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新能源车,蔚来宣布停产!下一个“芯”痛的会是谁?

意料之中蔚蓝新能源车!国产车90%的芯片,都需要依赖进口!只不过别的车企没有明说而已,不代表他们的芯片不紧张!

蔚蓝新能源车,蔚来宣布停产!下一个“芯”痛的会是谁?

就连大众、通用本田、丰田这样的企业,都明说芯片紧张了,而且一度还暂停过生产,你真的以为国产车没有影响?只不过,国产车销量不如他们,需要的芯片数量也不如他们,所以我们看起来不紧张而已!

蔚蓝新能源车,蔚来宣布停产!下一个“芯”痛的会是谁?

蔚蓝新能源车,蔚来宣布停产!下一个“芯”痛的会是谁?

如果国外疫情还不能好转,芯片市场如果还这么紧张,我相信,蔚来汽车不是第一个!

很多人可能会说,国外芯片这么紧张,为什么国内的芯片不可以呢?还是那句话,技术不如人家,我们是要承认的,如果技术可以和人家相当,蔚来汽车完全可以选择国内一些芯片厂家的!还不是国内汽车芯片技术不行导致的!

并不是我们不想选择国产芯片,但是,国产芯片的技术还达不到汽车上所需要的高科技,我们还只能设计一些简单的芯片,如果是核心部件,比如ECU、TCU、BCM等等,技术含量比较高,很少能有国产企业设计出来的!

我相信,大多汽车上的控制电脑,应该多半是博世控制器吧!如果哪一天,外国政府干预,不让这些企业供芯片给国产汽车,优先保证他们的车企,那么,国产车的明天在哪里?

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摆脱困境,我们只有加大自己的研发能力,尽快摆脱购买他们芯片的能力,自给自足!这才是车企的正道!不能一味的追求利益最大化,能拼装,绝不研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蔚蓝新能源车,蔚来宣布停产!下一个“芯”痛的会是谁?

首先从车的角度上,新能源汽车当然能跑长途,从物理学的角度上说,这些车都具备了跑长途的基本条件。但能不能跑得顺利?这事儿,就得另说了。因为,跑得顺不顺利,不取决于车,而取决于服务设施的便利程度。

蔚蓝新能源车,蔚来宣布停产!下一个“芯”痛的会是谁?

前阵子为了宣传,蔚来汽车曾做过一次G4 高速公路从北京,经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到深圳的长途实验。

蔚蓝新能源车,蔚来宣布停产!下一个“芯”痛的会是谁?

在媒体的注视下,几辆崭新的蔚来汽车,全都顺利的完成了测试。

蔚蓝新能源车,蔚来宣布停产!下一个“芯”痛的会是谁?

蔚蓝新能源车,蔚来宣布停产!下一个“芯”痛的会是谁?

据蔚来汽车公司宣布,其快速换电站已在 G4 京港奥高速设置了16 个高速服务区,未来计划到 2020 年时,在全国建设超过 1100 座换电站,同时投放超过 1200 辆移动充电车,已解决用户长途出行的问题。

蔚蓝新能源车,蔚来宣布停产!下一个“芯”痛的会是谁?

看着是不是让人感到很振奋?但看上去很美的快速换电池服务站,很快就被一个汽车自媒体的账户扒得一地鸡毛。

当然,我们不能指责蔚来汽车的努力,毕竟里程焦虑症是所有新能源汽车的通病。在这个问题上,不论是售价超过百万的特斯拉,还是售价10万左右的国产代步新能源汽车全部如此,无一例外。

蔚来汽车的快速换电池服务站,不过是在目前车载电池,技术上很难大幅度扩充容量,及快速充电(秒充)等问题时,想要另辟蹊径谋求解决之路。

但这个看上去很美的,快速换电池服务,背后不但需要巨量的资金投入,还在一定程度上,有某些法律层面的困境。

毕竟,如果你买了一辆崭新的蔚来汽车,只开了200公里,就给换上了一块旧电池,你的心理能不能接受,这还是个问题。

但蔚来汽车在服务上的尝试,恰好可以说明我的观点,以及你关注的问题。这就是,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进度,可能需要的并不是,电池技术爆发式的突破,而是服务设施(充电桩)密度。

以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准来说,达到500km巡航距离的新车并不罕见,特斯拉和比亚迪都可以很轻松的做到这一点。

但问题是在高速环境下奔跑,标称能够达到500km巡航距离的汽车,通常情况只能跑到200km多一点儿。

而这个巡航距离,还没有考虑气候这个因素,如果在东北地区冬天的寒冷天气下,标称500km的特斯拉,不用在高速上,就是城市道路,最多也只能跑两百公里多点。

这是充电电池自身特性造成的,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公司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参考一下自己的手机,冬天寒冷环境下,电池的续航时间。

既然在车辆本身目前的技术很难取得突破,那另一个解决的途径就是增加充电桩的数量。参考一下,目前我们在高速上加油站的间隔距离,大概是50km~60km一个。

之所以按照这个距离布置,是以我们汽车油箱油表灯亮了以后,能够继续行驶的距离计算的(其实是适当放大了)。

那按此推论的话,国内充电桩的布置就需要比加油站的密度更大才行。毕竟,加油不过几分钟的时间,而充电至少40分钟以上。

最后,我们来回到题主的问题,新能源汽车能不能跑长途!答案是能跑,但从能跑到跑的舒心,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021-12-03

202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