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车不方便,保定汽车陪练是否可以上门服务?,

护工之互动篇(上)护工:排忧解难的使者

一直以来,如何找到一名合适的护工是困扰很多患者家属的事情。人的一生,食五谷杂粮,不可能没有个小病小灾。当一家人都健健康康的时候还没有切身感受,可是一旦有家人生病需要照料时,却是一边要工作,一边需要照料病人,忙得晕头转向还兼顾不及。特别是当家里的老人生病后,找一名合适的护工是大多数人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却是一个难题。

资料片

时髦女护工

马海霞(山东淄博)

婆婆得病需要手术,老公在外地工作,婆婆的另外几个子女也在外地上班,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家庭群里商量一下,大家决定出钱请个护工,和我一起照顾婆婆。给婆婆办理了住院手续后,我向医院保洁大姐打听,让她们帮忙找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护工。保洁大姐立马给我介绍了她姐姐,并打包票说,她姐姐为人很和善,热心肠儿。

两小时后,保洁大姐的姐姐来了。她穿着黑貂大衣,梳着紧致的发髻,头发两侧各别了一个镶着蓝色小花的卡子,烫鬈了的刘海恰到好处地散落在额前,好一位得体的女人。她走到床前,笑盈盈地对婆婆说:“叫我小王就行,我先去妹妹的休息室把衣服换一下,再来护理你哈。”

一会儿,王姐进门,黑貂已换下,毛衣外面套了件半新的居家服,她端来一盆热水,浸了一下毛巾,给婆婆敷手,洗脸,然后又换了盆热水,给婆婆洗脚。只见她用热毛巾一遍一遍给婆婆捂脚,接下来又给婆婆按摩双腿。王姐真是比我还上心,她见我累了一天了,便让我回家休息,明天再来。

婆婆手术后刚排完气,只能喝一点儿水或几口不带米粒的粥。王姐一早便在家里熬好了粥,然后用纱布把米粒儿过滤掉,把粥汤盛在保温桶里,带到医院让婆婆喝,为了不让她多喝,她用小勺喂婆婆。病房里新来的病友偷偷问我,王姐和婆婆啥关系?我说是护工,他们都不信呢,说,哪有打扮这么高贵的护工,看她对婆婆这么好,分明是亲人。

一周后,婆婆能下地自己活动了,老公也忙完公司的事情,赶到了医院。我把护工费给了王姐,另外多给了她二百元钱,可她说啥也不要。临走还告诉我,若需帮忙,告诉她妹妹一声就行。

后来,和王姐微信聊天才知道,王姐以前家里开公司,后来被骗,倾家荡产,房子车子都卖了,她所有的首饰也变卖还债了——就剩一件黑貂大衣,卖也没人买。她今年五十八岁,虽然已经开始领退休金,但还有债务未还完,她还得工作,护工虽然是伺候病人,但她也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精精神神。她说,只要自己精神不夸,别人就不会瞧不起你。

我和王姐成了朋友,后来我又住院手术,我还是联系了王姐来护理。如今王姐年龄也大了,她说以后家里亲朋有需要护工的,可以联系她,她给介绍几位年轻的护工,人以群分,她认识的朋友“护品”也差不了。

做护工的亲友们

张彦广(河北吴桥)

说到护工,才忽然发现,身边从事这个职业的亲友多了起来。

最专业的要数村里的连升舅母,她今年六十多了,从事护工已经十多年了。没有当护工之前,她只是在家种棉花,一年忙到头,累得直不起腰不说,积蓄总是不见多。后来,有亲友介绍她去德州市区照顾病人,不仅仅因为她勤劳能干手脚利落,还因为她年轻当闺女时,当过一段时间的赤脚医生。当时她有些踌躇,观念上觉得“侍候人”低人一等。试用了一段时间后,病人家属非常认可,主动加薪加福利留住她。

再回到家时,邻里乡亲发现她皮肤也不那么黑了,脸上露着红光,衣服也时尚得体了,里外像个城里人了。她也发现,自己已经熟悉并爱上这一行了。干护工这一行十多年了,她的工资已经让好多年轻人羡慕,连升舅和两个女儿也在德州找到了工作,一家人成了“市里人”,家里土地流转了出去,吃承包费,成了“地主”。

排第二的,要数邻居陈大婶儿。她比连升舅母年龄还要长一些,也没有医生经历,但是性格温和实在,待人如同待己。两个儿子开始不理解她做护工这一行,是她执拗着坚持下来。她认为,人老了,能找到一份挣钱的工作不容易,何况还管吃管住,挺划算的事情。

这些年,她侍候的老人、病人很多,家属都比较满意,口碑好了起来,好多家属自动找上家门——按她的话说“转了长期工”。每到大的节日或者家里有红白大事,她也要休班几天。但总是班还没休完,雇主就开车来接了,说是家里离了谁也不能离了陈阿姨。看到这些,过去在背后论长说短的人有些眼红了,开始觉得“侍候人”脏点累点,但总体看也不错的——农民从来不怕脏不怕累,只要有钱挣,就是王道!

第三个人就是父亲。他从村里搬到城里后,换了不少“门卫”的工作,七十以后,人家就找借口辞了他。有人介绍他去陪护一位离休干部,就是那种陪吃、陪走、陪练的“影子护工”。两个老人脾气相投,平时像个老朋友一样,减少了子女们不少的精神压力。

父亲回家过年休了几天班,期间老人不小心摔倒,造成胯骨骨折,住进了医院。这件事让父亲吓了一身冷汗,他觉得如果自己在身边的活,责任该会有多大啊!老人子女们想让父亲再去医院做护工,他说啥也不去,只是看望了几次老人,“影子护工”从此就辞了。父亲跟我们说,你母亲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我就做她的护工了——没工资也得干好啊!

春节给连升舅母和陈婶儿拜年,跟她们聊做护工的酸甜苦辣。她们觉得做护工关键要凭良心和爱心,还要拼耐心和包容心。她们认为,现在的护工市场还是挺大的,但是想做的人少,年轻人少,真懂专业的人更少。

做护工时间长了,连升舅母和陈婶儿对护工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心地也变得越来越柔软了。她们融入了许多的家庭,了解了很多百态人生。特别是他们看多了生老病死以后,理解了陪护和关怀的真正内涵和价值!

护工小吴

易州米(河北保定)

小吴是给姨父请的第三位护工,前两位分别在姨父家工作了3天和5天后,任凭除姨父之外的一家人再三挽留,还是头也不回地走了。问题当然在姨父那里,他是个极具个性的老头,之前大家就有些怵他,现在得了脑血栓虽说命保住了,但行动不便吐字不清的后遗症,让他的情绪更加不稳定,时常会在大家搞不清缘由的情况下大发雷霆,两位护工的先后离开就是这个原因。

小吴走进姨父家也是缘分。他本来在北京的一家餐馆做厨师,连续几年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的身体出了些问题,只得回老家休养。小吴是个闲不住的人,身体刚刚恢复,听说姨父家请人,便乐呵呵地来了。

从小吴进门的那一刻起,大家的心便悬起来了,生怕他也干不长,没几天就被姨父气跑了。事实证明大家低估了小吴,他有着很强的忍耐力,根本不在意姨父突然而发的脾气,也不管姨父听不听,对着姨父嘻嘻哈哈说上一大通无关紧要的话,姨父的无名火找不到发泄对象竟自己灭了。

而让姨父彻底接受小吴的原因,就是他那张能说会道的嘴。由于一直在北京工作,小吴经多见广,各种各样的故事能绘声绘色地说上一整天,这让一辈子生活在县城里的姨父着了迷。按小吴自己的说法,餐馆是个情报站,三教九流的人都要在餐馆交换信息。他对姨父说,只要愿意听,他给姨父讲到一百岁也没问题。就是这句话,让生病后从没有过笑模样的姨父,张开嘴笑了。

厨师胖子居多,小吴也是个胖子。虽然不缺力气,但一身赘肉还是让小吴在帮同样人高马大的姨父上厕所时有些气喘吁吁。小吴一边擦汗一边笑着对姨父说:“该减肥了啊,看把我累的!”让人没想到的是,一向没有幽默感的姨父,竟伸出一个指头点了点小吴的脑门,很显然是在说:“先看看你自己吧,还说我!”

和姨父度过了适应期,小吴有了大动作——用轮椅推着姨父出门。姨父是个爱面子的人,生病后拒绝出门,人多的地方更是死活不去。大家也不知道小吴用什么方法做通了姨父的思想工作,姨父第一天先是被推到了小区院子里,随后几天到了附近的大街上,到第三周的时候,小吴推着姨父去了县城最热闹的文化广场,见到了不少老朋友,回到家还难掩兴奋,算是过了不愿见人这道坎。

小吴每周日休息一天,周一早晨会准时回到姨父家。四个月之后的一个周一,小吴没回来,姨父一整天都不开心,但家里人实在不好意思打电话催促。直到周四清晨,小吴才急火火地回来了,见到姨父的第一句话是:“恭喜你,你又得了个胖孙子!”原来小吴的妻子刚刚生了二胎。一家人一边为小吴高兴,一边又都非常歉疚,只想着让小吴好好照顾姨父,却耽误了他照顾怀孕的妻子。

经过小吴将近一年的护理,姨父奇迹般地恢复到了生活基本自理。小吴结束自己短暂的护工生涯,又去北京当起了厨师。小吴偶尔会给姨父打来电话,天南海北的故事依然说个没完没了。

护工陈爱民的一天

邱县感恩敬老院

陈大哥,今年六十多岁了,来感恩敬老院五年多了,他不爱言语,可老人们都爱夸赞他。

清晨,天刚蒙蒙亮,陈大哥就第一个起床,他先是轻手轻脚地打开住宿楼的每一道门,然后细致地把敬老院的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庭院打扫完了,老人也该起床了,陈大哥先帮行动方便的老人穿上衣服,搀扶出去,然后再把不能自理的老人用轮椅推出去,等敬老院的老人们都出去了,开始在院里做操了,陈大哥再回到屋里给老人整理房间,倒尿盆、叠被子、拖地面,角角落落,干干净净。

操作完了,老人回到房间,他帮老人洗漱完了,开饭的点儿也到了,陈大哥又跟炊事员大姐一起把饭菜送到老人的桌子上,再把不能自理的两位老人也喂饱了陈大哥才能自己吃饭。早饭后,陈大哥走马灯似的给老人洗好碗,打满开水,把老人引导到大厅,等老人们都坐在大厅看电视时,陈大哥才能歇歇脚。差不多十点钟,陈大哥又忙碌上了,他跟同事一道摆开木盆,打来开水,放入中草药,开始给老人做养生泡脚、按摩,老人们边看电视边泡脚,口里不住地赞叹陈大哥!

下午,老人们的活动较多,陈大哥文化不高,跟老人在一起猜谜语不是拿手戏,猜对的不多,没了兴趣,于是就跟扭秧歌的一伙老人在一起玩上了,他很快就学会了打鼓,鼓点打得还挺准,大家都扭得不亦乐乎……

晚上,老人们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是《梨园春》,有的老人看尽兴了睡得很晚,等最后一位老人睡下了,走廊里肃静了,陈大哥才能打扫楼道,他扫得很仔细,拖得很认真,一遍又一遍,直到一尘不染光亮照人。陈大哥爱操心,确认一切都平安后,才锁上大门最后一个睡下。

这就是邱县感恩敬老院的好护工——陈爱民大哥,五年了,天天如此,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不过,陈大哥最近也遇到了烦心事,他吸了几十年的烟不能吸了,原来感恩敬老院正在创建“无烟敬老院”。唉,那就戒了吧!

2023-12-17

202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