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解析尉迟来来汽车,全网售价如何?,

为啥说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我先去自豪一会儿

时间值得春节,蛋总来来聊聊,为啥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


第一,中国人天不怕地不怕,自立自强,从不信邪。


炎黄二帝之后,华夏族遭遇的第一场大危机就是大洪水,当然这也是人类危机。


面对大洪水,西方《圣经》的说法是,上帝看到人间罪恶很多,比较恶心,弄了一场大洪水毁灭一切,同时留了个口子,就让他眼中唯一的好人诺亚,造了一艘大船,诺亚夫妇、三个儿子及其媳妇,以及每种生物只留了雌雄一对儿,才得以存活(部分是七对)。



不过,这个故事编的不圆满,我要给差评。诺亚三个儿子和媳妇存活了,这没毛病,可是他们的孙子孙女长大跟谁结婚繁衍后代?活下来的都是诺亚的直系血亲啊!难道现代的西方人类全是乱伦的结果?这画面脑补了一下,好恶心。


其实这个难题不是一次出现了。按《圣经》的说法,上帝造了亚当和夏娃两个人,那么他们的孙子是哪儿来的?


而中国这边,首先不存在这个难题,因为女娲一下子造了很多人,所以这个故事编的明显就很圆满,我给一百分。


另外,关于大洪水的记载,则是另一种画风。那就是人与神的抗争。尧帝的时候,洪水滔天,尧派大禹的父亲鲧去治水,结果鲧采用围堵的办法,治水失败,被尧帝给杀了。


到舜帝接任的时候,他派鲧的儿子禹继续父亲的工作,禹带领人民,勤奋工作,三过家门而不入,采用疏导的办法,把洪水给治住了。


《山海经》的故事中说的是,鲧偷了天帝的一种叫息壤的宝贝,去给人类治理洪水,结果天帝怒了,把鲧给杀了,把息壤收回,治水失败。


总之,中西方两种画风,折射出价值取向的不同。西方主张敬神甚至畏神,而中国主张,天不怕地不怕,团结一致,自强不息,不屈不挠,战胜困难,失败了还要追究责任。


而这种挑战自然,挑战上天的神话故事不止一个。比如《后羿射日》,十个太阳太热了怎么办?射他!还有《精卫填海》,小精卫溺水而亡,变成了一种鸟叫精卫鸟,为了抗争,衔石头去填海。


还有《愚公移山》,大山挡住了出门的路,咋办?把山移走,我这一代干不完,还有下一代。


这几个故事都是假的,但是传递的精神内核是实实在在的,从小讲给孩子,就是要让他们记住,天不怕地不怕、自立自强、不屈不挠、战胜困难。


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入侵,尤其是日本入侵的时候,那股精神头,其实跟大禹治水的精神头是一样的。


还有,新中国的建设,从一清二白到现在世界第一大工业国,GDP第二大国,也是靠的这股精神头。


放到这几天,这种精神就体现在大家回家过年的精神头,除了中国人,没有哪个民族为了回家而拼命的。


第二,中国人浓厚的亲情味,根深蒂固的家庭观念。


比如对祖先的崇拜,对长辈的孝顺,对子女的付出,可以说是登峰造极,无以伦比。


比如春节的时候,我们老家这块儿,在除夕的下午,煮饺子之前,都要迎祖宗回家过年。家里堂屋显著位置,摆置祖宗的牌位。初五的时候,再把祖宗送走。


我以前不懂事,经常把烧香祭拜的活动统统归结于封建迷信。但是后来,我岳父帮我改变了这种看法。


他说他也不信神,更不相信有鬼。但是他敬神。他说,你看门神写的秦琼和尉迟敬德,其实是唐朝的英雄而已。还有关帝庙,供奉的其实就是关羽。人们怀念他,怀念他的忠义,怀念他的勇武。


而且,他过年的时候,对迎送祖宗这个环节尤为重视。虽然他不信神鬼,但他把这一套礼数操办的非常认真。因为他说,他是在迎送他的爸爸妈妈,他的爷爷奶奶,以及他的太爷爷太奶奶……


从那以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这种祭祀活动。我们老家那座山叫大伾山,年年都有盛大的古庙会,山上到处是庙,香火很旺。等我再次审视的时候,我发现,山上供奉的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比如禹王庙,供的是治水的大禹,吕祖祠,供奉的是吕洞宾;三丰洞,供奉的是张三丰,药王庙,供奉的是孙思邈,中军亭,纪念的是瓦岗寨的风云人物。这些所谓的神,都曾经是各个时代的弄潮儿,都是当时大名鼎鼎、叱咤风云、执牛鼻的人物。


我们老家还有个小土岗,岗上有座庙,叫做越王庙,不过纪念的不是卧薪尝胆的勾践,而是我们那儿出的一个明朝宰相王越。


因为他当宰相的时候,恩泽乡梓,对老家人非常好。老家人非常思念他,感恩他,筹钱盖庙,王越在我们那,方圆十里已经成神了。每年春节,方圆十里八村的,都要隆重出会,去岗上祭拜他。


这几年,黄帝祭祖大典、炎帝祭祖大典,以及各种祭祖、修家谱,反映了中国人对祖宗的尊敬与怀念,以及对自身身份的强烈认同。


而杰出人物的神化,更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道德高、人品好、有功德,就可以获得尊重,甚至神化。


孝亲敬长这种传统美德,也自古流传。我们为啥拼命赶回去过年,就是为了跟老人团聚。


另一方面,为啥说80后压力最大,因为80后多是独生子女,一个80后家庭,面临四个老人的养老重任。中国的养老,还主要靠儿女,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把老人送到养老院。


过年前买东西,超市收费排队的时候,前面有一个80多岁的老爷爷,精神矍铄,人多就跟他聊了几句。他说他得赶紧回去,因为他家里还有个100多岁的老娘需要他照顾,突然感觉画面好美……


中国人照顾孩子,那就更别提了。中国的经济为啥能发展这么快,中国人为啥这么拼命,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孩子。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可以输,但孩子不能输。自己啥都可以接受,但孩子必须出色。


中国的领导,要想发展新区,要想发展房地产,一个绝招就是把学区给整好了,房子肯定一售而空。


中国很多围绕孩子的产业,应用而生。从优生优育开始,到胎教、到妇产、到婴幼儿产品、到婴幼儿早教、到幼儿园、再到各种才艺培养、各种辅导班,再到各种考学,带动了一大帮经济产业。


而中国的老人,从退休开始,也基本不会闲着,会帮着带孩子,接送孩子,或者烧火做饭,总之,就是要继续为家里做贡献。


所以,中国人从骨子里,非常重视亲情,更推崇一家人团团圆圆,其乐融融,享受天伦之乐。而放到国家层面,就是追求国家的完全统一。


第三,中国人,善于居安思危,最爱防患于未然。


由于中国人靠自己,不靠神灵,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诸子百家尤其是儒家,把忧患意识刻入到了中国人的骨子里。


《礼记》中有名言:“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就是事前要有准备,没准备就会失败。就是提前应对失败的意思。


最著名的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系统阐述了忧患意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在这种思想下,忧国忧民成了知识分子或者政治家的必备要素。你不忧国忧民,政治上就不合格。典型的如杜甫,自己住在破茅草屋里,还想着怎么盖一座高楼大厦,让天下寒士都有房子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还有女中豪杰李清照,还不忘北定中原。


陆游也是,“位卑未敢忘国忧”,临死前还不忘告诉子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死后还操着国家的心。


就算是普通百姓,也充满了忧患意识。不光有“水未来前先叠坝”的俗语,还有“常将有日当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的诗句,就是说告诉人富有的时候,要像穷日子那样节约着过,别等到没有的时候再后悔。这也就是为啥中国人那么的崇尚节俭。


还有,中国人得意的时候,也不敢太飘飘然,也是一种忧患意识,因为未来也许还会有失意的时候,这也是刻在骨子里的忧患意识。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时刻要保持低调,夹起尾巴来做人,因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们在得意的时候,要保持警惕,防止乐极生悲,也是一种忧患意识的体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什么那么多吃瓜群众,都跟我一样,挣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过着房奴的时光,却发着中南海的愁?这也是一种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在作祟,本质上也是“位卑未敢忘国忧”的体现。


甚至,美国一有啥行动,吃瓜群众先紧张起来。甚至我稍微一乐观,就有吃瓜群众提醒,形势这么糟糕,你乐观个啥劲儿?还有国外有某方面稍微一领先,我们这边就如临大敌。其实都是忧患意识的体现。


还有很多人,表面上对国家政策不满,很多时候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真正有恶意的人,我想着是拿了敌对势力的工资吧,不然有谁不盼着自己的国家好。


还有人哀叹,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不一代。以前舆论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是烂掉的一代。然而这也是一种忧患意识,是一种批评,也是一种警示。


真的世风日下么?真的一代不如一代么?我看没有。公共场合比如过马路,最遵守交通规则的就是90后甚至00后了。有人对比了中国航天和美国航天,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其中的骨干力量,基本上就是朝气蓬勃80后了,90后也在及时跟上。而美国,却是一群头发花白的长者。



网上很多喷国家喷社会的喷子,就是弱国国民当久了,腰都直不起来了,不相信国家的发展,不能接受国家的强大。一方面对国家的进步视而不见,另一方面又拿着放大镜找缺点。


相反,90后00后,出生在一个比较优越的年代,见证了国力快速上升,在面对外国人和外来文化的时候,具有天然的自信。


忧患意识还影响着中国人过日子的风格。就是教育孩子也能体现出来。比如孩子稍微考差了一点儿,家长就焦虑起来,一年级就落后了,肯定上不了好初中,上不了好初中,就考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找不到好对象,找不到好对象,日子还怎么过?这孩子再不管管,以后肯定就废了!


因为七八岁的孩子少考了几分,一连串能想到几十年的事情。而且想了还会有行动,给孩子报班,买书,补课……


还有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喜欢这句话:抱最大的期望,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持最好的心态。为啥要做最坏的打算,就是要把未来的忧患考虑充分了。


还有人忧虑说,中国人的忧患意识没那么强了。看到这种忧虑,我就放心了……


第四,中国人格局大,对自己要求非常高。


中国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最初是指京城,但是到东周的时候,已经频繁使用,表示国家,但是中国与蛮、夷、戎、狄并用。


当时,古代的华夏族以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为文明中心,区分人呢,不是按照种族,而是按照礼仪和文明,未文明开化的地方通通称为蛮夷。


《礼记》这样描述蛮夷:不梳头发,还有纹身,生吃食物,穿毛皮衣服,住洞穴等等,也就是处在原始社会状态的人类族群。


久而久之,中国人的天下观就形成了。在中国人的世界里,中国人生活在中间,周边全是野蛮人。

中国有个词叫四海,也比较有意思。四海,就是对应的南蛮北狄西戎东夷。而中国对应的就是海内,海内一家、四海为家、五湖四海、四海之内皆兄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以古代皇帝动不动就说朕富有四海……


所以我们一直认为,我们的周围都是未开化之地,上面住着野蛮人。而中间文明开化的人,也就是我们自己——中国人。


所以,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眼里,世界上也就两个国家,一个中国,一个外国。所以有了很多词:古今中外、驰名中外,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


久而久之,中国人也形成了一种超然的大国心态,对自己要求很严格,那就是我们不能比外国落后,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方方面面都要追求世界第一,必须把外国比下去才能赢。


就算总量达到了,还要继续追求,追求人均水平世界第一。道理很简单,历史上你当了几千年世界第一,现在不是就是退步。


比如,客机要跟波音比,相机要跟日本比,汽车要跟德国比,泡沫剧要跟韩国比,手机要跟苹果比,航母要跟美国比,福利要跟北欧比,油价要跟中东比……


现在国家的处境,就相当于中国乒乓球队一样尴尬。中国乒乓球由于历史上的成就特别出色,所以现在国民的期望值也最高,拿了第二就是失败,就是退步。甚至比如惊险取胜都不行,还要大比分胜。搞个11:9,大家会认为,乒乓球队有危机……


不管怎样,要求高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是一件好事,虽然累一点儿,但作为一个大国,就应该有这个追求。


第五,中国人勤劳能干,中国人和中国文化都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到处开荒、到处种菜,把种地天赋玩出了花,这事儿今天就不说了。


先说生命力。历史上有很多周边民族,被我们打败了,然后他们消失了。当然还有少数周边民族,打败了我们,征服了我们,然后他们也消失了。


再说勤劳能干。为啥中国人这么勤劳能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连我们习近平主席都这么说——天上不会掉馅饼。



其实,此时此刻,我不由自主哼起了国际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国际歌诞生才100多年,而中国人几千年都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么做的。


所以,我觉得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我骄傲!下辈子我还要当中国人!

2023-11-11

202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