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车辆有哪些类型?满足不同场景的救援需求?,

建强社会救援力量 健全科学应急体系

社区志愿者救援队伍入户宣传防灾减灾知识

洪涝灾害发生时,他们冲锋在前,防洪筑堤、转移群众,救民于危难之中;

突发事件来临时,他们抢救伤员、自救互救,与时间赛跑,把损失降到最低;

没有灾害时,他们组织村民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开展应急演练;

……

他们可能是退役军人,可能是公司职工,可能是私营业主,可能是夜市小吃摊主……他们就是你我身边的普通群众。他们还有个共同的名字——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危难之时,他们挺身而出,毫无惧色,救人于危难之中,助人于急需之时,展现使命和担当。

近年来,雅安市积极探索“政府+社会”的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积极培育应急救援队伍,多元化发展社会救援力量,强化防汛救灾保障,建设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协同有序、运作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政府搭台、社会力量唱戏、群众受益”的应急服务工作格局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构建出“全民讲安全、人人会应急”的良好氛围。

社区志愿者救援队伍进行风险分析培训

在芦山开展社区志愿者救援队复训活动

加强体系建设

锻造社会救援队伍

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离不开应急救援,应急管理部门作为政府公共管理职能部门之一,承担着政府落实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分级应对的综合指导协调职能。

如今,随着社会城镇化进程加快,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压力逐年递增,加之城乡基础设施更新换代等原因,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多种类、并发式、综合性灾害时有发生,这些新问题都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员更专业、技术更全面、救援更科学、覆盖面更广泛成为新形势下应急救援队伍的必备素质。

面对新形势,建立社会专业救援队伍,是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雅安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创新建立了“雅安社会力量应急指挥中心”,通过“市应急管理局给予政策支持、市群团中心对接公益资金支持”的方式,“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发挥“政社协同”优势,建立起市、县两级有社会专业救援队伍,村(社区)有志愿者救援队的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5月30日,石棉县安顺场镇举行龙头石村、安顺村、松林村三支社区志愿者救援队成立仪式。

“作为应急救援的中坚力量,今后我们要做到:对党忠诚、服从命令;精准研判、苦练本领;枕戈待旦、快速反应,时刻准备英勇战斗!”仪式上,三支队伍承诺将坚持自觉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总要求,加快构建“全灾种、大应急”的应急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英勇奋斗。

与承诺相比,实战更多了一些惊险。

“如果不是救援队及时到达,及时出手施救,后果不堪设想!”早在2022年6月16日,亓某某的家人将一面印有“不辞辛劳,为民解难”的锦旗送到安顺场镇政府所在地,感谢救援队员徒手刨塌方进行救援,为成功挽救亓某某生命争取了宝贵时间。

亓某某家人感谢的救援队,就是该镇当时刚组建不久的社区志愿者救援队。

2022年6月14日,石棉县安顺场镇接到辖区解放村村民求救电话,称当地薛家岩(小地名)村民亓某某意外被上方垮塌的泥土掩埋,请求派人施救。

接报后,安顺场镇社区志愿者救援队负责人立即向居住在事发地周边的杨洪云、王长玖、王国红、王长明、罗保林5名队员发出指令,要求火速赶到现场。杨洪云等5名队员陆续抵达现场后,因情况紧急,担心使用工具会造成二次伤害,决定采用手刨塌方泥土的办法施救。他们及时刨开亓某某头部及胸部的泥土,为后续公安、消防等力量开展现场救援赢得时间。

后经多部门救援人员努力,成功将亓某某救出。经120医生现场诊断,亓某某生命体征正常,只受了轻微伤,随即被送到石棉县人民医院接受进一步诊疗。

锻造应急救援“尖兵”,石棉县安顺场镇社区志愿者救援队并非个例。

雅安的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力量有两个特点,一是严格执行“听党指挥,纪律严明,公益救援”的宗旨,时刻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二是群众参与,社区志愿者救援队建在村上,由当地村民组成,了解辖区情况,是灾害发生时自救互救的第一响应队伍,也是外部救援力量进入时的向导和助手。

紧急时刻,救援队伍是群众的倚仗。雅安市社会救援力量在“8·22”洪灾、西昌火灾、“8·18”洪灾、“6·1”芦山地震、“9·5”泸定地震、疫情防控等多次灾害响应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基本做到了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帮忙不添乱。先后有6家机构和20名志愿者被评为抗震救灾省、市先进集体和个人。

“6·1”芦山地震发生后,雅安社会力量应急指挥中心在震后3分钟启动二级响应,组织民生、蓝天、众安、方舟4支社会救援队伍集结,出动13台救援车辆、103名专业救援队员驰援灾区;安排52支当地社区志愿者救援队紧急响应,组织8家本土社会组织参与灾区险情排查、受灾群众安置、特殊群体关爱、儿童心理抚慰等工作。志愿者队伍共协助转移996户、2928人次,排查房屋2163间,累计对接2.11万件(套)雨衣、雨鞋及发电机等应急救灾物资,总价值约150余万元。

“9·5”泸定地震发生后,雅安社会力量应急指挥中心在震后2分钟启动一级响应,组织民生、蓝天、众安、方舟4支社会救援队在中心备勤,后续先后前往泸定灾区、石棉灾区开展救援;26支社区志愿者救援队385名队员在石棉县、汉源县、天全县就地服务,开展物资搬运、灾情排查、协助群众转移等工作,累计服务3000余人。在抢通道路的关键时刻,按照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命令,紧急选派银田救援队11名重型机械操作手志愿者前往石棉县重灾区新民乡开展道路抢险、危房排险等工作。四天三夜不间断工作,共抢修道路11余条,累计达20余公里,拆除危房134间,服务受灾群众17户,保障900余名受灾群众急需的物资输送,累计对接7971余床棉被等救灾物资,总价值约3872万元。

2022年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雅安市8支社会专业救援队伍、64支社区志愿者救援队2043 名队员长期在各县(区)109 个社区和小区开展核酸检测、体温测量、值守、病毒消杀等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累计服务达30万余人次。

社区志愿者救援队伍进行医疗培训

社区志愿者救援队伍进行消防培训

救援工作一盘棋

志愿队伍亮点多

社会救援力量是“大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大应急救援覆盖面、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的重要补充。

近年来,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置的热情持续高涨,逐步融入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机构改革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工作,积极统筹全市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力量,按照“培育、发展、规范、提高”的工作目标,指导各类社会救援队伍强化力量、健康发展,为雅安高质量绿色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据了解,我市累计对接公益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支持社会应急体系建设。截至2022年底,我市共建立了1个民间救援培训基地、8支民间专业救援队伍、5个公益联盟、105支社区志愿者救援队、1405名社区志愿者救援队员,培训了137名防灾减灾教育骨干教师和122名防灾减灾教官,形成“1+1+8+5+N”的雅安社会力量应急协调指挥体系,初步建立起救援队伍前冲抢险、社工志愿者参与服务、社会组织落地项目、群团中心统筹协同的“应急救援+灾后援助+常态减灾”的社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

雅安社会救援队伍在应急救援工作中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如何持续发挥作用?多年来的运行, 全市100多支社会救援队伍不断完善建章立制工作、加强人员技能培训、充实物资储备,展现出越来越多的优势。

2013年至2022年,雅安市在整合社会资源方面实施了三个阶段的探索与实践。第一个阶段是以减灾为核心的“示范村(社区)”建设。2015—2016年,联合壹基金在雅安12个村开展减灾示范社区项目,共修建社区减灾中心12个,组建12支社区志愿者救援队。第二个阶段是以政社协同为核心的“韧性社区”建设。2017—2018年,市群团中心联合市应急办、市民政局,在3个县区的6个乡镇20个村开展了韧性社区试点,共建立了20支社区志愿者救援队。这是雅安市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在防灾减灾、“韧性社区”建设方面的第一次实质性合作。同时探索公益筹款的方式,在汉源县马落村、白玉村和名山区的骑龙村建立了3支社区志愿者救援队。第三个阶段是实施公众参与为核心的“雅安韧性城市建设创新项目”。2019年以来,我市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壹基金、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以“国际韧性城市”和“综合减灾示范区县”建设的理念为指导,启动了“雅安韧性城市建设创新项目”,重点围绕“家庭、社区(包含学校)、城市”三个层面开展韧性系统建设探索,促进基层社区和群众参与防灾减灾常态化,推进韧性社区、“韧性城市”路径构建。1期项目在芦山县组建了35支社区志愿者救援队,实现了芦山县所有村(社区)全覆盖;2期项目在天全县建立了15支社区志愿者救援队伍;3期项目在石棉、宝兴两县各建立了10支社区志愿者救援队伍,实现了所在县域的乡镇全覆盖。

为了持续发挥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作用,我市整合公益资金,设立了雅安防灾减灾慈善信托,每年投入50余万元用于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为队伍提供活动经费。

此外,构建“三大保障机制”——

在构建政治保障机制方面,成立雅安市社会组织第三综合党委。制定《雅安社会组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社会组织应急备勤制度》;建立联合救灾联盟党支部(功能型党组织)。采用“把党组织建到项目中”的方式,指导完成36支社区志愿者救援队党小组组建工作;实施“双向培养”素质工程。把救援骨干培养成党员,把救援队伍中的党员培养成救援骨干;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多次灾害响应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党员、先进个人。

在构建战力保障机制方面,提供技术保障,编制《社会组织应急管理专业教学大纲》和《“灾变环境下人员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课程培训大纲》,累计105支社区志愿者救援队共有队员1406人,参与重要复训活动12次,队内复训100余次。提供装备保障。市群团中心整合政府资源,采用“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方式为民间专业救援队伍协调解决应急装备,确保救援队伍在救援时“利刃在手”。提供经费保障。成立500万元的雅安防灾减灾慈善信托,用于雅安防灾减灾事业。三年来,共争取公益资金127万元用于民间专业救援队伍和社区志愿者救援队伍的建设和民众防灾减灾活动。

在构建安全保障机制方面,提供人身保险保障。与中国人寿保险雅安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围绕由雅安社会力量应急协调指挥中心发出的响应行动,为队员购置意外伤害保险,通过意外伤害保险为救援队员提供保障。2022年,为全市880名民间专业救援队队员、社区志愿者救援队队员和社工免费提供为期1年总保额2.95亿元的意外伤害保险。在“6·1”芦山地震发生后,为103名救援队员免费提供保额为1133万元的意外伤害保险,“9·5”泸定地震发生后,为14名志愿者免费提供保额为525万元的意外伤害保险。提供救援物资保障。与中石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雅安应急救援油料库”,在全市加油站设立应急救援队伍加油点,应急救援期间为救援队伍车辆用油给予价格优惠及优先加油权。在“6·1”芦山地震和“9·5”泸定地震期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为民间救援队伍的50余台次车辆开辟了绿色加油通道;与车辆检修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救援期间为救援队伍车辆优先进行检修、减免检修费用等。2022年,市群团中心从“雅安民间救援物资保障资金库”为5支民间专业救援队提供油料、装备、训练等补助11万元,为85支社区志愿者救援队提供资金15.75万元,在装备物资补充、能力技能培训、防灾减灾活动等方面支持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健康监测保障。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五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每年为全市民间救援队员进行2次免费体检,形成健康档案,进一步对救援队队员的健康状况做好监测,对队内工作安排提供有力依据。

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在雅安市探索近10年来,从一诞生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也探索出丰富的组织经验和实战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展望未来,雅安市各类救援队伍正以“全灾种、大应急、大救援、大安全”的理念,在队伍建设质量、专业化优势程度、运行机制等方面狠下功夫,为雅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石雨川

2023-12-24

202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