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跟跑到领跑,中国车企开启出海“障碍赛”

近年来,我国在汽车整装出口方面持续发力,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表现旺盛,至今出口量依旧处于高位。

#抢跑全球汽车产业#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1月,汽车出口48.2万辆,同比增长46.3%,1-11月,汽车出口441.2万辆,同比增长58.4%,新能源汽车出口109.1万辆,同比增长83.5%。中汽协认为,11月,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起到较强支撑作用。

在前不久的2023(第二十一届)中国物流企业家年会上,中物联汽车物流分会秘书长左新宇介绍道,今年前三季度汽车出口量已达到去年全年总量,预计今年全年将出口500万辆汽车,或将首次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并且,我国汽车出海及汽车物流市场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出口量未达峰值。

得益于产业链齐全、供应有保障,以及产品性价比高,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井喷期”。在全球汽车电动化的进程中,中国率先迈出了第一步,取得了先发效应,中国汽车企业凭借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抢跑全球汽车产业制高点,不仅仅实现了“制造出海”,更开拓了“技术出海”。

中国车市越来越卷,当产品实力提升到一定程度后,纷纷把目光转向了国外市场,并视此为检验自身产品力提升的利器,也让国外竞争者们绷紧神经。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进军欧洲,在今年的慕尼黑车展上,比亚迪、阿维塔、小鹏、赛力斯、MG等整车制造商大放异彩。

11月份,欧洲新车销量同比上涨6.1%,超过105万辆。46个汽车品牌在欧洲的销量实现同比增长,其中37个品牌的增幅超过了市场整体增幅。包括比亚迪、路特斯、Fisker和Ineos、欧拉、小鹏和长城等在内的12个品牌,都实现了三位数或更高的涨幅。

其中,比亚迪11月的欧洲销量增长了近500%,使其排名上升到第38名,而在2022年11月,比亚迪的销量排名是第46名。不仅如此,比亚迪在欧洲的新能源乘用车业务已覆盖19个国家及地区,同时比亚迪在日本的布局也开始提速。

近期,全球性科技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认为,比亚迪的持续增长使其在第三季度赶上了特斯拉,成功在全球纯电动汽车市场占据了17%的份额(与特斯拉持平)。接下来,比亚迪很有可能取代特斯拉,成为全球纯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导者。

#有机遇就有挑战#

不过,行业仍面临一些挑战,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提升的同时,也面临贸易摩擦。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早些时候估计,2023年,中国预计将占全球1410万辆新乘用电动汽车销量的60%左右。然而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领域的主导地位也引发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担忧,最突出的是欧洲。今年9月,欧洲宣布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开启反补贴调查,欧盟官员声称,中国不公平地向全球市场倾销廉价汽车。

再看美国,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25%关税,高昂的关税让很多中国车企望而却步。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中国仅向北美出口了近4.8万辆电动汽车,而向西欧出口的电动汽车超过56.4万辆。

即便这样,美国还是处处防范中国汽车,此前一个由美国两党议员组成的小组曾要求美国政府提高对中国产汽车的关税,并探索能够阻止中国企业从墨西哥向美国出口产品的方法。这些议员们表示,美国汽车制造商正在向美国出口中国制造的汽车,例如特斯拉就将中国作为主要的出口中心,这表明目前的关税幅度还不够。

近期,有外媒报道,美国正在考虑提高对部分中国商品的关税,其中包括电动汽车,以支持和保护美国环保能源产业,对抗平价的中国出口产品。

#从跟跑到领跑#

与对中国电动汽车出口的抵触相反,国外对中国电动车企在当地建厂似乎持欢迎态度,所以长城、比亚迪、长安、哪吒、广汽埃安等众多中国车企瞄准了海外投资建厂。

长安汽车表示,将适时在欧洲、美洲等地布局制造基地,完善产能;长城汽车也正在考虑其欧洲首个工厂的选址,德国、匈牙利或捷克共和国均在考虑范围内;上汽集团正计划在欧洲地区建立整车工厂,以更好推进上汽集团在欧洲等海外市场发展。

近期,比亚迪宣布将在匈牙利赛格德市(Szeged)建设一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该基地将分阶段建设,并预计为当地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据英国《金融时报》消息,预计该工厂将靠近由中国和当地企业合建的贝尔格莱德-布达佩斯铁路线。

据比亚迪官方声明,新生产基地计划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和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流程,打造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基地。

目前,比亚迪已经在匈牙利拥有一个公交车生产基地,但比亚迪仍希望建立一个完整成熟的汽车生产基地,来实现其在2030年底前主导欧洲电动汽车行业的雄心。

不知不觉中,全球汽车行业的主、配角位置正在悄然变化着。中国车企抓住了这一历史性机遇,通过不断投入和创新,逐步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它们在技术研发、品质把控和市场营销等方面不断突破,正在改变着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相信未来,随着中国车的快速、高速发展,会逐渐将产品力转化为品牌力,占有率和售价终有超过外国品牌的一天。【iDailycar】

2023-12-30

202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