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大打价格战下,车真的越便宜越好吗?

春节刚结束,理想、小鹏、问界、特斯拉等品牌陆续公布现金直降/优惠政策,宣告着新一轮“价格战”的到来。

不只局限于新能源领域,传统燃油大厂也纷纷跟进,比亚迪、吉利、奇瑞、上汽大众等品牌同样推出诱人的限时优惠政策。

不同于以往,本次“价格战”呈现出辐射范围广、优惠幅度高、政策公布节点密集等诸多特点,下至几万元的微型纯电小车,上至二三十万的豪华车型,均有参与。

不少车型至高优惠几万元,对我们当前买车而言,厂商之间的确越“卷”越好。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内卷并不见得是件好事。

对于运营良好的企业,自是不用担心“价格战”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还起到带头作用,比如特斯拉。

因为他们红火的销量已然摊薄了前期研发成本,在实现规模化效应后,卖得多自然赚得越多。

但是对于刚有起色和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车企来说,加入“价格战”显然吃力不讨好。

在前期研发成本都还没有收回时,降价之后,卖得多亏得更多,就算能够凭借着薄利多销来勉强回本,那么后续新车的研发经费又该从哪里来呢?

诚然,降价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从而提高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影响力,但是长期没有利润的企业似乎很难谈明天。

而亏损已经成为新势力的关键词之一,现在除去理想外,还没有哪家能实现年度盈利,再继续“价格战”,他们似乎只会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未来5年时间内,中国市场上的中国品牌,存活下来的可能只有5家,而第6名到第10名的企业可能生存下来,但活得并不滋润。”

“到2030年,仍能存活下来的车企会在8家以内。”

不管是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还是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都同样认为,未来中国车市的竞争将会更激烈,有更多的车企将面临淘汰。

在经过了“价格战”这样一轮又一轮的考验后,留下的只能是自身拥有“造血能力”的强势企业。

那么等弱势品牌都倒闭之后,就会只剩下几个巨头,你们觉得他们又会不会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垄断呢?比如说,届时汽车的价格只增不减,或者说汽车技术进步缓慢。

同时,价格战不只会让参与者受伤,对供应商、经销商、用户等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从商业本质上来看,车企的最终目标是盈利。

在价格战之下,大部分车企很难达到这一目标,那么缩减亏损就成了当务之急。换句话说,车企得费尽心思降低成本。

就算没有打“价格战”时,车企每年也会对零部件成本进行有计划地下调,与供应商磋商价格、谈判降价已经成为行业惯例。

而在“价格战”之下,车企肯定会向供应商继续施压。

此前长安汽车在2023年公布的一封《致供应商合作伙伴的函》中就明确提到:“政企大规模补贴降价引发车市‘地震’,行业‘洗牌’加速,市场面临残酷的竞争……各供应商伙伴应迅速行动起来……全面降低成本,降本10%,共同面向客户、应对市场挑战。”

面对年销几十万、上百万辆的车企,供应商自然很难有话语权。即使是这样,供应商也不愿意放弃客户特别是产销规模较大的客户。

于是,位于金字塔底端的供应商就面临着生存难题。

此前已有多次新闻报道称,部分车企存在拖欠货款、压榨供应商的情况。那么在重压之下,供应商们能否保证零部件品质也将是个问题。

目前大几万元的优惠,的确能激发我们买车的冲动,不过我们还是得多方面考量。

此前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ID.3(配置|询价)卖一台亏一台,该车型要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换用磷酸铁锂电池。

通常情况下,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会低于三元锂电池,但是会导致续航里程和补能效率不及后者。

那么你们说,其他车企会不会也采用类似“降价减配”的方式在“价格战”里蒙混过关呢?

同时,在“价格战”之下,新车的价格会越来越便宜,那么就会像雪崩一样引起二手车市场价格崩塌。如果新车便宜了一两万,但是卖二手车的价格却低了三四万的话,最终可能并没有买到实惠。

同时,售后问题也不得不考虑。目前车市中大部分车型仍由经销商销售,在“价格战”之前,经销商还能有一定的议价空间来保证利润。但是现在,车企的指导价一步到位,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可能因此被压缩。长此以往,经销商势必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如果他们大规模“关停并转”,那么售后服务又该找谁呢?

另外,“价格战”之下汽车的价格越来越低,特别是新能源领域十分明显。虽然能够提升销量,但是也同时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会大幅提升,这对我们的日常用车也会造成一定不便。

首先我们不得不面临充电难的问题。一部分难题表现为社区充电桩不能满足居民需求,由于电网负荷等因素,部分小区还不允许安装私桩。另一部分表现为部分地段充电桩严重不足,例如高速服务区等。

同时,部分城市获取新能源牌照的难度远小于油车,同时还伴随着不限号、不限行等有利因素,新能源车型的保有量在短时间内大幅增长,也会导致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加剧。

价格战之下,消费者买新车可能会得到一定的实惠,但是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考量。

对车企、供应商而言,大家也都不是赢家,所以“价格战”最终或将导致“N”败俱伤。

最后,良好的盈利才能促进上下游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才能促进汽车行业的正向发展。希望“价格战”这样的恶性竞争模式早日结束,车市走向健康发展,你们支持吗?

2024-03-07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