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捷豹自行车?,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捷豹新能源车

非典型电动车 - 捷豹I-PACE

南加半封城状态接近一个月了,汽车经销商基本都关闭了展厅,仅留下维修保养模块和小部分销售。当初疫情对国内车市的影响有多大,加州的车市就同样多糟糕,门可罗雀。

本来是去打听路虎新卫士,销售坦白怎么也得等到下半年才能上市了,索性临时起意试驾了挨在一起的捷豹I-Pace。

突然对I-Pace燃起兴趣主要是因为Model Y 的上市,隐隐觉得捷豹电动车将会面临灭顶的冲击。2019年I-Pace可谓收获颇丰,被各机构评为最优秀的新能源车,然而雷声大雨点小,在美国月销售成绩仅惨淡的200台上下,还不及小鹏蔚来等小兄弟。而Model Y带着Model 3的余威收割小型SUV和crossover的市场,I-Pace前途未卜。

揣着众多疑问开始试驾,探索I-Pace独特的竞争力。


外饰


I-Pace的侧面比例很另类,总长仅4682mm,接近Model 3,却拥有将近3米的轴距,就导致了很短的前后悬,再加上硕大的轮包和扁窄的侧窗,实车看起来比例有点怪。I-Pace的内外造型几乎完全来自2016的概念车,曾获得权威设计大奖,现在仍不过时。

试驾车有着最大的22寸带碳纤维轮毂,很有科技感。尾部垂直向非常平。溜背的外轮廓将前端压的很低,后肩提的很高,整体很阳光运动。

和Model 3的把手有区别,并不是自动靠近后弹出,而是需要钥匙按键启动,或者点击把手上的小按键,仪式感只做到了一半,但手感结实。个人感觉门把手位置没有必要跟随腰线趋势,使用起来有点低。

侧裙的Jaguar字标居然是贴纸并不是压印,略显廉价。

前脸协调平衡,延续了捷豹的家族脸,大格栅加发散型布局,简约又不失层次感。两侧的机盖分缝线视觉顺延到下保侧进气外的饰板,线面的呼应效果做的很出彩。但话说回来,确实电动车的特征在前脸的表现弱于捷豹本身品牌DNA。机盖的筋充满力量感,LED车灯的表现略低调。

前格栅上端向内凹陷的趋势,在机盖上形成压风的空洞,提高空气动力效果,类似宝马i8。

前储物比model 3还要小很多,基本就是放个书包或者充电线。

尾部设计虽然略古怪但不失科技感,和前脸的风格差别较大,尤其是两侧锋利的转折。更多的横向层次面,轮廓更硬的尾灯。

实车尾部像是拍平的花岗岩,突兀的原因应该是尾部的平削和侧面的圆润对比差别较大,缺乏过渡。

奇怪的U型后窗设计,是为了增加肩部大面的肌肉感。但没有后雨刷,也许工程师觉得后窗角度足够斜吧。

后备箱看上去面积一般,但地板下面还有块隐藏的空间,将将好放外充线。

外饰评分 7/10


内饰

内饰的第一印象非常有现代感,并没有采用流行的横向拉伸风格。

因为A柱比较靠前,前窗斜度大,导致上IP非常深。大面都很平整,显得整体很厚,布局的分块缺乏横向拉伸的形状,形成小车尺寸内饰的观感,

尽管看上去不像大车,但细节和品相都达到了豪华车的标准。副驾驶位置的钢琴漆面板有多种选择,要是能植入个小屏幕就更有科技感了。

中控区域是典型的捷豹横向屏,布局以简单方块和圆形为主。

档位从老一代的圆柱型旋钮变成了电子按键,布置在悬浮连接桥左侧,确实很好用。

空调组合面板后的悬浮桥内可以手机无线充电和放置小件物品,设计理由是让这一区域降低厚重感。

杯架是可以拆卸的,以增加储物空间。考虑到实用性,杯架中间专门设计了放置乘客手机的插槽,充电走线从不起眼的底部藏入扶手箱内,很有心的细节考量。

门板简约又不失层次感,钢琴漆的面板明显不如选配的木纹和金属拉丝高级。氛围灯效果很赞。

非常贴心,后门拉手上面还有个盲区灯,以防冒失的的后排乘客不知道车外的情况而强行开门造成事故,例如后面接近的自行车等。

座椅体验,前排虽然没有运动座椅的包裹感,但舒适度没话说,偏软,适合长途旅行。然而3000mm的轴距,居然没有带来期待的后排空间,只能说正常,和奔驰GLA差不多,很可能被IP前端吃了不少长度。

不能忽视的是,后座靠外部分,硕大的轮包带出来一块宽厚的面板,照理来说很多车都贴块软垫来掩盖,而这里仅是块较硬的塑板,非常蠢笨,需要费大劲爬进车内。

其实不光后座,前座的外侧踏板也非常的厚,乘客和司机需要大跨步进入和离开座位,使用感不算好。

值得称赞的是,当在车内乘坐的时候,巨大的全景天窗带来强烈的通透感,形状也很有型,遮光效果优秀。但C柱内侧和中间座位顶端对乘客并不友好,很容易就碰头。

进车内的时候,就发现方向盘上有个棱形的按键,百思不解。直到试驾的时候被告知是个类似自定义快捷键,司机可以设置常用的两个车内功能。

车机系统和屏幕

主仪表在车辆充电的时候整体显示直接简洁,UI做的很好。

捷豹这一代的电子互动系统一直饱受好评,首先硕大的空调控制旋钮中间集成了电子屏,使用直观且手感优秀。风量和温度控制需要拔起/按压旋钮来切换,颜色区别明显,pull的指示在屏幕中,容易分辨。而按两次则是座椅加热/冷却功能。

为了提高里程数,当车内只有司机一人时,空调系统会合理调节车内出风量和角度,保障一人足够使用,不会浪费过多在空调上的电量损耗,非常智能。

中控屏方面,车辆怠速creep功能很奇怪,开启后车可以缓慢前行,不是个很好的驾驶习惯。而动力回收选项只有高低两种,个人感觉选low之后松开油门仍然有明显的制动感。

内饰评分 6.5/10


驾驶感

试驾的这款I-Pace售价8万4美金,并无折扣,370多公里里程,400马力和512扭矩。

不专业的试驾下来,I-Pace的运动性给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加速惊人,操控准确,整体扎实,超两吨的车身却非常轻快。就动力感来说和蔚来EX6同样出色。与捷豹的燃油车感觉完全不同。

主仪表的内容很全很友好,不显乱,做足了电动车的味道,UI/UX团队功不可没。

刹车不是很满意,踏板开始一段并没明显效果,后一段却是无缓冲的急制动,尤其高速上需要突然降速,几次搞得胃不太舒服。可能是电机和机械制动的分段作用,需要时间适应油门踏板的降速段。

还有一个不能忍,不知道国内的I-Pace怎么样,但美版居然不支持android auto安卓手机车联,我的华为P30 pro无用武之地。

自动驾驶道路居中功能在高速的时候表现出色,但低速的时候左右抖动,没有安全感。软件更新效率比较一般。

视野问题,其实这样的crossover后视野不理想是通病,算正常了。但A柱实在过于粗壮,以至于影响开车视野。

车内比较静谧,唯一能听到的就是轮胎噪音,选装22寸的大宽轮没必要。

电动车的驾驶感输入很到位,不像奥迪e-tron开起来和燃油车没区别。


总结


I-Pace设计比例新颖,尤其是尾部的切削造型。曾经有中国车厂试着模仿其比例,但难以复制甚至是借鉴。这方面I-Pace是独一无二的。无论内外饰,车载娱乐,年轻元素和经典传承的结合很成功。

I-Pace主打特点放在了设计和性能上。里程数,乘坐空间和功能性并不是其主要卖点。加上过于高昂的价格,这就意味着捷豹电动车仅会受到年轻爱玩的小众群体青睐。

对比下来,I-Pace缺乏惊喜,性价比不高的硬伤,在和低颜值低价格Model Y的冲击下,生存空间将会更加严峻。


编者按:本文来自<一车社>(微信公众号ID:TTAutoDesign),作者:吃的


2024-01-02

202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