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机龙头哪家品牌更值得关注?,

布局三大业务,永贵电器:轨交连接器龙头,新能源助力二次成长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东北证券 李玖)

1 永贵电器:轨交连接器龙头企业,车载提供发展新机遇

1.1 深耕连接器领域,轨交车载军工三位一体

聚焦连接器领域,布局三大业务板块。

公司专业从事电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紧密智能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技术支持,主营业务分为轨道交通与工业、车载与能源信息、军工与航空航天三大板块。

根据2022年公司年报,三大业务板块分别占比48.42%、47.68%、3.90%,下游领域涉及到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工业、通信和军工等行业。

横向拓展多元领域,纵向深耕产品技术。

公司始创于1973年,前身为天台义宅人民公社农机修配厂,历经1999年乡镇集体企业改制和2010年股份制改造后正式成为浙江永贵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2年于深交所成功上市。

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拓展业务领域。

公司最初立足铁路,1979年成功研制中国第一套铁路机冷车连接器,并于1997年研发出KC20等系列铁路客车连接器被铁道部认证为铁路连接器定点生产企业。

之后公司于2004年进入地铁领域,2009年成功研制“YGC-216型高速动车组大型车间连接器”产品并涉足高铁领域,2012年切入车载与能源信息业务,2014年取得认证进入特种装备领域,最终完成业务布局三大板块。

1.2 股权结构稳定,股权激励增加内生动力

股权结构稳定清晰。截止2022年报,公司董事范永贵直接持有公司5376.72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3.96%,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董事长范纪军与总经理范正军的直接持股数量分别为3020.16万股和3135.25万股,持股比例为7.84%、8.14%,此外二人还通过永贵投资间接持有6.96%的股份。

由范永贵、范纪军、范正军、娄爱芹、卢素珍、汪敏华组成的范氏家族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范氏家族合计持股50.39%。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数占比58.20%,股权结构稳定。

股权激励激发员工活力。

公司于2015年和2018年两次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分别授予230.8万股和368.3万股,涉及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等306人,持股比例为1.56%。

公司于2022年10月28日实施股权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为子公司四川永贵的174位管理人员、核心业务/技术人员,考核目标为四川永贵2022-2025年营收不得低于8/12/17/24亿,第一类限制性股票167.85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406.65万股,两类限制性股票的首次授予价格均为6.95元/股。

公司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夯实企业发展根基。

子公司多地分布配合业务布局,六大生产基地供应全国客户。

公司旗下有众多子公司,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四川永贵业务种类最广,涉及轨道交通连接器、工业及通讯连接器、新能源连接器、特种连接器。

江苏永贵、永贵博得、北京永列、重庆永贵、永贵东洋负责轨道交通业务,分别生产蓄电池箱、门系统、计轴信号系统、贯通道系统、受电弓系统。

深圳永贵负责车载与能源信息业务,洛阳奥联光电负责军工航天业务,从事光纤连接器、光电转换设备及特种连接器生产。

公司六大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浙江、四川、北京、深圳、江都、山东,为公司发展提供充足的生产和贮运场地,满足公司生产、组装、试验、测试、存放代运等工序的需要,有利于公司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实现快速发展。

1.3 业务结构不断优化,费用管控效果显著

优化业务及客户结构,营收与利润逐渐回暖。

①公司自成立以来立足于轨道交通领域,于2012年切入车载新能源业务,于2014年获得认证进入军工领域,完成公司业务三大布局。

自此三大业务板块三位一体助力公司营收实现高速增长,其中轨道交通和车载新能源业务尤为亮眼、增速可观。

公司营业收入自2015年5.11亿增长至2017年的12.69亿,CAGR高达57.54%。公司净利润自2015年的1.12亿增长至2017年的1.73亿,CAGR为24.04%。

②2018-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出现负增长,究其原因在于两点,其一部分新能源车企客户因国家补贴退坡延迟付款甚至陷入经营困境,其二受下游消费电子行业发展疲软的影响公司全资子公司翊腾电子业绩下滑。在此期间公司积极进行客户结构优化、放弃部分风险客户,同时出售子公司翊腾电子、调整业务结构,以期实现恢复和发展。

③2021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市场化拓展时期并实现高速发展,同时公司完成客户及业务的战略性调整,公司营收及利润重新实现增长,全年收入11.49亿元,同比增长9.08%,归母净利润为1.22亿元,同比增长16.43%。

2022年受益于车载新能源行业景气度高及轨交新品量产等因素,全年收入为15.10亿,同比增长31.41%,归母净利润为1.55亿元,同比增长26.57%。

控费增效成果凸显,盈利能力逐渐回稳。

随着公司出售翊腾电子、优化业务结构以及采取扩大销售、强化管理、控制费用等举措,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实现显著降低,销售费用率自2019年10.53%下降至2022年的6.90%,管理费用自2019年的12.09%下降至2022年的6.82%。2023年Q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的同时,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显著降低至6.54%、5.95%,-2.27%。

就盈利能力而言,公司三大业务中轨交和军工毛利率较高,均达40%以上,而车载新能源业务毛利率较低,2021年为20.45%。随着车载新能源业务营收占比的增加,公司整体毛利率小幅度下降,2020年出售翊腾电子之后毛利率有所回升。

净利率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为-37.05%,-42.48%,2020年剥离翊腾电子后净利率回增到10.16%,2023年Q1净利率为10.54%。

2 需求端:连接器是电子系统桥梁,应用空间广大

2.1 连接器是电子基础元件,种类多应用广市场空间大

连接器是电子系统之间实现电流流通或者数据信号传输的重要电子元件。电子系统是一种分层互连的网络,连接器作为一个节点,独立地或与电缆一起连接电子设备、电气设备等,使得每个独立的单元形成完整的系统,是电子设备正常运行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元件。

按照传输介质的不同,连接器可分为电连接器、微波连接器、光连接器和流体连接器,不同类别的连接器功能和应用领域如表所示。

连接器由四大基本单元壳体、绝缘体、接触体和附件构成。

连接器是一种用机械方法产生电性连接的电机系统,通过在接口之间产生金属性接触而实现。接触体是核心元件,由阴、阳接触件插合完成上述连接,实现连接器功能。

壳体用于保护绝缘体和接触体等内部零件,绝缘体用于保证各个接触体之间以及接触体与壳体之间保持电器绝缘。附件是包括结构附件卡圈、密封圈等以及安装附件螺钉、螺母等。

连接器基本功能为信号传输和电传输。电传输使得被阻断或孤立的电路之间以特定电流和电压实现电路流通,信号连接器主要保证传输的电压脉冲信号保持完整性,包括脉冲信号的波形和振幅。与电传输相比,信号传输中电流通常较小。

因此,不同种类的连接器实现的功能不同,在设计和制造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抗周期性强市场波动平稳。

根据Bishop & Associates数据显示,全球连接器总体市场规模基本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其市场规模已经由2015年的520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667亿美元,2019-2020年,受汇率、全球经济放缓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下降至627亿美元,连续两年同比增速为负。

2021年由于需求反弹、订单数量激增,行业景气度创下新高,同比增速24.3%,增长至779.9亿美元。

考虑到2021年高基数,根据Bishop & Associates数据预测,2022年连接器销售额增速回落至7%-8%,规模将达到840亿美元。

从历史数据同比增速可以看出,连接器行业具有较强的抗周期能力,市场波动较为平稳。

中国成为全球连接器行业第一大市场,其规模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中国连接器市场变化情况和全球连接器市场波动情况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根据Bishop & Associates数据显示,自2015年至2021年,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从147亿美元增长至25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23%,高于同期全球的复合增速水平6.97%。

根据地理分布区域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占全球的比重在不断提升。

从2003年的11%提升至2021年的32%,升至全球第一大市场,其中2008年、2015年占比分别为17%和28%。

相应的欧洲、日本和北美市场占比在不断减小,欧洲连接器市场规模占比2003年、2008年、2015年和2021年占比分别为25%、24%、20%和21%。

日本连接器市场规模占比2003年、2008年、2015年和2021年占比分别为17%、16%、9%和7%。

北美连接器市场规模占比2003年、2008年、2015年和2021年占比分别为29%、25%、22%和21%,日本和北美的市场份额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亚太和中国占比之和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2021年二者合计占比达到46%。

全球连接器产业不断向中国转移,中国是最有潜力和前景的市场。

早期国内连接器产业的发展与国防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之间,中国连接器的生产主要由原电子工业部和航空航天工业部的部属企业以及地方国有企业组成,所生产的连接器主要应用在雷达设备、通讯设备、导航设备、电子测量仪器等电子设备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电子工业的逐渐发展,连接器的生产逐步应用到黑白、彩色电视机等电子产品上。

进入1990年代以来,在中国外资政策及鼓励措施的推动下,中国香港地区以及美国、日本、欧洲的连接器企业纷纷加强对中国内地的投资。

包括Tyco、AMP、Molex、Berg、Amphenol等国际知名连接器企业在内的全球各地连接器厂商几乎大都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内地。国际电子制造产能不断向中国内地转移导致国内连接器市场迅速增长。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不断调整,中国连接器市场未来可期。

随着我国经济连续保持多年高速增长,汽车、通信、消费电子等下游需求持续释放,我国连接器行业得以快速发展,民营连接器厂商快速增长,从业人才数量不断增多,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产品门类齐全、品种配套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连接器销售额最高的市场。随着中国制造业的成长,中国连接器市场未来可期。

2.2 汽车电动化趋势明朗,高压连接器前景可期

汽车行业是全球连接器最大的应用场景,连接器是汽车电子系统的核心部件。汽车连接器主要以电连接器为主,具体主要分为低压连接器、高压连接器和高频高速连接器。

由于汽车特殊的安全性、舒适性的要求,对连接器的性能和技术水平要求极高,性能方面主要侧重高电压、大电流、抗干扰等电器性能,且需要具备机械寿命长、抗振动冲击等长期处于动态工作环境中的良好机械性能。

技术水平需要满足接触电阻低、工作时温升小的要求,而且还需具备高防护等级、抗冷热冲击、抗振动冲击的性能,相应供应商必须获得IATF6949质量体系认证。

电动化驱动高压连接器需求扩张。

新能源汽车以动力电池为驱动电机为车辆行驶提供动力,其动力电池平台电压通常在300V以上,远超传统燃油车的14V电压,母线电流可达几百安培,能够在高电压大电流下连接汽车能量源与动力装置的高压连接器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

高压连接器作用主要在于连通电路,在高压大电流回路中将电池包能量输送至包括电池包、电机控制器、DCDC转换器、充电器等高压用电单元在内的整车各个部件,因此遍布于整车、充电设施上,单个新能源电动车使用的连接器数量达到600-1500只。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高,其市场空间更是得到极大拓展。

高压连接器迭代发展,工艺及技术壁垒较高。

高压大电流的环境极大地威胁使用者和维修者的人身安全,若出现意外,可能导致过热高温甚至燃烧事故,因此高压连接器的技术和难度相比其他连接器更高,需要更先进的产品和技术来保障行车安全,散热能力、屏蔽能力、插拔次数、载流量、CTI值、阻燃性能、抗震性等指标需严格按照标准,对其电气、机械、环境等性能以及绝缘防护能力会提出更高要求。

高压连接器发展经历了四次迭代,初代高压连接器由工业连接器改进而来,如安费诺的HV系列金属连接器。

第2代高压连接器在此前基础上增加高压互锁功能,且用塑料替代金属应用于外壳。第三带高压连接器的特点为塑料+屏蔽功能+高压互锁,通过操作顺序实现部分二级解锁功能,如泰科电子/安费诺及国内新一代产品。

第四代高压连接器则通过特殊机械结构实现二级解锁,提供了有效的安全保障。未来高压连接器寻求通过冷却方式提高传输能量密度,提高产品性能。

汽车电动化大势所趋。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汽车电动化趋势日益显著,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快速发展。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销量自2017年的77.7万辆增长为2021年的354.5万辆,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88.7万辆,增长速度很高,渗透率也不断提升,从2015年1.35%的渗透率提升到2021年的13.4%,2022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达到25.6%,已经超过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目标,即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新车销量比重约20%。

从全球的角度,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为8007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675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8.43%,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保持不断提升的趋势,随着各个国家对碳减排、能源绿色化的需求,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非常好的战略发展机遇期。

汽车连接器市场大有可为。受益于汽车电动化的发展趋势,带动了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Bishop & Associates数据显示,2010至2021年全球汽车连接器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69%,2021年全球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达170.8亿美元,同比增速20.34%。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数据,全球汽车连接器市场未来将以约3%的复合增速实现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94.52亿美元,而中国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达到44.68亿美元,占全球比例为23%,且中国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增速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

2.3 交通强国推进铁路基建,城市轨交迎来高速发展

国家规划交通发展前景,轨道交通待建里程储备充足。轨道交通建设是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地位。

为了将我国加快建设成交通强国,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1年2月发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对我国2021-2035年的交通建设进行了远景规划。

《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铁路网总规模将达到20万公里,高速铁路包含部分城际铁路将达到7万公里,未来我国将加速建设“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加速形成高效的现代化高速铁路网。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铁路运营里程自2011年的9.3万公里增长至2021年15.1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自2011年0.66万公里增长至2021年4万公里。

据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统计, 2021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489亿元,投产新线4208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168公里。

未来我国仍需建设5万公里铁路,其中高铁线路里程有望翻倍,年均投资或将维持5700亿元以上。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轨道交通建设尤其是高速铁路建设将蓬勃开展。

轨交车辆存量更新,运营维保市场空间巨大。

在国家交通建设驱动下,轨交装备制造业不断发展,近年来铁路机车和动车产量在经历了大幅增长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是经过多年发展和大规模的投资建设,我国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业已具备一定规模,铁路机车保有量已经实现稳定发展,动车组保有量稳步提升,在此驱动下,运营维保业务市场需求空间巨大。以动车组为例,动车组产业可分为前周期、中周期、后周期,后周期市场主要包括车辆维修、零部件替换和运维检修。

按照检修规定,CRH系列动车组检修分为5级,前两级为日常检修,3级以上则需要定期检修。3、4、5级检修周期分别为累计运行120公里或者3年、累计运行240万公里或者6年、累计运行480万公里或者12年。

十三五期间投入运营的高铁动车组车辆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临近检修和架修时期,轨道和车辆运营维保面临巨大需求,车辆重要零部件的维修和更新有利于带动轨道交通连接器需求的增长。

城市轨交建设迎来黄金发展期。城市轨道交通指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现代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和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国在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发展不断深化,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出,大容量轨道交通方式的发展理念受到关注。

国家重视并不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里程持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十年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保持高速增长,自2011年的1699公里增长至2021年的8736公里,2021年新增里程1381公里,同比增长18.78%。

绿色交通及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具有明确且稳定的发展前景。国家十四五规划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了战略规划,《“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超大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加快成网,科学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继续保持增长,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10000公里。作为“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城市轨道交通预计将实现快速发展。

3 供给端:海外龙头垄断高端市场,国内企业迎头追赶

3.1 产业链分工清晰,下游应用领域广泛

连接器是电子系统进行能量和信息交互的界面和通道。

连接器产业链环节大概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主要是原材料相关公司、中游为连接器线缆组件企业,下游主要为汽车、消费电子、通信、工业、航天军工以及仪器仪表等行业。

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包括有色金属、塑胶原料、稀贵金属和辅助材料等。其中,有色金属主要用于制作连接端子,为避免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过多阻碍或衰退,端子多采用黄铜、铍铜、磷青铜等铜合金板片作为原材料。

塑料原料以PBT、PPS、NYLON、LCP树脂等为主,用于制造连接外壳的部分。稀贵金属以电镀材料最常用的金、钯金、镍等为主。辅助材料主要以电镀所需化学试剂。

整体上看,有色金属及稀贵金属占连接器成本比重最大,塑胶原料和辅助材料占比次之。

产业链中游:以连接器及精密组件制造产业为主,通过车床加工、电镀加工、绝缘体零件、精密模具制作、压铸成型,最后支撑连接器产品,典型的国内市场玩家有电连技术、瑞可达、永贵电器、意华股份、立讯精密、中航光电等公司。

海外龙头公司有泰科电子、莫仕、安费诺等公司。

产业链下游:汽车、通信和消费电子是连接器重要的应用场景。基于连接器在电路连接和信号传递方面的重要功能,连接器呈现专业化、细分化的特征,应用场景几乎覆盖整个电子信息领域,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工控、医疗、军工及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中均得到广泛应用。

从连接器下游的应用分布情况分析,根据Bishop & Associates数据显示,2020年连接器下游应用中最重要的五大领域分别是汽车、通信、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和轨道交通,分别占比23%、23%、13%、12%、7%,前三大行业合计占比为59%,行业集中度较高。

从下游产业稳定性的角度,下游产业种类较多、分布广泛,且行业周期不同,有利于连接器市场缓冲单一产业的冲击,市场规模维持相对平稳状态。

从连接器下游格局的历史演变情况可以看出,汽车工业和通信等信号传输市场占比份额稳定,一直保持在前两名,且份额在20%以上。

消费电子市场份额占比从2005年的4.6%提升到2020年的13.32%,份额提升明显,主要得益于智能手机以及其他智能终端产业链的爆发,这使得消费电子市场成为了全球第三大细分市场。

3.2 海外龙头公司实力强,国内公司迎头追赶

全球的竞争格局呈现金字塔结构,前十大公司合计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国外企业凭借起步早、投入大、研发实力强占据着高端连接器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世界主要连接器生产商根据其自身技术储备和客户资源的差异,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和业务领域。

泰科、安费诺、莫仕等全球性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和规模优势在通信、航天、军工等高端连接器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同时将大量的标准化制造业务外包给代工企业,利润水平相对较高。

日本的矢崎、航空电子等连接器从业企业,利用其在精密制造方面的优势,在医疗设备、仪器仪表、汽车制造等领域的连接器产品方面占有较高的份额。

中国沿海地区则通过代工生产,逐步形成了鸿海精密、正崴精密等领先企业,通过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建立成本优势,具有较强的工艺控制与成本控制能力,在消费电子连接器市场上占据主要份额。

根据Bishop & Associates的数据统计,自1990年至2021年的发展趋势来看,全球连接器市场逐渐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全球连接器行业前十名的市场份额从1990年的41.10%提升到2020年的60.8%。

市场逐渐集中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中小型连接器厂商难以进入品牌企业的供应链。

此外,欧美、日本等国家或地区的知名连接器厂商占据全球连接器市场的高端市场,竞争优势非常明显。

中国连接器市场竞争格局。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许多外商进入大陆市场进行投资,我国连接器市场开始产生。九十年代以后,我国一系列外资政策及奖励措施的鼓舞下,欧美和日本连接器厂商如泰科、莫仕、安费诺、FCI等陆续将生产基地转移至中国。

与此同时,台资连接器厂商也纷纷进入内地,其中包括鸿海(富士康)、连展、正崴、龙杰、康旭、安普等台资知名连接器厂商。

在市场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国内连接器产业链体系快速形成,一些本土连接器企业也开始开始崛起,包括立讯精密、得润电子、长盈精密、中航光电、电连技术、瑞可达等连接器厂商。

国内外连接器可比的上市公司财务对比情况。

①从收入和利润的规模来看,海外龙头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规模远超国内大部分上市公司,而国内上市公司的规模体量参差不齐,其中,立讯精密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规模体量最大,独占鳌头。

②从盈利能力来看,国内外代表性公司之间的差距不明显,海外龙头公司安费诺的毛利率维持在31%左右,净利率在14%左右,而国内存在实力较强的上市公司超过以上盈利水平。

③从研发投入力度来看,整体来看,海外公司每年投入研发金额远超国内大部分上市公司,2021年海外龙头公司泰科电子研发费用金额为6.77亿美元,而国内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金额差异较大,其中立讯精密研发投入金额最高,为66.42亿人民币,其余上市公司研发金额较低。

④从人效角度,海外龙头公司人均创收和创利明显高于国内大部分上市公司,只有极少部分国内上市公司高于海外龙头公司。

综合上述分析,国内公司无论从营业收入规模、净利润规模、研发投入规模均具海外龙头具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国内公司近几年也越发重视技术研发,专注于提升技术水平和实力。

4 增长逻辑:新能源业务高速增长,轨交业务快速发展

4.1 高压连接器高速发展,充电枪产品技术领先

产品品类齐全。基于轨交领域积累多年的发展经验,公司自2012年开始横向拓展车载新能源业务,产品包括高压大电流连接器及线束组件、充电枪、高压分线盒(PDU)/BDU、充/换电接口及车载高速连接器,2021年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3.52亿元,同比增长81.42%。

高压连接器作为公司的重要业务,已形成品类齐全的产品布局,可覆盖全车系选用,包括大电流、小电流、单芯、两芯、三芯、IPT等。产品品类齐全,可有效降低客户采购成本,有利于公司尽可能降低拓展客户的阻力,同时为公司增加营收提供有利条件。

技术实力凸出。公司在基础技术研发、前瞻技术及产品研究、研发平台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成果,“浙江省永贵新能源汽车重点企业研究院”于2022年通过验收,将专注于研究新能源汽车电气连接关键技术及集成系统,此外公司在深圳、四川均建有新能源汽车业务研发中心,同时“光电连接器建设项目”建设不断推进。

公司高度重视车载产品的研发,高压连接器产品已经历了三次系统迭代升级,从定制、到标准、发展到现在的系列化、系统化解决方案。

未来公司将更加着眼于升级迭代现有产品及成本、提升产品量产能力及生产稳定性,以响应下游产品快速迭代的需求,进一步提升车载领域产品竞争力及盈利能力。

积极拓展优质客户,成功导入头部车企。公司自2021年切入车载业务,经过多年市场拓展,积累众多客户资源。伴随着新能源补贴退坡,根据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公司于2018年进行客户结构的战略性升级,聚焦头部车企,拓展优质客户,目前已形成以比亚迪、吉利、长安、上汽、广汽、一汽、华为、特锐德、威迈斯等国产一线品牌及合资品牌为主的客户结构。车载业务经历短期收入下滑的阵痛后,目前进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阶段。

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提高技术实力和产品竞争力,积极响应客户需求,加强与客户的合作,扩展市场份额。

充电枪技术优势明显,液冷超充未来可期。

充电枪产品要求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目前公司在技术和工艺流程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充电枪产品主要为直流充电枪、交流充电枪、液冷大电流充电枪等,可覆盖国标、欧标、美标三种接口型号。

未来的充电技术发展趋势是大功率充电枪,公司是国内首家可商业化量产液冷充电枪的企业,电压指标在1000V,最大电流指标能达到600A,可以实现电动汽车极速充电,并解决在高压大电流环境下快速充电的散热问题。

公司已研发出第二代液冷超充枪,在第一代的基础上优化结构降低成本,在未来将推出更具竞争力的平台液冷超充枪,以满足各类充电桩运营企业的需求。未来待国家标准落地之后,液冷超充产品有望实现快速渗透。

4.2 轨交连接器龙头企业,新产品提供发展新增量

产品品类齐全,新产品持续放量。公司自轨交连接器起家,深耕轨交领域多年,已形成包括铁路客车连接器、铁路机车连接器、城轨车辆连接器、动车组连接器等在内品类齐全的产品结构。

此外公司在保证连接器业务市场份额稳定的情况下,持续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非连接器新产品,如门系统、贯通道、受电弓、计轴系统、蓄电池箱、油压减振器等相关产品。非连接器新产品通过多年的积累,现已进入快速成长期,市场份额快速扩张,为公司轨道交通与工业板块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2年公司轨道交通与工业板块实现收入73128.67万元,同比增长7.90%,其中轨道交通连接器收入 40,914.16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64%。

深耕轨交多年,客户基础深厚。公司在轨交行业深耕多年,已发展为国内轨交连接器领域龙头企业,具有较为稳固的行业地位及品牌美誉度,营销体系完善、营销经验丰富,产品的迭代开发能力强,参与客户早期设计以及基础研究,开发针对具体应用的产品和系统,可根据客户的特定要求提供不同的连接产品和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与中国中车集团、铁路总公司以及建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地铁运营公司形成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

行业门槛较高,盈利能力可观。

轨道交通连接器的制造过程较为复杂,集电气性能设计、数控机械加工、冲压工艺技术、塑压工艺技术、精密压铸工艺技术、严格的试验手段等多元技术组合于一体。

轨交连接器的质量和精度直接影响到连接器的电气、机械、环境等性能,进而影响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行车安全,因此轨道交通连接器的质量要求和制造精度比较高。

因此轨交连接器属于连接器领域中附加价值较高的中高端产品,工艺技术水平和利润水平较高。

而且铁路客车连接器的产品准入需要经过中铁铁路产品认证中心(CRCC)认证,铁路机车及动车组连接器需要按照铁道部运输局装备部及下设的机联办和动联办下发的关于零部件供应商资质的管理文件通过资质审核,这意味着拟进入轨道交通连接器行业的企业在取得 CRCC 认证并能够向各组机厂供货前必须先实现轨道交通连接器批量生产、具备供货能力,因此轨交行业具有较高的市场壁垒。

公司立足轨道交通市场多年,轨道交通板块多个产品经CRCC认证,并通过多家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供应商资质审核,具有为国内主要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供应连接器及其他轨道交通产品的资格,已成为国内轨交连接器龙头企业,毛利率维持在40%以上水平。

5 盈利预测与估值

5.1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87/25.56/32.46亿元,同比增速度分别为31.59%/28.63%/26.99%。

车载与能源信息:汽车电动化趋势日益明显,公司高压连接器业务保持较好态势,形成了良好的客户结构,出货量不断增长。公司充电枪技术领先,作为国内首个液冷超充枪量产企业,静待国标落地,未来发展可观。预计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95/15.33/20.69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1%/21.5%/21%。

轨道交通与工业:轨交产品是公司传统优势,公司在轨交连接器领域具有龙头地位,客户关系良好稳定。连接器产品稳定发展,非连接器新产品市场份额快速拓展。随着城市轨道建设复苏及高铁维修期临近,公司轨交业务有望实现进一步发展。预计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04/9.09/10.45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1%/42.5%/41.5%。

军工及其他产品:受益于军用特种设备升级以及装备信息化要求的提升,军工及其他产品的收入有望进一步增长。预计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88/1.15/1.32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6%/46.5%/45.5%。

5.2 总结

考虑到公司在轨道交通连接器行业的龙头地位及稳定的市场份额,以及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增长,汽车高压连接器和充电枪业务有望持续放量且维持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业务收入有望保持较高增速。

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87/25.56/32.46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95/2.56/3.19亿元,PE倍数分别为32.48/24.71/19.80倍。

6 风险提示

1)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的毛利率降低风险;

2)原材料价格上升风险;

3)技术迭代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

报告属于原作者,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报告来自【远瞻智库】

2024-01-22

202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