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售后能否提供紧急救援服务?,

居家养老中的紧急救援意义何在?

2022年的最后一天,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发布了《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四五”规划》,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着力推进“十四五”期间我国紧急医学救援的基地网络、能力和机制建设。

站在国家层面,这份规划宏大且细致,从海陆空立体化协同救援到省市县应急指挥体系无缝衔接,从构建国家级基地、省级基地辐射至各类专科救援基地和基层医疗应急小分队,同时包含人才队伍培养、紧急医疗救援社会素养提高、运维保障管理等多个方面。

然而,站在个人和家庭层面,“紧急医疗救援”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突发比赛,我们可能不具备太多专业知识、也无法定期执行模拟演练,我们大概率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甚至在危机突发时,老人身边连个能帮忙打电话报警的人都没有......

这还真不是夸大其词,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在2022年10月的例行发布会上介绍,“目前我国的2.67亿老人中,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或仅和老伴居住)占比已超过一半”;同年贝壳在《2022中国家庭适老化环境与未来趋势报告》的调研数据显示,67.7%的居家养老受访客群表示,最关注的老龄服务项目是紧急呼叫。

图源:贝壳《2022中国家庭适老化环境与未来趋势报告》

所有急症中,最凶险的莫过于心脏骤停,4分钟内是抢救的钻石时间;异物卡喉的抢救时间为4-10分钟;急性心梗在2小时内施救则预后较好;脑梗死的最佳急救时间为3小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团队在《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期刊上发表研究称,我国77.13%的心血管死亡发生在家中,1.13%发生在去医院的路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表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家中死亡比例高,除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因素,居家养老和独居老人数量增加也是其中的原因。

除了急症,可能大众不曾料到的是,“跌倒”已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

中华医学会《2015-2018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中老年人跌倒/坠落病例分布特征》在采集老年人(60+)跌倒/坠落病例205,670例之后得出的结论显示,老年人跌倒发生地点在家中占比56.41%,跌倒后骨折率达31.79%,中重度损伤占比为37.21%。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随年龄增长而退化,中重度损伤除了致残率较高,术后的长期卧床还可能引发诸如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尿液潴留、褥疮等并发症,因此,老年人跌倒也常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可以看得出,紧急救援对于居家养老群体来说,是安全感的最低保障,和普通人遇到紧急情况拨打120求助,是完全不一样的。针对这部分人群,在家中安装监测报警装置或者穿戴式告警设备,是目前业内较为常见的做法。

监测报警装置在科技赋能之下,大多已摒弃传统的电话或拉绳报警,升级为智能家居物联网的一部分,能够主动识别危险,尤其以毫米波产品为主,主打睡眠心率监测和跌倒及体态监测,若有异常会在APP上通知联络人;穿戴式设备则以手表手环为主,除了能够提供毫米波产品的监测功能,一般还附带血压、血氧和体温测量功能、定位功能等,大部分需要主动做出一键报警这个动作。

我们暂且不考虑被动识别和主动报警的产品之间到底哪一款更优,单说有了这样的紧急报警设备,是不是真的可以实现在黄金时间内的紧急救援?

真实场景之中,无论是安装在固定位置的报警装置还是随身穿戴的告警设备都面临一系列重要的问题:

报警的时候第一时间通知谁?

救援者有没有能力迅速抵达准确的入户位置?

医疗救援者如何清晰获知老人的疾病状况和用药禁忌等重要信息?

如何避免与家属在相关费用、权责分配等方面的事后争议?

......

设施设备的使用仅仅是一个开始,也是技术较容易解决的第一步。如果不考虑后端如何有效嵌入“紧急医疗救援”服务,警报即使发送至APP、电话联系到子女或物管,甚至自动拨打120 ,都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而后端涉及的服务,不谈费用是不可能的。

下图是某养老服务公司公开可查的紧急救援收费清单(部分),实行会员制收费模式,24小时服务+一刻钟上门:

图源:某养老服务公司公众号

美国一家成立于1987年的警报系统公司Life Alert,每年处理超过200万个电话,平均11分钟挽救一个生命,其7*24服务的收费标准为每月49.95美元;如果需要同时捆绑公司旗下的移动报警设备,则每月的费用为20美元。

在我国,绝大多数情况是,设备研发及销售公司与后端服务提供商相分离,报警装置和设备的介绍大多是“求助信号将通知家人或相关部门”。即使存在养老服务公司愿意通过采购设备的方式来推行紧急救援服务,人们的付费意愿也非常低,导致市场化服务机构对涉足该业务兴趣不大。

成都市武侯区芳草街街道曾在适老化改造的试点工作中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试点用户做了回访,结果显示,回访的老年群体对于单次应急救援的心理价位在40元--60元之间。

很明显,需求和供给在现阶段很难达成平衡。

在方文咨询看来,紧急救援服务作为居家养老模式中关键的一环,应当以技术和平台为支撑,以社区为辐射范围,整合相应的医疗资源,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家庭共同参与,为老年人提供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远程医疗、7*24报警等服务,才可能使供应商真正具备提供服务的前提条件,而后,才有资格谈需求端价格的制定。

鉴于居家养老群体的意识还有待提升,、救援不及时带来的家庭、医保及社会负担较重、特困和低保人群无力承担相关费用等因素,前期的市场推动者一定是政府占主导地位。

自2008年我国开始推动居家养老紧急救援服务建设,至2019年提出“到2022年居家养老紧急救援服务系统普遍建立”的目标以来,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已走在前列,但全国整体发展依然滞后且进程缓慢,尤其是市场化发展。

在当前国内,脱离其他产品,如养老护理服务、长期医疗服务、金融相关产品等,单独向个体消费者推广付费紧急救援难度极大,紧急救援的内容与价值在市场也尚未形成充分的认知,未来这个领域的市场化会怎么发展?我们猜测:

一方面,具有医疗资格且用户数量较大的居家养老服务企业,或能在探索中率先蹚出一条路,如上市公司南京新百旗下大健康产业板块核心企业江苏禾康养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紧急救援就是其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另一方面,本就拥有紧急救援服务的服务商或可有针对性地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如远盟康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是为保险公司、银行以及大型集团用户成员提供紧急救援及相关医疗服务的第三方服务商;四川泓济安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120之外的非急救转运、非紧急就医等为核心业务,不排除未来在需求端猛增的时候可以迅速布局紧急救援板块;另有一些涉猎养老机构的保险公司、大型连锁体检公司也会针对自己的优质客户提供该项服务。

市场教育不足、社会参与度不够、技术支持不完善,以及最重要的,支付主体能力有限,这个初生领域,道阻且长。

2023-10-04

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