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辆马标纹车受欢迎?,

魔鬼的武装:万历朝鲜战争日军的编制与装备


#媒体人周刊#400多‬‬年前‬,中国‬和‬倭寇国‬(日本‬)在‬朝鲜‬干‬了‬一仗‬,这就是‬著名的‬万历朝鲜战争(公元1592年—1598年)。此战‬历时7年‬,明军‬以‬‬17万‬对‬日军‬30万‬,双方‬互有‬胜负伤亡‬惨重‬,最后明军‬‬艰难‬取得‬了‬胜利‬。

1599年4月,明军班师回朝,30多年深居简出的万历帝朱翊钧罕见地出现在紫禁城午门,接受明军献上的日军大小头目六十一人,面对浑身战栗的俘虏,万历大声说:“付所司正法”!!

———砍下来的日本人头随后被传送天下。

这次“抗日援朝”明军也损失了精锐6万,可谓惨胜。

而日本也是倾国来战,“魔鬼”精锐尽出——什么“鬼石曼子”、“井伊的赤鬼”、“黑田二十四将”,听起来牛逼哄哄极了。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当年对手,到底是啥货色:


兵力和编制

万历朝鲜战争期间,日军兵力配置列举如下:

第一军团:18700人

军团长:小西行长

小西行长7000人

宗义调5000人

松浦镇信4000人

大村纯忠2000人

后藤信康700人


第二军团:20800人

军团长:加藤清正

加藤清正8000人

锅岛直茂12000人

相良赖房800人


第三军团:12000人

军团长:黑田长政

黑田长政6000人

大友义统6000人


第四军团:17000人

军团长:岛津义弘(原为加藤光泰)

岛津义弘10000人

毛利秀元2000人

高桥惟种2000人

秋月种长1000人

伊东佑兵1000人

岛津丰久1000人


第五军团:近30000人

军团长:福岛正则

福岛正则5000人

户田胜成4000人

蜂须贺家政7200人

长宗我部盛亲3000人

生驹亲正5500人


第六军团:15700人

军团长:小早川秀秋(原为其父小早川隆景)

小早川秀秋10000人

毛利秀赖1500人

立花宗茂2500人

高桥绍景800人

吉弘统兴900人


第七军团:30000人

军团长:毛利辉元

毛利辉元23000人

吉川广家7000人


第八军团:19200人

军团长:宇喜多秀家

宇喜多秀家10000人

增田长盛3000人

石田三成2000人

加藤嘉明2000人

大谷吉继2200人


第九军团:10750人

军团长:浅野长政

浅野长政4000人

宫部继润3000人

木下胜俊1750人

稻叶正成2000人


第十军团:22000人

军团长:羽柴秀次

羽柴秀次13000人

木村重成2000人

小野木重次3000人

龟井秀纲4000人

日本陆军总兵力190850人,另有水师各部22100人,日本还在本土屯有10万“足轻”作为战略预备队。

也就是说。日军入侵朝鲜的水陆军超过21万,如果加上后备军,则达到30万人马之多,真可谓倾国而来。

日本侵朝总帅编制之下设有侍大将(“侍”即武士之意)和“足轻“大将,他们担任各分队指挥官。

其下设有组头,即小队指挥官。以上三个指挥职位相当于现代军队中的军官阶层,通常情况下均由中高级武士担任。


装备和战法

事实上,在日本上古战场上,武士通常会以骑兵身份参加战斗,手中的主要武器是一张日本长弓,他们的作战目的只是与对方身份相当的武士进行决斗,并在胜利后割下对方头颅,向主公邀功请赏。

但到了明朝万历年间,集团作战成为战场上的主流,单挑的方式就变得并不策略了。侵朝战争期间,面对强悍的明军,日本武士一般不会前出单挑,他们大多数时候老老实实在后方担任各部队指挥官。

而低级武士则被编为单独的精锐突击队,将先前以弓箭远距战斗的方式变换成为集团冲锋的白刃战法。

作为马上武士的首选武器,侵朝战争期间日本的骑兵长枪与中国或者欧洲骑兵所用的长矛完全不同,日本长枪前端并非一个简单的尖而是一种双刃枪头,同时其使用方法也与长矛并不一样,它是无法蹲伏在马鞍上使用的,攻击时必须挺直身体刺向对方。

除这种颇具日本特色的长枪以外,日本骑马武士还使用一种专门的“十文字枪”,其前端为十字形状,可以轻松将对方骑兵刺下战马。

如果一名武士更喜欢在马上玩砍刀而不是使用长枪长矛,他还可以选择薙札刀,这是一种介于唐直刀和阿拉伯弯刀之间的十分厉害的肉搏兵器。

日本白刃战冷兵器中较有特色的三种武器刃部特写,从上至下 分别为十文字枪、薙刀以及武士刀。

在步战时,与大家认为的相反,日本武士通常会选择攻击范围更大的长枪作为首选武器。而腰间佩戴的一长一短两把武士刀则是辅助武器,两把武士刀中较短的一把被称为“协差”,是作为万一作战失败后剖腹之用。

武士刀的制造的确工艺十分精良,不过由于其刀刃较薄、刀身轻飘,武士刀很难对身着甲胄的敌人造成伤害,所以至今日本刀术训练的精髓,便是如何在搏斗中,抓住对方甲胄的缝隙,将武士刀刺入其中………

为了应对明军,日军盔甲也发生了变化。在武士还以骑射方式作战的时代,其使用的盔甲是更长于抵御羽箭的“大铠”,而到了万历朝鲜战争时代,随着白刃战增多以及明军“三眼铳”的出现,日本武士身上的盔甲迎来了重大改进。

以前的“大铠”是为骑射手设计的,因此对马匹要求很高,重量较大,不便于步行作战或者近身搏斗。相比之下,新式盔甲“具足”比较轻便,而且重量分配也更加合理,能够让武士以全身躯干承受铠甲沉重的份量。在三眼铳被引进明帝国后,为更好地抵御这种火器发射的弹丸,“具足”的胴被逐渐改为跳弹几率更大的整块金属板一体制造,其工艺远超明朝,更接近于同时期欧洲的胸甲。

另外,和明军作战时,高级武士通常都会在被称为“兜”的头盔上装饰上自己的家纹或鹿角牛角等乱七八糟的饰物,很多武士还会在作战时佩戴金属制的可怖面具,将自己的血肉之躯完全覆盖在盔甲之下。

除战斗人员以外,丰臣秀吉时代的日本军队,还有着“奉行”这样一个由高级武士担当的重要角色,其在战场上的主要职责类似于明朝的监军太监,除负责后勤系统之外,这些人还负责向上级汇报他所在部队战斗是否英勇,上报的功绩是否真实,并监视部队指挥官是否存在异常举动。


侵朝日军的基础是步兵,他们被称为“足轻”,日本历史上早期“足轻”和中国一样,与农民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通常只是临时征召起来的大批民兵,战斗结束后就地解散。

但到了万历朝鲜战争时期,“足轻”已经发展为各大名手下的职业军队,丰臣秀吉当权后,为遏制战国时代遍布日本的农民暴乱,下令收缴农民手中的武器,禁止农民担任军队中的战斗人员,明确了“足轻”的武士地位,让他们成为专门的战斗人员。他们被列为下等武士,并禁止务农,使其与农民阶级完全剥离。

依据所用武器的不同,“足轻”被分别编入不同部队进行训练,并在战场上以相对密集的阵型进行作战。

由于与兵力来源不同,各大名手下的“足轻”战斗力也有着极大差异。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名会为“足轻”配发统一的武器和盔甲,而一些小大名只能放任手下“足轻”自行解决装备问题。在战场上,“足轻”是一支以部队战斗力为基础的部队,使用的的武器从长矛、薙刀到弓箭、火绳枪,多种多样。

在万历朝鲜战争期间,日本方面发挥了最大作用的武器是铁炮(铁炮是日本人的叫法,其实就是火绳枪)。火绳枪最大射程可以达到200米,但有效射程则在50米至80米以内,在这一距离内,火绳枪发射的弹丸可以击穿一毫米厚铁甲。而明军盔甲常使用0.8毫米厚的铁板制造,因此很容易被日本人击穿。

使用火绳枪射击时所需的几个主要步骤,分别为装药装弹、捣实火药和弹丸、在火门撒上火药、射击。

举个例子,在侵朝战役期间,岛津军总计超过4200人的部队中,有近1500铁炮(火绳枪)。由于日军缺少明军那样真正的火炮作为攻城武器,因此只能经常使用铁炮齐射的方式向对方守城部队倾泻火力,将其赶下城墙,使进攻方可以从容架设云梯登上城墙。

与此同时,传统日本长弓虽然在火绳枪被引入日本后便急速衰落了了。但仍在日本军队中保有一席之地。与早期日本武士使用弓箭直接射杀特定对手的作战方式不同,随着大规模集团作战的演进,手持长弓的“足轻”会以曲射的方式向对方阵列倾泻箭雨。日本长弓的射程比中国的复合弓短得多,有效射程只有30米左右,虽然其杀伤力较小,但射速比与火绳枪快,在与火绳枪部队混合配置时,日本长弓通常扮演掩护性角色。相对于超过700支的火绳枪数量,岛津军中仅装备有117张长弓,便足以说明其地位仅是辅助性武器。

从1530年开始,“足轻”使用的长矛在长度上逐渐增加至四米以上,而各地大名也开始组建与欧洲类似的长矛方阵,但纵深较小,整个方阵通常只有两至三排人。

根据《信长公记》记载,织田信长曾在1553年为手下的“足轻”配备了500支长达5.6米的长矛。如此之长的长矛在使用时十分困难,因此长矛兵在训练时所需的时间相比铁炮兵更长。在战场上,长矛方阵在白刃战中占有绝对优势。只要能够保持阵型完整,其正面便能保持非常强的冲击力。

一部分“足轻”还会背负着武士的“指物”———即战旗。通常情况下旗帜上饰有所属武士的家纹,因此在战场上各部队所属情况一目了然。但如果背负着指物的“足轻”有着特殊的任务,则指物上便会绘有特殊纹章。例如武田信玄手下的信使骑兵便背负着绘有蜈蚣的“指物”。

此外,大名、城主等高级将领在战场上还会拥有指示自己所在位置的“马标”,其形式虽然各有不同,但均十分高大华丽,通常需要数名“足轻”共同背负。

除武士和“足轻”这两种战斗人员以外,日本军队中还会跟随着大量仆役人员,这些仆役通常从农民中征召或者强拉而来,实际就是军队中的苦役,负责搬运物资、构筑工事等杂役工作。待遇十分恶劣,经常遭到武士和“足轻”的谩骂和殴打,严重时还会遭到杀害。在侵朝战争时期不止一次地发生过日本农民仆役因不堪士卒殴打虐待,而逃亡到明朝军队一方的情况。

不过,总的来说,万历朝鲜战争期间的日军———无论从编制、装备盔甲到单兵战斗力还是可圈可点的,他们也消耗了明军绝大部分最精锐的部队———这也为不久之后女真的崛起,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

《明史》原原本本的结论如下:

“自倭乱朝鲜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中朝与属国迄无胜算,至关白(丰臣秀吉)死而祸始息。”

大意是:

“日本侵略朝鲜有7年了,我们丧失部队几十万(这个夸张了点)、粮饷几百万,中朝联军从未有胜利的把握,直到关白(丰臣秀吉)死了,才终止战争。”

2023-11-02

202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