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合资时代真的结束了吗?

【导语:在智能电动车时代,国内曾经风光无比的合资车企纷纷哑火。而反观一众新势力,则频频出现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的前列。中国汽车市场上,合资时代真的结束了吗?】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

在刚刚过去的六月,上汽通用的新能源汽车交付达到了7503辆,其中最新上市的别克E5(配置|询价)在6月份的交付量达到了3587辆。而更早一些有数据披露,5月份宝马在中国的电动车销量达到了8487辆,超过了蔚来的6155辆和小鹏的7506辆。虽然那段事件的确是蔚来和小鹏的低谷期,ES6(配置|询价)和G6(配置|询价)还没有真正放量,但是宝马和上汽通用在电动车领域通过性价比和之前建立的品牌力开始奋起直追,并开始得到用户的 认可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外资车企在为过去的误判埋单

由于之前政策制定者的高瞻远瞩,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发优势毋庸置疑。这个优势不仅体现在产品力上,同样也体现在很多经营理念以及全新的商业模式上。

不少传统跨国车企一方面在惧怕特斯拉带来的巨大的成本优势,但之前却普遍觉得国内的新势力车企大多处在一个每年亏损上百亿的局面。在智能电动车领域需要动辄数以百亿计的投入面前,这样的持续亏损必然会导致企业快速走向破产的境地。但其实现在国内的新势力,已经不是依靠自己的盈利来投资新项目这种传统模式来驱动企业的发展,相反它们都在复制特斯拉的模式,从证券市场以及投资人处筹集大量的资金,来帮助自己在企业创立初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所以,外资车企无论是对于电动车技术,还是对于中国本土新势力的能力,都存在比较明显的误判,这也是直接导致外资车企在新能源技术方面落后国内车企一筹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汽车是一个长周期的项目。尤其是对于那些内部体系流程已经相对比较完善的外资车企来说,如果要从研发纯电动平台到最终响应的整车能够投放市场,至少需要三、四年的时间。尤其是像大众虽然起步较早,但是在打造MEB平台时,无论是在智能网联相关的软件方面,还是在三电系统方面,都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某些指标制定地相比于新势力来说低了一些。因此没有能够在市场上取得预期中的销量成绩。而后期MEB+或者更远的SSP平台,就需要等更长的时间。更不要说像蔚来这样的新势力,直指传统外资车企在国内的痛点——4S店的服务。通过投入大量的资源,给到了客户远超BBA的客户服务。这些都帮助新势力在国内快速站稳脚跟。

外资车企是打盹还是真的结束了?

根据比亚迪的财报,2022年,顺风顺水的比亚迪全年的盈利166.22亿人民币,今年第一季度盈利达到41.3亿人民币。但这个数据,其实相比于外资车企还是存在非常明显的差距。

以在国内举步维艰的福特和现代企业为例。今年第一季度,福特全球盈利高达17.57亿美元;现代净利润3.31万亿韩元,起亚当期净利润为2.1198万亿韩元(6月28日,人民币对韩元的汇率约为1人民币兑换180韩元)。这些企业的盈利水平都是遥遥领先比亚迪。至于大众一季度的营业利润达到57.5亿欧元,这还是同比下降了31%之后的数据。

和跨国车企集团相比,即使是最强的比亚迪,在盈利数据上依然落后不少。我们不是唱衰中国车企,而是中国车企要深刻 以及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和外国对手之间的差距。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是中国市场并不能左右很多跨国车企全球的盈利表现。退出中国的铃木,JEEP等,其实全球范围内的表现也都不算很差。

对于外资车企来说,虽然当前推出的电动车车型在产品力上落后国内自主品牌同级别车型不少。但是后期通过两三代车型的推出来实现产品力上的对齐,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我们需要做的是,怎么利用这个空档期,通过品牌力的提升以及更强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盈利能力,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体系能力。因此,过分唱空外资车企,只会让我们迷失前进的方向。尤其是在我们准备进军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外资车企的很多能力和积累更加值得我们借鉴。

鼓励外资车企加大在国内的投资

不久前,在中国总理李强出访德国的行程中,在中德两国总理见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与德国宝马、奔驰、大众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以及节能减排方面的合作。

好的生意大部分都是双赢的。如果外资车企决定退出中国市场,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这意味着它们不仅将不再中国市场投入真金白银,同时也会大幅缩减招聘的人员。相比于彼时铃木、菲亚特和DS这样相对小众的品牌退出中国,最近一段时间长安福特、北京现代、起亚中国、Stellantis甚至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都有相关关停/出售工厂或者裁员的传闻出现,需要更加关注。对于时下的整个中国经济来说,最好的一个选择是让外资车企能够在中国市场赚到钱,然后它们愿意在中国市场投入更多的资金并引入更多的前瞻技术,这样才能对于国内的GDP、税收以及就业发挥更大的支撑作业。甚至我们需要能够吸引外资车企在中国市场加码,提升中国业务部分的能级,参与这些跨国车企的全球研发或者生产项目,才是真正能够让中国获益最大。

点评

时下,中国的新势力车企在高歌猛进,持续推出新的车型,并在三电系统和智能网联技术方面持续研发。但是外资车企也没有放缓前进的步伐。它们同样在智能电动车相关的底层核心技术上进行研发。大象转身之后,真正的竞争,特别是全球范围内的汽车竞争可能才刚刚拉开大幕。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23-07-05

2023-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