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一步了解与传承汽车文化?,

乡村振兴:让青年愿来更愿留 让文化传承广传播

广州市增城区、韶关市澄江镇、惠州市博罗县……南粤大地蕴含丰富乡村文化。今年暑假期间,广东高校持续开展类型丰富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高校“百千万”突击队实践团前往三地开展“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揭开乡村的神秘面纱,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助农为乐”:过一把“农机”瘾 零距离体验农村生活

今年4月,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开始与广州石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结对准备工作,并于暑假期间派出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助农为乐”实践队开展为期15天的驻点实践服务,进行浸泡秧种、搬运育秧盘、农机教学示范、平整稻田、播种环节、覆盖遮阳网、稻田干耙、收割稻谷等9项实践活动。青年队员们吃在基地,住在基地,全流程体验新农人生活。

“助农为乐”实践队队员手持农具平整稻田

沈笑芬指导“助农为乐”实践队队员操作农机

“助农为乐”实践队队员们合作铺盖遮阳网

搬运8000个育秧盘、稻田干耙及平整稻田近4亩地、收割近1亩稻谷近13110斤、人工晾晒稻谷共600斤……上午6时,队员们穿着统一队服,走进田间地头,手持农业用具,一收一放,在泥泞土地中专注田间水稻耕作。据了解,实践队师生团队户外服务时长超过1000小时,有效助力水稻茁壮生长,为农田增添勃勃生机。

正值夏季,35℃高温的炎热天气带来的不仅是对人的考验,也是对农作物的考验。为了让娇嫩的稻种不受暴晒的影响,创造相对适宜的生长环境,队员们小心地将遮阳网覆盖在撒种后的田地上,遮阳网可以有效地调节光照及温度,保护农作物生长。队员们紧密配合、结伴合作,顺利完成了播种工作。

“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类型的农机并且有机会上机操作,还能收获专家亲自给团队师生培训,这是一次无比兴奋的体验。”队员们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师生接触最多的机械应该是汽车或者是其他机器,但是这次有“酷酷”的女农机手沈笑芬手把手带大家操作,真的非常有趣。

在实践过程中,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市青联委员、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沈燕芬多次主动联系青年学生开展学习分享会、头脑风暴等系列活动,帮助队员更快成长,同时沈燕芬还将两名队员培养为学徒,为农村发展不断储备青年人才。

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实践,更加认识到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要在乡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谱写乡村振兴的多彩青春篇章。

(见习记者 王晨辉 通讯员 刘捷琳)

“文旅兴业”:玩转“红、绿、遗”,建设文化品牌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韶关市始兴县澄江镇依托本地资源禀赋优势,步伐铿锵地向乡村振兴迈进。地处粤赣两省交界的澄江有“红”有“绿”还有“遗”——“红”是深厚的红色文化,“绿”是丰富的生态资源,“遗”是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期,广东财经大学“文旅兴业”实践团前往澄江开展“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揭开这个宝藏小镇的神秘面纱……

“文旅兴业”实践团参观百香果培育基地工厂

“文旅兴业”实践团参观东江纵队粤北革命活动史实展,认真聆听讲解

澄江红色底蕴深厚,东江纵队粤北指挥部、粤赣湘区人民解放军总队第五支队曾在此驻扎,五巴其反击战曾在此打响……实践团深入澄江七村一社,瞻仰红色旧址、重温红色历史,深刻领悟东江纵队“英勇无畏、血战到底”的伟大精神,坚定了弘扬先烈文化的决心。队员们依托红色资源精心设计红色研学路线,讲好澄江故事,提高澄江文化知名度与影响力,擦亮文旅发展底色。

实践团还踏入了澄江文化的另一大板块——由婚嫁文化、黄酒酿造技艺和青草狮三项组成的澄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员们沉浸式体验澄江黄酒的制作过程,试穿试学青草狮的特色服饰,走访婚嫁文化非遗传承人,深入了解澄江的千年传承。为进一步传承澄江非遗文化,成员们还提出设计文创产品、形成系列文化IP的发展构想,助力提高澄江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打造澄江独特的文化品牌。

参观有着“小武当山”之称的南石岩、欣赏始兴古十二景之一的“跃溪春涨”、亲身体验水温超过80度的暖水温泉……除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之外,澄江的自然资源也让团队赞叹。青年成员在澄江的山水之间穿梭,使用无人机等专业设备,多角度、全方位地记录了澄江的美景,并通过多样化制作宣传视频的方式,将澄江的美丽带入大众的视野。

澄江不仅是景色宜人的旅游胜地,更是培育有机农产品的宝地。成员们品尝了铁寨村甜度高达18度的百香果以及猕猴桃、有机橘子、有机水稻等各类农产品,饮用由方洞村蛋白草榨成的新鲜蔬菜汁。团队还深入探访了绿色产业基地,了解了产业发展困境,提出了以推进“一村一品”为抓手,形成澄江产业品牌,助力打造大湾区“菜篮子”“果盘子”的建议,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

在实地探访澄江后,实践团头脑风暴,形成了基于“红、绿、遗”的融合发展方案,将澄江丰富的红色、绿色、非遗资源结合起来,以绿色生态优势为地基,以红色资源、非遗文化为支柱,向上盖房,向下挖路,坚持“红色旅游+非遗传扬+绿色产业”,通过特色文化吸引游客与投资者,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打造澄江“红、绿、遗”农文旅融合发展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智慧。

(见习记者 王晨辉 通讯员 赵晓悦)

文韵“惠”乡:赴古韵村落,解码“以文治村”之道

近年来,惠州市博罗县泰美镇车村村全面推进乡村治理,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先后获得博罗县星级名村、文明村等荣誉称号,蜕变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7月底,广东财经大学网络传播学院“文韵‘惠’乡”实践团来到惠州市博罗泰美镇车村村,开始了对其乡村文化治理的深入考察。团队以乡村治理与乡村文明为调研方向,聚焦乡村治理、乡村文明与数字乡村三个方面,寻找车村村蜕变的治理密码。

“文韵‘惠’乡”实践团和当地青少年一起放风筝

“文韵‘惠’乡”实践团走访村民家中,和村民亲切互动

走进泰美镇车村村,“游御史之乡,品古韵车村”十个大字率先映入眼帘。团队在村副书记车共平的带领下深度游览了车村的乡村治理和乡村文明建设场所。车村村的乡村文明实践站设施齐全,作为文化活动室长期开放并使用。“村民平时都是可以使用阅览室、书法室。我们还有专门的志愿者看管小孩子,会辅导功课,中午也会给他们做饭吃。”

在走访村民的过程中,团队偶然遇到一位“五保户”,他年过70却未婚,住在侄子家里。他提到,村委会经常来看望我的,逢年过节都会来,还会带吃的。“让村民知道你不是回来做官的,而是回来干事情的,这个很重要。”村书记车碧锋强调,在乡村治理中,建立起良好的群众信任才能顺利推进治理工作。

“忠孝传家,诗书继世”这八个字一直是车村村代代相传的家训。车氏家训传承人之一的退休教师车应腾虽已年过70,但他会定期在车氏宗祠内开展“讲家训”宣讲活动,用最接地气的语言使更多的老百姓和青少年真正了解车村文化故事。

车碧锋重视车村村的产业发展,他表示:“只有把蛋糕做大了,村民才能分得多。”跟随储备干部车道生的步伐,团队先后参观了柠檬园、供销农场和电子厂等村级产业,了解经营状况和发展规划。村中有不少妇女,她们牵挂家庭,无法外出务工。村妇联主席陈小平,在村中办起了一家电子厂,解决了许多妇女“家门口就业”的需求。

为提高青少年对于乡村文化的认同感,挖掘孩童眼中的车村形象,团队在陈小平的帮助下,与车村村妇女联合会共同开展“五彩车村,梦想与凤同行——DIY风筝”乡村文化活动。车村的变化,青少年们也看在眼里。他们用画笔在风筝上画下了家乡的模样,他们天马行空、大胆创新,展现出车村青少年儿童们丰富的想象力与活跃的思维能力。团队成员融入车村,和孩子们一同坐在草坪上尽情绘画,形成了车村一道特别的风景。

(林菲、林国良、余诗雯、任菲、罗钦壕、许晓彤、罗宇婧、郑梓欣、郑乙源 指导老师: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合署)余来辉)

2024-01-01

202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