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新能源车在碰撞测试中表现最好?,

天花板级的新能源汽车安全,到底是什么样的?

安全是1,其它都是后面的0。

相信这是任何一个普通汽车消费者,对于安全最朴素的认知。从燃油车时代关注车身用料和结构的被动安全,到电子技术上车后关注智能化的主动安全,再到今天新能源汽车普及之后开始对电池安全格外重视。

为什么?因为消费者在各类媒体平台上能看到大量关于新能源车碰撞后电池着火乃至爆炸的新闻,同时也能看到一些事故后车体受损严重但电池不燃不爆的新能源车案例。毫无疑问,在看到极具冲击力的画面时,后者会在安全层面给这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大幅加分。

虽然我们并不会鼓励消费者以这种相对极端的方式,去判断一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安全,但这恰恰证明电池安全的复杂性远超普通消费者的想象。消费者在大多数时候只能从片面且非常规的角度,去了解电池安全的冰山一角。

此时,行业需要给消费者正名,电池安全是一项事关电芯、电池包、底盘结构、车身结构、控制管理系统、云监控等多方面的体系工程,是一家车企架构造车实力与体系实力的直接体现,是必须要以时间和经验沉淀才能做好的事情。

这层窗户纸,吉利率先捅破了。在吉利银河系列正式发布后,其专属的电池安全技术神盾电池安全系统随之浮出水面。

不同于有些厂家仅仅用针刺电池,或是其它对电池包的冲击试验后没有起火,就说自己的电池很安全,吉利则是用针对电池包的四大安全测试和针对整车级的四大安全测试,以测试项目的全面性、远超国标的严苛性、与真实用车场景的一致性,去告诉消费者,什么才是电池安全的真正含义,什么才是对消费者真正有价值的电池安全。

这套涵盖基础安全、整车安全、智能安全、健康安全四大标准的神盾电池安全系统,正是吉利汽车体系力造车的重要体现。

今年7月,凭借对新能源汽车全方位的安全保障能力,吉利荣获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颁发的行业首张“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成为国内首家完成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车企,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吉利方案。

如果要问传统大厂去造新能源车,对新势力最大的壁垒是什么?这种体系实力一定是最根本的。

针刺不爆=电池安全?这是个认知误区!

优秀的电池安全,不是靠堆料堆出来的,不是靠测试验证出来的,更不是靠营销吹出来的,而是依据严格标准正向开发之下的必然结果。

这是神盾电池安全系统体系实力最核心的体现,也是神盾电池安全系统能够引领行业最重要的门槛。

很多车企对于电池安全开发的模式,是试验验证式,即通过做试验发现问题,再针对性重新加强防护。但吉利的神盾安全系统与之完全不同,它是采用全正向体系开发模式,在最初设计时,就全面考虑到电池本身和作为整车部件时,在使用过程中的场景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且作为需求输入到各个环节的用料、工艺、结构中,然后通过正向设计的能力,去达到所需的标准。

不同于靠测试结果反向“打补丁”的开发流程,吉利神盾电池安全系统毫无疑问是更加科学的电池安全开发模式,达到的标准显然会更高,也是对用户最有价值的安全。

所以,这就不奇怪,为什么神盾电池安全系统既可以在针刺、海水腐蚀浸泡、三面跌落重击、外部火烧等四项严苛的电池试验中,取得优于行业、远超国标的成绩,又可以在行业中首创整车级中高速底部碰撞测试,在整车车速40km/h正向刮底、整车车速7km/h后向刮底、整车20km/h负坎冲击、整车托底四大整车级试验中做到无损伤。

因为吉利已经把所有的电池安全开发工作都做在了前面,所有的电池安全测试,对于神盾电池安全系统而言,就像是考试前已经把知识点都背得滚瓜烂熟,所有都已经在掌握之中。只有这样,才能重新定义电池安全更加全面的新标准,彻底解决用户对于真实用车场景下电池安全的担忧。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吉利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这就是吉利架构造车理念在电池安全领域的一次映射。

围绕电池系统的开发,吉利不仅形成了聚焦三电安全的电池安全实验室、电磁辐射安全实验室、整车安全实验室,同时还将吉利星睿智算中心的算力接入,在开发过程中就已经过72万公里的虚拟道路耐久测试和超过12,000次的全场景虚拟碰撞试验。

从吉利进入全面架构体系造车时代开始,这种从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高规格标准定义、可拓展性与前瞻性,并且充分融入智能制造体系的理念,就刻在了吉利的骨子里。如今,这件事情只是在电池安全的开发上复现了而已。

抛开整车谈电池安全,对消费者没有意义

对于新能源车的消费者而言,买到的终究是一辆车而不是一块电池。任何电池安全,最终都是要落实到整车安全上。换句话说,如果只是给消费者做电池包的测试试验,哪怕破坏性再强、哪怕再吸引眼球,它对消费者的实际意义,都是十分有限的。

但是,做电池包的整车级测试,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根据中汽中心CIDAS(中国交通事故深度研究)的统计数据,新能源汽车因碰撞导致的起火事故案例中,由底部磕碰造成的比例在七成左右。而其中,撞击低矮障碍物、底部路面刮蹭及托举障碍物的案例占比在八成。翻译成白话就是,新能源电池因为电池包位于车身低点,最怕的就是“托底碰撞”。

为此,吉利在行业中首创包括正向刮底、后向刮底、托底在内的底部碰撞防护设计及验证,而且考虑到中国城乡交通路面的实际情况,吉利还将整车负坎冲击试验纳入到企业标准,在行业中这是唯一的。而搭载e-CMA架构+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的吉利银河L7,更是行业中首个做到40km/h整车正向刮底、20km/h整车负坎冲击都无损伤的电混车,彻底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因为“托底碰撞”而导致电池损伤的隐患。

这里考验的,就绝不仅仅是电池本身的安全,更有整车架构对于电池包的结构防护。而吉利银河L7对电池包采用了可以提升整体模态2倍以上的田字格框架+PHEV中最多的17个固定点,大幅提升电池包与车身结构一体化程度,再加上电池包的前置防护梁、接插件与接头的防护板以及电池本体的1.5mm 1180DP高强度板,三重防护可以对底部碰撞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

这些整车架构层面的安全防护,所体现的恰恰就是一家拥有世界级架构车企的体系实力,是众多成立时间尚短、正向开发能力仍在建立中的新势力们所欠缺的。整车级电池安全的领先,就是吉利架构实力领先的一项表征。

而作为吉利银河首款车型,吉利银河L7就是要用远超行业基准的整车级电池安全,在中国基盘最大的主流家用市场,解决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电池安全的痛点与疑虑,刷新消费者对于电池安全标准的认知,在用户心目中烙下“最安全”的印记,进而打破新能源汽车在主流家用车市场替代燃油车的最后一层坚冰。

从结果来看,吉利银河L7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正式上市仅第二个月,吉利银河L7即实现了销量破万辆、累计销量近两万辆的优异成绩。这其中,超越预期的极致电池安全,毫无疑问是打动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关乎安全的事情,无论怎么重视、无论做到什么程度,都不过分。吉利用刷新行业标准的做法,去引导用户正确认知电池安全,对消费者负责,对行业发展也有巨大的价值。

写在最后

十年前,当中国新能源汽车刚刚起步时,用户对动力电池关心的问题是“能跑多远”、“能不能便宜一些”。十年后,当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稳定在30%以上时,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若干焦虑正在被一一化解,购车成本、续航里程、充电时间,这些都已经不是阻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要素。但是唯独电池安全,仍然是新能源汽车潜在用户存疑之处。

所以,谁能从根本上解决电池安全问题,谁就有可能转化更多的新能源潜在摇摆用户,成为新能源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的引领者。

这也就是吉利如此重视电池安全,并将其作为新能源汽车开发中核心环节的原因。真正看过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的一系列电池包和整车级测试,并且深入了解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开发背后的理念、流程、技术实力后,我们知道这是真正从新能源用户需求出发,解决新能源用户痛点的系统,也是吉利体系化造车的又一个典型案例。

我们也可以大胆做出判断。当吉利银河L7及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已经对同级别的电池安全立了标,广大的主流家用消费者会更加了解电池安全这一晦涩复杂领域的真实情况,从而引导新能源汽车向着有序、透明、积极的方向发展。而在整个行业向好的过程中,吉利银河也自然会享受到属于引领者的红利。

2023-11-10

202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