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汽车官方图片可用于油画印刷?,

2022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艺术为人民”美术创作作品展(1)

《中朝会师》 万今声

1959年 布面油画 113.5×220cm

作品介绍:

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作品阐述:

万今声老师是油画系第一任主任,这张宏大战争场面创作表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中朝会师时刻,在当时有着积极的宣传作用。为了表现战争的壮阔场面,万今声老师采用了全景式的构图,以极富动势的对角线构图表现了两山夹峙中的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分别从两侧向中心会合,他们拿着枪,大步朝友军的方向奔跑,并张开双臂欢迎友军,有的战士甚至急切地从雪坡上滑下,远处的中朝两军已欢呼雀跃着汇合在一起。全画中的人物动态与分布穿插,既真实生动又符合构图的协调与整体感。

虽然这种全景式的构图不以刻画人物神态的见长,但是,作者在画面中表现出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骄傲与喜悦,充满了英雄主义的气概。而画面中的中朝两国的国旗迎风飘扬,则点明了这场战斗中的联合作战的意义,以及主题中的中朝友谊的话题。这幅作品在表现主题创作上具有着新的突破和积极的探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意义,这幅作品的成就影响深远,为油画系主题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攻克锦州》(首次创作)

任梦璋

1961年 布面油画 150×310cm

作品介绍:

从1961年到1977年,任梦璋老师三画《攻克锦州》。最早的一幅要追溯到1960年,中国革命博物馆组织各地画家创作一批历史画,任梦璋受命创作辽沈战役军史画。为此,他研究军史,走访参加过辽沈战役的指战员,逐步将题材构思确定为攻克锦州。一年后,他在北京东方饭店创作完成了第一幅《攻克锦州》油画作品,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作品阐述:

油画《攻克锦州》,是一幅典型的战争场景绘画,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发扬了英雄主义的精神,用极端外化的情绪与动态,反映出我军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善战的光辉形象。

作者为了增强画面的气魄和感染力,在横向构图上尽量展开,人物整体组合如离弦之箭,最前端的左侧是先锋战士的刺刀尖。二十几个主体人物,造型讲究,各个生龙活虎。那些经过反复比较、提炼的动态和神情,既有现场的紧张性、紧迫感,又带有深刻的时代印记。右侧一组处在城墙暗影里的战士被刻画得尤为出彩,如:额头缠着绷带,怒视前方,端着刺刀躬身冲击的英俊战士;停步侧身,右手紧握手榴弹,嘴衔拉环的投弹能手等。这些战士的战术动作准确,停顿瞬间颇具美感和力度的姿态,几乎成为同类题材中的样板形象。另外,从解放军的装束上,也能反映我军的逐步壮大,那些考据严谨、刻画准确的单兵装备和武器,甚至能够经得起军事“发烧友”们的反复玩味。画面中心挥手下达命令的指挥员,仍然带有戏剧化的说明意味。他近旁的旗手和身后挺胸吹号的司号员,是画面中重要的形象符号。背景残破的城墙硝烟、硝烟笼罩下厮杀的人群及炮弹掀起的气浪,把画面的气氛引向了高潮。作品具有摧枯拉朽的震撼力量。

《自画像》 乌叔养 1962年 布面油画

作品介绍:

乌叔养老师是著名油画家,曾任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1956年,从江苏师范学院调到沈阳鲁迅美术学院任教授,对鲁迅美术学院教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关键的作用。乌老师的这张自画像通过写实绘画形式呈现出了坚定的内在精神本质,也展现出乌老师特有的绘画艺术风格。

《创业者》李泽浩 1963年 布面油画 180×360cm

作品介绍:

1992年《创业者》入选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发表在1993年《美术》杂志第一期。

作品阐述:

《创业者》画面采用的人物组合形式构图,以恢弘的平行视野、明丽的互补色彩关系,展现了新中国创业者的严肃和谐的形象。李泽浩老师在素描造型的写实基础上,把人物塑造的即准确又有强烈的现实感。人物之间的节奏互动安排,灵活丰富的表达了劳动者面对创业任务,心怀激动与坚定的心情。

《攻克锦州》(第二次创作)

任梦璋、张洪赞、李树基、广庭渤、柳青

1969年 布面油画 167×452cm

作品介绍: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作品阐述:

油画《攻克锦州》是以1948年辽沈战役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战斗——锦州攻坚战为主题而创作的一件大尺幅的作品,作品以激动人心的壮阔画卷,艺术地再现了人民解放军攻破锦州城墙的激烈场面,生动地刻画了人民解放军军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战的光辉形象,作品具有摧枯拉朽的震撼力量,是一幅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反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精品力作。

画面从战场正面近距离取景,远景中依稀可见锦州城的外围,在炮火的掩映下,已有两路大军打开突破口,浓烟之中依稀可见楼房、市区中的古塔和工厂等建筑物;而在近景中,东北野战军战士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如潮水般涌向敌人,直指锦州城。这种涌动的视觉趋向,给观者带来了强烈的即景感和代入感,同时也将历史的真实瞬间,将黑土地上英烈们不畏牺牲的战斗精神,永恒地贮存在恢弘壮阔的画面之中。(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于洋)

《生命不息,冲锋不止》

严坚、何孔德

1969年 水粉画 62.2×88.9cm

作品介绍: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作品阐述:

严坚、何孔德以中苏边境冲突为题创作的水粉画《生命不息,冲锋不止》是一幅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的作品。画面中持枪英勇的战士以1969年珍宝岛之战“十大战斗英雄”于庆阳为原型,体现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的英雄形象。

《毛主席和白求恩大夫》

许荣初、赵大钧、袁耀锷

1970年 布面油画

作品介绍:

1970年创作的《毛主席和白求恩大夫》是国家命题而作,参加全国《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三十五周年作品展》,白求恩纪念馆收藏。

作品阐述:

《毛主席和白求恩大夫》描绘的场景就是1938年在延安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和白求恩同志亲切会见。画面描绘了毛主席与白求恩同志亲切会见的情景,毛主席面带笑容,比划着手势,在向白求恩同志讲话。主席开朗而愉快的面容,予人以对革命具有无比坚定乐观的信心的强烈印象。

《战友》

许宝中、李泽浩

1976年 布面油画 116×198cm

作品介绍:

《战友》创作于1976年,该作品现收藏在中国美术馆。当时,《战友》一经展出,立刻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几乎所有主流媒体都刊登了作品并作了相应的报道,《战友》是建国后同年内官方印刷发行量最大的油画作品。

作品阐述:

这是一幅上个世纪后半叶广为中国人熟知的经典佳作,是以毛泽东、杨开慧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的历史画,并以他们早年在长沙从事革命活动为背景。

天上乌云翻滚,江中百舸争流,苍茫中的湘江,橘子洲头和船舶都笼罩在压抑沉闷的气氛中,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毛泽东和杨开慧同志在这样黑暗的环境下,却昂首挺胸,迈步向前,去宣传马列主义真理,去发动广大工农群众起来同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眉头微皱,眼睛坚毅地凝视着远方,任何艰险也无法阻挡他们争取革命解放的决心。画面采用灰色作为全画的主色调,突出表现了早年在长沙,毛泽东和杨开慧在白色恐怖下从事革命活动的艰难。画家用深沉、凝练的笔触准确地刻画出了两个充满革命激情的年轻人坚毅的身影。画家李泽浩和许宝中,经过十几个昼夜的连续奋战,创作完成油画《战友》。

《队日》

祝福新、周玉玮

1977年 宣传画 74.5×92cm

作品介绍:

刊登于1978年第3期《连环画报》,封面上的主题人物为雷锋,作品参加全国美展和建军50周年美展。入选《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

作品阐述:

雷锋生前是抚顺市人大代表,也是该市少年先锋队校外辅导员。画家精心构筑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环境,金色的秋天,金色的白桦林,金色年华的少先队员们在林间雀跃。雷锋系着鲜红的领巾,面对着我们微笑,手中拿着毛主席著作《为人民服务》,表明他时刻不忘毛主席的教导,关心少先队员的成长。画面色彩绚烂、饱满,富于感染力。

《亲切的关怀-毛主席接见科学家钱学森、李四光》

孙文超、章德甫

1977年 布面油画 163×205cm

作品介绍:

1977年油画《亲切的关怀-毛主席接见科学家钱学森、李四光》参加全国美展,并引起全国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刊载了这幅作品,是美展唯一在全国各大报纸及杂志转载并印单幅发行的作品。

作品阐述:

画面为毛主席与科学家钱学森、李四光会面场景,通过写实描绘出主席的亲切关怀和人物之间自然的真实感。在构图上,人物平衡与空间前后安排恰到好处,使画面充满空间深度和稳定感,对主席的刻画更是表现出那种自然的情感流露。这幅作品在当时充分体现了鲁美油画的扎实功底。

2023-11-10

202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