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比亚迪L容易出现故障?,为什么比亚迪连燃油车都造不好

长城为什么恨比亚迪?(转自知乎)

因为比亚迪一脚踩断了长城发展的道路,长城沿着以前的路子走不下去了(其实也不仅仅是长城一家,还有一些企业的路也被比亚迪踩死了)。长城现在的做法看起来匪夷所思,但是从利益精算角度是合理的。

说明:我本不想太多扯长城和比亚迪的事情,看到很多答案都没说到为什么这个问题。所以,半个业内人士的角度说说我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快速变化,各个厂家的竞争方式的一些理解。

为什么长城揪着比亚迪不放?非要你死我活?就要从长城的发展战略说起了。

我没有长城的战略报告,就从其发展路径的蛛丝马迹说说吧。

举个例子,长城有一个词,叫做”有效研发“。比如长城以前宣传自己,持续精准投入,注重有效研发。有效研发是长城很厉害的一项技能。

啥叫有效研发?

就是研发要出快点儿出效益,或者说搞短线,不干长线。所以,长城的研发人员工资不高,因为你干的创造性的,突破性的技术不多啊。

按照长城自己披露的数字,长城的专利中,授权专利之外,自己开发的专利中,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的是1:2,大概这个比例。

相反,比亚迪的专利中,发明和实用新型的是2:1。

实用新型和发明有啥区别?

发明专利是指对商品、方法或改进提出的新技术方案。换句话说,发明是一个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形状、结构或其结合提出的实用新技术方案。

简单点说,发明是创造一个新的,实用新型是看着学着改改,照猫画虎。长城长期以来以对标对象为目标研发,畅销的SUV系列大多如此。

长城的另一项很厉害的技能是啥呢?

成本控制,长城学丰田精益生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城对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的很多苛刻做法都是为了降低成本。

比如说,日系合资车,假设这台车卖均价20万,国产化率90%的话,渠道,税收,营销,广告,等等费用除掉以后,纯粹的生产成本占到6成,12万的制造成本。

这12万的制造成本,日本方要拿走一万块的车型费用,然后再利用进口零部件拿走一万块。塑料,钢铁,橡胶等原材料成本差不多,但是供应商加工成零部件就价格差的不少了,可能价格还会差一万块。合资车基本都是国企,国企的效率会比民企的长城低,假设再低一万块。长城搞有效研发,少干长远研发的事情,还可以再省个大几千。

这台车合资做出来均价12万的直接成本,长城的能力,做出来估计直接成本7.5万,那么按照六成成本反推,大概售价在12.万。

产品线价格区间在9.9-15/16万左右。

这就是哈弗H6的成功之道,长城的一些车型,有效研发的时候由于对标对象不同,一个品牌一个系列的两个型号车型,油箱盖方向都不一样。

一台和日系车差不多,但更大,更软,更好看,配置更高,车型选择更多,质量基本稳定的车,售价是日系车的60%-70%。你是消费者,你选不选?你肯定会考虑的。

如果这时候消费者面临三个选择

这时候消费者的买车优先顺序是:合资原版比如CRV>国产翻版>纯国产;如果预算不够,那就是国产翻版>合资原版羡慕ing>纯国产。

中国人穷,所以国产翻版卖过了合资原版。

基于这样的成功经验,王凤英在22年接受采访的时候还坚持如下判断。

不知道为什么王离开长城,但是,这个表述明显的是长城成功的路径依赖,而且和2022年的现实不符的。长城老板和王凤英之间谁对谁错说不清,听说魏这几年在全面抓产品,王凤英到了小鹏才了解了很多新能源车的新功能。

负责营销的人,对新能源缺乏了解,22年还在谈爱面子,十几万的车有个甚面子。

中国消费者买车爱面子买大不买小

长城汽车总裁称中国消费者买车爱面子买大不买小# 日前,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在对话CGTN记者蒉莺春时称,在全球来看,中国汽车用户的消费非常独特,这个独特就是“面子”——要宽敞、要大的,“买大不买小成为中国汽车消费用户的重要特征,其实其他国家不这样”。

为什么这条路长城走的很成功?别人就不行?

一方面是因为抓住了SUV的市场机会,更重要的是这条路长城是最有优势的。

因为长城制造业起家,赚钱不去买外资汽车公司(吉利),不是国企效率低(奇瑞,长安),不去研发无效的新东西(比亚迪),工厂没在北上广,而且管理方式苛刻,成本控制能力无敌。

有投资者调研长城,评价其成本控制能力

从2010年以后,我在上汽大众负责供应链成本管理,在做行业成本对标的时候,长城汽车多次刷新了我的认知:货真价实、精益求精、业界良心!依我从事十多年成本管理的感受来说,能够把质量、成本和效率做到完美兼顾的汽车公司,只有三家:长城汽车、宝马和丰田。

大众曾派人来中国拆解哈弗H6,给出80的高分。结论是,“大众体系无法用这样低的成本造这样过硬品质的车”。

2008年起,长城汽车决定采取品类聚焦战略,聚焦打造精品,节约研发、制造等各类成本。

长城严苛的管理,反腐制度,压榨供应商,员工工资不高,都是这种低成本战略下的必然结果。

所有的国产车,别人都没有这样的成本控制能力,如果按照这条路竞争,没人干的过长城。

这条路的前提,是合资车风风火火,占据主流,国产车跟在后面,用成本优势替代合资车的主流车型。最终,经过长时间的成本竞争,国人接受了国产汽车品牌,国产车逐步替代进口车成为主流,以低价取胜,合资车代表高级车。

进口豪车吃螃蟹,合资车吃肉,国产车中的成本优势企业喝汤。这就是基于当时市场规则的企业秩序,外资,合资,国产各有其位。这个市场秩序中,长城是国产领头羊。

但是这个市场秩序只有成本压到极致国产车才能赚钱,员工工资永远不高,搞汽车这种高端产业自然利润很低。就整个汽车行业来说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必须突围,为了突围,各个没有成本优势的企业都在想办法。

比如,吉利收购品牌的方式提升价格,曲线救国;奇瑞搞新品牌观致,和捷豹合作,另起炉灶;比亚迪搞的最极端,我另创一条路出来,降维打击。

那时候除了长城和吉利,大家日子都很难过,因为合资车最佳替代SUV是长城,最佳轿车是吉利,可是吉利帝豪做到三大妈的六七折,还是打不过三大妈。思域甚至还要加钱。

那个时代,应对别人的竞争,长城游刃有余。

吉利奇瑞出新高端品牌?那我就堆料,堆豪华感,有效研发,动力系统和底盘研发效果太慢了,WEY就是这个套路。所以领克成了,WEY垮了。

别人合资?那我也合资,和宝马也谈的有来有回的啊。拉着虎皮扯大旗,我筹码足够。

大家都进SUV市场?我怕你做甚,一个H6出82个型号,车型海洋淹死你!

还有谁来试试?长城谁也不怕!!

如果大家都按照这个路子走,长城谁也不惧。

结果,没想到比亚迪的路成了,行业变天了。

结果,没想到比亚迪的路成了,行业变天了。

结果,没想到比亚迪的路成了,行业变天了。

2020年开始,纯电和插混将合资车降维打击,油耗,动力,智能化,配置,全面吊打。

这时候消费者面临三个选择:

20万的原版合资,降价到18万了。比如CRV

12万的国产合资翻版,降价到11万了,比如H6

新出的一个14万的国产超级产品,性能吊打原版合资,价格比翻版贵两万,但税便宜啊。比如宋。

这时候消费者毫无疑问,选择的优先顺序成本,宋>CRV>H6。

长城一下子从消费者购买主力,变成了垫桌角的。

长城的成本优势一下子被技术优势降维打击了。

长城原来构筑的竞争优势一下子走不通了,而且这个动作很快,都没有给长城多少反应时间。

在这个时候,大概三年前,长城说自己命悬一线,就是这个道理。

2020-7-13 新京报讯 “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依我看,命悬一线。” 7月13日,长城汽车发布董事长魏建军造车三十年感悟特别微电影。

2019年底,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

2020年七月,比亚迪汉上市,

2020年中,长城说自己命悬一线

2020年11月,欧拉好猫上市,WEY改成了咖啡系列

2021年,比亚迪强势崛起,长城找杨笠代言

2022年比亚迪大杀四方,长城发布了柠檬混动

跟不上啦!!!

当时,我自己负责的企业是做传统产品的,以前新能源也有一些企业在做,但是2020年行业整个转向去抓新能源行业的机会,抓住了机会就有前途,没抓住就前景暗淡。到2011年初,上市公司拿着大笔钱去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已经没有人愿意卖了,多少钱都不卖。

很明显长城转身慢了。这时候,长城抢抓市场机会做了两个动作,两个动作都是对的。但是用力过度,矫枉过正。

第一,继续有效研发,进军新的蓝海市场。

快速从日系SUV市场对标,转变到对标全球其他著名车型,全面进军女性市场。由于市场压力,所以用力过度了一些,出现了原谅绿这样的动作。

现在很多段子手非说是小公主的问题,其实我认为和魏大小姐没多大关系,小公主还在管别的产业呢。

主要的问题就是,魏老板全力以赴干新赛道的产品,要求营销拿出来办法开拓新市场,营销部门传统思维严重,沉迷在H6成功中,拿不出办法。所以外聘,市场上厉害的人去了新势力,一些愿意来到保定的人到长城,在市场压力下和老板的压力下用力过猛,搞出来了很多匪夷所思的骚操作。

第二,开始快速进行技术研发,现在长城已经不再怎么提有效研发了,全面开发柠檬动力系统。

柠檬系统有其长处,甚至一些地方比比亚迪更先进,但是出来太晚了,而且总体还是“电”化程度不够。等到柠檬上市,H6转型枭龙MAX的时候,比亚迪新能源月销26万台,长城只有一万台。加一句,枭龙MAX是不错的,但长城总体堪忧。

目前看来,第一条路已经前景不咋地,被一帮无能的人在压力之下玩脱了。第二条路,长城从国产第一跌出了前十,柠檬系统不错,但是来的太晚了。

对于长城来说

合资火,长城会一直火,因为长城是合资的最佳替代。

合资死,长城会死更快,因为长城是合资的最佳替代。

SUV是长城,轿车是吉利,是那个时代的合资车最佳替代,也是那时候销量二强。

只有比亚迪被合资打死,比亚迪开创的这条路断了,长城才能不费吹灰之力重回巅峰。不然长城未来很困难。

长城不是买办,汽车行业的买办大家都清楚。只是沿着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的大潮,对自己足够狠,足够拼,用低成本打出一条路的一家企业,辛辛苦苦几十年好不容易站稳脚跟,结果被比亚迪把市场桌子掀了,他另起炉灶了。

而且比亚迪还说:我这条路对的,我们都是中国车,来来来,团结在我的大旗下。

从任何国家汽车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长城都没有做错什么。日本汽车是这样的道路崛起的,看看《丰田传》;韩国汽车也是这样崛起的,看看《商道》。

怎么中国市场不一样了?因为我们有巨量的全国统一市场,有中央坚定领导,有发改委,有商务部,有工信部,吾五年规划,有补贴政策,有碳积分,有看准机会迎难而上的一批企业,有爱国产品牌的消费者,等等。

企业战略算不了国家意志,别人都走不通的路我们走通了。

所以,无论对错,无论是否合理,长城都要搞比亚迪,除非长城彻底降了。

2023-10-31

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