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凌度汽车的图片值得收藏?,

清朝海派画家佼佼者任伯年(任颐)三十一幅精品绘画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朝末年,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绘画领域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清朝约200年来被视为正宗的文人画流派和皇室扶植的宫廷画日渐衰微,而辟为通商口岸的上海和广州,这时已成为新的绘画要地,出现了海派和岭南画派。

海派的代表画家有任熊、任颐、吴昌硕、虚谷、赵之谦。赵之谦和吴昌硕作为文人画家,在大写意花鸟画方面有重大发展。岭南画派,形成时间较晚,晚清居巢、居廉兄弟开其先声,后来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新派。他们汲取素描、水彩画法所形成的中西结合画风,为国画的新发展作出了有益尝试。首先我们来分享任颐精品绘画作品。

任伯年像

任伯年(任颐)(1840—1896),清末画家。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阴航坞山(今杭州市萧山区)人。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在“四任”(任伯年、任阜长、任渭长、任预)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他的杰出艺术成就受到世人瞩目。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他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了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自己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丰富了中国画的内涵。

传世作品有《梅雀图》、《桃石山禽》、《三羊开泰图》、《人物图》、《群鸡紫绶图》、《雀图》、《母子平安图》、《梅花仕女图》、《猫图》、《荷花鸳鸯图》、《幽鸟鸣春图》、《花鸟图册页》、《支遁爱马图》、《凌霄松鼠图》、《桃石图》、《棕榈鸡图》、《花鸟图》、《葛仲华像》、《花鸟图》、《苏武牧羊图》、《风柳群燕图》、《四季平安图》、《芭蕉狸猫图》、《月夜山鸡图》、《云山策马图》、《羲之爱鹅图》、《公孙大娘舞剑图》、《小红低唱我吹箫图》、《画洗马图轴》、《松鹤图》、《赤壁泛舟图》等。

清朝末期任伯年《梅雀图》赏析

清任伯年《梅雀图》纸本 设色70.7cmx35cm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这幅作品作于1893年,是任伯年晚年作品,也是其典型代表作。任伯年在花鸟画上的构思可以说是奇思巧构,他脱离前人窠臼,不受成法拘束,非常注重主从、疏密、虚实的关系。

本幅《梅雀图》,红梅艳丽而不失苍劲,八只麻雀屹立于枝头,成双成对,给人一种坚定而不失情趣的意境。

清朝末期任伯年《桃石山禽》赏析

清任伯年桃石山禽纸本 设色158cmx79cm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清朝末期任伯年《三羊开泰图》赏析

清任伯年三羊开泰图纸本 设色145cmx75cm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清朝末期任伯年《人物图》赏析

清任伯年人物图纸本 设色125.6cmx60cm现藏于辽宁博物馆。

清朝末期任伯年《群鸡紫绶图》赏析

清任伯年群鸡紫绶图纸本 设色134cmx65cm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清朝末期任伯年《雀图》赏析

清任伯年雀图纸本 设色150cmx40cm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清朝末期任伯年《母子平安图》赏析

清任伯年母子平安图纸本 设色150cmx40cm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清朝末期任伯年《梅花仕女图》赏析

清任伯年梅花仕女图纸本 设色96cmx42.6cm现藏于辽宁博物馆

《梅花仕女图》用圆劲方折的线条表现出仕女的清秀纤细,作为背景的梅花则用没骨法晕染,在一种迷蒙中映衬出仕女的秀雅清丽。

清朝末期任伯年《猫图》赏析

清任伯年猫纸本 设色150cmx40cm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清朝末期任伯年《荷花鸳鸯图》赏析

清任伯年荷花鸳鸯绢本 设色138cmx42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帧任伯年的《荷花鸳鸯图》写鸳鸯游戏于荷田之中,荷叶硕大如盆,素雅的白莲花散发着幽香。画面以青绿色调为主,清新可人。因系画于熟绢之上,又以用水见长,故色彩交融明快自然,富于生气。笔与笔之间的留白,起到了透气和清醒视觉的作用,斑驳迷离,实非功力甚至不能轻达此境。鸳鸯的造型古奥生动,运笔凌利,细节处收拾稳当,简练传神,均是彰显出任伯年独特而高超的绘画技艺之处。

清朝末期任颐《幽鸟鸣春图》立轴赏析

清 任颐 幽鸟鸣春图立轴,绢本,设色,纵137.5厘米,横64.8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画写春季桃花烂漫,几只寒鸦立于巨石之上,似正迎接春天的来临。桃树用笔豪放,以点粉随意写出;花蕊却以细毫精致描出,神韵布满枝头;花萼以艳色点出,气氛热烈。山石结合点簇、勾勒及晕染,有厚重之感。寒鸦皆以墨色的变化表现出质感。背景渲染融汇西洋水彩画法。此画笔墨简逸放纵、设色淡雅、明快温馨,风格清丽脱俗。

清朝末期任颐《花鸟图册页》赏析

清 任颐 花鸟图册页,绢本,纵26.5厘米,横27厘米。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此画面意境空灵,藤枝只几笔没骨写成,枝梢点出黄绿色的叶片,娇嫩新鲜。紫藤花用撞水法写意而成,笔意生动饱满。两只小雀用墨笔点出花纹斑点,又以浓淡的变化呈现体积感,神情毕肖。

清朝末期任颐《支遁爱马图》赏析

清 任颐 支遁爱马图纸本,设色,纵135.5厘米,横30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以东晋名僧支遁爱马为题材。支遁字道林,世称支公,陈留(今河南开封以南)人。本姓阙氏,二十五岁出家为僧,与谢安、王羲之等交游,善谈玄理,着有《即色游玄论》,为般若学六大家之一 。相传他善草隶,尤好畜马匹,人或谓“此非道人所宜”,而支遁却回答:“贫道爱其神骏。”自此支遁爱马被传为佳话。

此图右侧画一丛芭蕉,支遁扶杖伫立其下,观赏骏马。马步扬蹄,作昂首回礼状。其画法出自任薰一派,远追陈洪绶的笔调。而马的笔法,又参以任熊、徐渭长的笔致。二者结合,生动自然,这是任颐绘画的高妙所在。画上自署:“铭常仁五兄大人雅属,即请正之。光绪丙子新秋,伯年任颐写于海上客齐。”钤“任颐印信长寿”白文印。是他三十七岁所作。

清朝末期任颐《凌霄松鼠图》赏析

清 任颐 凌霄松鼠图立轴,纸本,设色,纵163.5厘米,横46.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任伯年的花鸟画多有兼工带写、明丽活泼的特点。画中老松以赭石淡写,以淡墨点写晕染。凌霄花以写意之法勾花点叶。两只松鼠却是以短细的线条,细细绘出皮毛的质感以及明暗的变化,浓墨点睛并留出高光,显得灵动活泼。

清朝末期任颐《桃石图》赏析

《桃石图》轴,清,任颐绘,纸本,设色,纵149.4厘米,横80.6厘米。

据款题而知,此图是作者“祝树臣直刺舅兄大人五十寿”之作。图绘一篮鲜桃和方硬的顽石。桃和石以具有长寿的吉祥寓意而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祝寿画题材。图中的桃以红、绿两色晕染,于单纯中见华滋,具有鲜美之趣。石以墨笔勾线并以侧锋皴擦石面,古拙中不失雄健,颇得刚硬之气。桃篮与石的布局是彼此依托的关系,桃篮支撑了倾斜的石体,稳定了画面;石则以高挑的立姿陪衬了低矮的桃篮,加强了高低错落的画面节奏感,显现出作者巧于布势的构图能力。

款署:“光绪丁亥嘉平望前,奇祝树臣直刺舅兄大人五十寿,伯年任颐客沪城写。”钤“伯年大利”朱文印、“任颐印信”朱文印。 “丁亥”是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作者时年48岁。

清朝末期任颐《棕榈鸡图》赏析

《棕榈鸡图》轴,清,任颐绘,纸本,设色。纵152.5厘米,横40厘米。

本幅自识:“癸未正月伯年任颐画于海上。”按“癸未”为清光绪九年(1883年),时年作者43岁。后钤“颐印”白方印。画心左下钤收藏印“文萼心赏”朱方印。

清末“海派”大家任伯年素来喜爱创作以鸡为题材的绘画,他的传世作品中此类题材的绘画仅画轴一项故宫博物院就藏有20余轴。任伯年画的既有锦鸡,也有家鸡。本幅中,竹篱外桃花绽放,棕榈大叶掩映,公鸡悠闲地漫步,神态倨傲。此画充分发挥了小写意花鸟画写实传神的特点,鸡毛用浓墨渲染,鸡尾以运笔速度极快的干笔皴擦而成,设色明澈澄亮,秀艳俏丽,几近西洋水彩的效果。这种将中国传统水墨花鸟画法与西洋画法相融合的绘画手法甚为符合当时普通市民的欣赏口味,取得了雅俗共赏的效果。

在任颐的传世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效天池山人设色”、“法陈章候笔”、“法白阳山人”、“师新罗山人”等题跋,这些题跋反映了他在注重借鉴前人技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最终创造出清新活泼,奔放而有新意的独特画风。

清朝末期任颐《花鸟图》赏析

《花鸟图》扇页,清,任颐,纸本,设色,纵18.2厘米,横53.3厘米。

扇页有自题:“秋馥仁兄大人雅正。辛巳八月望后。伯年任颐写于春申浦上庽次。”钤“任伯年”白文印。“辛巳”是清光绪七年(1881年),任颐时年42岁。

作者在构图上匠心独运,花枝组成一个“口”字,枝上添加鸟儿一只,鸟儿不仅打破了画面原本四平八稳的纵横关系,使之由“口”字变成“中”字,而且安然惬意的神态为画面增添了情趣和“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的诗意。花鸟造型不以线条为主,而是重在染其大意的笔墨,表现出花鸟的自然生态之美。

清朝末期任颐《葛仲华像》赏析

《葛仲华像》轴,清,任颐绘,纸本,设色,纵118.6厘米,横60.3厘米。

本幅右下款署:“任伯年写。”钤“任颐私印”白文印。鉴藏印有:“钱镜塘鉴定任伯年真迹之印。”

本幅题记者甚众,均为葛怀英(即葛仲华)文友,计有:胡公寿、沈景成、严信厚、顾德沅、徐大有诸家。

据葛怀英跋中所言“癸酉春正月属山阴任君伯年写成独立小影”,可知此画应作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任伯年时年34岁。

此图为淡设色绘制葛仲华全身立像。据德林隶书题“仲华二十七岁小景”可知像主当时的年纪。另据葛怀英自跋可知,葛氏是一名空有一腔抱负而不得志的落寞文人,所幸其“心入禅关有乐天”。人物面部施以淡赭色并略加晕染,色调稍有明暗对比,突出了人物面部的立体效果。主人公身着长衫,右手持淡青小花一支于胸前,神态淡定。衣纹以“钉头鼠尾”线描绘,刚柔相济,飘洒自如,富有节奏感,使得人物随静如动。

清朝末期任颐《花鸟图》赏析

《花鸟图》扇页,清,任颐绘,纸本,设色,纵17.8厘米,横50.8厘米。

扇页有自题:“瑞华仁兄大人雅属即正。光绪癸未十月上浣,山阴任颐伯年甫写于沪。”钤“任伯年”白文印。

“癸未”是清光绪九年(1883年),任颐时年44岁。

任颐作为“海派”的代表画家,文人画的书卷气已不是他追求的主要目标,他的目标是展现出文人与民间共有的审美,于是形成雅俗共赏的格调,从此图中可见一斑。图中的花鸟,以没骨写意法绘,笔墨精熟而洒脱,设色以中间色调为主,得平易近人之趣。图中白色的牡丹花,由于白色颜料品质欠佳,以致氧化变黑并且大部分已脱落,仅剩下印迹,它的褪色成为该扇面的遗憾。

清朝末期任颐《苏武牧羊图》赏析

《苏武牧羊图》轴,清,任颐作,纸本,设色,纵149.5厘米,横81厘米。

在任颐众多的人物故事画中,“苏武牧羊”是他描绘较多的题材之一。《汉书·苏武传》中记载:苏武,字子卿,曾奉汉武帝命以中郎将身分出使匈奴,单于欲降苏武,苏武不屈,被留放北海(今贝尔加湖)长达19年,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旌尽落”,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作为出身于市民,又一度随太平军转战的任颐,面对加速殖民化的国土,深感“身居十里洋场,无异置身异域”,甚至寄希望于“草莽英雄”,正是这种思想驱使他在画中寄托忧患意识,歌颂高尚的爱国情操。图中苏武手持汉节,如坚石般站立于画面中心,双目望于画外,似在遥望汉国,目光坚定自信,表现了不屈的精神。

画中人物造型比例准确,除保持了陈洪绶人物奇古伟岸的特征之外,还融汇了西洋画速写、素描的技法,线条凝练概括,具有力度,与主题相统一。色墨的渲染协调统一,尤其是羊群运用写意的手法,在黑、白、灰的墨色变化中准确地描绘出羊群的造型,同时也描绘出群羊因寒冷而挤作一团的情景,以此衬托出环境的恶劣,从而突出了人物不畏艰难险阻的刚毅气节。

清朝末期任颐《风柳群燕图》赏析

《风柳群燕图》轴,清光绪九年(1883年),任颐绘,绢本,设色,纵152.5厘米,横40厘米。

此图是幅表现春风中群燕嬉戏的小品画,也是任颐运用以实托虚的手法成功地表现“风”的代表作。虚缈、抽象的风通过小燕振翅翻飞的动态和柳叶飘舞张扬的形状被表现得既具象又生动,不仅令“风”有了可视的形象,而且突出了作者“轻柳爱风斜”的创作主题。从构思到笔墨都反映了作者在绘画创作成熟期的精湛艺术水准。

本幅款署:“癸未春正月山阴任颐伯年甫。”钤“颐印”白文印。“癸未”是清光绪九年(1883年),任颐时年44岁。

清朝末期任颐《四季平安图》轴赏析

四季平安图轴,清,任颐绘,纸本,设色,纵133.8厘米,横65.6厘米。

画临水坡石,竹菊相生,四只鹌鹑形态各异,或栖止于石上,或两翅平展,头颈扭转向下降落,或在寻找可食之物,钤“钱镜塘鉴定任伯年真迹之印”等收藏章5方。“光绪丁丑(1877年)孟冬之吉伯年任颐写于春申浦上”钤“任颐之印”白方,“任伯年”朱方。

清朝末期任颐《芭蕉狸猫图》赏析

《芭蕉狸猫图》轴,清,任颐绘,纸本,设色,纵181.4厘米,横94.8厘米。

本幅自题:“光绪戊子秋七月望日,师宋人双勾法。山阴任颐伯年并记。”钤 “任颐印”、“伯年长寿”白文印两方。

“戊子”是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任颐时年49岁。

图绘芭蕉、狸猫。芭蕉叶以浓墨中锋勾勒轮廓,线条圆润流畅,富有表现力。叶面以饱含水份的花青、石绿、明黄等色晕染,色与水自然的交融,显现出丰富的深浅色调的变化,将叶片鲜活的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图中的猫儿没有繁琐的细节刻画,仅以寥寥数笔便点染出它们在静止状态下专注的神态和嬉戏顽皮时撕咬的动态,由此可见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坚实的素描基础和娴熟的笔墨造型能力。

清朝末期任颐《月夜山鸡图》赏析

《月夜山鸡图》轴,清,任颐绘,纸本,设色,纵111.2厘米,横55.4厘米。

本幅款识:“墨君仁兄有道之属伯年写于鸿城庽斋。”钤“颐印”白方印。收藏印钤“虞山张青莲博士鉴藏”。

任颐的花鸟画多有兼工带写、明丽活泼的特点。画中巨石用淡墨勾写,以赭色随意勾描石上的丛草,竹子采用工写结合的方法,山鸡则以短粗的线条细细地绘出其皮毛的质感,又以浓淡设彩的变化呈现其体积感,使山鸡神情毕肖。全图用笔奔放灵活,设色淡雅清新,构图平中求奇,静中寓动。

1998年,由北京大学张青莲教授转让,故宫博物院购藏。

清朝末期任颐《云山策马图》赏析

《云山策马图》轴,清,任颐绘,纸本,设色,纵135.5厘米,横65厘米。

本幅自题:“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光绪丙戌长夏,山阴任颐伯年甫作图于海上寓次。”钤二白文印:“任伯年”、“任颐印”。

又题:“霭庭仁兄先生见而谬赏即赠之就正。任颐。”钤二白文印:“任颐印”、“任伯年”。

“丙戌”是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任颐时年47岁。

此图据李白《送友人入蜀》诗句:“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见《全唐诗》卷一七七)拟意而作。通过描绘迎面而起的山峦,马头处浮动的白云,生动地图解了诗意,山形地势的险峻和行旅者不畏艰险的探索精神了然于目。此图在创作上摒弃了传统山水画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式,以“S”形山脊为主线,突出了人、马的形象,同时也延伸了山峦的纵向走势,使画作的空间层次得以扩展,是任颐艺术成熟期的人物山水画精品之作。

清朝末期任颐《羲之爱鹅图》赏析

《羲之爱鹅图》轴,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任颐绘,纸本,设色,纵136.2厘米,横66.7厘米。

本幅自题:“光绪庚寅秋七月,山阴任颐写于海上。”钤“任颐伯年”印。鉴藏印钤“钱镜塘鉴定任伯年真迹之印”、“任和尚”。

“庚寅”是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作者时年50岁。

此图绘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与童子在桥上观鹅之景。羲之爱鹅的典故出自《晋书·王羲之传》,记王羲之曾经为道士写《道德经》而换取群鹅的故事。

任伯年创作过多幅表现人禽和谐相处、情谊绵绵的《羲之爱鹅图》,此幅是其中的代表作。全图构思巧妙,画作的主角之一鹅半遮半掩浮于水面,它并没有被重点表现,而是通过王羲之专注的目光才使它引人注目,从而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羲之爱鹅”的创作主题。

清朝末期任颐《公孙大娘舞剑图》赏析

《公孙大娘舞剑图》轴,清,任颐绘,纸本,墨笔,纵41.9㎝,横28㎝。

本幅无作者款印。幅上有徐邦达先生题云:“公孙大娘舞剑器图,伯年先生粉本真迹。己卯心远生徐邦达识。” 钤印“徐邦达印”。鉴藏印钤“钱镜塘鉴定任伯年真迹之印”、“刘”。

图绘著名教坊舞伎公孙大娘舞剑之情景。公孙大娘主要活动于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以擅长舞剑享有盛名。相传怀素、张旭观其舞剑曾启发了他们的草书创作,形成了狂草之笔风。

是图线条劲健流畅,墨笔枯润浓淡自如,有明末陈洪绶笔法,但又具自家面貌,为任氏用意之作。

清朝末期任颐《小红低唱我吹箫图》赏析

任颐《小红低唱我吹箫图》,钤印:任伯年、任颐印。题识:子凤仁兄大人正之。光绪壬午九月初吉,伯年弟颐写于春申浦上寓斋。

姜夔与范成大交好时,范成大有一歌妓叫小红,因为姜夔作了《暗香》、《疏影》两曲,由歌女演绎出来清婉美妙,范成大十分欣赏,便将小红赠予姜夔。两人坐船回家,路过垂虹桥时,姜夔吹起箫,小红便轻轻唱和着,在箫声与歌声中,小船载着他们驶过一生中最美的一段旅程。姜夔也为此作下了“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凌渡,回首烟波十四桥。”而今夜,烟波桥下没有歌声萧声,连橹声也没有。也不知当初那一只小船,是否载得动姜夔与小红的一腔深情?他清贫的生活,是否能延续这浪漫的情愫?而小红的身影,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在他的诗词中渐渐消失了琵琶女也好,歌妓也好,都不会在姜夔的生活中长久,他穷困的生活,平民的身分,注定了艰辛的一生。上天创造了周邦彦,创造了柳永,所以一定要创造一个姜夔,让他一生过着漂零江湖、寄人篱下的生活,让他布衣终身,却为人素洁清高,让他的这种身世个性和诗韵修养渗入到作品中,散发出清冷、落寞的气韵,自然高妙的品格。让我们知道,还有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婉约派词人,曾经生活过,热爱过,也落魄过……

清朝末期任颐《画洗马图轴》赏析

清任颐《画洗马图轴》立轴、绢本、设色纵66.8cm,横33cm故宫博物院。是清朝任颐创作的一幅国画。该画画一古装圉童在引马入池的场景。

是图画一古装圉童在引马入池,用笔疏松简放,干笔略皴马体,但马躯过于简化。背景林木用干笔和湿笔交替写下,有细雨濛霏之感。作者以意笔画白马,中锋、侧锋灵活并用,四腿作没骨法,为没骨画马之雏形。

清朝末期任颐《松鹤图》轴赏析

清任颐松鹤图轴纵174厘米横46.4厘米所属博物馆临海市博物馆。

此展品为清代文物。画丹顶鹤穆立于松干之上,后衬淡墨巨石,石上灵芝一丛,笔墨秀润,画面旷远。左上款题“访山社兄教我,乙酉孟冬吉旦山阴弟任颐伯年”,下钤白文方印“任伯年”。

清朝末期任颐《赤壁泛舟图》赏析

清任颐赤壁泛舟图绢本设色,纨扇尺寸纵25.5厘米,横26.3厘米南京博物馆

《清任颐赤壁泛舟图》是清代任颐所创作的中国绘画,现藏于南京博物馆。此画画苏轼《赤壁赋》。图中画一小舟,三人坐在船中,各人神态自在,一摇橹船工倾斜着身子,动作既夸张又真实。他们在欣赏古战场的景致。画家以概括的笔墨表现前景的水草,对岸隐隐约约。淡色渲染,石岸上长满水草。任颐此画法,显然受到文人画的影响,寥寥数笔,韵味无穷。

2023-11-02

202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