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驾驶汽车报价贵不贵?,中国自动驾驶汽车报价合理吗

原创 小鹏要给滴滴造车,几十万的车就能自动驾驶的时代即将到来

一大早,小鹏和滴滴就发布了一个重磅消息。

根据小鹏汽车发布的公告,小鹏汽车将以其3.25%的自有股份(最高约58亿港元)收购智能汽车公司滴滴出行。



接手别人的事情后,小鹏汽车将在原代号“MONA”项目的基础上,开发一款耗资约15万元的A级有轨电车。

之后,小鹏汽车将把福耀架构、XNGP智能控制系统等特色技术融入MONA。

MONA预计2024年量产,两家公司将合作在B端和C端销售,B端自然会作为滴滴的网约车服务运营,C端则尚未确定销售渠道。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款新车将不会使用现有的小鹏汽车标志,而是将成为第二个小鹏汽车品牌。姑且称之为小鹏青春版吧。

这是非常合理的。小鹏车主至少可以确定自己的车没有被用作在线呼叫服务。

想想蔚来搞了这么久的第二个阿尔卑斯品牌和第三个萤火虫品牌,目前还没有什么重大消息。现在,小鹏已经领先了!

不过,前述小鹏汽车与滴滴的合作是建立在双方对赌协议之上的:新车型必须量产,并在滴滴平台连续两年交付10万辆;1万辆,滴滴在小鹏汽车的持股比例或增至5%。

也就是说,通过这笔交易,小鹏汽车获得了20万辆的订单。

其实整个合作过程非常简单。说白了,滴滴中途就不再造车了,然后小鹏介入收购了。现在小鹏造车,滴滴也继续在其他方面支持她。

滴滴在经历了漫长的造车过程后,最终决定放弃。

早在2018年,滴滴就与理想公司洽谈合作造车事宜,两人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准备干一番大事。但次年,理想就获得了美团的战略投资,而由于美团也在做业务,理想就不得不放弃与滴滴的合作。

当时,滴滴也在与比亚迪眉来眼去。2020年,两家公司还将生产汽车。你可能在网上看到过这款带有比亚迪标志的D1。这是滴滴首款专门适配在线驾驶的车型。



然而,D1的销量却未能起飞。第一年售出超过10,000台,但第二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不足1,000台。此后,滴滴与比亚迪的合作也结束了。

后来,迪迪就自己做了。我认为其中有两个原因。

首先,滴滴与车企的合作相当被动。有媒体报道称,“D1车辆的平台和生产均归比亚迪所有,滴滴在供应链上几乎没有发言权”。

此外,车企也开始发展网约车业务。长安、一汽、东风、吉利、上汽等各大厂商均推出了T3出行、曹操出行、向岛出行等出租车服务平台。甚至比亚迪也对创建在线叫车服务感兴趣。

2021年5月,比亚迪获得《网约出租车运输证》系列行政许可。



当他看到这些人来找工作时,他不能坐以待毙,所以他决定造一辆车。滴滴汽车的达芬奇项目自此便产生了。

2021年3月,滴滴宣布达芬奇团队规模达到1700人,滴滴将宣布2023年年中生产该车的计划。

于是,达芬奇的消息传开了,现在整个团队即将归小鹏麾下。

谈到滴滴为何不再造车,宁哥认为,造车资质肯定是第一个问题。

过去,滴滴仍然可以找到有资质的工厂代工生产汽车。据透露,奇瑞、海马和国机是滴滴的整车厂。但后来整车厂的路被堵住了,新政策要求两家整车厂都必须具备造车资质。

你看,连百度都达不到资格,只能把原来的吉都汽车改成吉利的吉悦汽车。



今年汽车行业的价格战势不可挡,促使滴滴直接说服滴滴退出。

更不用说汽车造价极其昂贵,利润也越来越低。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汽车行业利润率为4.9%,利润率为5.7%,为5年来最低。

滴滴可能看到旁边准备花1000亿元的雷军,觉得还是放弃比较好。小鹏恰好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合作伙伴。

可以说,小鹏对网约车市场觊觎已久。2019年,小鹏推出“有朋出行”平台,试水网约车业务。



小鹏汽车首款汽车G3凭借网约车订单的拉动,月销量突破万元。

至于它的另一款售价超过10万元的车型P5,外界普遍认为这款车最初是为了在线驾驶而设计的。只是因为旅游业没有起飞,加上激光雷达,成为C端产品。

这种说法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有说法称P5看起来有点像网约车。。。



但我们不必再担心这个了。今天的消息证实,小鹏汽车将重塑在线驾驶。

当然,小鹏并没有因为脑袋突然一热就下定决心。在媒体沟通会上,何小鹏阐述了他们的想法,相信这也是让小鹏迈出这一步的主要因素:

两年前,我曾提到,由于价格问题,没有一家车企能够推出15万元级别有竞争力的全自动驾驶汽车。但现在我们全过程致力于技术创新和降低成本,我的观点现在发生了变化。

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清晰的可实现路径和时间表,让我们有信心将全自动驾驶汽车推向15万级主流纯电动汽车,支持智能化的普及。

一直以来,智家都是小鹏最大的标签。小鹏打造的XNGP无疑是中国智能驾驶的第一水平。

现在,小鹏汽车将在15万级车上标配XNGP,并以智能转向作为该价位车型的主要卖点。

仔细想想也是有道理的。网约车司机每天花十多个小时转动方向盘。他们实际上是需要智能驾驶来尽可能减轻驾驶负担的人。

依靠B端的规模效应和收集的大量真实数据,小鹏汽车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并支持智能驾驶系统的迭代,将其扩展到数十万的主流车型。



当然,其他汽车制造商也有同样的规划。

特斯拉将在墨西哥新工厂生产的新车是一款售价超过10万元的车型(或许被称为Model2)。这款车还将采用与其他车型相同的智能转向系统。

比亚迪也加入了智能驾驶的研发大军。据《 晚点 AUTO 》报道,比亚迪计划从20万级的新海狮开始,通过自主研发逐步将智能驾驶普及到更便宜的车型上。

车内还有大疆团队打造的智能驾驶系统,在10万元的宝骏车上量产。



我们不会评论何小鹏是不是蛋糕,但是这个出发点一定是好的。

此外,在VAM协议中,滴滴平台将连续两年向小鹏汽车提供每年至少10万辆汽车的订单。如果有人有下限,任何人都乐意换这份工作。

在颈哥看来,小鹏的这波操作或许意味着公众对智能管理系统认知的临界点即将到来。以前让厂家吹嘘NOA,大家买车只会认为与我无关,绝对不会买Max版本。

不是我不喜欢,只是太贵了。每个人都无法接受花4万到5万元再购买一个智能控制系统。

不过,从今年推出的车型来看,智能驾驶系统的成本正在下降。搭载XNGPMax的小鹏G6仅比普通版贵2万。小鹏汽车高管此前透露,Max占G6订单的70%以上。

而如果这些成本能够继续降低,数十万辆汽车将为你提供完整的智能驾驶系统。我想,志嘉进弯弯家里的那一天,可能会比我们想象的要早一些。作者:Daydream编辑:NeckRightTwist&FaceThread

图片来源:

小鹏官方网站

36氪,集中解析|程维失信,滴滴造车,新故事值得期待

21世纪经济报道,何小鹏网约车欺负,记者错过

晚期的AUTO,汽车上的先进辅助转向,在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之间


仅在头条号发布,其他平台均为搬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欢迎转发!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论!

2023-10-27

20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