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京杭大运河:南北方文化艺术一线牵

通州区京杭大运河:南北方文化艺术一线牵 通州区京杭大运河:南北方文化艺术一线牵

郑永华

10月9日,2021北京市(国际性)大运河文化展在通州区京杭大运河湿地公园漕运码头揭幕。以通州区为北边节点的京杭运河,在我国南北方文化交往与结合有史以来,饰演了十分关键的人物角色,也变成 中国古都民俗研究的关键內容。

汇聚合音,作诗接侍

自元朝至今,总数很多的文人学士在通州区汇聚,作诗接侍,留有了精致的文化艺术章节。元代诗人贡奎所作《二月十二日达通州》,便是这其中的意味着。诗里写到:“河冰初解水如天,千万里南来第一船。整夜好风轻轻吹晚霁,仰首红曰五云边。”贡奎,江南地区宣城(今属安徽省)人,任集贤直学土。《二月十二日达通州》为贡奎初抵通州区、眺望大多数时的感叹之作,诗里注称“二月十二日达通州区,冰始开,舟适先至”。“千万里南来第一船”展现了他应召而成的急切情绪,“仰首红曰五云边”表述的则是今后忠君报国的期待。

早在元朝,通州区就成为了文人墨客北进与南返的枢纽站,她们在通州区迎来送往,欣赏合音,与密云的朋友结上了深情厚谊。张翥有《上元宿通州杨原诚寓宅》:“禁城东区下一川平,杳杳烟芜淡淡的晴。风滚暗尘羊角转,水披残冻鸭脖子生。离居有酒春堪醉,小市无灯月胡为。还忆故园今昔赏,玉人花底共吹笙。”诗称盆友恭候大驾,媲美故乡故园。

像张翥那样的文人墨客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元朝浦阳(今浙江浦江)人吴莱,作有《过漷州诗》:“数株垂柳弄轻烟,舟泊漷州河流边。羊牛散野芳草短,敕勒丈夫方醉眠。”吴莱深研经史,是元朝知名专家学者,对元末“铁崖体”诗文的建立发生了一定危害。漷州放置至元十三年(1276年),州治(州官署)初在今天津武清河西务,元末迁迄今北京通州区南边的漷县村。吴莱诗里上述,应是他通过通州区京杭大运河离京南进时所闻。

独特的地理环境让通州区变成 南北方文人墨客送其他特殊场地,历久弥新相承的送别诗,为构建通州区漕运文化作出了特有奉献。元人马祖常作于至治年间春夏之交的《出都》诗称:“京尘扬扬岁新桥,重向都门问去津。西日衔山沙水晚,通州区城雨天沾巾。”其二称:“潞水每年沙际流,都人马车到沙头。独憎垂柳无情丝,送尽路人天未秋。”马祖常,诗人,诗里勾勒的愁绪别恨,非常容易造成后代的共鸣点。

折柳赠送是文人学士送其他雅与俗。明朝初期,通州区黄新船周边已经是“官柳荫映”,自通州区城里至张家湾、漷县,大运河两侧皆是垂柳成形,变成 文人墨客赠送的极佳好去处,“柳荫龙船”也列入“通州区八景”之一。清朝戴璿《柳荫龙舟》诗里讲到:“夏时浓阴分柳色,满江瑞霭护宸游。丁宁陌上还培育,并不是河桥送行秋。”此诗品牌形象地体现了通州区在南北方文化艺术交流史上的特有影响力。

2021-10-14

202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