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乘用车技术中心能提供高品质的汽车配件吗?,

优质精密制造企业,横河精密:新能源汽车结构件打开成长空间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浙商证券 邱世梁 王华君)

1 精密制造专家,致力于成为全球精密制造技术方案解决商

1.1 发展历程:深耕精密制造二十余载,积跬步而至千里

深耕精密模具制造、注塑成型产品领域,积极开发下游应用产品。

公司前身系慈溪市横河塑料模具厂,2012年变更为宁波横河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公司尝试开展空气净化器业务,进行产业链延伸。

2016年公司将模具产品的应用领域从家电拓展至汽车零部件。

2016年8月份公司于创业板上市。

公司核心产品为智能家电精密组件、汽车智能座舱精密组件、中大型汽车轻量化内外饰件等。

多年深耕精密模具、精密零组件研发及制造,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公司主要产品涵盖精密齿轮及齿轮箱/减速器、精密结构件、中大型汽车轻量化内外饰件等,广泛应用于智能家电、汽车智能座舱、大型汽车轻量化等领域,并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其中:

(1) 智能家电: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参与开发并量产了多款精密结构件、齿轮箱及齿轮箱驱动系统,主要应用于智能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咖啡机、智能电动工具、高速吸尘器等产品,现已与松下、赛博、卡赫、小米等国外知名企业展开深度合作。

(2) 汽车智能座舱:公司产品主要有①齿轮、精密结构件,应用于智能座椅的调角器、调节器、锁止机构等部位的齿轮、精密传动部件产品;②加油小门执行机构;③大扭矩车载执行器。现已与延锋安道拓、华为等知名企业合作,大扭矩车载执行器有望成为公司爆款产品。

(3) 中大型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公司主要产品有全塑前端模块、汽车全塑尾门、汽车全塑引擎盖、扰流板、加油口盒等汽车轻量化内外饰零部件。

与传统的钢制内外饰件相比,平均减重达20%-30%。现已与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极氪汽车、零跑汽车等知名企业合作。

1.2 股权架构:股权结构集中,股权激励彰显信心

公司股权结构集中,实控人持股约60%。截止2023-3-31,胡志军先生持有30.1%的股份,黄秀珠女士持有公司29.7%的股份,二人为公司控股股东、最终受益人,合计持有公司59.8%的股权,其中胡志军、黄秀珠为夫妻关系,家族控股比例较高。

2020年6月23日,公司向59名激励对象授予203.5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3.46元/股。

1.3 业务构成:注塑产品为主要收入来源,金属零部件增速亮眼

注塑产品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22年营收占比约89%。

2018-2022年公司注塑产品营业收入从5亿元增长至5.96亿元,营收占比保持在84%以上,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其次是精密模具营收从2018年的5320万元略降至2022年的5144万元,营收占比从9.6%降至7.7%;最后是金属零部件营收从2018年的26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2023万元,营收占比从0.05%提升至3%。

公司最核心的注塑产品主要包括智能家电组件、中大型汽车轻量化零部件、汽车座舱精密零组件。2022年公司智能家电组件营收占比约63.7%,中大型汽车轻量化零部件营收占比18.2%,汽车座舱精密零组件占比3.7%。

公司金属零部件毛利率较高,注塑产品毛利占比最大。

2018-2022年公司金属零部件毛利率最高,维持在39%以上(剔除2020年);其次是精密模具毛利率基本保持在30%左右;注塑产品毛利率维持在15.5%-19.7%之间,相对较低。

2022 年公司金属零部件、精密模具、注塑产品毛利率分别为39.4%、29.7%、19.2%,金属零部件盈利能力最强。

从毛利构成来看,注塑产品保持在75%以上,其他产品毛利贡献较低。

1.4 财务分析:业绩稳定增长,净利率持续提升

收入端稳步增长,2018年后利润端保持较快增长。

2018-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从5.54亿元增至6.68亿元,GAGR=4.78%;归母净利润由1012万元提升到2795万元,CAGR=28.93%。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11.9%;归母净利润915万元,同比提升81.9%。

公司毛利率略有波动,净利率持续提升。2018年公司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加码布局,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从毛利率来看,2018年以来公司毛利率略有波动,整体保持在18%以上,较为稳定。从净利率来看,2018-2022年公司净利率由1.8%提升至4.22%,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主要系公司收入规模提升,规模效应体现。

公司加强内控,期间费用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18-2021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从15.88%下降至12.94%,主要得益于销售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下降。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14.45%,同比提升1.5pct,主要系研发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提升所致,分别提升1.22、0.78pct。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三大生产基地两大研发中心助力实现一站式服务。

公司的大型注塑模具的生产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精度、制造周期的要求上已经达到国外先进水平。2018-2022年研发支出呈现增长趋势,CAGR=8.45%。

公司目前拥有浙江慈溪新兴产业集群区、浙江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圳燕川社区3大生产基地,浙江慈溪总部、浙江嘉兴2个研发中心,打造方案设计、产品开发到量产制造的一站式服务。

2 智能家电+汽车轻量化大势所趋,塑料制品行业扩容

2.1 塑料制品应用领域广泛,2012-2022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CAGR约3%

塑料制品应用领域广泛,为四大基础材料之一。塑料是由合成或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以增塑剂、填充剂、润滑剂、注塑剂等添加剂为辅助成分,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制成的塑性材料和少量固性材料。

塑料以重量轻、可塑性强、制造成本低、功能广泛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信息、能源、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宇宙空间和海洋开发等国民经济各领域。

已与钢铁、木材和水泥一起构成现代社会中的四大基础材料,是支撑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材料之一,近几年来,我国塑料制品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塑料制品生产大国,近年来我国塑料制品产量出现小幅波动。2012-2022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CAGR约3%,稳定增长。

塑料零件及其他塑料制品为塑料制品行业第一大收入来源。塑料零件大多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制造,具备生产周期短、适应性强、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外形复杂、尺寸精密的塑料零件一次成型一般仅需几秒至几分钟,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2022年塑料零件及其他塑料制品是塑料制品行业第一大收入来源,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约33.3%。

2.2 行业驱动力一:家电智能化带动塑料制品行业扩容

我国智能家电行业快速增长,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达7304亿元。2016-2021年,我国智能家电行业市场规模由2240亿元增长至5760亿元,CAGR约20.8%。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预计2022年我国智能家电市场规模达6552亿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达7304亿元。伴随国内移动终端逐步普及以及物联网加速推广,智能家电有望加速发展,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提高。

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参与开发并量产众多零部件及组件项目,如家电用传动齿轮箱及齿轮箱驱动系统等,主要应用于智能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咖啡机、智能电动工具、高速吸尘器等产品。未来,随着智能家电行业持续扩容,公司业务有望进一步扩展。

2.3 行业驱动力二:汽车智能化、轻量化推动塑料制品需求井喷

疫后消费复苏下,2023年前4月份国内汽车销量增速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0年我国汽车销售完成2531.1万辆,同比下降1.8%,降幅比上年收窄6.5pct。随着疫情控制稳定,国内需求抬头。

2021年实现恢复性正增长,汽车销量约2627.5万辆,同比增长3.8%。2022年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汽车销量约2686.4万辆,同比增长2.1%。伴随疫情逐步消退,消费需求将加速恢复,中国汽车市场总体潜力依然巨大。2023年1-4月份汽车销量高达824万辆,同比增长7.1%,加速增长。

国产替代驱动汽车零部件市场快速增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在国产替代需求驱动下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2021年汽车零部件制造者营业收入约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除此,受益于环保和“碳中和”的推进,新能源汽车销量和市占率快速提升。根据我们测算,2025年新能源车总销量达1464万台,2022-2025年CAGR约29%;至2025年,新能源车市占率有望稳步提升至50%。

2.3.1 受益汽车智能化趋势,2022-2026年国内汽车智能座舱市场规模CAGR约17%

智能座舱是智能汽车的产物,指的是配备智能化、网联化的车载产品,可使人与车智能交互的座舱。智能座舱包括汽车内饰和电子系统,其整合了液晶仪表、信息娱乐系统、HUD、流媒体后视镜等多种电子部件。

发展历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2000年之前的机械时代,2000-2015年的电子时代,2015年后的智能时代。目前汽车座舱已进入智能化时代,座舱大尺寸屏显示、多联屏出现,信息娱乐系统功能丰富,交互样式多样,且为高度集成化、安全程度较高,智能化程度高的交互产品。智能座舱作为人车交互的第一入口,有望快速发展。

受益汽车智能化,智能座舱行业快速发展。我国作为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智能座舱行业空间广阔。根据毕马威《2023年智能座舱白皮书》,预计到2026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达到2127亿元,2022-2026年CAGR约17%,渗透率有望从59%提升至82%。截止2022年,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抬头显示(HUD)渗透率仅分别约4%、10%,将成为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部件。

2.3.2 新能源车轻量化趋势下,塑料制品需求增加

轻量化具备减排、提效等作用,新能源汽车时代轻量化势在必行。从减排来看,根据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对于燃油车,汽车每减重100公斤,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升、二氧化碳排放可减少1公斤;从提效来看,根据美铝协会,乘用车每减重10%,对燃油车动力系统效果提3.3%-3.9%,对新能源车动能效果提升6.3%。新能源汽车电池重量约为 500kg,约占整车重量的1/4,整车重量若降低10kg,续驶里程则可增加2.5km。

汽车轻量化技术包括汽车结构的合理设计和轻量化材料的使用两大方面。一方面汽车轻量化与材料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优化汽车结构设计也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有效途径。与汽车自身质量下降相对应,汽车轻量化技术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

(1)材料升级:轻质材料的使用量不断攀升,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高强度钢、塑料、粉末冶金、生态复合材料及陶瓷等的应用越来越多;

(2)结构优化:结构优化和零部件的模块化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如采用前轮驱动、高刚性结构和超轻悬架结构等来达到轻量化的目的,计算机辅助集成技术和结构分析等技术;

(3)工艺创新:汽车轻量化促使汽车制造业在成型方法和联接技术上不断创新。

新能源车轻量化趋势下,汽车塑料零部件需求增加。

目前改性塑料其具备低成本、高性能等显著优势,是汽车用材料中用量仅次于金属的材料。汽车使用改性塑料已从内饰件逐步拓展至外饰件、发动机周边部件等,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用量逐步提升。

以汽车尾门为例,其材料已经实现从传统钢制尾门更迭至复合材料尾门,再至全塑尾门的方向发展。

全塑尾门,作为汽车轻量化领域材料升级与工艺创新的重要应用,与传统的钢制后尾门相比,平均减重高达20%-30%,并同时具有集成化更高、工艺更简单、生产加工周期更短等优势,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造车企业的选择。

根据TMR预计,全球汽车尾门市场将以每年4%的速度复合增长,到2027年底,市场整体规模有望达到150亿美元。汽车轻量化的大背景下,全塑尾门市场的未来可期。

2.4 2025年新能源汽车塑料零部件市场空间有望达627亿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我们认为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塑料零部件的市场规模有望达627亿元,2022-2025年CAGR约34%。

核心假设如下:

假设1:新能源汽车2023-2025年的预测销量分别为900、1279、1464万辆。

假设2:根据立鼎产业研究院数据,我们假设2023-2025年单车装备用量预测量分别为1.28、1.24、1.2吨/辆。

假设3:根据立鼎产业研究院数据,我们假设2023-2025年新能源汽车塑料用量占比分别为13%、14%、15%。

假设4:根据立鼎产业研究院数据,我们假设汽车塑料价格稳定在2.38万/吨。

3 竞争优势:客户、技术、经验优势构建公司核心竞争力

3.1 客户优势:产品质量构建丰富客户群体,优质客户资源丰富

公司在家电领域与客户保持长期稳定合作,积极拓展汽车零部件市场新客户。

精密结构件制造行业下游客户一般为大型制造商,有严格的供应商认定体系,合格供应商资质一旦被认定,为保证产品品质及维护供货的稳定性,厂商通常不会轻易改变模具供货渠道。这种严格的供应商资质认定,以及基于长期合作而形成的稳定客户关系,对新进入的企业形成了极强的资质壁垒。

公司在承接大量高精密的设计制造业务的过程中在下游客户群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新客户拓展顺利。

1)智能家电领域:公司已成为松下电器、德国卡赫、法国赛博集团、东芝、科勒、尼德科、小米等全球知名企业的合作伙伴。

2)汽车智能座舱领域:公司与华为、延锋安道拓、恺博等知名企业展开深入合作。

3)汽车工程塑料轻量化应用领域:公司已就全塑尾门、全塑引擎盖、全塑前端框架等轻量化项目与上汽大通、上汽乘用车、吉利汽车、比亚迪等展开合作并实现量产。

3.2 技术优势:高精度、高品质、高效率,技术水平全国领先

多款研发产品将投入量产,2022年车载减速器执行机构实现较大突破。

公司在研发端持续不断的投入,已成功为客户开发并量产了多款家用电器齿轮箱、汽车轻量化全塑尾门、加油口盒执行机构、11万转PEEK材料高速涡扇等项目,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2022年公司在车载减速器执行机构领域实现较大的突破,团队研发的摆门驱动电机组件成功获得某新能源主机厂定点,实现了公司在该领域研发与业务端0到1的重大突破。

模具制造精密度全国领先。公司模具制造的最高精度已经达到±1μm,表面粗糙度达到Ra0.16,刀具切削加工硬度达到HRC60-HRC63,成型产品精度达到±5μm。

以公司获得精模奖的“RS3630200钉仓注塑模具”为例,该产品用于医疗手术中替代传统羊肠线的钛钉储仓,制件的精度要求很高,零部件组装紧密,注塑件允许公差±0.008mm,且不允许存在任何毛刺,为满足该等精度要求,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模具材料需要经过去应力处理,且模具零件加工精度需达到0.002mm,并需在恒温车间(20±0.5)℃环境中生产。

模具品质高,寿命时间长。公司模具产品注塑使用寿命至少50万次,目前个别产品注塑使用次数已超过500万次且使用状态良好。从先进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的应用到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在组织层展开并细化落实,实现产品生产线的全流程实时化管控,涵盖研发、设计、采购、制造到交付等所有环节,从而确保产品质量,打造优质的公司口碑。

生产效率高,制作周期短。公司普通精密模具的平均制造周期为25天,高精密高难度模具的平均制造周期为35天;注塑成型设备规格较为齐全,锁模力从30吨至4,000吨,可注塑单件重量从0.01克至10,000克,满足各规格产品的生产。

精准检测,严格把控产品品质。公司已经建立独立的品质管理部门,拥有高端精密检测设备,通过重要环节必检、定时抽检、动态巡检等方式,严格检查各工艺环节的产品质量,保证产成品品质。公司对所有出厂产品都实行严格测试,保证出货产品全部满足客户要求。

3.3 工装优势:模具制造能力积累深厚,助力公司向多领域拓展

基于领先的工艺装备能力,向下游多领域拓展。公司以注塑模具起家,经年积累模具制造能力全国领先。基于领先的模具制造能力,抓住汽车零部件等行业机会,向下游领域拓展,打开成长空间。

基于已在家电领域积累多年的齿轮箱及齿轮箱驱动系统制造经验,向汽车领域相关零部件拓展。齿轮箱、齿轮箱驱动系统是主要产品之一,已在家电领域量产并销售多年。

近年来,公司基于在家电领域积累多年的齿轮箱及齿轮箱驱动系统制造经验,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所推出的大扭矩车载执行器等工艺原理与齿轮箱及齿轮箱驱动系统相似的产品,有望成为公司在汽车领域的爆款产品。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4.1 盈利预测

1、收入预测

(1)智能家电:2022年欧洲客户端去库存导致公司出口受到不利影响,2023年该因素逐步消除。再加上松下、卡赫等核心客户的OEM、ODM业务持续放量。我们假设2023-2025年收入增速约12.8%、8.3%、25%。

(2)中大型汽车轻量化:汽车电动化趋势下,新能源车轻量化可减排提效。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汽车塑料零部件需求增加,预计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塑料零部件的市场规模有望达627亿元,2022-2025年CAGR约34%。

公司现已与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极氪汽车、零跑汽车等知名企业在汽车轻量化内外饰零部件进行深度合作,有望受益新能源汽车塑料零部件行业的快速增长。我们假设2023-2025年公司收入增速约35.5%、39.4%、41.3%。

(3)汽车智能座舱:受益汽车智能化,智能座舱行业快速发展。预计2026年国内智能座舱市场规模有望达2127亿元,2022-2026年CAGR约17%,渗透率有望从59%提升至82%。公司已与延锋安道拓、华为等在汽车智能座舱零部件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公司有望在客户端实现份额提升,同时受益客户自身销量的提升。再加上,2022年该业务营收基数较低。我们假设2023-2025年公司收入增速约205.2%、100%、66.7%。

2、毛利率预测

(1)智能家电:2021-2022年公司该业务毛利率分别约15.28%、19.49%。随着公司规模效应以及新产品放量,未来毛利率有望稳步提升。预计2023-2025年公司智能家电业务毛利率19.5%、19.8%、20%。

(2)中大型汽车轻量化:2022年公司该业务毛利率约15.65%。随着公司在手项目逐步量产,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未来毛利率有望逐步提升。预计2023-2025年20%、21.5%、23%。

(3)汽车智能座舱:2022年公司该业务毛利率约29.35%。随着公司新项目逐步放量,规模效应提升,毛利率有望稳步提升。预计2023-2025年汽车智能座舱业务毛利率29.5%、30%、30%。

3、期间费用率预测

公司的期间费用率相对稳定,2020-2022年期间费用率分别为14.8%、12.9%、14.4%。随公司收入规模的不断扩大,规模效应下期间费用率将呈现下降趋势,预计2023-2025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分别为13.5%、13%、12.5%。

4.2 估值分析

可比公司选取:选肇民科技、骏创科技作为可比公司,主要原因有公司主营业务中智能家电业务营收占比较高,未来公司主要看点为汽车零部件业务的智能座舱零组件、汽车轻量化内外饰件。

1)肇民科技主营业务为精密注塑件及配套精密注塑模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应用领域包含智能家电、汽车零部件(主要为传动、转向、热管理方面)等。

截止2022-12-31,精密注塑件营收占比约92.1%,其中汽车部件营收占比约70.5%,家庭电器营收占比约20.75%。

横河精密的注塑产品业务主要应用于智能家电和汽车零部件领域。因此,公司与肇民科技主营业务相似,主要均应用于智能家电和汽车零部件,具有可比性。

2)骏创科技主营业务为汽车塑料零部件、汽车金属零部件以及配套模具,广泛应用于在汽车行业。截止2022-12-31,汽车塑料零部件营收占比约86.9%,占比较高。

因此,公司与骏创科技汽车塑料零部件业务具有可比性。

可比公司2023-2025年平均PEG为0.57、0.43、0.32倍,公司PEG略高于可比公司,由于公司智能座舱零组件、汽车轻量化内外饰件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我们认为可以给予公司估值溢价。

截至目前,公司上市以来PE中枢约119倍,远高于公司目前估值。

公司已与上汽、吉利、比亚迪、延锋安道拓、华为等知名企业有深入合作,未来公司将直接受益于现有客户自身产品放量。同时,公司将凭借其较强的竞争优势积极开拓新客户,未来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成长确定性较高。

4.3 总结

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16、10.16、13.67亿元,同比增长22.2%、24.5%、34.5%;实现归母净利润0.58、0.89、1.33亿元,同比增长106%、54.5%、49.7%。对应EPS为0.26、0.4、0.6元,现价对应PE 56、36、24X。

5 风险提示

5.1 竞争格局恶化风险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内外饰件、智能座舱精密零组件两大领域的竞争格局尚未稳定,各个竞争对手均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抢占市场份额,公司或将面临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5.2 下游主机厂销量不及预期风险

公司目前主机厂客户主要为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极氪汽车、零跑汽车等。若主机客户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则会影响零部件的需求,进而影响公司业绩。

5.3 行业空间测算偏差风险

报告内涉及市场空间测算基于一定假设条件,存在不达预期的可能,或因数据样本的不足与行业实际情况存在偏差,最终导致测算结果不及预期,结论仅供参考。

——————————————————

报告属于原作者,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报告来自【远瞻智库】

2023-10-03

2023-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