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号车型有何区别?,

M1系列服役43年,究竟有多少型号?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差异?





美军的M1坦克

自1980年开始服役

至今已有43年历史

期间曾经历过多次升级

诞生出了多种子型号

那么M1系列究竟有多少种?

又该如何区分它们呢?



基础型M1 3款

实验型XM1坦克——M1的由来






1960年代初期

苏联为了应对北约各国105毫米坦克炮

而研制的T-62坦克

开始投入生产


美国为了保持武器的领先优势

找上了西德

准备共同开发新型主战坦克

由于当时西德只有技术

研发资金并不充裕

因此两国一拍即合

最终催生出了MBT-70主战坦克


虽然这款坦克采用的技术

在当时非常先进

但许多新开发的技术并不成熟

而且美德两国在研制过程中

由于两国军队需求不一样

因此出现了不少分歧

最终导致项目经费大幅上涨

其量产单价高达120万美元

这在60年代

几乎是天价了


于是西德在1969年

便单方面退出了开发计划

并在不久之后

自行研发了一款全新的坦克

这款坦克就是后来的豹2(坦克)


在西德退出之后

美国国防部虽然还维持着MBT- 70计划

但考虑到后期至少还要5.44亿美元

于是在1970年

也决定将计划取消


值得一提的是

MBT-70计划虽以取消告终

但期间开发的新技术和新组件

却为美国后来明星坦克M1艾布拉姆斯

提供了技术储备



1972年3月

美国陆军为取代M60坦克

重新制定了又一个新型坦克研制计划


时隔一年

名为XM815的坦克开发案

开始招标

美国国防部于1973年4月提出

名为XM815的新一代坦克开发案

并为研发这款新坦克展开招标

由于美国国防部在招标之初

便对外宣称中标的厂商

可以获得3,312辆新坦克的订单


于是诸多厂商立即向国防部提交了设计方案

经过一个多月的筛选

1973年6月

由于克莱斯勒汽车防卫部门

和通用汽车的设计方案

主炮都选择了M68A1 105毫米线膛炮

而且两种方案

其外形都延续了之前MBT-70比较前卫设计

因此两家厂商同时被选中

部分朋友这里可能会疑惑

为什么汽车公司会跑去造坦克

这里大兵解释一下

不少百年老厂

在战争时期都通过各种方式干过军工

而现在的一些知名的车企

其前身很多也都是军工厂


前面提到的通用汽车

它一直都有生产轮式装甲车的防务分部

美军现在还在用的史崔克装甲车(STRYKER)

便是其防务分部和通用动力公司联合研制


不过在2003年

通用汽车将其出售给了通用动力

才开始专心做乘用车市场


至于克莱斯勒汽车

少数朋友应该知道

他们的设计团队

曾经帮助设计和制造

M4谢尔曼、M26潘兴等坦克

并且自愿放弃所有利润


至于奔驰、保时捷、雷诺、兰博基尼..

这些公司大兵就不细聊了


咱们还是回到M1的话题上

当时两家汽车公司

给国防部提供的方案

基本都是基于之前的MBT-70

其中通用汽车的方案

取消了MBT-70炮塔上突出的各种部件

并且在前方采用了大倾角设计

其炮塔正面有较佳的避弹外形

车体两侧的六个负重轮直径较大

动力选择了新型的可变压缩比柴油机



而克莱斯勒的方案则突破了MBT-70的外形

整个炮塔被设计比较大

正面呈箭头形

车体两侧各有七个负重轮

发动机采用较前卫的燃气涡轮机


1976年2月

两家车厂的原型车

送交美国陆军的阿伯丁试验场


经过大半年的测试(1976年11月)

国防部宣布克莱斯勒中标

并授予内部代号XM1


之所以克莱斯勒会中标

是因为他们的方案有很大的升级空间


例如陆军很有可能会升级主炮口径

因此他们在炮塔设计时

预留了改造空间

可以减少未来坦克升级的费用支出


当然了美国国防部在选定设计方案时

也会考虑技术和风险

由于通用的方案采用了新型可变压缩比柴油机

这在当时算是一项新技术

因此谁也不敢保证

批量生产时不会出现问题


克莱斯勒设计就不一样了

由于他们的方案在其他部件上

也考虑了后期升级

因此可以轻松换装其他发动机



批量生产型M1坦克——第一生产型




1976年12月

克莱斯勒的研发团队开始优化XM1方案

经过两年时间改进XM1正式定型


此时它的外观

基本和现在的M1差不多

炮塔正面改为倾斜的多边形设计

车体正面的轮廓也有所修改


1978年国防部将新型坦克型号定为M1

而美国陆军为了纪念二战中

有显赫战功的克雷顿·艾布拉姆斯上将

决定以艾布拉姆斯以其命名


1979年5月

国防部批准俄亥俄州的利马坦克工厂(Lima Army Tank Plant)

生产110辆第一款量产型的M1坦克

供作战部队试用

1980年首批M1坦克下线

进入美陆军服役


值得一提的是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1978年

也就是M1坦克刚刚定型时

便出现了财务危机

之后该公司向美国政府贷了15亿美元

但依旧无法解决


公司财务出现问题

那自然会影响到M1的生产

无奈之下

克莱斯勒在1982年2月

将负责开发及生产坦克的防卫装备部门

卖给了通用动力

这才保住了公司


而从之后M1系列坦克的发展来看

克莱斯勒那两年因为财务危机

导致坦克产能极其低下

也有很大的好处



M1IP型坦克——M1的第一次升级


1982年通用动力接手M1坦克生产后不久

以色列与叙利亚爆发了第五次中东战争

由于这场战争中

叙利亚装备的是阉割版T-72

因此以军通过M 48/M60(坦克)

魔改出来的马加奇主战坦克

以及自研一代梅卡瓦(坦克)

才能与其打出将近1比1的战损比

最终战成平手


但考虑当时的以军属于精锐部队

而且还有空中支援

所以单说坦克对抗

实际是以色列战败了


之后美军根据以色列战场经验

以及缴获的T-72进行测试后发现

第一款量产的M1坦克

虽然装甲防护方面

对比前代使用铸造炮塔的M60A1有大幅提升

但M1主装甲的350mm匀质钢水平

并不能完全应付T-64、T-72、T-80

所配备的125毫米滑膛炮


同时考虑到这些坦克还大量使用了爆反装甲

M1采用的M68A1型105毫米线膛炮

威力就不太够用了


因此美军认为更换主炮势在必行

最终他们选择了德国豹2上

莱茵金属公司生产的Rh-120滑膛炮


1984年美军正式推出改进型M1IP

其中的IP是Improved Performance

改进性能的首字母


那么该如何区分M1和M1IP的区别呢?

这个问题有朋友应该猜到了

没错就是看主炮口径

和正面装甲的厚度

毕竟咱们前面已经提到

M1IP主要提升就两个方面——火力和防护


需要说明的是

虽然当时美军已经选定了Rh-120滑膛炮

作为M1的型主炮

但由于更换部件需要大量测试

所以M1IP并没有用上新主炮

因此我们只能从防护方面区分


从外观看

M1IP型的炮塔正面装甲

M1基本型要长不少

加厚的80毫米正面装甲

使其抗穿甲弹能力提升到400毫米以上

也使炮管的连接件和炮塔齐平

所以当时的M1IP型

也称为长炮塔版M1


不过长炮塔的外形

之后的M1A1及M1A2都有采用

因此这一特征只能用于识别早期的M1型


M1A1系列——5款

1985年——第一款M1A1型坦克



1983年前后

美军接收了订购的Rh-120滑膛炮

并将其改名为M256


而为了适应M1坦克的安装

以及美军的操作习惯

M256换装美国设计的直立楔式炮闩、热护套

以及更大的排烟装置

此外炮口校正装置

也改用更加安全的锁紧螺栓固定

相比原装的Rh-120

美制M256的重量更轻

发射寿命更长


1984年

首辆装有120毫米滑膛炮的M1正式下线

美军以M1E1为编号

对这辆坦克展开测试

当时的测试项目

除了调整火控系统外

还测试了M1的悬挂系统

能否承受120毫米炮开火时产生的后坐力


之后经过一年的调试

M1E1被美军正式采用

型号被定为M1A1



从外观上

M1系列在进入M1A1之后

最明显的特征是

换装了M256滑膛坦克炮

因此主炮上的抽烟器

就成了与前代车型最直观的区别


M1A1HA——第一代贫铀装甲


上世纪70年代

各国使用钢和钨制造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受限于技术

其性能提升已经进入瓶颈


而且由于钨这种金属比较稀缺

加工难度比较高

用它来制作炮弹

成本普遍偏高


因此美国和苏联

便开始寻找新的材料

来制造穿透能力更强的穿甲弹


由于贫铀的效能和钨差不多

而且贫铀本身是制造核武器和核燃料

留下来的残渣

废料嘛,自然是零成本

作为常任理事国

谁家里还没有一大堆贫铀呢?

因此经过多次试验

两国不约而同的

开始研制贫铀穿甲弹


其中呢

苏联对贫铀的处理方式比较粗暴

因此研制速度比较快

他们在80年代

已经让T-62、T-72

用上了115、125毫米的贫铀穿甲弹

当然简单的方法

一定有代价

那就是弹药使用后产生的危害更强


美国走的路子则比较细致

他们不仅给M1配备了M829系列贫铀弹

还为许多其他火炮也配备贫铀弹

例如A-10用的GAU-8/A 30毫米机炮

“布雷德利”步战车上用的25毫米“大毒蛇”机炮

甚至连20毫米的方阵快炮也配发了贫铀穿甲弹

来提高作战效能


值得一提的是

美军在研究过程中发现

贫铀这个玩意既可以用于进攻

也可以用于防守


于是在1985年前后

美国陆军弹道实验室(BRL)

开始以贫铀作为复合装甲夹层的贫铀装甲



1988年10月


美国俄亥俄州Lima坦克工厂

一辆新生产的M1A1坦克

缓缓走下了生产线


细看这辆坦克

它的炮塔似乎外挂了一大块装甲?


没错

这就是M1坦克的第一代外置式贫铀装甲

当时美军为其定下的新代号

是M1A1 HA

多出来的“HA”

是英文重装甲Heavy Armor的缩写


不过由于是外置式的贫铀装甲

难免会产生少量辐射


所以美军并没有让M1A1大量装备

而是启动了二代贫铀装甲的研制


但当时的伊拉克开始入侵科威特(1990年)

中东地区的局势愈发紧张

在大战一触即发的情况下

美军紧急为800多辆M1A1

加装了贫铀装甲

使其达到M1A1 HA标准


之后海湾战争爆发

最后的结果大家也清楚

美军的M1A1凭借M829系列贫铀弹和贫铀装甲

一战成名

当时很多T-72

明明打中了M1A1

但炮弹却被弹开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

M1A1总是比T-72率先开火

以至于伊拉克的坦克数量

虽然是美军的三倍

但最后依然是惨败而归

战后统计

伊拉克共有2000多辆坦克被摧毁



那么如何区分M1A1和M1A1 HA呢?

他俩最明显的区别

是有贫铀装甲的炮塔侧面

其生产编码后缀加上了字母U


以及M1A1 HA炮手主瞄准镜外罩

从平滑的侧面

修改成了带凸起的形状

增加了特殊的天线盒


另外由于M1系列坦克

从M1A1 HA型开始

美军的自用版本

基本都采用贫铀装甲

其重量增加至58吨

导致采用的T156履带

使用寿命降低

因此从这一代开始

M1坦克改用

全新设计的T158履带

两种履带在外观上很容易分辨

T156履带为八字形花纹

T158则为大方块形


M1A1HC(Heavy Common,重装甲通用型)


经历过海湾战争

贫铀装甲彻底证明了其出色的防护性能

于是美军开始将贫铀装甲技术

与约束复合庄装甲结合起来

用贫铀代替复合装甲里的陶瓷材料

研发出了第二代贫铀装甲


而装备了二代贫铀装甲的M1

其代号被美军定为M1A1 HC

HC是Heavy Common重装甲通用型的缩写


外观上

M1A1 HC型的PLRS定位系统

天线安装基座位于炮塔右后侧

发动机尾部排气口

也增加了一圈固定支架

以安装DWFK涉水套件

https://m.weibo.cn/status/4681018462437818?sudaref=www.baidu.com


M1A1D——M1数字化时代(Digital)

https://weibo.com/5495348883/Hjd6UguWz


1993年

M1坦克的生产已完全结束

虽然此前美军经过海湾战争

已经对M1A1进行过了升级

但经过战后评估

他们决定通过为其增加多种辅助功能

使M1A1进化成一款超越时代的

信息化、数字化主战坦克

更新后代号为M1A1D

也称为M1A1 AIM或M1A1+

D代表数字化

AIM则代表 艾布拉姆斯综合管理系统


具体的改进内容包括

为其安装“升级型UTCP坦克车长面板”

“NFM指北模块”

以及“FBCB2旅及旅以下战斗队指挥系统”


其中升级型坦克车长面板

用来取代位于车长左侧旧的TCP坦克车长面板

指北模块则负责

在炮手发现目标并测距后

为其提供真北、磁北和网格北的方位角

迅速取得目标的网格坐标

完成精确打击


至于FBCB2战斗指挥系统

则是最为重要的部件


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美军的GPS定位

与己方坦克进行通信

并获取双方位置

实现坦克的网格化作战


使用时车长需要登录FBCB2系统

之后显示器屏幕

会显示一个实时更新的数字地图

地图中以蓝色图标表示友军单位

并显示各方位友军的距离


敌方单位则以红色图标显示

有关敌方单位的位置信息

由在周围陆地友军单位和空中平台的传感器提供

传感器平台本身可以是有人或无人平台

由于安装了FBCB2战场管理系统

因此M1A1D要比之前的老版本

拥有更加强大的态势感知能力

其车长和上级单位

可以在敌人发现己方前

先进一步作出行动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

1992年M1A2系列已经开始生产

因此M1A1D仅生产了95辆

主要外观特征是炮长主瞄准镜右侧的天线


这批坦克在2000年分配给了

美国陆军第66装甲团第1营(1-66 AR)

和第66装甲团第3营(3-66 AR)


M1A1FEP——火力增强版


2001年美军开始升级M1A2

M1A1系列自然也没落下

当时的附带计划——FEP火力增强包

是基于M1A1 HC型进行改进

其目的是让美国海军陆战队的M1A1

拥有媲美M1A2 SEPv2的性能


通过FEP项目

(美)海军陆战队的M1A1坦克

用上了M1A2火控系统

加装了车长独立热观察仪

新型防护系统、新型悬挂系统等部件

其昼夜作战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整个翻新工作从2005年开始

截至2020年

海军陆战队共服役有

450辆M1A1 FEP

之后因陆战队开始转型

专注两栖作战,解散了坦克单位


2021年5月

陆战队将所有M1A1转交给了美国陆军

撤装工作彻底完成


M1A2系列——7款

第一款M1A2坦克



M1A2于1992年起在美国陆军服役

原计划将生产近三千辆

用以取代全数M60系列主力坦克

但由于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未来西欧地区爆发大规模坦克战

可能性降低

而且欧美各国对新型坦克的需求量亦因此下降

因此美军在1990年代初

决定缩减装甲部队的规模

M60不需要新车替换

便被直接除役


另外早期生产的M1及M1A1数量比较多

所以美军没有大量购买

全新制造的M1A2

转而选择在现役的M1或M1A1

进行定期大修时

将部分车辆升级为M1A2和M1A2 SEP


由于M1A2

与前面介绍过的M1A1后期改型

新增功能上重复度较高

大兵这里就不细聊了

咱们直接进入外观区分环节



M1A2与之前的M1

外观上最大的分别

是在炮塔的左上方增加了一具

CITV车长独立热成像观测仪

有了这款观测仪

在作战时车长不再需要

和炮手共享主瞄准器搜索目标

当车长发现更具威胁的目标时

可以通过座位上的按钮

使炮塔转向新目标

并交由炮手瞄准及开火

这样不仅可以大幅提升M1A2搜索目标的能力

应对突然出现的高威胁性目标

也有了更快的反应速度


M1A2 SEP——M1A2第一次升级


1999年在M1A1D型

完成第二次升级之后

美军为提升M1A2

在复杂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开发了System Enhanced Package系统改进包


简单来说这个改进包

其实就是为M1A2

加装大量电脑设备

加装数字化战场系统

这套系统达到FBCB2的规格

不仅使美军所有的M1A2

可以分享战场信息

也能将战场上M1A2所收集的信息

发送到指挥单位

通过这个系统后方的指挥部

可以更准确掌握战场态势

适时调配各作战及支持单位

增强协同作战能力

提升作战效率


外观上M1A2 SEP与基础版

主要区别在于

它的车体左后侧的油箱

以及油箱加油口位置

因增设了UAAPU装甲辅助动力单元

变成了平板

所以油箱以及油箱加油口被取消


以及炮塔后部的APU

因更换了TMU体积缩小了一半


M1A2 SEP v2——M1A2第二次升级


2005年美军开始针对M1A2

进行第二次升级

主要内容包括

加装CROWS II遥控武器站

使车组人员无须伸出车外

便可以操作车载机枪

车体外挂的装甲也有提升


另外还包括换装新一代热成像系统

真彩平面显示仪、热控制等辅助系统

使M1A2 SEP v2成了

当时美军最先进的数字化坦克


这个型号最突出的外观区别

在于换装了遥控武器站

因此原本的简易机枪架子消失了


M1A2 SEP v3——M1A2第三次升级


M1A2SEP V3的首辆原型车

在2015年从工厂下线

经过1年时间的测试

M1A2的第三代提升方案

在2016年被美军采纳


这一次的升级主要是

新型弹药、额外新增的电子设备

和坦克防护,三个方面

其中新型弹药

美军为其配备了新的M829A4穿甲弹

同时还采用了

ADL弹药数据链的新技术


ADL被装在炮闩处

使用M829A4穿甲弹时

在弹底有一个与ADL连结的接口

这样的设计

可以让穿甲弹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保持匀速

穿甲能力不受环境影响


而M829A4

可谓是现役最强的穿甲弹

根据美军公开的信息显示

能够在2公里的距离上

击穿1000毫米厚的均质装甲

而且在美军的进阶测试中

它在穿透俄罗斯的“接触5”爆反装甲后

还能继续穿透780毫米均质钢装甲

基本上没有哪款坦克

能防住它的致命一击



新增的电子设备则包括

自主检查等系统

它可以迅速得知车辆发生的问题


最后防护方面

SEP v3从SEP v2的第三代贫铀装甲

升级成了更好也更重的NEA装甲

以及以色列战利品主动防御系统

这款防御系统

可以360度无死角监控战场态势

一旦发现敌方火箭弹或反坦克导弹来袭

那么雷达将会锁定来袭方向

并立即发射数枚拦截弹

将其拦截


值得一提的是

仅NEA装甲上车后

M1A2SEP V3的重量

就已经飙升至73.5吨


如果再算上战利品的话(主动防御系统)

其总重量会达到75.8吨


外观上M1A2SEP V3的区别在于

炮塔两侧的战利品主动防御系统

以及更换了新款的遥控武器站(CROWS/LP)


另外在M1A2SEPV3公开露面之后

有不少的M1A2SEP V2

也进行了更换了新款的遥控武器站

以及增设战利品主动防护系统的改装

不过由于V3不再使用贫铀装甲

因此炮塔生产编码后缀由原先的U

变成了M


M1A2 SEPv4(M1A2D)——M1A2第四次升级



2017年M1A2SEPV3开始交付

M1A2系列的第四次的升级准备工作开始


相比于SEPV3

它的改进内容包括


增加数据链

使其能发射由诺斯罗普公司研发的

可编程XM1147 120毫米智能多用途弹药

这一举措未来可以简化M1坦克使用的弹药种类

从而减轻后勤压力


其他方面则包括

配备第三代前视热成像仪

改进的激光测距仪

以及全彩色摄像传感器


这一套设备

可以帮助M1

克服诸如雨、雾、尘埃等各种不利因素

在更远距离发现敌人

可使坦克乘员更好地识别目标红外信号

并为车长提供更好的独立周视观瞄仪


另外SEP V4加装了AN/VVR-4激光警告接收器

ROSY快速烟幕系统和车载热管理系统

以及新型气象传感设备等子装备


而从以上内容不难看出

本次集中改动

都集中在内部子系统上

因此在外观上

并没有太大区别


M1A1/2 TUSK——城市生存


经过伊拉克战争后

美军发现坦克用来打城市巷战

非常好用


但由于城市巷战环境比较复杂

敌方从四面八方设来的各种反制武器

因此即便M1的防护性能再好

也难免出现损失


对此美军开发了两款巷战包

分别是TUSK I和TUSK II

其中I型是在M1系列两侧

加装M19 ARAT-I反应装甲块


以及在车顶机枪周围加装防盾

车底加装V型防地雷/IED装甲

增强抵御地雷的能力


另外炮塔顶部

车长及装填手使用的机枪

也都加装了夜视仪

并在主炮炮盾上

加装反狙击手用的M2重机枪

强化巷战火力


而TUSK II则是在I型的基础上

进一步强化防护能力

例如强化了两侧机枪周围的防盾

在车体两侧的M19 ARAT-I装甲块和炮塔两侧

再额外增加M32 ARAT-II瓦片型反应装甲

并在车尾加装摄影机与热成像仪

强化对后方监控能力


外观上这两套部件非常容易区分

TUSK I的两侧反应装甲是方形

TUSK II则是瓦片型


至此在美军服役过的M1坦克的所有型号

已经基本介绍完毕


而从一次次的升级过程看

它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标杆性的主战坦克

离不开美军在初期选择方案时

就极具前瞻性

当然也不能忽视

美国强大的科研能力、工业基础

以及从诸多战争中

积累的实战经验

这些综合因素缺一不可


那么各位朋友认为

M1系列还会出现几种改型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是大兵

我们下期视频再见

2023-11-24

20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