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高端汽车品牌中的顶级代表?,中高端汽车指什么车

唐朝正三品官,属绝顶级大佬,那正一品和二品又是什么样的存在?

前言

提起唐朝,我们总会想起盛世景象和飞盖流丹的繁荣盛况。能让唐朝达到鼎盛的关键,正是一群忠心耿耿、理政有方的宰相大臣。

然而,你知道这些大臣的官职等级是多少吗?正三品,不高不低,正好在唐朝三千石以上的官员中居于中间。那更高的一、二品官员又是何等人物?他们是否手握大权,主宰朝政?且听今日一梳理,揭开唐朝官员的等级之谜。

一、唐朝九品官中的分水岭

我国古代官员等级之分,始于汉武帝时期。汉朝规定,三公九卿为一品,郡守为二品,太守为三品,相当于后世的宰相、大臣和州长级别。隋炀帝又进一步细化官员等级,形成了后世沿用的九品中正系统。

这一等级体系在唐朝得到长期沿用和完善。按照品级高低,唐朝官员可分为一品至九品。每一品级下又有正、从之分,正品高于从品。四品以下还增加了上、下之分,共计三十级。

这三十级之外,还设有一个特殊的“流外”级别,专门对某些功勋卓著的武将进行表彰,流外也按九等再细分。可以说,唐朝的官员等级体系已经发展到了极为精细和严密的地步。

在这个等级体系中,正三品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历史上,正三品以下的官员要升任更高级别是非常不容易的。唐太宗时期设立的“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个规定,直接卡死了三品官员往上的升迁之路。

为何正三品如此重要?这得从唐朝的中央政府谈起。实际上,正三品官员就是掌握实权的宰相级大员。

唐朝沿袭了西汉以来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其中,中书省发号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门下省管理内廷。三省的最高长官在朝中地位崇高,无疑是宰相之位。

为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唐太宗采取了集体领导的办法,大幅增加三省官员人数,相互制衡。然而,这些共同执政的宰相,其官职等级依然只在正三品。比如,中书令和同中书门下三品都是正三品;尚书省的左右仆射是从二品,副官如尚书左丞是四品。

可见,正三品在唐朝已成为了极高的官阶。这些正三品官员便是真正统领朝政、指点江山的实权派大臣。他们左右朝纲,功不可没。正是他们的智慧与忠诚造就了盛世局面。

为进一步理解正三品官员的政治地位,我们不妨看一看历史上几位典型的例子。

唐太宗时期,魏徵和长孙无忌同为正三品中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共同主政,被称为“二宰相”。他们辅佐唐太宗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奠定了唐朝基业。

魏徵出生门阀之家,长于文辞,太宗深重其才。他参与制定科举制度,并创建翰林院,招揽人才,使唐朝士风日益振兴。长孙无忌则以仁厚著称,善于顺应民意,维护太宗与民众感情。二人各领风骚,使唐政清明。

再如,褚遂良和宇文士及也是正三品宰相。褚遂良谨慎持重,有“褚九思”之称;宇文士及则公正严明,深得唐高宗器重。在高宗在位时期,他们共同主持朝政十余年,唐国因而政通人和、国富民安。

显然,正三品官员既是唐朝极高级别的宰相官,又实际掌握着政务决策大权,可谓权倾天下。正是他们的政绩彰显了正三品之重,也成就了盛世太平。

二、虚设的一、二品与天策上将

既然正三品已是如此顶级的官职,那么一、二品又会是何等的地位?他们必定高高在上,威风八面吧。

其实不然,这些更高级的官职,大多是虚设的。

首先,一、二品里不乏皇室亲王、郡王、公主等世袭性荣誉头衔。他们靠着皇族血统得到荣宠,但不参政,也无实权。

以亲王为例,唐高宗的亲兄李泰封临海郡王,官至正一品;高宗第四子李佋为岐王,二品。他们仅因皇亲国戚而得此荣誉,并不掌权。

另一方面,像太子太师、太子太傅这样的文职,其实也属于虚设性质,主要是表示身份地位,不过问朝政。太子三师中的太傅是正一品,三少是从二品。

历史上,太宗的太子李承乾有左右庶子各一人,正是担任太子三师;武则天的太子李显也有薛稷任太子少师。这些官职只是照应太子教育之需,并无实权。

再者,开国公、上柱国等头衔也多是对有功的武将进行荣誉封赏,不掌实权。上柱国是最高纪念性勋衔,秦叔宝之类的重臣因军功而得到此封号。

以秦叔宝为例,他跟随李世民击败王世充有功,后又率军平定薛举薛仁杲之乱,立下汗马功劳。李世民为嘉奖他的军功,特授其上柱国的荣衔。秦叔宝虽然只是一介武将,但也可与文官宰相抗衡。然而,这终究只是一种荣誉,秦叔宝并不直接参与朝政。

可见,一、二品中的文武官员,或是靠血统得志,或是纯粹荣誉,并不真正参与朝政,也无决策权。设立这些虚衔,也是为了不给他们过多的实权,免生威胁。

当然,也有极少数例外。比如李世民在还是秦王时,就得到过父亲李渊的嘉奖,被封为“天策上将”。这个军职不仅级别最高,还兼有文职性质,在朝中可说是万众瞩目、权倾朝野了。

当时,秦王李世民以骁勇善战闻名。618年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授予李世民天策上将之位,不仅军权在握,还可过问朝政。此举实际上是李渊明确其继承人地位的表态。天策上将无疑成为日后登基在望的标志。

在文武百官环伺朝堂之中,天策上将李世民恣意来去,一览众山小。此时的他已是权倾朝野、无人可及的存在。后人感叹,天策上将之位,当真是独一无二、举世罕见啊。

三、实权仍掌握在正三品手中

综上所述,唐朝的一、二品官员,无论文武,大多是具有荣誉性而非实权性的虚衔。真正能决策朝政、左右国运的,还是掌握各部门实权的正三品宰相级大员。

这也正印证了唐太宗实行的集权与委权相结合的策略。他既不轻易让一人独揽大权,又不会让皇权流失。虚设的一、二品,恰为皇权保驾护航。

唐太宗以“顾大局,量才用人”著称。他深知皇帝要稳定统治,必须建立系统完备的官僚机构,同时又要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于一人。

因此,他采取了明确分工、相互制约的策略。三省官员需要集思广益以完善政策,也要互相监督。太宗既留心朝政,又委权予下。他不轻易设立高于正三品的官职,也无意让一人独揽大权。

与此同时,他也看重皇权的维护。一、二品多是虚设性质,既可表示恩宠,又不至于分权旁落。太宗运筹帷幄之中,将权力分散而又集中于皇帝一身,可谓深谋远虑。

当然,唐太宗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也会临时起意,突发奇想。比如当年封赏李世民天策上将,实则有违常理,也是权力过于集中的表现。然而他很快意识到权力过于集中致祸,遂采取委权等措施加以纠正。

可见,唐太宗对权力的思考和运用十分精妙。也正因如此,唐朝的君主专制制度才得以巩固和发展。太宗让宰相治国,自己则不越俎代庖。在维护皇权的同时,他也给予臣子施展抱负的舞台,使唐代成为君主与士大夫合力治理的“双轨制”时代。

四、皇权于法,臣心为国

想来,正是唐太宗明智的人事安排,才为盛唐奠定了基石。无数忠心耿耿的正三品宰相,恪守职守,建立起鼎盛的唐朝。而那些虚衔中的一、二品,也在皇帝的策略中各得其所,为唐代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不过,唐朝的成功当然不仅仅源于皇帝个人的智慧,更在于整个时代风气的激荡与合力。

首先,唐初之世,仁政施行,明君和衷共济之风已成。太宗承先启后,深得民心。宰臣忠义,上下一心,于是大业兴焉。

其次,唐代士大夫翰墨丰逸,志存高远,不仅忠心报国,也励志经世。正三品宰相之位,不仅权重而且艰巨。能登此官职者,必是过人之才,有江海之量,志不在官,乐以成人。

再者,正三品以下的官员辈出英才。唐代选官渠道畅通,清流激奔。太宗不唯宰相贤,也见贤于众。英俊才智者,不拘一格皆可抜擢。正三品以才授官,下可导上。可以说唐代乃全国上下英雄辈出之世。

最后,唐初制度逐步成熟完善,有法可依。太宗运用法治思想和理念,以法制约人民和官员。皇权在法理下得以彰显和行使。法自上达,下皆服膺。是以贤能得封,奸佞难行,国家治理井井有条。

综上可见,盛世唐朝的辉煌,实乃君臣和睦、士风鼎盛、制度严密、法治精准的集中体现。正三品宰相在皇权的指引下建功立业;虚设的一二品也各得其所,均有贡献。唐代之所以成为鼎盛时期,实因国运、时运、法治之和谐运转与合力。唐盛世之基,实固若金汤。

结语

唐代官阶看似复杂,其实讲究天衣无缝的严密体系。但君上明哲保身,超脱布局;宰臣忠良无私,辅佐圣明。正是君臣合德,匡扶社稷,唐盛世得以铸就。这对于我们学习唐代用人之道,也提供了深刻借鉴。

2023-11-09

202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