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不把吉利当回事了!阿斯顿·马丁居然与Lucid造豪华纯电车

在电动化浪潮下,许多实力雄厚的大厂靠自己就能完成电动化转型,但对于那些基盘较小、资金匮乏的汽车品牌来说,电动化转型需要足够的资金与技术支持,所以许多品牌也是选择走捷径,与造车新势力进行合作,电动时代的“拿来”主义。如今破产多次的阿斯顿·马丁与美国造车新势力Lucid就官宣了合作的消息。

日前,英国汽车制造商阿斯顿·马丁宣布,将与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Lucid达成战略协议,合作生产“高性能”电动汽车。阿斯顿·马丁将能够在其纯电动汽车上使用Lucid的技术,包括电动动力系统和电池系统。

作为交换,阿斯顿·马丁将向Lucid支付现金,并发行2840万股新普通股,股票发行和现金支付的总价值约为2.32亿美元。该消息一出,阿斯顿·马丁股价上涨15%。

技术与资金的交换

向电动汽车转型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而对于像阿斯顿·马丁这样的小型汽车制造商,则更依赖于合作伙伴关系来实现电气化转型。并且阿斯顿·马丁在向电动汽车转型方面也落后于其他多数超级跑车品牌。去年法拉利就表示,将在2025年推出首款全电动汽车,并预计到2025年全电动汽车的销量将占该公司汽车总销量的5%,到2030年将达到40%。

虽然阿斯顿·马丁计划在2025年推出首款电动汽车,但到目前为止,其还是一直依赖梅赛德斯奔驰所提供的技术。

在发布与Lucid的合作之后,阿斯顿还在另一份声明中表示,已经修改了与梅赛德斯奔驰的协议,这意味着梅赛德斯奔驰不会按计划增加其在阿斯顿·马丁的股份,但将保持现有9%左右的持股比例,并继续向阿斯顿·马丁提供发动机和电动汽车技术。

有了新势力加入之后,阿斯顿·马丁也是“硬气”的表示,到2026年,其所有新车型都将提供电动版,到2030年,其核心车型将实现全电动化。

至于Lucid 而言,选择用技术换资金也是无奈之举。在2022 年,其制造了7180辆新车,交付了4369辆。2023年一季度,该公司制造了2314辆汽车,交付了1406辆。而在营收方面,2023年第一季度 Lucid 营业收入为1.49亿美元,净利润亏损7.8亿美元。相比 2022 年同期净利润亏损的8130万美元,程度明显加大。

据悉,该公司高层曾经直言,目前现金只够支撑到 2024 年第二季度,并不乐观,为降低成本,2023年3月份,Lucid 计划裁员1300人。最近还传出了来中国市场淘金的消息,显然美国的造车新势力日子也不好过。

业内人士表示,对Lucid而言,阿斯顿·马丁的资金投入无异于雪中送炭,这家新势力虽然技术水平很高,特别是电机的集成化能力要高于特斯拉,但由于过高的定价,一直没有实现持续的盈利,所以和阿斯顿·马丁达成合作无疑是一场续命的输血。

吉利作为第三大股东怎么看?

在2022年,阿斯顿·马丁销量6412辆,同比增长约4%;营业收入13.8亿英镑,同比增长26%;毛利润同比增长31%达到4.51亿英镑。但由于供应链和成本上涨等原因,阿斯顿·马丁经营亏损从2021年的7400万英镑扩大至1.18亿英镑。

反观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以及法拉利等,得益于中国市场的高速增长,2022年无论销量还是利润率均迎来了历史最好成绩,一方面需要资金轮转,另一方面需要扩大中国市场,于是也就有了今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与阿斯顿·马丁达成新的合作协议,完成了对后者的股份增持,持股比例达到约17%,成为阿斯顿·马丁的第三大股东。

对于吉利而言,虽然已经拥有超豪华品牌路特斯,但阿斯顿·马丁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显然都更胜一筹,更有利于吉利的全方位布局。

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表示:“我们很高兴正式成为阿斯顿·马丁的投资者。吉利控股在支持入股企业转型方面拥有丰富经验,且在超级电动和智能网联领域具有深厚技术积累,这将助力阿斯顿·马丁在未来取得更大成功。期待与阿斯顿·马丁共同探讨协同合作机会”。

只不过阿斯顿·马丁对于吉利的电动化技术不怎么感冒,在此前介绍阿斯顿·马丁全新新能源汽车时,阿斯顿·马丁的一位高管表示,该车基于全新平台打造,这个平台与吉利没有关系。

同时,阿斯顿·马丁也不是只有吉利这一个股东,其去年与沙特主权财富基金“公共投资基金”(PIF)达成战略投资协议。PIF持有阿斯顿马丁约18%的股份,是第二大股东。而Lucid的背后,也有PIF资本的身影,是它最大的股东,所以此次达成合作也算是自家兄弟好商量。

另一方面选择与Lucid合作也更符合其超跑身份,与我国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相比,Lucid、菲斯克等外国新能源品牌,本就有外国血统,还一度是特斯拉的重要竞争对手,更容易受到欧美市场的认可,这也是阿斯顿·马丁不想与吉利共同生产电动车的一大原因。

阿斯顿·马丁虽然享誉全球,但是盈利状况谈不上太好,面对电动化转型,如今也只能卖身换技术,而其合作对象Lucid的状况也好不到哪去,二者是各取所需,不过在电动化时代,还是要看核心技术,才能谈掌握主动权,不然未来还是会难逃随波逐流的命运。

2023-06-28

20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