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适合汽车棚盖布?,如何选择适合汽车玻璃的贴膜

上视译制部的前世今生

上视译制部的前世今生



更多发布于:2005-08-23 10:55

昨天看苏老师的<<我的配音生涯>>,真是有很多感触,大家都谈了好多,我觉得最感动的是她不遗余力的推新人,大胆用新人配重戏,特别是原来我最喜欢的上译是在她和黄其老师一手促成的,特别是看到原来在上译部除了林海金琳夫妻外,还有夏志卿和计泓也是夫妻,在网上查了点资料,看配音网有了没有,另外想问句
<<基因大战>>是央视的大戏,怎么没看到播出过呢??看了那配音名单,好想看啊~~~
这个是选自 上海市地方志,可见那个时候译制片的繁荣
专业志 >> 上海广播电视志 >> 第四编电视节目 >> 第一章有线电视 >>
第六节 译制片
一、概况
1981年,上海电视台第一次译制外语片——26集日本电视连续剧《姿三四郎》,当时该台尚无专门的译制机构,台领导决定由播出科科长黄其组织译制工作,约请了曾翻译《望乡》等多部日本影片的郭炤烈赶译该剧剧本,聘请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毕克、苏秀任导演;配音演员中,有经验丰富的中叔皇、吴文伦等。为帮助培养电视台的译制人才,其中一半启用新人,尤其是培养了年轻的播音员晨光为男主角姿三四郎配音;上海儿童艺术剧院青年教师张欢一人兼为剧中两女主角配音。音乐编辑与录音员是播出科音响组的庄维崧与胡文金。通过实践,以往对译制工作完全陌生的新手们,从数口型、改译本等开始,逐步掌握了工作要领。这临时搭起的业余译制班子,在没有配音棚和完备设施的条件下,因陋就简,高质量地完成了全片译制任务,填补了上海电视台译制片的空白。
此片播出后,观众反响极其强烈,上海几乎万人空巷,影剧院门庭冷落。在北京播放期间,《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体育报》、《中国青年报》、《北京广播电视》、《大众电视》等报刊,发表了近30篇宣传、评介、引导、赞扬的文章。
此后3年,由于未建立译制机构,缺乏必要的设施,因此只译制了两部配上旁白的专题片:30集《动物天地》(1982年),12集《海洋探奇》(1984年)。
为改变这种状况,1984年成立了译制组。自1985年至1993年的9年间,共译制播出电视剧、专题片、动画片等共1674部(集)。
1985年起译制数及主要剧目:
1985年89部(集)。有日本的28集电视连续剧《血的锁链》、26集动画系列片《咪姆》,法国6集电视系列片《缉私行动》等;
1986年145部(集)。电视连续剧有:4集《格洛莉亚》(美)、6集《女刑侦队长》(法)、6集《尼古拉斯·尼克尔贝》、5集《傲慢与偏见》和10集《海岛匿影》(英)、26集《三口之家》(日)等;
1987年117部(集)。电视连续剧有:7集《埃利斯岛》、4集《两代夫人》(美)、12集《玛丽安娜——拿破仑的一颗明珠》和13集《莉莉》(法)、25集《幸福雪》和26集《两人世界》(日)等;
1988年161部(集)。多数为美国电视连续剧,有51集《莱茜》、22集《我们的家》、《鹰冠庄园》(1~35集)、《神探亨特》(1~43集)和13集《家族的荣誉》等;
1989年178部(集)。美国电视连续剧有:21集《这就是生活》、22集《快乐家庭》、8集《蕾丝》、26集《天外来客》和《鹰冠庄园》(36~71集)等;
1990年279部(集)。有美国电视连续剧54集《大饭店》、21集电视系列剧《钻石》和电视系列剧《成长的烦恼》(1~40集)等;
1991年284部(集)。有美国电视连续剧22集《曼特·豪斯顿》、13集《神勇飞渡》、10集《五号摄影棚》、12集《根》、21集《侠骨柔情》、24集《浮华世家》、《成长的烦恼》(41~71集)、和85集科幻动画片《太空堡垒》等。
1992年221部(集)。美国电视连续剧有6集《拿破仑与约瑟芬》、20集《黑暗的公正》、19集《天使的爱心》、6集《欢喜冤家》、14集《根》续集《后代》、20集《生活在继续》、13集《天堂镇的枪声》、6集《霓裳恋曲》等;
1993年200部(集)。美国电视连续剧有6集《好莱坞丑闻》、24集《好莱坞明星访谈录》、10集《缉毒特警》、11集《迷人的香水》、10集《破茧飞龙》、20集《盖布里的怒火》、23集《闪电奇侠》、16集《海岛之子》、9集《歌星之路》、3集《午夜狂奔》等等。
除以上译制片外,从1986年起,还为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上海电视节译配参赛的电视节目,每届上海电视节译配的外国电视剧、专题片少则50余部(集),多则100部(集)以上。此外,还为1987年至1992年历年举办的外国电视周展播节目进行译配。
[译制演员在配音]
二、《海外影视》专栏
上海电视台于1987年10月21日开办了全国第一家的《海外影视》专栏,以满足广大观众多方面了解国外的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的需要。海外影视的播出栏目化,译制片有了固定的播出阵地,使观众收看海外影视有了固定的时间。《海外影视》每周三、六(后改二、五、日)晚播出。首播是美国洛里玛影视公司提供的4集电视连续剧《两代夫人》。从1987年开播到1993年年底,《海外影视》共播出600多期,先后播出了世界名著改编的影视精品《根》、美国巨片《鹰冠庄园》、《浮华世家》、《大饭店》、电视系列剧《神探亨特》和《成长的烦恼》等等。《成长的烦恼》美国拍了7年,直到1993年才停机,此片在《海外影视》栏连播3年,接近于同步。广电部为上海电视台能选择引进译制这样有意义的精品,给予了充分肯定。
〖BT3〗三、译制片源
1981年初,上海电视台通过香港华联广告公司,以日本西铁城石英表特约播出的广告补偿形式,向日本松竹影业公司购买了26集电视连续剧《姿三四郎》的播放权。
以广告补偿形式购买电视连续剧《姿三四郎》播放权的方式,成为上海电视台引进外国电视片的主要模式。此后,通过这种模式引进了上千部(集)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电视动画片,另有几百部(集)电视单本剧、电视专题片、电视纪录片等。此外尚有:历届上海电视节的各国参赛片;友好国家寄给上海电视节、上海电视台台庆的祝贺片,还有极少数是友好国家驻华大使馆、领事馆提供的。片源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美国、法国、德国(包括前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前苏联、俄罗斯、匈牙利、捷克、南斯拉夫、波兰、保加利亚、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瑞士、瑞典、意大利、土耳其、希腊、埃及、巴西、墨西哥、加拿大、朝鲜、韩国、巴基斯坦、菲律宾、新加坡、澳大利亚及香港地区等等。向国外购买电视片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和日本。
四、译制队伍
1981年上海电视台在没有专设译制部门和专用设备的条件下,开始了译制片的起步阶段。1984年成立译制组,仅配备了编辑、录音员、音乐编辑、剧务等工种,而译制导演和配音演员也仍是业余的,主要借助于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译制厂资深导演苏秀、毕克、著名配音演员曹雷、丁建华等都曾为电视台译制片奠基。1985年译制组组长黄其开始独立执导了有对话和情节的日本动画系列剧《咪姆》。
1987年成立了隶属于电视剧制作中心的演员译制部,着力培养重用本台译制导演,进台才一年的大学生陈惠芳、金琳被推上译制导演岗位,部门领导孙重亮、聂梦茜和演员倪康、高凌云等都曾参与或独立执导。当年译制的117部(集)电视剧中,有100部(集)是本台译制导演执导的,占全年译制量的85%。
与此同时,全面培养本台专职配音演员。1988年译制的《神探亨特》中亨特和麦考尔分别委派译制部中青年演员刘彬、张欢担任配音,播出后受到京沪许多观众的热情鼓励。1992年3月,在南京召开了全国译制片工作研讨会,中央电视台和全国37家省市电视台参加。中央、上海、北京、四川、广州等五台带去了业务交流观摩片,当看过上海电视台译制的《蒂娅和耐特》(德)和《秋天的太阳》(法)后,与会代表一致赞扬:“译制精良,全国一流”。
1992年,演员译制部改制,成立直属台领导的译制部。下设译制科和演员队。译制部的工作终年紧张,除了译制国外电视片外,还曾为上海电视台制作的《上海的早晨》、《上海一家人》、《杨乃武与小白菜》等优秀电视连续剧配音。经过多年艺术实践,上海电视台已培养造就出一支近30人的高质量、快节奏,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专业译制队伍。主创人员中,译制导演3人,配音演员15人,录音师4人,音乐编辑2人。一级演员张欢和刘彬、刘家桢、计泓、杨明、陈兆雄、丹宁军等中青年配音演员,深受广大观众欢迎,在社会上赢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上海电影译制片厂、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市各艺术团体院校中,一些享有盛誉的演员和播音员如曹雷、乔榛、丁建华、张名煜、梅梅、野芒、魏思芸、宋怀强、王玮、龙俊杰、赵兵等都经常参加译制片的制作,出色地完成剧中人物声音的塑造。上海翻译界的陈叙一、朱实、钱绍昌、邹灵、周平、娄炳坤、夏平、张春柏、朱金和等,长期为译制片剧本翻译,他们的译作,文字流畅,妙语传神,受到广播电影电视部专家的赞许。
早在1986年录音师胡文金录制的日本电视片《母系家族》就曾获“全国首届电影电视学会声音奖”一等奖;1992年,《海外影视》专栏被评为上海市观众最喜爱的优秀栏目第二名;1993年12月,上海电视台译制部被授予首届上海市培养青年艺术人才先进单位。
以太空堡垒为例,.这部片子集合了当时上海译制部的所有力量,光说起这些配音演员的名字到现在都要激动不已,雷长喜,夏志卿,梁正辉,金琳,俞虹,刘小庆,李丹青,刘家桢,计泓,张欢,倪康等

2023-12-11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