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事10条“鸡汤”与“忠告” 到底能活几家|汽势焦点

汽势Auto-First|柴小娜

宏观环境依旧充满挑战,新能源汽车依旧处于高速增长,汽车内卷、价格战、行业内卷正如火如荼。

在过去的一周,中国重庆汽车论坛、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比亚迪股东大会、蔚来财报等行业事件涉及诸多重大事项,牵涉其中的车企老总、CEO、专家等人士屡爆金句,有人言辞犀利有人温和递上鸡汤,也有人不待见同行的商业模式。

凡此种种,正是当下车市的真实写照。

两碗“鸡汤”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重庆汽车论坛上,针对行业乱象,两位60后汽车老兵端上的两碗鸡汤,让在场所有人感触良多。

无论如何,此番言论都被认为意有所指。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在论坛上坦言:最近行业不是特别有序,甚至也不是特别有文明。奇瑞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老实人,但是如今行业中有一些企业在“乱讲”。

他认为,这样并不好。“中国自主品牌要想崛起,还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文明竞争,真正的竞争是工程师之间的对决、技术的对决,而不是在这之外的东西”。

尹同跃强调:奇瑞公司没有聪明人,而是一群“老黄牛”。奇瑞还是要继续坚持“理工男”的精神,把技术做好,把汽车做好,把客户服务好。

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呼吁,中国所有汽车公司都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相互尊重、相互监督,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阳光下透明竞争,在法律框架内公平比赛。

李书福表示,中国汽车工业历经70年耕耘,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过程,今天中国汽车工业正在面临从大到强的历史性考验,我们一定要齐心协力,依法合规,公平透明地展开竞争,把中国几代汽车人的智慧和心血发扬、传承下去。

汽势点评:

无论是否影射,并不重要。两位老兵的谆谆教导倒是行业一股新风,换道超车的中国车企更需要技术创新和抱团取暖,就像曾经的日本车企一样,全球化、高端化、智能化才是最重要的使命。

品尝了“鸡汤”,再来看残酷竞争下的行业“忠告”。

动力电池产能真过剩?

“我们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求的动力电池产能为1000GWh,而目前行业的产能已经达到4800GWh,产能出现严重的过剩。”6月8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指出。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今,50多家企业对外公布的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超过125个,总投资预算超过1.4万亿,产能规划超过2500GWh,动力电池产业已经成为科技进步和资本积累的热土。”

朱华荣在论坛上公开表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要动力电池产能为1000-1200GWh,目前产能规划已达4800GWh,已经严重过剩。

汽势点评:

关于产能过剩,的确有迹可循。第一条来自宁德时代。二级市场上,摩根士丹利发布研报“看空”宁德时代:“预计短期内电池产能依然过剩,这使得价格战不可避免。”截至目前,宁德时代市值蒸发 500 亿以上。

另一消息来自动力电池制造商中创新航,其被爆出5月底集中解约了去年秋招和今年春招的所有应届生,这一涉及2000人的大规模解约被指与产能扩张收缩有关。

因此,行业内专业人士呼吁警惕产能过剩绝非危言耸听,当下的大规模扩张尽管是行业大规模扩张的必由之路   ,但也被认为是行业洗牌的开始。

换电商业模式走不通?

2023年全球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会突破1500万辆,同比增长预计达到50%。因此,补能体系愈发重要。

然而,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比亚迪,却是换电业务的坚定反对者。在日前比亚迪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董事长王传福表示,五六年前换电的想法还不错,单次续航不多。回到手机行业看,早期也换电,手机电池容量现在日趋变高,一次电满足99%的人。

现在汽车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续航600-800(公里) 出现,在汽车行业换电就不是主流也不必要。

他列举了换电模式现存的很多问题,包括: 换电站占地面积、维护周期、电池标准问题,而且 电池使用价值慢慢降低,越来越不值钱,重资产。结构安全问题,换电零部件磨损。

所以,王传福认为“重卡可以换电,乘用车不是主流。”

汽势点评:

BaaS是蔚来提供的可充可换可升级的电池服务,曾被《财富》杂志认为是蔚来全球首创,车电分离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

可是到今天,换电模式争议巨大。在补能体系还未健全,固态电池尚未走向市场的节奏下,换电依旧被认为是补能体系的关键一环,拥有庞大的换电网络,甚至是蔚来的信仰。其宣布2023年将建设1000座换电站,更是让“部分人欢喜,部分人头痛”的商业抉择之一。

雪上加霜的是,蔚来最新发布的一季度财报,整车毛利率 1.5% 给蔚来又戴上紧箍咒。作为参考,理想近一年的毛利率,稳定在 20% 左右。特斯拉毛利率更高。

蔚来开始向换电权益砍刀,换句话说,蔚来将通过换电等方式降低购买门槛和使用成本,提振销量,进而提升毛利。换电成为蔚来活下去的突破口之一。

事实上,进入换电赛道的品牌是迅速增加的,包括蔚来,上汽、东风、吉利、中石化、中石油、奥动、宁德时代等品牌和运营商投入其中。

由此,电池技术标准统一成为关键。在日前结束的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研究编制换电技术标准体系,推动换电电池尺寸、换电接口、通讯协议等标准统一。显然,对于以蔚来为首的换电品牌将是巨大利好。因此,换电依旧有可能成为蔚来的王炸,不能此时简单下结论,认为换电“必死”。

到底未来能活几家?

谁生谁死,各凭本事。不过最终在市场惨烈的竞争下谁能活下来并笑到最后,依旧是个热门话题。

6月8日,比亚迪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未来3至5年将发生大变革,有核心技术企业才能活下来,如果只是简单拼装,活下来的概率很小。

“革命就三五年的事,再累也要亲自指挥打仗”。他指出,“未来90%的玩家会死掉,国外品牌如果没有很快速的决策能力,他们在中国也很难混下去”。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未来竞争会比今天更加激烈,未来5年时间内,中国市场上的中国品牌,存活下来的可能只有5家,而6到10名可能生存下来,但活得并不滋润。”

奇瑞汽车营销公司总经理、捷途汽车总经理李学用在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以手机行业举例,认为在2015年的时候,有100家相对的主流品牌。到了2018年的时候只有28家,到2023年的时候全球的手机主流的只有5家企业,昨天的手机行业就是今天的汽车行业,

在上月的小鹏汽车2023技术架构发布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表示,汽车行业淘汰赛刚刚开始,今后5年传统汽油车销量会加速下滑,2027 年新一代智能汽车渗透率将超过35%,300万年销量将只是车企的入场券。2025年会是全球车企的32强赛,再之后的5到10年是晋级赛,最后剩下8家左右大集团。

汽势点评:

有人以手机行业为例、有人以飞机行业为例、有人以全球车企发展历程为例,无论从哪个范围哪个角度,结论基本一致,即最终存活下来的企业不会超过10家。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曾表示,未来汽车品牌之间的竞争会像飞机制造业一样大浪淘沙。曾几何时,飞机制造业有多少家企业在相互竞争,但是如今也只剩下了波音和空客这两个主力玩家。所以,在国内市场上,最后汽车的主力玩家也不会超过一只手。

他判断,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玩家可能小于等于5家,数量就在一只手之内。未来能活下来的企业每年的产量达不到500万台以上或者达不到1000万台以上,就很难在时代中立足。

事实上,无论是互联网人士还是车企高管,观点基本类似,即中国汽车市场终会像美国、欧洲、日本一样,从群雄并起走到10家以内统一。不过,有狂人之称的马斯克对此并无“高见”  ,不知是何缘故。

产品占比真是4:3:3?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指出:虽然电动车仍然保持了整体的增长,但EV增速大幅下降,EV同比增速从2021年的162.0%下降到2023年1-4月的18.1%,而包括PHEV和REEV在内的XEV,正保持高速的增长,今年1-4月同比增长96.8%。

他表示,2030年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油车的比例很可能是4:3:3或3:4:3。

“燃油决定生存,混动决定生死,电车决定未来。”奇瑞汽车营销公司总经理、捷途汽车总经理李学用在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指出,全面的混动化、电动化是企业必须过的关,20个月后清晰地看到全中国市场到底哪几家做得更好,哪几家没有未来。

关于产品结构发生变化,李学用强调,最多到2025年,混动、纯电、燃油的比例将为4:3:3。

汽势点评:

李学用认为2025年混动、纯电、燃油的比例是4:3:3,朱华荣认为2030年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油车的比例很可能是4:3:3或3:4:3。

在汽势Auto-First看来,最后一个3,也许改为2更合适,尤其到2030年。(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2023-06-12

202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