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新能源渗透率已达33.2%,火热背后也有隐忧

6月上险数显示,当月乘用车销量196.88万辆,其中新能源占65.28万辆,渗透率为33.2%。相当于,新能源车已占新车销量的1/3。

从增长率来看,6月新能源同比增长30%,远高于全体乘用车的1.8%。换句话说,纯燃油车同比下跌了8.1%。这一冷一热,最终结果是乘用车微增长。 2023年1-6月,新能源累计销售293.54万辆,同比增长40%,渗透率为30.7%,比去年同期上升7.8个百分点。

回看2021年以来每月的新能源渗透率,从最初的个位数一直增到2022年底的33.0%,到今年6月又创新高至33.2%。

在当下中国,每卖三辆汽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中国汇聚了最多的新能源品牌,践行着最领先的新能源技术,也进行着最内卷的竞争。

中国新能源有多卷?传出资金困难、员工维权的爱驰汽车,国内工厂已经停工,但海外还有相当数量的订单尚未交付,爱驰车型非常符合欧洲人的口味,以至于管理层宁肯发不全国内员工工资也要保留海外团队。

图片来源:车聚网

另一个新闻是,不少德国人抱怨:大众汽车在欺骗德国人,理由是ID.3在德国售价是39,990欧元,而同配置车型在中国只卖15,230欧元,不到德国的40%!这种“吃里扒外”的行为让德国人大为光火,纷纷在社交媒体口诛笔伐。 其实,大众并不是像德国人想的那样“用德国用户的钱补贴中国用户”,而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中国市场拥有了新能源汽车的定价权。如果你卖的和德国一样贵,那根本没有任何市场。

想想零跑C01,作为一款车长超5米的中大型纯电轿车指导价才14.98万,你ID.3作为一款只有4.2米的紧凑级轿车指导价16.28万,不优惠三四万怎么卖?

图片来源:车聚网

而且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新能源产业链、最大的电池供应商、对新能源最友好的政策与市场环境、以及相对廉价的人工,大众在华生产ID.3的成本本身就低于德产ID.3,有什么好抱怨的?当年大众把德国淘汰的桑塔纳拿到中国卖20多万,我们不也默默承受了那一切? 只不过现在,时代变了而已。

6月,比亚迪以22.2万的销量一骑绝尘。这个数字比特斯拉、埃安、理想、五菱、长安五家后序者的总和还多。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的占有率,已达34%--中国每卖出三辆新能源车,就有一辆是比亚迪。 特斯拉以7.48万的国内销量,屈居亚军。这是它发挥了季末冲量的传统打法,取得的成绩。虽然环比增长了71.3%,但同比下降了3.2%,也是前四名中唯一同比下跌的。产品良久未更新、智能化被国内竞品快速追上、与消费者诉讼频发,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其快速增长。

埃安异军突起,以4.32万夺得6月季军。很多人认为,埃安的崛起是沾了网约车的光,有些胜之不武。最近,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公开表示:“你让特斯拉Model 3去跑网约车看看,可能3个月就跑得趴窝了。大家不要陷入误区,一说网约车就觉得好像上不了台面。”

理想的上险数首超3万,以3.25万位列第四,也是新势力目前最好成绩。它发明的周上险数排行,一度被同行质疑有假,甚至有媒体人质疑此行为的合规性。小编也好奇,一般组织拿到月度上险数都比较难,一家企业是如何做到每周都有上险数?如果数据有误,有谁监督或由谁负责吗? 五菱6月出现同比、环比双下跌。以3.03万的销量列第五位。可能三四线市场的消费力下降的比一二线还要厉害,如何实现品牌向上,或挖掘更深需求,是五菱需要思考的一个战略命题。

长安、吉利、长城均以2万多的销量,分列第六至八位。它们几年前还是中国品牌一线阵营的代表,但目前已被比亚迪、埃安、理想超过。企业实力与品牌力都毋庸置疑,可能在产品定义上还有向新势力学习的空间。

小编近期分别试过阿维塔11、银河L7、欧拉闪电猫,最惊讶长安在智能化上的飞跃,NCA可以实现上海大部分市区道路的自主驾驶,已经向完全自动驾驶迈出了实质性一步。银河L7的底盘和设计感也比较突出。闪电猫可能是试驾车的原因,续航和智能驾驶表现让人大跌眼镜。

就20万以下的新能源插混SUV来看,宋氏二兄弟稳霸冠亚军,各以2万多的销量形成绝对优势。银河L7以4636辆的交付量,跟在其后。

哈弗枭龙(配置|询价)家族以4423辆成绩,次之。需要点一下的是,枭龙MAX交付量是4198辆,占枭龙家族的95%;而枭龙6月仅交付了225辆。 从基本的市场战略上看,一款车型低于月销3000台,基本上很难实现盈利;如果连续低于1000台,基本没有翻身可能;如果只是两三百台,已经失去了量产的必要性。枭龙改款,势在必行。

就想问:到底是长城的设计师江郎才尽,还是决策者对审美有谜之自信?

从6月新能源市场的单个车型来看,Model Y以5.04万的销量夺冠。虽然环比大增57.8%,但同比微跌了2.5%。可能,市场对其降价有了一定预期? 第二到第六名,全是比亚迪一家的。秦Plus以3.68万列亚军,宋Plus以2.75万列季军;海豚、汉、元Plus均以2万多销量霸榜。

第七名回到了特斯拉,Model 3以2.26万辆打破了比亚迪的“连环榜”。之后三名分别是:AION S、宋Pro、AION Y。

换句话说,如今中国新能源市场畅销车型Top 10中,被特斯拉、比亚迪、埃安三分天下了。

图片来源:车聚网

零跑C11能以9100辆成绩,跻身新能源Top 20榜并排在第十九位,难能可贵。我们在2022年初试过后,觉得这确实是一款诚意之作。

6月是上半年最后一月,1-6月销量相当于期中考试。那么车聚君带大家一起看下,上半年新能源市场有哪些车企、车型各领风骚?

比亚迪以103.59万的销量,不出意外夺得上半年销量冠军。这个成绩是特斯拉的3.5倍。同时比亚迪仅凭国内市场的销量,就已超过了特斯拉上半年88.8万辆的全球销量。 终于坐实了全球新能源领导者的口号。

埃安不声不响,以20.1万的成绩悄悄接近特斯拉,比后者只少了9.6万辆。看来,肖勇确实憋了一肚不服气,我们作为旁观者也乐见年底的高下。 理想以14.12万辆的成绩,不但超越了蔚来、小鹏,还比后二者的总和还要高。这让「蔚小理」的说法有了一些变化。这个成绩,甚至还超过了长安、吉利、长城的新能源销量。

难怪长城的一系列打法,都在对标理想。从「理化」的新车外观,到18位高管集体上微博,保定人和石家庄人的“双城记”,又上演了。

上汽大众手握王牌ID.3,都没卖过一汽-大众,甚至比零跑这种“野路子”新秀都不如。上半年3.27万的销量,同比下跌11.5%。难怪安亭工厂又是裁员,又是停空调,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是上半年新能源车型销量前20名。Model Y以不到1.5万辆的微弱优势,力压秦Plus夺冠,成绩是20.41万辆。这意味着它平均月销3.4万辆,不愧为新势力的鼻祖和标杆。 之后的榜单,基本是比亚迪家族屠榜,没什么新鲜的。

有意思的是,这个Top 20榜单中,有五款车型是全新上榜:腾势D9(配置|询价)(5.16万)、理想L8(4.53万)、缤果(4.44万)、理想L7(4.33万)、熊猫mini(3.63万)。

简单总结就是:两极分化、打破界限。这些新上榜的幸运儿,要么是最高46.58万的腾势D9,要么是最低3.99万的熊猫mini。中国市场的多层级化,再一次再现的淋漓尽致。另一方面,腾势D9作为MPV的身份,并没有成为热销障碍;而理想L8更像MPV的属性,照样力压SUV竞品;缤果和熊猫作为微型车,并不显得廉价。说明传统的车型划分、价格划分,已被打破界限。

新能源在国内的发展,只能用一个字形容:火。

这个字,也揭示了新能源发展一个基本规律:以人为中心,做到两点吸引力--左边的点是发光,代表消费者的感性需求,产品要有面子,要有一眼即动心的设计;右边的点是发热,代表消费者的理性需求,产品要有基本的安全性、实用性、维修经济性。 新能源现在的火,大多集中在左边那一点感性之火。其实已经有早一批的新能源用户发现:出保后车辆问题多、售后维修成本高、二手车残值奇低等问题。甚至在使用期间,网约车司机发现上保险难。

所以,放在一个更长期、更全面角度看,新能源高速发展背后,还要有更多理性的思考与解决方案。如果又是先发展、再治理的旧路子,说不定又会在某一领域留下一地鸡毛,比如当下多家新势力面临破产的风险。

细水长流,可能比干柴烈火更适合产业发展。

2023-07-20

2023-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