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博物馆适合带小孩吗?,

正确开启博物馆之旅 助力孩子成长之路

2013年,在上海玻璃博物馆,一件名为《天使在等待》的展品因两名熊孩子触碰玩闹将展品的一边翅膀直接拉扯断。而孩子在触碰拉扯展品时家长竟在旁边拍照

之后展品改名《折》并将其破损后的样子展示在主馆核心位置,配合其被破坏时的监控画面,希望能够警醒参观者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参观。

可没想到的是,七年之后同样的悲剧在同一地方却再次上演。

2020年5月30日下午,还是上海玻璃博物馆一件名为《梦幻城堡》因两位小观众翻越展区围栏玩闹,并在追逐的过程中撞到展柜。

城堡随即发生塔尖倒塌、破碎的情况,而其余部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位、破损。又一件精美绝伦的展品被损坏。

博物馆参观现状

自从2016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后,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走进了各大博物馆,似乎孩子们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一项必修课程。

画家陈丹青说:“你怎样认识世界?是世界地图?读历史书?读世界新闻?读参考消息?读杂志上关于世界的报道?不是,你要真正能够感性地、全面地、实实在在地了解世界,应该走进美术馆(博物馆)。”

然而随着众多孩子的参观,我们发现所谓的参观更多的是走马观花似的浏览或游览:进馆、游览、观看、打卡留念、吃东西、玩闹、回家,这样参观方式已经习以为常。

2019年暑假期间,西湖文化广场前的浙江省科技馆、浙江自然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都排出几十米的长队,记者现场采访了约30户家庭,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省份。但几乎都是带着孩子游杭州,参观博物馆是他们的必选项。

对于参观博物馆,家长们在一边忙得不亦乐乎带着孩子穿梭于各大馆之间,可本地网友和孩子们的反应却与他们大相径庭。

搁浅咖啡:“初心很好,实践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在博物馆里孩子是很多,但感觉在学习的孩子很少……在博物馆里玩无人机、跑来跑去、大声吵闹的孩子都有,让真正来参观的人都没有那种安静的氛围了。”

疏易pegasus:“我很喜欢博物馆,但是最近去的时候老是碰到很吵闹的学生。出来参观是好事,但是不要沦为游戏场。跑来跑去还会撞到人的。”

参观的孩子们:“我不喜欢这块内容,爸妈偏要带我来。”、“最讨厌看完回去还要写游记,本来看着蛮感兴趣的,一想到写游记都不想参观了。”……

不少家长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就是想让孩子感受美、增长见识、拓宽眼界。一趟参观下来家长们出人出力,钱还花了不少,可是孩子们却觉得索然无味,甚至觉得参观博物馆就是个不得不去的任务。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状况?家长们是否真正明白自己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的原因?是随大流看个热闹,是拍照打卡发朋友圈,还是孩子真正喜欢?

之前提到的被损坏的展品《天使在等待》是艺术家专门为了她刚出生的女儿而创作的作品。作品包含了对女儿的爱和期望。

试想,如果当时家长不是在忙着拍照,而是在跟孩子说这件艺术品的由来,以及艺术家对她孩子的期望,或是不容易的煅烧技术,说不定这件精美的艺术品就不会断送在孩子的手中。

为什么要带孩子参观博物馆

“博物馆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场所,这里收集着人类的记忆,这里珍藏着民族的灵魂,这里抵御着岁月的剥蚀,这里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一个生命因为有了记忆而更加精彩,一个国家因为有了记忆而更加厚重,一个民族因为有了记忆而得以延续。请带着对逝去记忆的尊崇,走进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中国》

第一、读史使人明智。参观博物馆可以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我国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祖先们留给我们大量的珍贵文物、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

博物馆中的实物展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它能帮助孩子们客观理智地认识到自己祖国的伟大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能激发出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保护之情,建设之情。

第二、增长见识拓宽眼界,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博物馆的种类繁多,馆中收藏的展品涉及广泛。从自然生态到人类社会、从远古时期到当今世界、从地质结构到航天科学、从瓷器到丝绸、从油画到书法、从本国本土到异国他乡……

它涉及知识领域的广博性无可比拟,因而博物馆是一部立体的百科全书。对于孩子们来说博物馆就是一个充满好奇的天地,有利于拓宽孩子们的视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博物馆中的实物展品包含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是人类文明中所留下来的文化、技术、知识等的智慧凝结。

孩子们在这部立体的百科全书中游历,以古为镜,站在祖先们的基础上,为那些曾经的辉煌感到自豪。这股自豪之情往往会变成一种动力,引导孩子们去不断的去创新、开拓和进取。

第三、培养孩子的视觉感知能力,发现美、感受美

“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因为审美不仅代表着整体思维,也代表着细节思维。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培养他的审美力。”

—美学家蒋勋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精华的储藏室,它收藏了无数精美绝伦的,具有美学典范的实物展品。孩子看到、感受到、接触到这些艺术之美,就不由自主地去寻找美,发现美,进而感受美。

那些精美华服上的一处花纹,那些莹润如玉的单色釉瓷,那些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上的精雕细琢……都能从内心打动孩子,孩子们就会由衷地去描绘它,赞美它。

徜徉在这些美的艺术殿堂,孩子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他们会放慢脚步去发现去探索,在一次次的徜徉中提升自己的审美力。

第四、实物展出更能多方面触动孩子,更符合孩子具象思维的特点。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多的是以纸质材料和教师授课为主,而博物馆中都是实物展出,就像置身于大自然中,或者某段历史过程中等等是一个天然的学习空间。

相对于书中大段文字的描述和记载,实物展品给孩子带来的震撼和感触肯定更加强烈,更有助于加深他们的印象。

特别是在一些设备先进的博物馆,除了实物展品外还配备了电影、数字化导览机、特技效果和动手操作区域等等一系列辅助设施。

孩子可听可看可闻可触,他们不再是单纯的学习者,参观者而是融入到某段历史中或者文物挖掘中等等情境中的见证者,参与者。

这样更符合孩子认知学习中具象思维的特点,更容易使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如何正确开启博物馆的参观之旅

第一 、根据年龄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孩子参观的博物馆。

1、 6岁以下:学龄前的孩子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好奇心和求知欲会越来越强,越来越喜欢自主行动,去发现,去探索。因此与展品参与性和互动性强的,设计了展品体验区的博物馆更为合适。

例如:自然博物馆、绘本博物馆、美术类的博物馆、少儿科技博物馆等等。通常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参观时间不宜过长,在两小时以内比较合适。

2、7–1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由具象思维慢慢转到抽象思维,开始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这个阶段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选择。

3、12岁以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随着文化知识和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可以选择一些主题型的博物馆,例如:汽车博物馆、玻璃博物馆,军事博物馆、航空博物馆等。

第二、让孩子同展品对话,与博物馆良性互动

1、兵法云:“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参观博物馆时也同样适用。

参观前可以查找网络资料,了解博物馆的相关信息,例如:有几个展区,每个展区的内容是什么,馆中最重要的藏品是什么,有没有什么特别活动。

然后再结合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制定出一个参观计划。之后就可以根据计划提前先跟孩子通过绘本、书籍或是和展品有关的故事等方式为参观做一个铺垫。

最后就是在参观前要跟孩子立下规矩,告诉孩子们参观博物馆的正确方式。

2、参观中如果家长对参观的博物馆和其展品都很熟悉那么可以做好孩子的向导。如果不熟一定要找一个好的解说员而不要走马观花似的参观。

不然那些安安静静的文物旁,只有晦涩难懂的介绍词很难吸引孩子,也无法勾起孩子的兴趣。

孩子在参观时家长要以他的兴趣为主,当他在对自己感兴趣的展品进行探索时,不要打断他。在参观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多一些开放式的提问,提问得在细致些,慢慢地引导孩子去发现,去探究,去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

当孩子也向家长提出问题时,切忌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要引导他,启发他去动脑思考,去自己从中寻找答案。

3、参观完后最好要有个回顾总结,但这并不是单一的让写观后感或游记之类。

还可以通过游戏,聊天、画画等多种方式让孩子把他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表达出来。家长也可以通过孩子的表达发现孩子的兴趣点进而可以更好的去引导和教育。

博物馆之于孩子是学校理性教育之外的感性补充,是孩子们走进历史、走进科学、走进艺术的重要之路。

暑假的到来,孩子们不应只有兴趣班、学习班、电脑游戏,父母们还可以带着孩子走进博物馆,接受文化的熏陶,品读这巨大的立体百科全书。

2023-10-10

202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