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理”Q3财报想到的危与维|汽势焦点

汽势Auto-First|柴小娜

蔚来Q3财报姗姗来迟,在小鹏和理想发布一个月后。

发布三季度财报之前,蔚来好消息接连不断,先后确认了和吉利、长安的换电合作,有传闻称大众汽车也在洽谈中。蔚来汽车李斌在Q3财报电话会上透露,未来不排除NIO Power独立融资的可能性,这让一直烧钱而又久久不能盈利,外界又时不时唱衰的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

在财报发布当天,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赫然出现在工信部网站“车辆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中,蔚来终于拿到生产资质。

小鹏的二季度财报和三季度财报可谓冰火两重天,二季度小鹏交出史上最差财报,上半年净亏损51.42亿,交付量同比下滑39.9%,汽车销售收入同比下降43%。三季度在组织架构调整、反腐、新G9(配置|询价)上市后迎来史上最好财报,小鹏汽车的确适合“涅槃”一词来形容。

仅从财报看,理想与蔚来、小鹏已经不在一张牌桌上了。理想汽车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盈利,净利润为28.1亿元,甩出蔚来和小鹏几条街。近日,理想CEO李想定下“月销5万”的目标,网传2024年理想汽车的销量目标是80万辆。

总体而言,2023年Q3蔚来“峰回路转”甚至“柳暗花明”,小鹏汽车迎来史上最好的财报,理想汽车则继续“高歌猛进”。

显然,“不以短期论英雄”是行业观察人士的自觉修养,然而,蔚来和小鹏三季度财报中暗藏着数个转机,比如蔚来三季度毛利率终于回归到两位数,换电商业模式的闭环、第二品牌阿尔卑斯主攻20-30万主流市场,以及未来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新车型的上市,与滴滴的合作,都是左右棋局的关键。

因而,至少从中期看,这三家几乎同时起步的新势力代表依旧在一个牌桌上,且结局难料。

不过,Q3“蔚小理”的表现容易让人想到很多层面很多维度的较量。

第一,是利润。以全球利润第一丰田汽车来看,其盈利能力可谓一骑绝尘。日前,丰田公布了2024财年上半年的财报(2023年4-9月),半年净利润约合人民币1290亿,2023上半年10家中国车企(比亚迪、长城、吉利、长安、奇瑞、广汽、上汽、东风、理想、江淮)的利润,尚且不及丰田的三分之一。

相比之下,2022年比亚迪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22亿元,上汽集团161.18亿元,长城汽车82.66亿元,广汽集团80.68亿元,长安汽车77.98亿元,东风汽车集团102.65亿元,都属于“一点儿不高”的范畴。

从规模上看,2023财年上半年(2023年4-9月),丰田产量再创纪录,销量为474.4万辆,同样是一个无法企及的数据。

然而,近日广汽本田裁员900人。此次裁员是本田自1998年与广汽合资生产汽车以来第一次实施官方裁员。官方数据显示,广汽本田2023年前10个月销量总计约49万辆,同比下降18.5%。

显然,在当下日系在中国市场略有折戟的状况下,中国品牌赢了市场却输了利润。这里,涉及到两个很有意思的话题。1、跟丰田的差距有多大?2、中国品牌有一天会超越丰田吗?

燃油车市场萎缩,BEV盈利能力又差,于是,从2021年一股“插混风”愈演愈烈,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成为众多传统自主品牌杀向新能源市场的利器。

从增速看,PHEV超越BEV。交强险上险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BEV销量为387.37万辆,同比增长26.1%;PHEV销量为178.12万辆,同比增长92.8%。

从占比来看,除了比亚迪插混车型始终占据半壁江山外,典型如吉利、长安、长城和零跑,PHEV占比显著提升。

今年1月,吉利PHEV上险量占新能源汽车总量比重仅为20.78%,10月升至35.43%;长安PHEV占比从31.35%升至50.45%,长城PHEV从28.20%升至66.02%,零跑PHEV车型1月上险量为0,10月比重升至17.50%。

从盈利能力看,PHEV盈利能力较强于BEV,拉动新能源车市场销售平均价的上涨。因此,中国车企的盈利能力预计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拉升,但与丰田汽车比较,还有一个银河系的距离。

第二,危与预。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中国品牌有一天会超越丰田吗?先不急于回答,涉及到太复杂的变量。

理想汽车的CEO李想总是在社交媒体教别的CEO如何做CEO,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则总是出现网友“教李斌做CEO”,因而出现一个网络热梗。

“企业的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高层所信奉的哲学和理念。这种见识特别表现在一些重要时刻对大势的理解与把握上。”来自管理学泰斗的一句话可以说明很多问题。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下线现场上哭了,他说:“20年前造新能源车,有人看不懂、有人看不上、有人看不起。但比亚迪要做一道证明题,而这道证明题比亚迪已经做了二十年,如今的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

华为不造车,但闹出的一系列大动静同样来自“见识”和“意识”,比如继HI模式、智选模式、鸿蒙智行之后,华为将车BU事业部拆分独立,和长安成立合资公司,进而招揽其他量级的伙伴加入,本质上是要建立汽车行业智能驾驶的一整套标准,华为正是站在标准后的大BOSS。

业内有专家认为,大众汽车集团的ID.系列车型销量远远不及预期,正是因为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误判了形势,导致推出的纯电车型无法与特斯拉及自主品牌竞争。因此,才有了后续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的合作。

《中庸》曰:“预则立,不预则废。”美国经济学家罗斯巴德有一个观点,他说,企业家的才能就是预测不确定的未来的。能否提前意识到历史转弯处的到来,这就是对企业家见识的考验。

的确,无论是李斌坚持建设换电站,坚持豪华品牌定位,还是大众汽车的误判、王传福二十年的步步为营和专注布局,亦或者何小鹏在智能驾驶上的孤注一掷,以及华为“不造车,但谁都知道其强悍”的现实。这些,都能看到某些“历史转弯处”的迹象。

这当然是好事,这是追赶丰田的量变过程。至于多久追得上甚至超越,还有一个观点,即“为什么中国企业家都有把企业做大的思维,但缺少把企业做久的思维?”

再回到宇宙第一车企丰田,丰田汽车“制造更好的汽车”“不做世界第一,而是做当地最好的企业”“坚持可持续发展”“为了他人而努力”,从这点来看,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理论上讲,回答第二个问题,中国品牌自然有超越丰田的可能。不过,“小灾难来自固执,大灾难来自狂热。”也许,房地产巨头恒大的轰然倒下是一个生动而惨痛的案例,而汽车产业是一个长链条、重资金、重人才、重技术、重供应链的赛道,力量的此消彼长,短时的结果互搏,一时的销量得失,技术路线的选择,都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

因而,“蔚小理”Q3财报是一个小小的切面,未必映射多远的未来,但至少能看到蕴藏的潜能和无尽的希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2023-12-09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