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二战期间有哪些最适合的卡车可供选择?,

抗战中国火炮载具战车图鉴(二)

考虑到篇幅需求,本篇展示的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在西北/华北/华东战场所使用的各型火炮/牵引车/坦克/战车/装甲车

前排提示:本文收录的载具战车年份范围是从1925年前后至1945年包括整个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开始到结束。

请注意:本内容收录以下种类的火炮/载具/战车:

1.缴获类方式获得的各类火炮/载具/战车。

(如日系火炮等)

2.不同的队伍所装备的武器皆仿自同一种装备,且外形差别不大。

(在此情况下只展示原型号或具有我方特色的)

3.有采购计划但是计划落空的武器装备。

(如部分记录中中国购买的二号战车和NBFZ重型坦克)

4.无法进行转移或用作固定炮台的火炮。

(如海岸炮或岸防炮等被固定的火炮)

5.战车所属队伍未积极参与在抗击日寇的战线上。

(如部分位于我国极北/南的队伍)

6.傀儡队伍自行生产或使用的装备。

(如汪伪政府,伪满政府的载具)

--------------------------------------------------------

本文内容一览



1.国造 莱文斯多功能步兵支援弹发射器(没良心炮)

李文斯抛射炮为一战时期发明,也是解放军“没良心炮”的前身了。此炮为抗战前夕成立的化学兵总队的装备,在淞沪会战中我军化学兵使用该炮攻击日军曾大显神威。“莱文斯”发射器又叫‘李文思”发射器,外号“没良心炮”。原本是一战英军用于发射毒气弹而制造。在“传”到中国的时候,这种武器成为了大而实用的杀手锏。


2.法制 凯尔M1899型37mm平射炮

凯尔M1899式37mm平射炮是19世纪90年代法国制造的一款后装线膛架退式小加农炮。该炮用途通常会以直接射击的方式来支援步兵作战。这门十九世纪的古董炮,具体使用情况不明,搞不好是前清留下的。有些图片资料显示八路军有使用这种火炮。


3.八路军兵工厂 1944年造70mm步兵炮 “盖亮炮”

八路军在与日军的作战行动中经常缴获到日军的92式步兵炮,92步兵炮研制于1932年,口径为70毫米,最大射程为3000米,而且此炮重量较轻,可以拆卸,使用十分方便。说起研制它的经历颇为坎坷,中间有不少故事。1940年,中日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对于国军的进攻减弱,反而加强对占领区的巩固,这个时候八路军就成了和日军交战的主要力量。在华北地区,日军实行了囚笼政策,在占领区大量兴建炮楼碉堡,还构建了不少铁丝网,打算把八路军困死在囚笼中。针对敌人疯狂的围剿行动,八路军予以坚决地打击,经常对敌人的碉堡和炮楼进行破袭活动,并为此总结了不少经验。但是面对敌人修建的壕沟,八路军显得束手无策,没有好办法对付,想要拔除它们就需要用到大炮。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八路军装备落后,基本靠收缴的枪支作战,即使有些是自造的,也占很少一部分,更别说大炮了,当时的八路军是没有研发能力的。时任冀鲁豫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的曾思玉就突发奇想,我们为什么不能抢来敌人的大炮来研制,他对敌人使用的九二步兵炮印象十分深刻。当时的晋冀鲁豫根据地已经有了自己的兵工厂。此时冀鲁豫边区兵工厂,一个年轻的技术员盖亮担任了这个大炮的仿制工作。

得知这个消息后盖亮很兴奋,他带着自己的儿子盖三保和其他技术员一起加入到这个炮的制造中。大家把炸了膛的步兵炮拆成8大部分120多个零件进行仿制。没有造炮用的材料,大家就去缴获敌人的火车头,把火车轴掏空做炮筒。大家把火车上的弹簧进行加工让它变成适合火炮用的弹簧,可是这样的弹簧的硬度能不能达到要求呢?大家没有专门仪器进行测量。只好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是用牙试。打滑了,声音不一样,不打滑硬度就够了,干活就管用。

就这样大家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生产出了九二步兵炮,为了表彰炮的制造者命名为“盖亮炮”。

4.八路军兵工厂 三七式60mm平射炮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自己也拥有兵工厂,较为出名的有黄崖洞兵工厂,还有曾经生产过八一式马步枪的陕北工业局。军工厂的设立使得八路军能够自行生产枪支和重武器。三七式60mm平射炮就是其中之一。不过三七式并不是这门炮的官方名称,严格来讲,三七式平射炮并没有固定外形,有时候只是一支简单的炮管。这类火炮的共性就是稳定在60mm左右的火炮口径。


5.晋造 “四一”式 75mm山炮

该炮是晋绥军仿造日军中作为联队炮使用的41式山炮 。在国内各大兵工厂如汉阳厂、沈阳厂、太原厂都有仿制。尤其是在以日制火炮为主力的东北军和晋绥军中大量装备。在抗战早期的长城抗战、绥远抗战、忻口会战等战役中大量使用。在博福斯山炮购入之前该炮在中央军内也广为使用,血战南口的汤恩伯部就装备了四一式山炮。另外我军也在战斗中缴获过日军的四一式山炮。四一式山炮主要有两种样式,一种是宽防盾型(防盾宽至炮轮外侧),另一种为窄防盾型(防盾只在两个炮轮中间)。此炮现在在军博有多门各个不同产地的实物展出。中国在战后还在仿制41式山炮,由东北兵工厂生产的辽造三七式75山炮就是41式山炮的战后仿制品。(Ps:此炮与晋造12式75mm山炮外形相似,故不做区分)

6.瑞典/英制 厄利孔NL-cal.60型20毫米机炮

此型防空炮为南京政府装备的第一种陆军防空火炮,该炮也是最早参加抗战的一种高炮,从1932年128淞沪抗战时国军部队就使用该炮对日作战了。该炮一直使用到抗战全面爆发,之后才逐渐被其它新式火炮所取代。晋绥军也有广泛装备该型防空炮。


7.晋造 13式75mm山炮

由于晋造13式75mm山炮,晋造14式75mm山炮,晋造17式75mm山炮和晋造18式75mm山炮外形高度相似,故这里不做单独区分。此炮为晋造一二式山炮的改进型,同样是日本41山炮的仿制品。25年至28年生产晋13年式75山炮800门。该炮是晋绥军炮兵的主力火炮,当时晋绥军炮兵有九个团9(第21-30团,缺第29团),除去装备晋造18式88野炮的炮22团和装备日制41山炮的炮23团以外,其它七个炮兵团都是装备的晋造一三式75山炮(个人推测这些部队里可能也装备有其它型号的晋造仿日式75山炮)。晋绥军的装备也可谓精良,从下面的图片中可以看到连炮兵都装备有晋造汤姆森冲锋枪作为自卫武器。该型火炮参加了33年长城抗战、36年绥远抗战以及37年忻口会战等战役。中共领导的红军-八路军也曾缴获装备过该型火炮。在一套36年红军抗日先锋军的照片中就可以看到该部装备有晋造13式75山炮(该部装备精良,曾经到山西境内和晋绥军打过几仗)。

8.晋造 “二一”式105mm野战炮

很多历史资料和人们对晋绥军所使用的火炮的刻板印象都是日式装备的仿造,但是晋造 “二一”式105mm野战炮却没有遵循这个规律,其仿造的是德国在一战时期使用过的k14型105mm榴弹炮。在一份抗战前夕统计的火炮名录里见到有此型火炮(另一说是晋造18式120mm重山炮),应该是1929年开始生产的。但具体生产装备情况都不清楚,而且也没有见过相关图片。

9.晋造 16式105mm加农榴弹炮

该炮仿制瑞典博福斯105山炮样式制造,1927年至1929年太原兵工厂生产晋造16年式105mm加农榴弹炮共计30门。

10.晋造 18式88mm榴弹炮

1929年,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仿苏罗通(格鲁森、克虏伯 )式88毫米野炮试制成功晋18年式88毫米野炮,初速525米秒,最大射程10500米,性能接近辽造14年式77毫米野炮。从1929到1937年,该厂累计生产88毫米野炮150门。该炮曾参加忻口会战等战役,但由于造炮钢材不佳,经常发生炮管变形和炸膛事故,炮管寿命极低且容易造成炮兵伤亡。在该次会战中,晋造88野炮大部分损坏。


11.晋造 1935年型150mm榴弹炮

在南理工博物馆内,有一门大型榴弹炮标注着晋造1935但该型炮并没有专门的名字,由于研制时间靠近抗战爆发,所以只来得及生产两门就赶上日军全面侵华,随着山西各地被日军攻陷山西兵工厂的生产自然也断了。此炮据说是阎锡山花了一万大洋从克虏伯厂买的图纸,又花了50万大洋从德国引进生产线机器,可谓是抗战之前国产火炮的巅峰。

12.晋造 “山西牌”汽车

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我国的汽车工业并没有完全停止,各地又先后试制过几种汽车。其中山西汽车修理厂的山西牌汽车,是其中最接近成功的一个。当时论起工业化水平,山西这个偏僻省份在全国却是名列前茅的,是响当当的民国“模范省”。早在1920年代,阎锡山就在太原创办起了兵工厂。该厂的规模很大,能够自制山野炮和各种枪支。不过1930年中原大战失败以后,太原兵工厂被整体降级为太原修械所,大部分工人被遣散。

九一八事变后,阎锡山回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他以“生产救国,开发实业”为口号,将兵工厂改称为壬申制造厂,并将其中的双向引信厂改为山西汽车修理厂,开始准备自产汽车。当时的厂址在太原小东门,工人有100多名,厂长姜寿亭,主要负责修理绥靖公署的公车。相对于200多人、人才济济资金充裕的民生厂,山西汽修厂的规模明显小了许多。

1932年3月,该厂技术员阎春和赴天津购置机器,用以仿造汽车。1932年12月制造成功汽油载货汽车一辆,定名为山西牌。到1933年夏天的时候,该车已经试车行驶约1.8万千米,各部件尚属完好。不过因为资料缺乏,这辆车的具体数据不详,目前知道的是仿制自美国飞德乐(Federal)牌汽车,载重1.5吨。而从采购期到制成只有短短几个月来看,该车的国产化率不高,很可能绝大多数零件都是外购,只是在山西自行组装而已。比起自产零件占70%的民生汽车来说,那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不过即使这样,这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少有的进步了。当时山西制成汽车的消息不胫而走,不仅成为山西省特大新闻,在国内也盛传一时。1933年9月号《道路月刊》以“晋省自制汽车成功”大标题作专题报道。1934年初,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函请实业部,通令全国兵工厂及各省建设厅派技士往山西考察,仿制山西自选的汽车。可惜到后来,山西牌汽车终因资金短缺、工业基础薄弱,加上时局动荡,特别是阎锡山对此兴趣不大而作罢——和喜好重炮的东北军不同,晋绥军的主要火炮是540公斤的晋造75山炮,另外还有少数88野炮和105山炮,都是可以用骡马拖曳的,对牵引汽车的需求量不大。而且山西深处内陆,也缺乏进口油料来源。所以“山西牌”汽车最后也只制成了一辆样车,就此再无下文了。


13.美制 福特WO汽车

民国时期,在中国本土卖得最多的当然是美国车,因为当时美国的福特刚刚研制出T型车,成为当世产能最牛掰的汽车,福特在30年代的销量占全球总体汽车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老福特又的理念就是造最便宜的车,造每个老百姓买得起的车,所以福特就成为了随着美国领事馆进入中国最多。其中福特WO型汽车多作为大部分同盟国的军官用车之一。

14.美制 福特W0A2汽车

到了1930年,福特汽车在中国的销售量,已经达到了1289辆之多。福特W0A2属于福特WO车型的加长版本,也是整个二战期间部分同盟国的军官用车之一。

15.美制 福特T型轻卡车

1930-1931年,福特公司就专门派出了人员,前往中国上海考察,试图建立汽车总装厂。可是由于当时的中方对此的态度并不积极,而且考察后觉得中国市场规模有限,再加上当时资本主义世界正处在经济大危机期间,福特的上海总装厂计划,最后就这么无疾而终了。最后只是在1932年,于上海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汽车组装厂,负责把海运过来的福特汽车进行拼装而已。中国错失了一次绝佳的汽车国产化的机会。

16.美制 福特 Model AA救护车


此辆救护车为马来亚森美兰华侨捐献给八路军的救护车。经济支援是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最主要形式。它包括捐款捐物,购买国债和侨汇,捐献飞机、坦克、车辆和药品等物资,以及投资祖国的生产建设事业等。据统计,在全面抗战期间,华侨向国民政府(不含中国共产党方面)捐款总数为13.2亿余元国币;至1942年海外华侨踊跃认购国民政府发行的公债总额即达11亿元国币。海外华侨还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3辆、救护车1000余量。


17.法制 雪铁龙23r卡车

图片中为纽约侨胞赠给八路军的救护车,不过与其说是救护车,和前文的福特救护车比起来,这辆车更像是一辆卡车。据估计,抗战期间,纽约华侨每人平均捐款1000美元左右,共计1400万美元,全美洲华侨捐款约几亿美元,有力地支援了祖国抗战。

18.八路军造 爆破用“土坦克”

八路军在抗战期间也离拥有自己的战车队相距一步之遥。1938年12月6日,军事委员会参谋次长杨杰在莫斯科向蒋介石汇报的《伏罗希洛夫元帅告以苏联不能出兵之理由及愿尽量以物质力助我电》中指出:“(丁)苏政府欲给第八路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18集团军)野炮廿四门、防战车炮廿门、机关枪六十架、战车十五辆,飞机十架,如钧座许可,即赠予”。但该提议未被蒋介石所允许,随后一直拖到1938年9月,苏联方面只能取消此计划。

在之后的抗日战场中,为了在战场上敌军交叉密集的机枪火力下,运送,埋设炸药和点燃炸药。二团参谋长于淞江设计出了一个屋脊形的柜子,下面按上几个木轮,外层在用多层浸湿的棉被可推着跑。经过试验后,这种柜子远距离可以抵挡流弹,近距离可以防护手榴弹破片。用其装上炸药和锹镐,人员在柜子内进行操纵,在推行至碉堡墙根后用携带的炸药进行爆破。二团官兵们很快就把这种车子取名为“土坦克”。经过多次实践和战斗测试总结经验后,二团创造的爆破攻坚技术越来越完善,逐渐将炸药爆破及土坦克推广到鲁中部队,乃至八路军全军之中,各部队也大力培养了自己的爆破技术骨干,并在实战中创造出许多因地制宜、灵活百变的打法。


19.晋造1931年型装甲车

在抗战时期,晋绥军也有自己的装甲车队。晋绥军又称晋军、阎军,隶属于晋系军阀。是中华民国时期主要活动在山西、绥远以及华北地区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其领袖人物为阎锡山、商震、徐永昌、傅作义、楚溪春、孙楚等。晋绥军的前身是清末山西新军,民国十六年(1927年),晋军改称国民革命军北方军。民国十七年(1928年),晋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3集团军。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晋军归太原绥靖公署统辖。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晋军归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统辖。为鼓励晋绥军抗日,晋绥察三省被划为第二战区,阎锡山被任命为司令长官。


20.晋造1937年型装甲车

该型装甲车相较于1931年型,加强了前轮的防护以及更新了炮塔,由此能够看出山西地区当时的军工相关的工业已经趋于成熟。遗憾的是,在晋绥军与日军交战的过程中,虽然拥有火炮和战车,但是依然在战术和装备的先进性上受制于日军,因此晋绥军的战车队损失惨重。


未完持续…………

2023-10-22

2023-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