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来来汽车es少钱会有折扣吗?,

广州市 2020 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题详解

广州市 2020 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题

语 文

本试卷 10 页,22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用 2B 铅笔将考生号及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综观杜甫的全部七绝,可以发现他创作七绝的情绪状态与其他诗体的明显差别,在于大多数作于兴致较高、心情轻松甚至是欢愉的状态中。这一特点目前尚未见研究者论及,却是考察杜甫七绝“别趣”的重要出发点。与其情绪状态相应,杜甫七绝的抒情基调也多数是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

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杜甫对于七绝的表现功能有其独到的认识。盛唐七绝在传统题材里充分展现了以浅语倾诉深情的特长,使七绝突破南朝初唐七绝含蕴浅狭的藩篱,固然达到了艺术的巅峰。但七绝这种体式的表现潜能尚未充分得到开掘,杜甫发现了这种诗体还有适宜于表现多种生活情趣的潜力。所以他很少用这种体式来抒发沉重悲抑的情绪,而是在七绝中呈现了沉郁顿挫的基本风格之外的另一面,让人更多地从中看到他性情中的放达、幽默和风趣。这种不同于盛唐的趣味追求,应当就是他七绝中的“别趣”所在。而“别趣”的内涵可以从他对外物的体察和对内心的发掘两方面来看,二者交融在一起,不能截然区分。

杜甫在体察外物中发现的“别趣”大多是他在成都和夔州时期对日常生活中多种诗趣的敏锐体悟。大致有三个方面。其一是诗人善于捕捉自然景物和人居环境中的生机和处处可见的趣味。如《绝句四首》(其一):“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不但写出了诗人与朱阮二人的特殊交情,更藉梅、松与竹、椒合围,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小天地,突出了草堂与世隔绝的清幽之趣。其二是在人际交往和应酬中的雅兴和逸趣。如《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既夸赞韦明府县斋绵竹的茂盛,又预想将来自己舍前苍翠竹影在江中倒映的美景。将希望赠竹说成幸“分”苍翠之色,已十分新颖,“拂”字更写出竹影在波涛中摇漾的动态,这就使讨要竹子一事显得优雅别致。其三是七绝本身文字组合的趣味。有的诗取材本身不一定有趣,但诗人会在诗材的相互联系或文字表达、典故使用中发现趣味性的关系,营造出别样的效果。如《解闷》(其六):“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赞扬孟浩然诗风清新,而今人不知创新,只会模仿。巧妙地将孟浩然句“鱼藏缩项鳊”及“果得槎头鳊”嵌入,加上用“漫钓”比喻“耆旧”漫不知向孟浩然学什么的茫然,寓讽刺于打趣,颇有漫画效果。

上述三类“别趣”固然来自诗人对外部世界中各种有趣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敏锐感悟,但也融合了杜甫自己的兴趣和情致。而最能体现其善于发掘内心情绪、突显诗人自己性情面目的作品,还是《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和《漫兴九首》这两组名作。这两组诗分别以花事极盛时期以及春去夏来的时节转换为背景,突出地表露了诗人惜花惜春的放达颠狂和细腻多情。连一向不认可杜甫七绝的王渔洋在读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后,也不由得赞叹:“读七绝,此老是何等风致。”确实,这两组诗里所表现的雅人风致,正是杜甫七绝最独有的“别趣”。

(摘编自葛晓音《杜甫七绝的“别趣”和“异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杜甫七绝多作于轻松愉快、兴致较高之时,常呈现出他性情中的放达、幽默和风趣。

B.杜甫认为七绝适宜于表现多种生活情趣,其七绝的旨趣有别于盛唐时期其他诗人。

C.杜甫的七绝创作突破了南朝初唐七绝含蕴浅狭的藩篱,因而达到了艺术的巅峰。

D.杜甫既善于捕捉自然景物和人居环境的趣味,也能够挖掘文字组合中存在的趣味。

1.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排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选项分析】“充分开掘出七绝体式的表现潜能“曲解文意,文章第二段说的是“盛唐七绝……但七绝这种体式的表现潜能尚未得到充分开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从创作的情绪状态研究杜甫七绝的“别趣”,填补杜诗研究空白,具学术价值。

B.文章比较了杜甫七绝与盛唐七绝,引出了对杜甫七绝“别趣”内涵的具体论述。

C.文章以《解闷》(其六)中化用诗句为例,具体分析诗歌中颇具趣味的艺术效果。

D.文章从体察外物和发掘内心两方面,重点论证了这两者在杜甫七绝中的相互交融。

2.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法的能力。【选项分析】“重点论述了这两者在杜甫七绝中的相互交融”错,文章主要从体察外物和发掘内心两方面阐述了杜甫七绝中“别趣“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杜甫对诗歌体式的认识超越了同时代的诗人,因此其创作有着与众不同的审美取向。

B.杜甫除七绝以外的大多数诗歌,风格沉郁顿挫,体现出了他性情中沉重悲抑的一面。

C.杜甫在成都和夔州期间,生活安逸,心情愉悦,诗歌创作多抒发与友人的交游之乐。

D.在杜甫的诗歌创作中,以《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为代表的七绝是认可度最高的作品。

3.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选项分析】A项,“因此其创作有着与众不同的审美取向”于文无据;C项,“诗歌创作多抒发与友人的交游之乐“无中有;D项,“《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组诗是认可度最高的作品”曲解文意,文意第四段说的是这组诗是”最能体现杜甫善于发掘内心情绪,突显自己性情面目的作品”,且连一向不认可杜甫七绝的王士祯在读了此组诗之后也不由得赞叹,但这并不表明其是“认可度最高的作品”。

【论述思路】本文从创作的情绪状态出发,研究杜甫七绝的“别趣”。第一段论述杜甫七绝的情绪状态和抒情基调,并指出杜甫创作七绝的情绪状态是考察杜甫七绝”别趣“的重要出发点。第二段通过比较杜甫七绝与盛唐七绝的特点,得出不同于盛唐的趣味追求,应当就是杜甫七绝的“别趣”所在的观点,并由此引出下文对杜甫七绝“别趣”内涵的具体论述。第三、四段采用例证、引证的论证方法,分别从体察外物和发掘内心两方面论述杜甫七绝“别趣”的内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从乡村群众患病找“赤脚医生”,到现在签约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从缺医少药看病难,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只有医疗卫生机构 3670 个,医疗床位 8.5 万张,卫生技术人员 50.5 万人。医疗设备极其简陋,医疗技术水平低下,人民群众得不到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现在,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 99.7 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 840 万张,卫生技术人员达 952.9 万人。70 年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目前,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 35 岁上升到 77 岁。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开,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所有三甲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对全球 195 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显示,1995 年我国位列第 110 名,2015 年提高到第 60 名,2016 年提高到第 48 名,是全球上升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健康中国 步履稳健》,《人民日报》2019 年 6 月 4 日)

材料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卫生健康部门进一步细化措施,将妇幼健康作为重要内容。一是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实现了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加强贫困地区出生缺陷防治,启动实施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和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截至 2018 年底累计救助出生缺陷患儿 1.3 万名,拨付救助金超过 1.5 亿元。二是加强对患病贫困妇女儿童的救治保障。通过确定定点医院、诊疗方案和单病种收费标准,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患有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大病进行集中救治,并逐步扩大救治病种。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健康管理和指导。对患有重病的农村贫困人口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实行倾斜性保障政策,提高报销比例,采取“一站式”结算,切实减轻医疗费用负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摘编自《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

材料三:

“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

在 2 月 29 日发布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中,这一表述令人印象深刻。这是 25 名来自德国、日本、美国等 8 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通过对中国 9 天的实地考察得出的一致结论。

联合考察组外方组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博士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谈了实地考察后的感受:“中国的方法是目前我们唯一知道的、被事实证明成功的方法”。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中国展现的强大动员能力、果断的执行能力以及利他主义的集体意愿,给考察组留下深刻印象。

让专家们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技术手段救治病人的努力。此外,为了挽救生命,中国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巨大投入也获得了联合考察组的认可。短短数日,超过 4 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考察报告里说,中国人表现出的真诚和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联合考察组所有成员。

(摘编自《实地考察后,国际专家一致肯定中国说明了什么?》,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年3月1日)

材料四:

自 2020 年 1 月 20 日起,我国政府建立起来的防控疫情体系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在经过持续近三周的防控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面对如此巨大的公共卫生灾难,我国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仍存在短板。

因此,未来我国将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修改完善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

(摘编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在路上》,《经济参考报》2020年2月19日)

4.下列对我国现行“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我国逐步建成,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我国人民身体健康水平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B.70 年来,我国医疗技术能力日益提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远程医疗服务的推开,公共卫生服务整体水平正不断提升。

C.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了所有县域医共体,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是维护我国人民健康、落实健康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

D.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依托现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运用多种措施控制疫情蔓延,短时间内疫情已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4.C【命题立意】本题考责理解和分析义章内容的能力【选项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了所有县域医共体”错。材料一说的是“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进,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而材料二中说“对患有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的大幅提高做出了贡献。

B.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卫生健康部门大力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已经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的健康需求。

C.在中国进行 9 天实地考察之后,世卫组织对中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多方面工作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盛赞中国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

D.我国对新冠疫情采取了多种防控措施,体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提醒人们深入思考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

5.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选项分析】“现已满足贫困地区妇幼的健康需求”无中生有。

6.根据材料概括分析我国在现有基础上如何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体系。(6 分)

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题思路】本题通过分析四则材料的内容,对其进行总结概括即可得出答案,如根据材料一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全球医疗质量和可及性的排名中尚不靠前;材料三提到,在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国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投入大量医疗设备等挽救生命,由此可知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软硬件建设,夯实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能力,其他方面据此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加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夯实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能力②针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的特殊群体,深化健康扶贫,继续重视妇幼健康;③深刻认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所面临的短板,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6分)

【选材特色】这篇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取了“新冠肺炎疫情”和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相关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如此巨大的公共卫生灾难,我国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选取这些材料,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感,向时引发学生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我要提个要求

李晓楠

柱子大名王铁柱。柱子躺在床上想心事。他几次想再去猪舍看看,可是由心里翻上来的惆怅,压得他翻不动身子。参军前在家放猪,当兵了还是放猪,压根就没摸过枪。在给家里的信中,他没敢说,怕火爆脾气的爹骂他没出息,当个兵还是猪倌。柱子明天就要离开现役部队,一直有件烦恼事压在心头。从接到离队的通知起,柱子就在心里想,一定要提个要求,不管是排长来还是班长来,自己一定要说出口。

床铺上靠着墙的是一拉溜的书,整整齐齐四十八本,那是排长送的,书边都翻翘着,却没有一粒灰尘,除了照看猪,就是这四十八本书陪伴着他度过漫长的黑夜。起初,初中毕业的柱子哪看得懂呀,每次排长来都要抽查学习成果。起初柱子并不理会,放猪不丢猪也就行了,密密麻麻的字,我认识它,它也不理会我。排长那可不干,基本是一个月一次,后来亲自下了命令,每个月定出一定的阅读量,每次来还带来试卷,现场答卷,现场阅卷。答错的题,排长就耐心地讲,一次竟然讲到了深夜。柱子心里不舒服,排长这不是有病吗?《政治经济学》《管理学》这些书让柱子头疼。直到知道那次排长深夜回连部摔进了水沟里,断了腿,柱子才渐渐地化解了心头的怨气。渐渐地,柱子喜欢上了读书。工作之余,柱子总是偷跑到四十里地之外的书店买一些家畜养殖和防病的书。第二年,部队给养殖场配了图书架和二百多本图书,这可让柱子乐开了花。这养殖场其实说白了就是四个当兵的养着五百头猪。其他人等不到母猪怀胎下崽就溜了。养殖场就在离连部四十里外的山坳里,每天臭烘烘的,谁愿意干这养猪的活?柱子每次想提出调离,前两天总是有人调走了,心里想,再等等吧,下次早说,就这样,柱子慢慢地习惯了,习惯的还有这里的环境和五百头猪。给家里寄照片,他都穿戴整齐,以大山为背景,满脸的微笑。家里回信说,当兵就是不一样,英姿飒爽,就是瘦了、黑了。看罢信,柱子都苦笑着将信整理好压在枕头下。想着想着,柱子眼睛不由地湿润了,翻过身思索着什么。

又是阴雨天,他的腰隐隐作痛,这令他想到了难忘的那一次。天像破了一道口子,雨水倾倒下来,平时乖乖听话的猪,受了惊吓,四处乱窜。虽然只有五十头猪和他出来放风,雨水、汗水拼命地往下淌,好不容易赶到了小路上,瓢泼的雨水打在脸上使人睁不开眼,柱子还是拼命地清点数目。少了一头,看着猪们顺着路往回跑,他放心地折回去寻找那头丢了的猪。放猪的地方是一处浅滩,绿油油的野草早已经被浑浊的雨水淹没。突然,恍惚看见水中露出的一个猪头,他扑到水中,水流不急,他用身子顶着猪的屁股,慢慢地向岸边游。水不是很深,但呛了水的猪好像蒙了,乖乖地听他的话,这是柱子没有想到的。事情进行得好像非常顺利,就在接近浅滩露出的石头的时候,猪猛地甩动了身子,柱子没有提防,重重地摔倒在一旁的石头上,随之腰咔嚓一声。等他醒来时,那头猪就站在那里,好像犯了错似的,人畜同理,它也许知道是柱子救了它的命。柱子整个身子不能动弹,雨水铺天盖地,突然远处传来战友的呼唤,那头猪伸长了肥嘟嘟的脖子,张开大嘴大吼,吼声刺破雨幕,在山间回荡。柱子还是第一次听见比去屠宰场的哀嚎还响亮的猪叫声,就是那声猪叫,救了柱子。

窗外的雨声急促起来,柱子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腰。四年部队生活锻炼了身体,也锻炼了意志。柱子不用看记事本,他如数家珍,排长口头表扬二十八次,班长口头表扬四十八次,每次的事由和时间,清清楚楚记在本子上,记在心里。排长最庄重表扬的一次是奖励他连续四年没有让猪得瘟疫,为部队后勤保障做出了贡献。要离开了,柱子也很失落,最多的一次放猪二百一十二头,他站在前面,就像是指挥官,喊着口令,猪们向左又向右,转身当然是稀里哗啦的,但柱子心里敞亮,好像自己在带队伍。想着想着,柱子自己偷着乐了,想到这里仿佛才是自己四年当兵生活的最大乐趣。

排长是带着朝霞来的,远远地传来朗朗的笑声。柱子高兴不起来,合计一宿的话卡在喉里。“铁柱同志,就要离队了,还有什么要求吗?”排长谦和地说。柱子欲言又止,“我是有……”排长笑着递过来三张纸,柱子接过来,顿时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分别是解放军某学院的免试通知书、长虹畜牧集团的聘任书、三等功的嘉奖令。排长伸出双臂将铁柱紧紧地揽在怀里,眼里充盈着泪水,喃喃地说:“铁柱同志辛苦了,四年时间里养猪场来来走走五十六名战士,你是唯一一个坚守下来的。”柱子豆大的泪珠滴落在排长的肩头,排长为了自己用心良苦。

霞光万丈,雨后的青山被薄薄的轻雾笼罩着,仿佛泼墨山水画。柱子悄悄地走出画面,离开了工作四年的地方,总是不时地回头张望。忽然,他笑了,笑自己傻气,庆幸自己的要求没有说。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想着想着,柱子眼睛不由地湿润了,翻过身思索着什么”一句承上启下,既交代了柱子因思念父母而流泪,又引出下文对冒雨寻猪的回忆。

B.对留在养殖场当一名猪倌,柱子有过动摇,但朴实的他始终没有提出调离,工作中渐 渐收获的成就感,让他在即将离开现役部队时感到失落。

C.小说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描写,语言富有表现力,如“他站在前面,就像是指挥官,喊着口令,猪们向左又向右”,展现了军人养猪的独特场景。

D.排长送书和督促、检查、辅导柱子读书的情节,既表现了排长有远见,关心士兵的成长,又生动地体现了排长耐心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7.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选项分析】“交代了柱子因思念父母而流泪”理解有误,根据文中内容可知,柱子流泪并不是因为思念父母。

8.小说四处划线句子写出了天气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8.【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解题思路】分析描写天气变化的好处,可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入手。小说四处画线句子根据天气变化可分为两组:前两处描写“雨”为一组,后两处描写“霞”为一组。如从情节上看,前两处描写的“雨”,都与柱子的回忆相串连,这两段分别回忆了柱子放猪寻猪、被排长表扬等事,展示了柱子在部队的成长和进步,苦中有甜;后两处描写“霞”的两段分别写了排长带来“解放军某学院的免试录取通知书、某畜牧集团的聘任书、三等功的嘉奖令”给柱子、柱子离开现役部队等事,渲染了轻松愉悦的气氛,揭示了柱子在普通岗位锻炼成才的美好结局。由此可知,这四处天气变化的描写串连了故事情节,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也据此分析概括即可。【参考答案】①串连情节,推动情节发展。前两处以“雨”引发回忆,展示柱子在部队成长和进步的曲折历程;后两处以“霞”渲染气氛,揭示小说的美好结局,突出柱子在排长的帮助下在平凡的岗位上锻炼成才的过程。②烘托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前两处的“雨”展现了柱子内心的变化过程,使柱子的成长更真实可感,形象更丰富、立体;后两处的“霞”暗示柱子前途一片光明,完成了对柱子通过努力和坚守岗位成才的形象塑造,同时讴歌了战友情深。(6分)【技巧点拨】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款事背景;②浪染气,基调;③娱托人物的心情;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⑤为下文做德整,推动情节发展;③深化作品主题;等等。

9.小说开篇交代“从接到离队的通知起,柱子就在心里想,一定要提个要求”,在结尾处,柱子没有提出的那个“要求”是什么?是“一张穿着整齐军装、手握钢枪的照片”,还是“一封特长推荐信”,抑或是“一份书面表扬”?请你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并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 分)

9.【命题立意】未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题思路】本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给考生提供了个性解读的自由空间作答本题、考生只需选择其中任何一个认为合适的“要求”从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主题揭示等角度阐述理由即可。例如选择“拍一张穿着整齐军装、手握钢枪的照片”的要求,情节安排上,小说开头写柱子“参军前在家放猪,当兵了还是放猜,压根就没摸过枪”,其在小说结尾提出拍手握钢枪的照片,可使小说与前文相呼应,在结构上更完整;人物形象塑造上“手握钢枪”是柱子对军人形象的认识,以此为要求,能突出柱子的军人形象,使柱子的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主题揭示上,小说借助柱子这一普通士兵,讴歌了作为军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小说以此要求作为结尾,揭示文章的主旨,深化了文章主题。若选择其他“要求”,据此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参考答案】示例(1):要求是“得到一份书面表扬”。理由:①与前文照应使小说情节前后呼应。小说开头写柱子不敢告诉家人他在部队养猪的事实,是他对自己工作不自信的表现;写他清楚地记得排长和班长口头表扬的次数、事由,时间,是柱子渴望得到部队肯定的表现。以此为结尾回应了柱子内心的渴望,与前面的情节相呼应,使小说结构更完整。②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开头的柱子不自信、渴望得到军人荣誉,小说最后柱子获得了部队的嘉奖令。以此为结尾,为柱子作为普通士兵奋斗成长的历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成功塑造了普通士兵在部队茁壮成长的形象。③深化小说主题。柱子养猪期间有不少人动摇,离开了部队养猪场,但柱子坚持了下来,并取得了成绩。以此为结尾,进一步讴歌了努力和坚守的意义与价值,歌颂了部队大熔炉对普通士兵的深刻影响,深化了小说主题。

示例(2):要求是“拍一张穿着整齐军装、手握钢枪的照片”,理由:①与前文呼应,使小说结构完整,小说开头曾写柱子“当兵了还是放猪,压根就没摸过枪”,以此为结尾,与前文相照应,②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握钢枪”是柱子心中真正的军人形象,以此为结尾,充分展现了柱子作为军人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③深化小说主题,“穿军装,握钢枪”是典型的军人形象,而小说讴歌了以柱子为代表的部队中的普通士兵,讴歌了军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以此为结尾,可以升华小说的主题。

示例(3):要求是“得到一封特长推荐信”,理由:①与前文照应,使小说情节完整,小说叙述了柱子从开始不太乐意养猪,到后来慢慢爱上养猪,最后养猪取得了很大成绩,“为部队后勤保障做出了贡献”的故事。以此为结尾,是对柱子养猪成绩的一个总结,符合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②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柱子开始没敢跟家里说自己在军队放猪的事,怕爹“骂他没出息”,后来在岗位上逐渐锻炼成才,从普通士兵成长为一名专业人才。以此为结尾,完成了对在本职岗位上成才、在部队里成长的现代军人形象的塑造。③深化小说主题。小说歌颂了在平凡岗位上成才的普通英雄,讴歌了部队大熔炉对普通士兵成长的助力。以此为结尾,突显了对柱子成才的肯定,集中表现了军地两用人才培养的主题,升华了对部队助力士兵成长的主题价值。(6分)

【结构导图】我要提个要求。开端(第1段):将要离开现役部队的柱子想提个要求。发展(第2一4段):柱子回忆自己在部队养猪的经历和取得的成绩。高潮(第5段):柱子收到意外惊喜。结局(第6-7段):柱子离开部队,庆幸自己没提要求。【文章主旨】这篇小说开篇设置悬念,前后呼应,围绕“要求”这一线索,描写了朴实的柱子在排长的督促、检查、辅导下踏实养猪、学习,在平凡的岗位上通过努力和坚守锻炼成才的故事,突出表现了部队大熔炉对普通士兵的深刻影响,讴歌了努力和坚守的意义与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刘迺nǎi,字永夷,洺州广平人。少聪颖志学,暗记《六经》,日数千言。及长,文章清雅,为当时推重。天宝中,举进士,寻丁父艰,居丧以孝闻。既终制,从调选曹。乃常以文部选才未为尽善,遂致书于知铨舍人宋昱曰:“《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近代主司,独委一二小冢宰,察言于一幅之判,观行于一揖之内,古今迟速,何不侔之甚哉!诚能先资以政事,次征以文学,退观其理家,进察其临节,则厖鸿深沉之事,亦可以窥其门户矣。”其载,补剡县尉,改会稽尉。宣州观察使殷日用奏为判官..,宣慰使李季卿又以表荐,连授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转运使刘晏奏令巡覆江西,多所蠲免。改殿中侍御史、检校仓部员外、民部郎中,并充浙西留后。佐晏征赋,颇有裨益,晏甚任之。大历十四年,崔祐甫秉政,素与乃友善。会加郭子仪尚父,以册礼..久废,至是复行之。祐甫令两省官撰册文,未称旨;召乃至阁草之,立就。词义典裁,祐甫叹赏久之。数日,擢为给事中,旬迁权知兵部侍郎。及杨炎、卢杞为相,意多丑正,以故五岁不迁。建中四年夏,但真拜而已。其冬,泾师作乱,驾幸奉天。乃卧疾在私第,贼朱泚遣使以甘言诱之,乃称疾笃。又令其伪宰相蒋镇自来招诱,乃托喑yīn疾,炙灼遍身。镇再至,知不可劫胁,乃叹息曰:“镇亦尝忝列..曹郎,苟不能死,以至于斯,宁以自辱膻腥,复欲污秽贤哲乎?”歔欷而退。及闻舆驾再幸梁州,乃自投于床,搏膺呼天,因是危惙,绝食数日而卒,时年六十。德宗还京,闻乃之忠烈,追赠礼部尚书。

(选自《旧唐书·刘乃传》)

【参考译文】刘迺,字永夷,是洺州广平人。年少时就聪明颖悟立志向学,年少时就聪明颖悟,立志向学,心中默记《六经》,一天能记下数千字。等到他长大成人,所写文幸清丽高雅,被当时的人推崇重视。天宝年间,考中进士,不久遭逢父亲丧事,在家计丧,因恪尽孝道而闻名。服丧期满后,就被调任选曹一职。刘迺曾认为吏部选拔人才的方法并不十分完善,于是写信给主管选拔官吏的舍人宋昱说:“《虞书》上说:‘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可谓之明智,能选取人才授以官职就能受人爱戴。’如令的吏部,从选拔人才开始,到授予职位终,这就是(《虞书》上说的)鉴察人才与选用人才,这是一项重大的责任。而近代掌管考试授官的部门,只将此重任交付给一两个小小的冢宰,从一张判词中审察其言论,从一个拱手礼中观察其行为举止,古今选拔人才的快慢繁简,为什么相差如此之大!如果能先用政治事务问答,其次考验他的学问,退而观察他料理家事的能力,进而考察他面对节操的表现,那么(即使是)广大深远之事,也可以观察到根源了。”这一年,刘迺补任剡县县尉。改任会稽县县尉。宣州观察使殷日用上书推荐他任判官,宣慰使李季卿又上表举荐他,他接连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转运使刘晏上书朝廷让他巡察江西,他免除了百姓许多赋税徭役。改任殿中侍御史、检校仓部员外、民部郎中,并充任浙西留后辅助刘晏征收赋税,(对刘晏)有很大帮助,刘晏非常信任他。大历十四年,崔祜甫执政,他向来和刘迺亲近友善。适逢朝廷要加封郭子仪尚父头衔,由于册封的礼仪废除已久,到这时才恢复施行。崔祜甫让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撰写册封文书,没有符合皇帝旨意的;召请刘通到官署中起草册封文书,刘通立刻完成。文辞义理典雅而符合体制,崔祜甫赞叹称赏了很久。几天后,提拔刘乃为给事中,不久后得到晋升代掌兵部侍郎事。等到杨炎、卢杞任宰相,他们一心想着嫉害正直之士,因而刘迺五年不曾升官。建中四年夏天,只是正式授任兵部侍郎罢了。这年冬天,驻守在泾州的军队发动版乱,皇帝逃到奉天,刘迺卧病在家,叛贼朱泚派遣使者用好听的话诱降他,刘迺称自己病势沉重(拒绝了)。朱泚又派伪宰相蒋镇亲自前来招揽诱降,刘迺借有病不能说话来推辞,并用火艾烧灼全身,蒋镇再次前来(劝降),知道不可能威逼胁迫他,就叹气道:“我蒋镇也曾愧为朝廷部属各司的官吏,(如今)苟且愉生不能(为保全节操而)死,到了这个地步,怎可用自己所受的膻腥之辱,再来站污贤能而有智慧的人呢了?”叹息哽咽着离开了。等到听说皇帝又去了梁州,刘迺自己躺在床上,捶打胸口向天喊叫,因此病情加重,绝食几天后就去世了,终年六十岁。德宗回到京城,听说刘迺的忠烈事迹,追赠他为礼部尚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

B.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

C.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

D.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

10.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选项分析】“知人则哲”意为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可谓之明智,句意完整;“能官人则惠”意为能选取人才授以官职就能受人爱戴,句意亦完整。二者结构一致,都是“《虞书》称”的内容。故应在“能”前断开,由此排除A、D两项。“是则知人官人”意为这就是(《虞书》上说的)鉴察人才与选用人才,“知人官人”对应前文的“既始之以抡lún材/终之以授位”,中间不可断开;“斯为重任”意为这是一项重大的责任,句意、结构均完整。由此,应在“知人官人”后断开,排除C项。本题选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判官是中国古代官名,始于隋唐,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职责主要是辅理政事。

B.册礼是古代册立、册封的一种礼仪,唐代封拜后妃、王公及赠官,皆行册礼。

C.驾幸,敬辞,专门指古代封建皇帝亲临某地,在文中指德宗皇帝到奉天巡游。

D.忝列,谦辞,表示自谦的说法,在文中是“自己排列其中感到惭愧”的意思。

11.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考查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选项分析】“在文中指德宗到奉天巡游”错,根据原文“泾师作乱”可知,德宗是因为叛乱出逃到奉天,而非“巡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刘乃笃志好学,才华超众。他从小就立志学习,暗记《六经》;他才思敏捷,文笔清新雅致;所撰写的册文典雅规范,受到了赞赏。

B.刘乃通晓典籍,见解独到。他写信给宋昱,引用《虞书》,指出文部选拔官员的弊端,认为应从政事、文学、理家和临节四方面考核。

C.刘乃为政宽简,颇具才干。他在巡察江西时,为百姓免除了很多赋税;在辅助刘晏征收赋税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得到刘晏信任。

D.刘乃心系朝廷,忠贞不渝。叛贼作乱时,他想尽办法,坚决拒绝叛贼的招诱,最终为表明自己的忠心,绝食而死,令叛贼感到羞愧。

12.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选项分析】“最终为表明自己的忠心,绝食而死”错,根据原文“及闻舆驾再幸梁州……绝食数日而卒”,刘遒是因为听说皇帝又去了梁州,悲愤交加,病重绝食而死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祐甫令两省官撰册文,未称旨;召乃至阁草之,立就。

(2)乃卧疾在私第,贼朱泚遣使以甘言诱之,乃称疾笃。

1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参考答案】(1)崔祐甫让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撰写册封文书,没有符合皇帝旨意的;召请刘迺到官署中起草册封文书,刘迺立刻完成。<关键词“称旨”(符合皇帝旨意)、“草”(起草)、“立就”(立刻完成)各1分,大意2分> (2)刘迺卧病在家,叛贼朱泚派遣使者用好听的话诱降他,刘遒称自己病势沉重(拒绝了)。<关键词“私第”(旧时官员私人所置的住所)、“笃”(病重)各1分,大意3分> 【回归教材】人教版初中教材七年级下册王安石《伤仲永》中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句,其中的“立就”课下注释为“立刻完成”,与(1)句的“立就”意同。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5李密《陈情表》中有“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句,其中的“笃”与(2)句的“笃”意同,皆为“病重”之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南轩竹

曾巩

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注>色转明。

<注>琅玕:翠竹的美称。

【白话诗歌】南轩门前的几十株竹子生长茂密,姿态秀丽;在久早之时依然清丽明爽,有超然物外的高隐之情。阵阵清风吹过竹林,心里的烦闷顿时烟消云散;雨水洗过的竹叶青翠欲滴,使疲惫的眼睛顿觉清爽。竹子新长出的嫩芽从长满青苔的石头下巧妙地穿出;细碎的竹影洒落在南轩白色的墙上,隐隐打破白墙的单调。应该等到万物都经历冰霜而凋零后,再来看南轩的竹子,到那时眼前的色彩一定变得明朗。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融物与情为一体,使这首咏物诗清新隽永,意韵丰富。

B.颔联表面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

C.颈联形象地描绘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

D.尾联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忆、想象中的竹子,虚实相生,韵味悠长。

14.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选项分析】尾联描写的只是想象中冰霜过后万物凋零时的竹子,并无“实写”。【知识链接】古典诗词中的“虚”:(1)梦境、仙境等为虚。作者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例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构造的仙境。(2)已逝之景为虚。这类虚景是作者经历过的或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实却不在眼前。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云:“谈笑间,橹灰飞烟灭。”(3)设想未来之景为虚。这类虚景表现的情一般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所云:“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4)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此种写法沟通了双方的情感,也被称为对写法。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所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在这 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6 分)

1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参考答案】相同点:两首诗中的竹子都有着无惧困难的勇气,曾诗中的竹子虽遇冰霜,但愈显青翠明朗;郑诗中的竹子面对狂风的千磨万击,却还坚劲挺拔。(2分) 不同点:①曾诗中的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脱俗,无论是旱天、风中、雨中、霜后,都呈现出潇洒的姿态:②郑诗中的竹子更顽强不屈,展现出昂扬的生命力,竹子生活在石缝中,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定不移。(4分)

【诗歌鉴赏】这是一首咏物诗,语言清新隽永,咏物意蕴丰富。首联振笔直书,介绍南轩门前的几十株竹子“娟娟”,秀丽美好的样子,外绘竹子的秀丽之态;“潇洒”“高情”,内写竹子的清高之致。领联将竹子置于“风吹”“洗”的境况之中,从触觉和视觉两方面写竹子对人的作用:感受风从竹林间穿过,可使心中的烦闷顿时烟消云散;看看被而水洗过的竹子,疲惫的眼晴会顿觉清爽,此联从侧面突出竹子的清高脱俗、超然物外,饱舍诗人的喜爱之情。颈联形象地描绘竹笋和竹影;上句中的“巧穿”,赋予“新笋”人格特点,形象地描绘出竹笋破土而出的过程,生动活泼,体现了诗人的喜爱之情;下句的“碎”与“微”则准确地描绘出墙土竹影细碎的特点,一个“生”字,又使人联想到竹影摇曳之态,意趣盎然。尾联想象冰霜过后万物凋零,而那时的竹子却依然翠绿明朗,突出了竹子坚韧顽强、凌寒不凋的特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到,宋荣子面对世人的称赞和诋毁,处之泰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在《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男女主人公童年时两小无猜、欢乐嬉戏的情景。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写山西村中古老风俗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思路】易错字:(1)辩;(3)箫。【参考答案】(1)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2)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3)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小满麦渐黄,夏至稻花香。”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它的来临,意味着接下来天气会更加炎热。此时,人们需要投入到繁忙的农事活动中去,为之后的丰收打下基础。从农业角度说,“小满”既关涉北方麦粒的饱满,又与南方雨水的有关。这时候,中国北方冬小麦类的夏熟作物进入灌浆期,籽粒渐渐饱满,收割在即。在南方,俗语说“小满大满江河满”。小满时节降雨量的增加,使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干旱少雨的年份。所以,这里的“满”字代表雨水多的意思。小满时节,蚕开始结茧,意味着养蚕人家要地缫丝。传说称,小满为蚕神生日,在江浙一带还有一个“祈蚕节”。养蚕又对气温、湿度、食物要求很高,加之古人并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科学因素,蚕丝,因此把蚕视作“天物”,格外珍视。俗话说,“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的劳作,意味着人们离丰收又近了一步。这个节气的名字,也正好代表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丰盈 紧锣密鼓 不可多得 期盼

B.丰满 紧锣密鼓 不可多得 祈盼

C.丰盈 起早贪黑 来之不易 祈盼

D.丰满 起早贪黑 来之不易 期盼

17.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选项分析】丰盈:①(身体)丰满。②富裕;丰富。丰盛:丰富(指物质方面)。此处说的是“南方雨水”,用“丰盈”更合适。起早贪黑:起得早,睡得晚,形容人辛勤劳动。紧锣密鼓: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正式或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也形容准备工作进行得紧张、急促,此处说的是养蚕人家要辛勤地缫丝,用“起早贪黑”更合适。来之不易:形容事情的成功或财物的取得很不容易。难能可贵:难做的事居然能做到,值得珍视。根据语境此处用“来之不易”更合适。祈盼:恳切盼望。期许:期望(多用于晚辈),此处说的是人们期盼美好未来,用“祈盼”更合适。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小满时节降雨量增加,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变得水势浩大,否则,便是干旱少雨的年份。

B.小满时节降雨量增加,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遇到了干旱少雨的年份。

C.小满时节降雨量的增加,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遇到了干旱少雨的年份。

D.小满时节降雨量的增加,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干旱少雨的年份。

18.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选项分析】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往往”应放在“使”前是偷换主语,“便是遇到了干旱少雨的年份”的主语应是“江南地区”,而非“小满时节降雨量的增加”,因此应在“便是遇到了千早少雨的年份”前加“江南地区”。据此分析,B项修改最恰当。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例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例: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A.所以,这里的“满”字代表雨水多的意思。

B.传说称,小满为蚕神生日,在江浙一带还有一个“祈蚕节”。

C.因此把蚕视作“天物”,格外珍视。

D.“小满”的劳作,意味着人们离丰收又近了一步。

19.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选项分析】A项和B项中的引号表示强调,C项与例句中的引号都表示特殊含义,D项中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故选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很多人都知道运动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等精神压力,医生也时常会建议,① 。但运动是否会带来“幸福”或“满足”之类的积极心理影响,却少有相关研究。最近有科学家就这个问题检视了 23 份运动与快乐幸福相关的研究文献。其中 15 份研究文献显示,经常运动者会比“肢体不勤”者的快乐感多出 52%,而② ,又比全不运动者高出两成。这表明,运动与“快乐幸福”有着直接关联。其他 8 份研究文献则认为由于缺乏理论支撑,最多只能证明运动与“快乐幸福”可能存在间接关联。根据 23 份研究文献,科学家认为,尽管仍然缺乏理论支撑,③但仍可推断

2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解题思路】①处,根据前文的“运动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医生也时常会建议”,可推断出此处应填“有精神压力的人应该多运动”之类的内容。②处,根据前文“经常运动者会比“肢体不勤’者的快乐感高出五成”及后文“又比全不运动者高出两成”,可推断出此处应填“偶尔运动者的快乐感”之类的内容。③处,前文说一部分研究文献的研究结果表明,运动与“快乐幸福”之间存在直接关联,其他研究文献则认为因缺乏理论支撑最多只能证明二者之间存在间接关联,据此可推断出即使缺乏理论支撑,运动与“快乐幸福”间也是存在关联的,故此处应填“运动与“快乐幸福’间存在关联”之类的内容。【参考答案】①有精神压力的人应该多运动②偶尔运动者的快乐感③运动与“快乐幸福”间存在关联(每处2分)

21.请根据下列信息给“空中课堂”下定义。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明、连贯,不超过70 个字。(5 分)

①空中课堂利用网络技术实施教学。②空中课堂具有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功能。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空中课堂的主要目的。④相较于一般的课堂形式,空中课堂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⑤在空中课堂上,师生之间可以实时交互。⑥“空中课堂”这一课堂形式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以及教学技术的进步。

2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解题思路】首先明确定义的基本公式为“×××(种概念)是×××(种差)的×××(属概念)”,然后从材料中筛选出关键信息加以整合即可。本题的“种概念”为“空中课堂”,“属概念”为⑥中“课堂形式”。此外,①中指出“空中课堂”的借助手段一网络技术,②中指出“空中课堂”的功能一一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③中指出“空中课堂”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④⑤中指出“空中课堂”的特点一—摆脱时空限制、实时交互,⑥中指出“空中课堂”的意义一一体现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以及教学技术的进步。这些都应作为“种差”整合到定义中。【参考答案】空中课堂是指教师借助网络技术,摆脱时空限制,通过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实时交互功能实施教学,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能体现现代教学理念发展及教学技术进步的一种课堂形式。(5分,意思相近即可) 【知识链接】下定义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提取“邻近属概念”。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个比种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即邻近属概念。邻近属概念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隐含在所给材料中,要考生自己去提取或者归纳;一种是所给材料中没有现成的邻近属概念,需要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自己确定邻近属概念。第二步:寻找种差。就是寻找被定义的种概念不同于同一邻近属概念中其他种概念的属中性。要注意有些种差包含多个属性,这些属性提取时一个也不能少,否则会使定义不严谨。第三步:整合成单句。整合成单句就是将种概念、种差、属概念,用“是”等一类词语连接起来,使之符合定义的公式,如“×××(种概念)是×××(种差)的×××(属概念)”。另外要注意,这些属性组成的种差要按照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合理排序。

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师生延期返校。高三(1)班语文老师在线上课堂展示了 2 月 23日新华网刊发的这两张图片,讨论区一下子热闹起来。

生甲:小患者让我很感动。

生乙:护士和院长的举动能带给我们启发。

生丙:相隔百年的两幅图值得人们深思。

……

老师:这两张图片,给了我们许多收获。虽然我们无法返校上课,但我国抗击疫情的很多场景都是在给我们上课。

学校微信公众号发起了“独特一课,别样收获”主题征文活动。请以该班同学身份,在这堂课后写一篇文章,向公众号投稿,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贴合背景,切合身份;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2.【材料解读】材料以两张跨越百年的图片为主体,从两张图片的内容上看,两张图片中的小患者都对医务人员鞠躬以表达敬意和谢意,故可得知其主题为医患关系,图片中这种医患关系在当前疫情肆虐的形势下尤其具有现实意义。它向我们示范了什么是理想的医患关系:患者对医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表示真诚的感激,对他们救死扶伤的精神表达祟敬探各工作者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关爱病人,尊重病人,双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体谅。

另外,在具体的任务情景方面,材料借老师之手将这两张图片展示在在线上课堂上,并借学生的看法来引导考生思考从图片中能够收获什么,这要求考生以学生的身份来阐述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和思考。如从甲生的角度切入,可以写患者对医务工作者的感恩与尊重;从乙生的角度切人,可以写医者仁心,尊重患者,谦恭懂礼;从丙生的角度切人,可以写对美好医患关系的继承、延续和对“礼”的传承等,当然,不管是写感恩、尊重还是人际关系的和谐,我们写作的立足点都应是医患关系,而写作的重点都应是自己能够从中学到什么,不可围绕感恩、尊币等话题泛泛而谈。

【正确立意】①以我仁心,换彼真心;②让医患互敬不再是新闻;③百年沧桑,仁心不泯;④学会感恩的一课;⑤知礼数,互致敬;等等【偏题立意】莫做表面文章(质疑照片的真实性) 【参考素材】幸得有你,山河无恙:湖北民众为援郡医疗队送行2020年3月18日,云南支援湖北医疗队首批蠻离队员返乡。由于区实行封用管理,当地市民用旧床单自制横幅站在围栏内送别,这些横幅是他们忙到凌晨两点做出来的。3月19日,江西授鄂医疗队登上离开武汉的大巴车。车窗外,医疗队驻地酒店的经理站得笔直,向着车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

3月20日,州援鄂医疗队返程。一名送行的中年男子突然下跪,向医疗队膜拜感谢。这名男子一家11口全部感染,其中有3名是重症患者。是医生们的精心救治,才把他们从死神手拉了回来,并且全部转危为安。

【佳作展台】识礼数,知敬畏

一节特殊的线上课程,两张跨越百年的图片,不一样的时代,一样和谐的医患关系。从一大一小那深深朝下的身形中,我看到了他们识礼数的教养和对生命的敬畏,这是我在瘦情期间上过的最有意又的一课(直接点题,不忘点出写作情境)

疫情之前,我在一些媒体台上曾见到医患关系紧张的新闻:上海仁济医院某医生与患者发生冲突被带走调查,北京朝阳医院某医生被患者多处砍伤……(列举医患关系紧张的事例,为论证主题做铺垫)社会上医患关系紧张的新闻时有出现,但也不乏关于如何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的讨论之声。在这次疲情中,小患者和护士之间的暖心互动,终于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识礼数与知敬畏,就是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的最好方法!外在识礼数,患者就不会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肆意发泄到医生、护士身上增加他们工作之外的心理负担,医生、护士也会少一些冷脸,多一丝微笑;内在心怀敬畏,医生敬畏生命,治病救人就会全力以赴,患者畏医生的职业,就不会无端猜疑、敌祝。

君不见瘦情肆虐的当下,当众多病患的生命面临病每的威胁时,那些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地奔赴一线支援,这种对生命的敬畏促使他们成为情中的逆行者,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君不见当医院物资告急,医生、护士们恶劣的工作环境暴露在公众眼前时,人们怀着发自肺腑的敬意为他们多方筹措物资,为他们祈福!(以疫情期间医患双方的表现作为论据,论证中心观点)

识礼数,知敬畏,不只是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的良方,也是建构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法宝。(承上启下,凸显文章的层次性)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礼”曾担负起维护社会秩序的重任,以致在孔子看来,社会衰退的一个标志就是“礼崩乐坏”。“礼之用,和为贵”,以礼待人,既能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又能以自身修养影响对方,收获来对方的尊重,如此方是和谐。

当然,识礼数只是外在表现,能够让我们自觉践行礼数的则是内在的敬畏之心。敬畏我们所不了解的专业领域,敬畏他人每一次的努力,敬畏每一个或平凡或不平凡的生命。(对敬畏做进一步的解读)因为心存敬畏我们才能做到尊重对方的言行,因为尊重,我们才会发自内心地以礼相待。

识礼数,知敬畏,在这个疫情肆虐的春天,一个小小的孩童、一个普通的护士,他们这深深的一鞠躬,让我感受到了迟来的春天的温暖,让我在这一堂课上有了别样的收获。(以图片内容作结,呼应开头,再次强调写作情境)

【名师点评】文章开篇点明写作情景,在点题的同时呼应写作任务;再借事例论证识礼数与知敬畏的重要性;然后将主题从医患关系层面上升到人际关系层面,升华了文章主题,体现出文章的层次性;最后以图片内容 作结,呼应开头。文章结构严谨,联系古今,说理透彻。

2023-12-18

202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