结构变得更为简单,更好地服务汽车的智能化。英恒科技基于成熟的嵌入式平台 软件技术,发布基于征程 5 芯片、首个面向市场的自动驾驶网域控制站产品方案 (MADC2),具有高速导航自动驾驶功能、支持记忆泊车、相容座舱安全传感器、支持 语音和视频交互功能,能够满足高级自动驾驶在行车、泊车或座舱方面的需求。

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定位不同价位车型,征程 5 匹配 30 万以上车型。与先前推出 的两款征程系列芯片相比,征程 5 在算力水平上有明显的飞跃,对于智能座舱的表现, 征程 5 是征程 3 的 20 倍算力提升和 5-6 倍功耗的提升,定位在中高端车型,已在理想 L8 等车型得到应用。整车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征程 5 具备强大性能,能够有效支持汽 车智能化需求,随着应用厂商数量的持续增加,未来征程 5 有望进入快速放量期。

3.3. 服务器业务:远期算力提升空间可期

ChatGPT 用户量在 5 天内突破 100 万,并仅用 2 个月就突破一亿用户,成为 AI 行 业现象级产品,引发了谷歌、百度、腾讯、阿里、京东等云厂商纷纷入局算力军备竞赛, 以期通过 AI 产品优化搜索引擎,带动算力相关产业链快速增长。近期,GPT-4 的发布 更是掀起了人工智能产业的革命性突破,算力规模持续增长已是必然。 数据、算法、算力是 AI 的基础设施,也是实现诸如语言理解、视觉识别、图像/代 码生成等功能的必要支撑。高并行度的深度学习算法在视觉、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 域上的广泛应用使得计算能力需求呈现快速增长。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 IoT 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数据规模未来有望快速增长。根据 IDC 预测,全球数据规模将 从 2021 年的 82.47ZB 增长至 2026 年的 215.99ZB,复合增速超过 20%。AIGC 等应用 层面的新兴需求持续带动 AI 训练算力增长速度加快,远期算力增长充分受益大模型的 密集推出,叠加数据规模持续增长,重大利好服务器行业的景气度提升。


服务器市场成长动力强劲,中国市场增速快于全球。技术革命催生新的经济形态, 带来新的生产动力,AI 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算力需求正快 速增长,服务器作为底层的硬件基础设施,其需求量也将相应增长。根据 IDC 公布的数 据,2021 年中国服务器市场规模达 250.9 亿美元,16-21 年复合增速 21.9%,同期全球 市场规模增速11.0%。2021年国内服务器出货量达到391万台,16-21年复合增速11.3%。 中国服务器市场全球份额不断提升。

浪潮信息是英恒科技云服务器最大客户,也是全球服务器领域的龙头厂商,市场份 额中国第一、全球第三。2012 年以来,浪潮信息抓住云计算行业发展机遇,实现收入和 利润的快速增长,2021 年公司实现营收 670 亿元,归母净利润 20亿元。根据 Counterpoint, 浪潮信息 2021 年实现服务器收入 66 亿美元,份额位居全球第三。据 IDC 统计,浪潮信 息在我国加速服务器(48.5%)、边缘计算服务器(43.0%)、人工智能服务器(20%)市 场份额位居国内第一。随着云厂商资本开支回暖、AI 产业的快速发展及算力需求的大幅 提升,服务器行业有望迎来新机遇。

3.4. 传统汽车&工程服务业务:稳中求进

传统汽车业务积淀深厚,稳中求进。公司在传统汽车行业有二十多年的积累,能为 传统汽车提供一套完整的“即用型”以及“即可量产型”的解决方案,如照明模块、安 全气囊、发热通风及空调、泵机控制器、自动紧急刹车系统等。2022 上半年,车身系统、 安全系统、动力系统占公司总营收比重分别为 21%、13%、7%,分别实现 81%、22%、 10%的同比增速。


工程服务业务稳定增长。2022 上半年,服务收入及其他实现 36%同比增速。工程服 务业务通过向客户提供定制化工程服务,帮助客户完成新技术、新产品的导入,缩短客 户的产品研发周期,提升客户的产品质量与可靠性。主要包括客户咨询、原型样机开发、 产品开发和产品测试工程服务。

4. 商业模式对比:稀缺的 Fabless + “Tier X.5”

4.1. 定位 Tier X.5,顺应汽车“新四化”趋势

汽车是一款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产品,发动机、底盘、车身各自对应了大量的功 能,典型的功能包括混合动力系统、ADAS、自动泊车、自动驾驶等,需要大量零部件 为整车性能的正常发挥提供支撑,也需要软件、机械件工程师、产品企划等的密切合作。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浪潮的推进,汽车各系统的性能因素更加复 杂,各项结构、功能交织在一起,不再是简单的物理拆解,当下对汽车各部分的协同配 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汽车生产制造的复杂性造成汽车产业链环节众多、纷繁复杂。普通燃油 车零部件数量一般在 30000 个左右,各零部件又存在其自身的产业链,单一产业链环节 还有大量厂商参与,这些因素导致了汽车产业链环节的复杂性。 传统汽车行业价值链和参与结构中,层级特点较为明显,各层级之间单项传导:一 级和二级供应商向汽车制造商交付产品,汽车制造商组装产品并制造汽车,然后通过其 附属的经销商出售给最终客户。由于汽车功能和产业链的复杂性,下游车厂在采购过程 中可能面临较为复杂的挑选和对接,费时费力。在传统价值链结构下统筹好汽车制造各 环节,使汽车智能化水平与行业发展接轨,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和壁垒。

在全新汽车行业价值链中,Tier X.5 充当相邻层级的联结,有效整合下游资源,灵 活对接上游资源,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和供应链柔性,助力汽车品牌发展。Tier X.5 模 式以客户为中心,通过软件、硬件和服务的组合,在客户接触点创造产品,降低了大型 汽车电子制造商的研发制造成本和中小型汽车厂商技术门槛。英恒科技定位 Tier X.5, 在汽车电子行业极具稀缺性。当前市场上具有相当业务规模的专业独立汽车电子解决方 案提供商数量较少,公司在产业链中占据了稀缺且优质的生态位,弥补了产业链在细分 领域的空缺,具有独特的商业模式。

4.2. 实现产业链收束及优化,具备更强的价值创造效益

Tier X.5 模式有效收束汽车产业链,市场效益对标米思米、怡合达、咸亨国际。 汽车制造庞杂的零配件需求使汽车行业具有一定的零散行业属性。因此,我们选取 海内外知名 FA 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供应商米思米、怡合达,以及 MRO 集约化供 应商咸亨国际进行商业模式对比。

相同之处: 都实现了由“多→多”向“多→一→多”的产业链收束,优化产业链结构和资源配 置效率。汽车零部件与自动化设备零部件都具有种类繁杂的特点,采购需求较为零散, 下游厂商进行采购、设计费时费力,且与上游议价权较弱。同时,由于对单一零部件采 购数量有限,上游的制造成本也难以合理管控。通过“集约化”产业模式对接上下游, 能够有效汇总下游客户的零散需求,并将其有效传导给上游厂商,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 协同共赢。英恒科技 Tier X.5 打通了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了对汽车产业链各方的资源配 置优化,同时大大缩短了从原材料到最终客户的流通链条,降低了生产、采购、物流、 服务全流程的交易成本。 都存在“滚雪球”效应,即 SKU 越齐全、解决方案越完备、下游客户数量越多、 行业覆盖面越广、对客户的需求定位越准确,公司的发展就会相应越好,就越能实现产 品的规模经济。在“滚雪球”效应带动下,强者恒强。英恒科技由于布局早、基础扎实, 在全新汽车行业价值链中具有先发优势。


都具备轻资产属性,通过建立标准化平台适应客户群体需求。四家企业固定资产占 总资产比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且都采用平台的方式实现零散产品集约化。英恒科技通过 标准化平台适应不同客户对于不同应用的需求,从而帮助客户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 并基于技术平台向客户提供软件工程技术服务,赋能客户智能化、数字化产品落地以及 技术迭代。

不同之处: 英恒科技商业模式具有技术密集型特征。英恒科技作为汽车电子解决方案提供商, 根据公司招股书,汽车电子行业具有较高技术壁垒、业务壁垒,关键部件的安全和质量 方面具有更加严格的技术要求,产品迭代也更为明显。为了保证市场竞争力,需要长期 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从研发费率看,英恒科技显著高于怡合达、咸亨国际,通过较高 的研发投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付需求和保持解决方案的高速迭代,自制供应的比重较大, 具有更强的价值创造效益。

英恒科技供应链和数字化程度相对更低。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供应厂商需要面对数 以万计的上游零散供应商和下游极为分散、复杂精细的客户产品需求,SKU 流通更加动 态化、复杂化,对供应链管理能力、平台治理能力和数字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 比之下,英恒科技客户数量、解决方案数量明显更少,其商业模式对客户购买覆盖率(单 项产品成交客户数/总成交客户数)更为关注。

4.3. 估值尚处低位,价值洼地有望迎来修复

作为专注汽车电子解决方案的第三方供应商,英恒科技商业模式特殊,无直接对标 企业,因此选择同样专注于汽车新四化的德赛西威、部分业务是智能汽车互联的中科创 达、经纬恒润作为对标企业。

受益于汽车智能化领域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赛道火热,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提 升,是汽车电子企业实现收入增长的重要动力。2021 年以来,英恒科技实现了业绩快速 增长,同比增速接近 60%,对标企业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幅。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 求升势持续,汽车“新四化”加快落地,未来汽车电子相关企业营收体量有望持续增长。

毛利率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净利率位于行业中游水平。对标同样专注于汽车电子 的经纬恒润相比,英恒科技毛利率相对较低。主要系经纬恒润研发服务具有较高技术附 加值所致,经纬恒润还布局高端装备电子产品,具有较高的毛利率。近年来,公司与经 纬恒润毛利率差距逐步缩小,随着公司在产业链地位的提升及商业模式的不断成熟和完 善,与上下游议价能力将持续增强,有望进一步提升毛利率水平。


营销效率较高,费用率水平表现良好。英恒科技 2018-2021 年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2.3%、2.9%、3.4%及 3.2%,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5.9%、6.6%、6.7%及 6.5%,与同期对标 企业相比均处于较低水平。稳定且优秀的费率水平是公司良好的销售和供应能力、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的综合表现。

英恒科技资产变现能力、短期偿债能力较强。2018-2021 年,英恒科技的流动比率 分别为 2.31、2.00、2.27 及 2.09,速动比率分别为 1.74、1.40、1.67 及 1.64,流动比率 及速动比率与对标企业相比均处于较优水平。相较于产品生产和制造能力,公司更为关 注产品开发和供应链管理,叠加公司的平台化经营优势,公司的资产变现能力和短期偿 债能力较强,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资产周转率保持领先,资产营运能力较强。2018-2021 年,英恒科技的资产周转率 分别为 1.02、1.01、0.97 及 1.11,横向对比来看,明显优于对标企业。这表明公司能够 有效运用资产产生收入,具有较强的销售能力,资产管理和利用效率明显优于行业平均 水平。

处于估值洼地,长期市值有望实现增长。英恒科技在营业收入增速和净利润增速方 面都展现了一骑绝尘的实力,然而英恒目前仍处于未被大众充分发掘的阶段。当前公司 未登陆港股通,股票流动性相对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市盈率水平。在“强者恒 强”的商业模式下,随着未来英恒科技股票流动性的提升及汽车“新四化”进程的持续 推进,公司市值有望增长。

5. 盈利预测

核心假设: 1)公司新能源业务持续高速增长,新产品不断放量。 2)智能化趋势延续,公司享受与大客户的深度绑定。

盈利预测:公司在手订单饱满,预计 2023-2025 年营收增速分别为 52%、41%、 28%,考虑到缺芯缓解、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带来的潜在盈利能力下降,预测 2023- 2025 年毛利率分别为 21.0%、20.5%、20.0%,对应净利率分别为 7.4%、6.6%、6.1%。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2023-11-04

202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