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的板车动力有哪些特点?,

记忆中的物事(18)板车


板车是一种传统的人力运输工具。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在随县城关镇搬运站上班拉板车,有时就带着我,平路或是下坡,他就把我放在板车的前面车辕上坐着,上坡时,我就下来在板车的后面帮着推。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事,当时我五六岁。

板车在上个世纪是很常见的,街上和农村都有,八九十年代繁盛时很多家庭都把它作为生产必须的工具,只不过式样和做工或精细或粗糙略有不同而已。

板车一般选用质地坚硬的木料制成车身,车身下面加根圆钢加工的车轴,轴的两端装着带钢丝辐条的车轮。解放初,随县城关镇组织街上的挑夫和码头脚夫成立了搬运站,刚开始肩挑背扛加独轮车,到了六七十年代,开始大量使用板车。大到货栈商店厂矿工地,小到粮站菜场酱园煤球店,哪行哪业都离不开板车的搬运。特别是汉丹铁路通车后,随县火车站的货物几乎就全靠搬运站的板车来运输了。

一辆板车一次能装千把斤货物,最多时可以运1吨多。板车肚的网兜里,搬运工的草帽雨衣汗巾垫肩和披巾,一样也不会少。搬运工双手紧握车把,肩套攀绳,躬身埋头蜗牛似的攀行,坡太陡货物太重时,嘴里还会发出“吭哧吭哧”有节奏的喘息声。遇着下坡“放溜子”,人吊着车把一路狂奔,看得人胆颤心惊。搬运工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相伴着风吹雨淋或似火骄阳奔波忙碌。

搬运工,说来应该是个最古老的江湖行当。每个城市或集镇的水运码头或陆路货物集散地,从来都少不了搬运工的身影,这是一种重体力的劳动,过去叫苦力,还有叫挑夫、脚夫、马帮,贵阳叫背篼、重庆叫棒棒.......每个地方的叫法各有不同,但不外乎都是下力的人。在上个世纪的随州,有过一段时间,人们私底下称这些人是“搬运站拉板车的”,明显带有鄙视的味道,当然都是背地里这样说。

六十年代初,随州那时还是随县,随着铁路通车,随县有了火车站,大宗的生活和生产物资大量到达,大批的粮食土特产外运,货运量货物周转量逐年攀升,随县搬运站也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发展机会,搬运工不断增加,分支单位也不断增加,连名称也不断变化。从最早的随县城关水陆运输队到随县城关搬运站、随县搬运公司、随县装卸公司、随县装卸运输总公司、随州市装卸运输总公司,一直到随州市九星运业总公司,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发展壮大的过程。高峰时期,装卸公司有职工1350多人,九个下属分公司,从业涉及货物装卸运输、物流、客运、土石方工程、餐饮旅店、商业等各个领域,当然这是后话,扯远了,今天我们只说板车。

随县搬运站当年分几个大队。二大队最大,负责火车站的大宗货物搬运,二大队的大门口,就是现在的老火车站双龙广场;一大队就是前年才拆除的“解放路市场”,负责城关镇内各大单位的货物运送;三大队在立交桥,负责各乡镇的货物运输,因路远坡多,曾用驴子作助力。搬运工拉着板车,每天起早贪黑装货运货卸货,体力消耗很大。有时候,搬运工家里的小媳妇大嫂子们,中午就拎着饭屉和热水瓶赶着点,走街串巷给丈夫送饭菜茶水,搬运工填饱肚子润过喉便又去拉车赶路。晚上收班,在顺道的熟菜摊上剁点猪头肉或来包花生米,回到家弄二两土烧,酒足饭饱,家里的小孩子也跟着打了牙祭。后来搬运站的几个分公司都建了宿舍和食堂,冬天下班了,买点下酒菜,打一份肥肉在炖钵里,放小火炉上“咕噜”着,慢悠悠地听着收音机喝半斤小酒,再到单位的澡堂里泡把澡。或许,这就是当年搬运工的小欢乐。

搬运站拉板车这一行,在当时的社会,确实属于鄙视链的底端。当时随县城关镇工业基础薄弱,解放后只有铁社、木社、油漆社、手工业联社等有限的几个服务型集体单位,虽然后来陆续有了油泵厂、齿轮厂、织布厂、汽车改装厂、插秧机厂等几家工业企业,但城关商品粮户口的子弟们就业仍然面临着极大困难,不得已,有些街上的子弟只能分配到搬运站拉板车。有时,这些年轻人正在街上拉着板车,老远见到街坊熟人,就忙把草帽拉得低低的遮着脸。

好在拉板车工资高。搬运站是随县最早实行“计件制”的单位,多劳多得,每个月拿的工资比在县政府直属部门上班的人拿的还多的多。于是,吸引了不少当兵回乡的青年甚至妇女入职搬运公司。

但年轻人找媳妇依然是个问题。那时候城镇商品粮户口和农村户口简直就是巨大的鸿沟,尽管如此,没办法,很多搬运站的年轻人最后也只得娶了农村户口的媳妇。好在工资高,可以买黑市的粮食。

职业歧视自古皆然,仔细想想,这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其实有一点,在搬运站拉板车的许多人压根并不是什么粗人,相反,搬运站里却藏龙卧虎人材辈出。比如,搬运工就能自制机械车辆。

时间到了七十年代末,社会开始快速发展,货运量也越来越大,运输里程也越来越远,慢节奏的板车已远远不能适应运输的需求,搬运站属交通局下属的二级单位,国家也划拔指标给搬运公司购买汽车,但计划毕竟有限。运力不足,搬运站只能自己动手制造运输车辆。

先是自制三轮车。到各地去买柴油机和拼购车辆总成和配件、槽钢焊接车架、中心转盘加手把操纵、前置195柴油机,再焊制车厢。自制的三轮机动车俗称“三码”,小巧灵活运货方便,在街上行驶时,还能让拉板车的人挂在后面助力,几辆甚至十几辆板车挂在三轮车后面,成为当时随县街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开“三码”的司机,一身劳动布的工作服,脖子上搭条白毛巾,那春风得意的劲跟以往疲惫憔悴拉板车时判若两人。

柴油机启动要手摇,左手压住油门,右手快速转动摇臂,瞬间就能听到“突突突”的欢歌声。天寒水冷,柴油不易雾化,司机摇到额头沁出汗珠,那柴油机也就“呼哧、呼哧”地喘两口粗气,就是点不上火。那年头,随县的公路狭窄、弯多坡陡、没有红绿灯,车辆行人混行,“三码”发生交通事故屡见不鲜。

为解决安全这个问题,自制仿货运汽车结构的“四轮”车自然就提上了日程。后来自制的四轮车跟“三码”相比,动力后驱,手把操纵改成了方向盘系统,机械刹车改成了液压制动,还装了驾驶室,加了平板拖挂,拉的多、跑的快。因为它的响声“嗵嗵嗵”,公司内部就形象地把它叫做“嗵嗵嗵”。

搬运站的名称和车辆变化似乎也有个巧合:搬运站以板车为主,搬运公司以“三码”为主,装卸公司以四轮为主,到了九星运业总公司,就是上了目录注册的国产正规车辆了。

八十年代未,装卸公司自制的四轮车最高时达到了86辆。这个时候,我原来的单位随州电扇厂倒闭了,我调到了装卸公司。我在总公司安全科工作了很长时间,这些数据和发展的脉络我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随着四轮车的全面投入使用,板车也就悄悄地走入了历史。事实上这个时候,不算四轮车,装卸公司光是货运汽车就有100多辆了,另外还有吊车、装载机、挖掘机等众多专用机械,这时候的搬运站,早已脱胎换骨,成了随州交通系统首屈一指的风光企业了。


2024-01-28

202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