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能源汽车提车会有什么特别的流程?,

成都大调研丨新能源释放新动能,成都外贸“新三样”如何加速跑?


今年以来,外贸领域有一个热词——“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是全国多个省市拉动外贸增长的动力源。


成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7月四川外贸“新三样”出口规模达98.7亿元,同比增长73.4%。


从产量看,上半年成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4.7%、27.7%,锂电池产量增长近三倍。


另一个切面,透过现象看产业结构,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成都产业建圈强链的几大支撑。


外贸“新三样”新在哪里?

企业在“新三样”中

找到了什么新机遇?

成都发布-红星新闻深度报道组记者

通过多方调研采访

挖掘成都抢抓外贸“新三样”

发展机遇的路径与方向


1

“新三样”企业一线在忙什么?

产线24小时不停转



在企业一线,成都外贸“新三样”案例并不少见。


拿下蒙古国一笔新能源车采购订单后,中国重汽集团成都商用车有限公司(简称“重汽成商”)全员忙碌起来,不同型号的零部件正陆续运至企业厂区,即将投到产线;


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成都中建材”)今年以来一直处于满产状态,自动化产线每天可下线1500片发电玻璃,部分产品经打包后销往海外;


四川凯迈新能源有限公司(简称“凯迈新能源”)PACK产线上每小时都有组装好的锂电池模组下线,企业年初拿下近亿元海外订单,7月份投入安装的第二条全自动产线预计四季度投产,产能提升200%;


在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成都巴莫科技”)车间,锂电池正极材料从投料到包装全程实现自动化,产品销往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本次大调研中,记者走访多家“新三样”企业,探访其现状。


上半年,重汽成商联合希迪智驾(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与蒙古国Medalid Hureh Zam LLC公司签署新能源绿色矿山采购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这批新能源车将在三季度开始交付,重汽成商目前正在为蒙古国这笔订单准备原材料。


“预计9月可执行订单的装配与出口。”重汽成商综合部负责人王龙说,公司新能源产品涵盖重卡、轻卡等系列,随着首批蒙古新能源商用车订单走出国门,增强了企业加速拓展海外新能源产品市场信心。


↑中国重汽集团成都商用车有限公司产线


在成都龙泉驿区,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成都大运汽车”)新能源车出口业务也在增长。“我们坚持油电同步,1-7月出口同比增长153%。”成都大运汽车党委书记谢平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形成了“商用车+乘用车”两大类新能源车矩阵,产品覆盖轻、中、重型,可满足城市、城乡、城际用车需求。


电动箱式物流车是成都大运汽车主要出口车型。谢平透露,从技术路线看,充电、换电、增程三种模式均有。“上半年接到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订单,主要通过江海联运方式出口。”谢平介绍,现有生产能力下,产线不到2小时可装配一台整车,平均3.5分钟可下线一台整车。


↑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产线


作为外贸“新三样”的代表,成都的光伏产品主要来自通威太阳能和成都中建材。今年上半年,通威太阳能电池出口订单总金额达33亿元,涵盖了成都金堂及双流基地生产的产品。


“产线24小时运转,公司目前 ‘两班倒’作业,每天下线1500片发电玻璃。”成都中建材总经理潘锦功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海外订单增长,产品出口至韩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作为绿色能源建材应用在建筑幕墙上,据他介绍,产品的颜色、透光度、尺寸、结构等都可以实现定制。


↑通威太阳能(组件)金堂基地智能制造生产线


锂电池产品同样走俏海外市场。位于成都金堂县的成都巴莫科技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今年以来出口实现增长。“目前布局在金堂的三期项目正极材料累计产能达10万吨,产线保持24小时运转。”成都巴莫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产品每天都有出口,主要销往韩国市场。


凯迈新能源的锂电池产品主要用于电动公交车、物流车、工程设备、机场地面服务设备、储能等领域。企业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PACK产线,6分钟实现1个标准模组下线,25分钟实现1个标准电池包下线。该公司核心业务中,海外订单已超国内订单。据凯迈新能源总经理张璐介绍,今年3月在新加坡的国际航空展参展现场,企业敲定上亿元海外订单,年初至今出口业务每月实现增长。


2

凭什么拿到订单?

“技术创新+建圈强链”双轮驱动



采访中,“新三样”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全球企业竞逐新能源市场之际,出口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产品提质绕不开技术创新。“我们既抓生产,也抓研发。”王龙介绍,重汽成商成立了研发中心,人员规模达百余人,专门设立新能源研究所,关注市场上新能源车技术趋势,企业每年研发费用上亿元。


上半年,重汽成商顺利拿下蒙古国新能源车订单正是来自技术驱动。矿山作业环境异常复杂,单靠司机驾驶经验不足以确保行车安全,如何用技术替代人工判断?在合同谈判之初,重汽成商团队便决定用新技术赋能,携手希迪智驾联合研制“智能矿卡”产品,最终促成项目签约。“这款产品搭载C-V2X智能网联车载设备,可实现三维环视、绕车案例检查、红绿灯提醒以及行人闯入、交通事故、施工、盲区等全方位预警。”


凯迈新能源也注重研发,企业每年研发投入占比达15%左右,累计获得100多项专利。“我们和电子科大、西南交大开展校企合作,在电池安全监测、电池梯级利用、电池循环应用领域形成了技术特色和技术壁垒。”张璐介绍,锂电池系统并非简单地将锂电池产品进行排列组合,还需要一套管理系统去更好地管控,做到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满足性能、功能需求,并通过系统设计实现能效提升。


↑四川凯迈新能源有限公司车间


“历经5年,我们研发了电池‘探伤抑火’技术,通过多维度电池监测、搭载液体或气体类‘抑火’装置,监测电池健康状态,在电池发生热失控前提前预警、提前控制,降低减少锂电不安全带来的损失。”张璐介绍,公司围绕锂电应用细分市场,研发了多种类型的充电桩产品,植入高耐候技术,保障充电桩产品在高湿度、高粉尘环境下可靠工作,通过植入电气安防产品,实时监测充电桩电气安全,此外,通过优化电路、电气设计,减少电能损耗,提升充电桩效率。在张璐看来,这些自主研发的特色技术让产品在海外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拼抢海外市场,关键在于技术创新,特别是在大尺寸产品和透光产品生产方面,我们都力求做到行业领先。”潘锦功介绍,公司一款透光中空碲化镉发电玻璃亮相慕尼黑光伏展后,该系列的大尺寸碲化镉发电玻璃随即引发海外客户关注,“今年我们推出了新开发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岩瓦系列,也会视海外需求推动产品出口。”


↑成都中建材新开发的装配式碲化镉发电玻璃岩瓦


采访中,成都外贸“新三样”所涉企业均不约而同提到一个情形,随着成都建圈强链行动深入实施,供应链不断完善,让产品出口成为可能。


在重汽成商周边,一批围绕整车生产制造的企业涌入成都青白江区,构建了上下游配套关系。“成都新都区、龙泉驿区、金堂县等区(县)也有我们的配套企业。”王龙说,就近配套降低企业采购和沟通成本,产能有保障,让海外订单顺利实施。


3

如何踩准“走出去”步伐?

还有技术与供应链之外的门道



促成企业“走出去”的因素不止技术创新和供应链打造。谢平以成都大运汽车的出口案例道出了掘金海外市场的门道。


成都大运汽车新能源车出口始于2021年,海外市场瞄准东盟国家。谢平提到,气候成为企业谋划产品出口目的地时的一个考量因素。“从产品性能看,新能源车并不适合在高纬度地区等极寒环境中使用,而南方地区市场需求较大,这直接影响出口目的地选择。”


谢平还提到一个背景,近年来,随着油价上涨,新能源产品销售拓展了更多市场空间。“相较日韩和欧美国家,中国汽车产品面向东盟国家出口有背靠国内市场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加之中国汽车产品品牌度逐渐提升,东盟市场愈发认可和接受中国汽车产品,当地也鼓励和推广新能源车应用,搭乘中国新能源车在海外受青睐的‘便车’,公司产品在东盟市场陆续斩获订单。”


“成都造”新能源车汇聚成中国车企抢滩海外市场的一股力量。


“上半年我们敲定了来自泰国、菲律宾等国的订单,对方主要采购新能源物流车。”谢平说,相较乘用车“一款打天下”,商用车受不同应用场景影响,会衍生细分市场,公司会开发细分市场产品,为客户定制化生产。


汽车产品“出海”同时,一些配套的设施也可借势“出海”。“一些东盟国家基础设施有待完善,车桩比较高,这需要以产业链的思维谋划产品出口,汽车产品出口时,也可推动充电桩出口。”谢平说。


谈及产品出口策略,在成都巴莫科技相关负责人看来,海外市场拓展切忌闭门造车,客户反馈的信息至关重要。“我们在韩国有专门的营销团队,为客户提供‘身边的服务’,一些售后问题会及时传达给后方研发部门,重点研判客户反馈中与未来技术相关的重要信息,指导产品研发和生产。”


↑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巴莫科技拓展海外市场时坚持“量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策略。“在出口某一代产品时,我们便开发下一代产品,储备下一代技术。”该企业相关负责人看来,产品技术在行业中处于高精尖水平才能形成议价能力,如果是通用型产品,各家都有,便会削减议价空间,“面对不同的客户我们都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会向客户提供续航能力更强的定制化产品。”


4

外贸怎样提能级?

塑品牌、强链条、拓市场、降成本



以外贸“新三样”为代表的贸易业态已成为一般贸易的全新增长点。成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成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1143.7亿元,增长24.7%,占同期成都进出口总值的31.5%。而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一般贸易占比均过半,上半年广州一般贸易占其进出口总值的比重高达70.2%。


一般贸易能凸显市场主体“走出去”的积极性,反映产业发展的活力。推动一般贸易发展,今年成都提出的目标是,全年一般贸易占比提高至25%。


相较光伏和锂电产品的出口,成都新能源车出口业务中,更多市场主体正参与进来。


“每周都有新能源车出口业务,1-7月累计出口1003台车,新能源车占比55%,燃油车占比45%。”成都青白江区的中欧汽车城运营方、成都正业佶祥平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友富告诉记者,公司既从其他省市采购新能源车进行出口,也从本地车企采购,然后通过公路运输、海铁联运、中欧班列等方式实现从成都“出海”。


↑成都青白江区的中欧汽车城


不过,陈友富提到,目前“成都造”新能源车出口占比少。“海外进口商普遍关注汽车产品的性价比。”在陈友富看来,一方面,会优先推动“成都造”新能源车出口,拓宽本地产品销路;一方面,期待本地车企打造出更具品牌影响力的产品,“品牌打造并非一日之功,需要车企自身技术过硬,还需要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尤其是本地锂电池产能的释放。”


整体看,成都车企外贸业务现状如何?成都市绿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联盟相关负责人说,成都目前做出口业务的车企主要有沃尔沃、神龙汽车、成都大运汽车、重汽成商等,沃尔沃和神龙汽车主要出口欧洲市场,成都大运汽车和重汽成商主要出口东南亚。


“成都众多车企逐步将成熟的产品输出国际市场,以此提升品牌影响力。” 在上述相关负责人看来,品牌度的提升有助于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外贸“新三样”提能级。


推动新能源车“出海”,本地车企对物流、成本等方面抱有新期待。“从成都出发的国际班列线路为车辆运输提供极大的便利,随着车企出口业务增长,企业期待运力进一步提升。此外,汽车属于大宗商品,运输过程中车辆固定方式须进一步优化,以确保商品完好运抵客户手中。从运输成本看,车企也期待产品运输成本进一步降低。”上述相关负责人说。


如何提升本地外贸“新三样”规模和质量,以此提升城市外贸能级?对此,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所(财政与金融研究所) 综合研究高级岗谢露建议,成都可从产品供给、市场拓展、营商环境三个方面着力。“首先是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增强‘新三样’产品供给能力。”谢露分析,成都应加快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建圈强链,强化链主企业引进和培育,比如,引进核心配套企业,丰富产业生态,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此外,还要鼓励企业在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新三样”产品的质量和口碑,培育竞争新优势。


在谢露看来,成都还应积极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提高“新三样”国际市场份额。“鼓励‘新三样’出口企业不断拓展新的市场,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活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提高本土企业在东盟等重点出口地区的品牌形象,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支持电动载人汽车等通过中欧班列运输,推进有关口岸提升锂电池等危化品运输储存条件,拓宽物流渠道。”谢露说。


外贸提能级还离不开营商环境助力。谢露建议,成都应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助力“新三样”持续释放新动能。对此,她建议,成都应积极探索“智慧监管”新手段,加快“数智综保”“智慧空港”“智慧陆港”等特色系统构建,支持四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和推广,深化应用“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便利化措施,扩大“两段准入”信息化监管应用范围,针对“新三样”出口需求,量身定制“申报、检验、放行”全流程出口服务包,营造更加安全便利的通关环境。


来源:成都发布

2023-10-10

202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