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北京跑滴滴租车更方便?,

没有人比北京司机更懂人生


据说在北京开网约车的只有两种人:创业失败的,和生意破产的。


这还是一位滴滴司机告诉我的。


刚上车我俩没交流,直到司机大哥开始打电话,和电话另一头说生意做不下去了,能不能帮忙把场地转租一下。


我没忍住,就打听大哥做的是什么生意。


他说自己在北京有两个养生会所,燕郊一个新街口一个,去年六月开业,全赔了。


我说你生意这么大还出来跑滴滴?我不信。大哥直接报了一个店名让我在大众点评上搜,我搜了一下,真有,真停业了。


大哥还把底下的号码背了一遍,说你现在打电话,就是我这个手机。


因为疫情,加上刚来北京不熟悉,全赔光了。现在开网约车,车还是借兄弟的,能赚点就赚点。


再往前呢?我没忍住问了一句。


“之前都在广东,做不锈钢,06 年入行,一直干到疫情前,好的时候一个月赚八九十万。


后来受疫情影响,再加上广东限电,彻底干不下去了。”


末了就说了上面那句,开网约车的只有两种人,创业失败的,和生意破产的。


我又问这俩有啥区别吗?


大哥说创业是初期,没见过大钱,赔了刺激不大。


但是破产不一样,破产是你见过钱,从顶峰掉下来,从前一个月一万六房租,现在住三千的合租房,能受得了吗?


听着我都跟着难受,结果大哥反过来安慰我:


“还是你们好,好好念书,一个月赚一两万,疫情也没多大影响。


哪像我们,大起大落,现在混得球也不是。


也没办法,也看开了,还有钱赚就行了。”


我试图安慰大哥,也没安慰到点子上。


我说滴滴也挺好,时间自由,想不干就不干了,大哥笑而不语。


我说这两年特别流行反脆弱这个概念,就是不要太迷信稳定的意思,别看我们今天在上班,以后干啥也说不准。


还没解释完,我家就到了。大哥说妹妹你太年轻了,我看你学习挺好的,听我的实在不行进体制,稳定比啥都强。


说罢扬长而去。


我回家又重读了一遍塔勒布的《反脆弱》,塔老师在书里兴致勃勃地说出租车司机的工作其实比银行职员更稳定,他讲了一个小故事:


约翰和乔治是双胞胎兄弟,约翰在世界 500 强银行工作,而乔治是一名出租车司机。


约翰拥有一份完全可预测的收入,享有各种福利和一个月的带薪年假:“我喜欢这份稳定的工作,它让我拥有了稳定的收入。”


而乔治呢,收入极不稳定。运气好的日子,他能赚几百英镑。运气差的日子,他甚至赚不回油钱。但一年平均下来,他的收入实际与约翰相差无几。但乔治总是抱怨:“我工作不好,没有约翰稳定。”


1998年,金融危机爆发,工作稳定的约翰一下失了业。50多岁的他只好四处找工作,但没想到却四处碰壁:“在银行工作的那20多年里,我学会的只是简单的人事安排工作,这种简单能力很难派上其他用场。”


失了业,面对高额房贷,约翰急得跺脚:“我该怎么办啊?”


而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乔治来说几乎毫无影响:“我照样开我的车,赚我的那点钱。”


塔勒布在分析这样的大量案例后,得出结论:越稳定的越脆弱。


“你的工作越是稳定,你对组织越是依赖,那你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弱。”


但塔老师千算万算可能没想到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在北京有许多人是租车跑滴滴的,一个带京牌的车,一个月的租金就是 5500 。


我有天晚上 12 点打车,上车就听见师傅在那儿算,这单拉完是三百,还差两百。


他给自己定了 KPI ,每天一定要拉到 500 块钱才能回家,这样勉强月入过万。


塔老师可能也没想到,风险这玩意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失业后的银行职员约翰也会转头去开滴滴,乔治的竞争对手会变多。


而能打得起的车的约翰们越来越少,最后乔治的收入其实也变少了。


知乎有个问题:2021 年失业的人真的很多吗?他们都去哪里了?


有个答主反问了一句话:你有没有感觉女性外卖员突然变多了?


其实不光女外卖员是,女网约车司机也是。


最近在北京打车,都是秒接单。五单里至少能遇到一个女司机,大部分是是晚上,40 多岁出来拉活。


我和大姐也搭话:姐姐你专职做这个的吗?我看你开挺好的。


大姐说哪能啊,要不是缺钱谁干这个。


没有说塔老师坏话的意思,毕竟塔老师对《反脆弱》的定义就是中年男子随笔。


但我觉得论及不确定性还是王菲言简意赅,人《红豆》里都唱了,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其实也不光这两年,人生就是起起伏伏的,往前二十年是,往后二十年可能也是。


我把开头大哥的故事发到朋友圈,我朋友@einstain讲了一个更有意思的故事。


她也是打车遇到一个大哥,一上车就和她讲之前都是别人给他开车:


自己 500 块白手起家生意最好的时候有两亿身家,2008 年奥运会的眼镜 80% 都是他们厂制作的,一年毛利 9000 万。


一顿猛吹,最后下车结账——发现大哥多收了她 30 块钱。


远在广州的苏老师还做了个补充,说这两年不光失业的在开滴滴,投资失败的也在开。


他遇到一个证券投资失败的滴滴司机,随便聊了几句基金。


司机很兴奋地问,你是不是也是搞证券的,他觉得特别突兀,哭笑不得。后来远远看到一辆路政的执法车,司机紧张兮兮地迅速报了自己的姓名,说万一被查到了,就说是相互认识的朋友。


后来平安驶过路口,司机才说因为炒股失败,来开网约车养家糊口,急急忙忙的还没有办好证件,很怕扣车。


苏老师最后总结,“当时觉得这个人有点神经质,事后想起来,又有一点点心酸。”


我想起去年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说过一句话特别好,没有人能预测未来,我们能确定的只有当下的位置。


回到前面,和大哥的那场对话真的蛮伤感的。


我没告诉他我也没班上,姑且算个小小小老板,坏的时候也是一毛钱都没有。


我也没和他说,虽然我年轻,我也总有许多觉得自己选错路的时候、总有许多觉得自己从此抓不住未来的时候。


哪怕理解了不确定性,人也总是贪心的,总想在不确定性里找到一个确定的答案。


从 8 月到 11 月我状态一直很差,10 月份一个我很敬重的前辈介绍了我一份工作,让我去上海面试。


我真去了,自我介绍说是写公众号的,还可以,对方的反应是:


别做了,人得随着周期走,您早放弃早快乐。现在70%的广告都投给了抖音,你这样没奔头。


我就崩溃了,回来和我妈说哎呀我是不是走错路了,早知道就学理(然后去学码)了,早知道就学金融了,早知道就真的提前一步去考公务员了,我是不是做了错误的决定呢。


我妈说人生本来就是看一步走一步的,你也不知道怎么走,总有走错的。


但是你还得走,得硬着头皮往下走。


我妈说当年她第一份工作是供销社售货员,本以为是铁饭碗,结果没干两年就下岗了,真失业。


失业后她还去当过装卸工,别人一天赚十块钱,她就愿意多搬一点,干到天黑赚十五,然后开过幼儿园,最后做生意,开始连门面都没有,就是干过来了,后来都有了。


哇,那是我今年听过最震撼人心的演讲,居然来自我妈。


生活轨迹会被意外打断,但生活不会的。


霍华德马克斯说完未来不可预测后,又补充了一句:但我们可以应对。


“换位思考,如果影响最大,最严重的事情都是无法预测的,我们如何为他们做准备?


我们可以做的是,认识到这是无法避免的,让我们的组合保持警惕度。


特别是当经济发展和投资者行为开始变得更加脆弱的时候。”


关于滴滴司机,后来我的朋友宋志给我讲了一个很浪漫的故事,他打滴滴时打到了他爸:


“打车遇到我爸,家里做实体生意,跟环保挂点边,北京环保严查就把工厂转去了燕郊那边。


有一次从北京朝阳回爸妈那里,打了一辆滴滴,打电话的时候没听出来,那个时候都带着口罩,后来上了车有点累直接我就睡了。


等我醒了,我发现车没有停在小区门口,停在了我家小区楼下的车位。


我爸正在车外抽着烟,然后我下车,我爸就呵呵笑,一直笑,我也笑了。


回家什么也没有说。


现在家里的生意不做了,老爸在一家外资工厂做高管。


面对种种不确定性,人有自动的解法。每个大起大落的司机,每个觉得自己走错了路,遭受了挫败的中年人、青年人,也仍旧在坚持着最小单位的英雄主义。


古典一点,我们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说车到山前必有路。


现代一点,我们选择相信,只要不放弃,早晚有奔头。


「作者」樊小书

2023-11-03

20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