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汽车少钱?对维修保养成本有何影响?,

从汽车工业看,中国崛起对日德及世界工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一、2023年,中国大概率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元年!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中国汽车的出口,经历连年高速增长后,首次突破300万辆,同比增长54.4%,正式超越汽车大国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乘用车出口国。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里程碑事件。可是你觉得这就完了吗,当然没有,因为就在我们不远处,日本已经触手可及了。

这一刻,现在来了!

2023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量正式击败日本,夺得世界第一!这无疑又是我国汽车工业领域的一个重大里程碑,而且,这基本意味着至此中国汽车产业正式迈向了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其实说到国内的汽车市场,这几十年来,基本都是合资品牌的天下,其中尤其以日德系为主,美韩法等为辅。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想到我们的这场翻身仗来得这么猛烈,以至于3年前很多人还看好日德系,觉得它们不能受到太大的挤压,可没想到,它们的陨落速度却如此之快,而且,还在加速!

但对于日韩美德这四个国家来说,我们国产汽车工业的崛起,对于他们的打击,最严重的实际上是日德,美韩受到的冲击并没有日德那么严重,虽然今天韩系车基本退出中国市场了。我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他们国家的工业结构和占比决定的,日德两个国家每年GPD主要来源就是那几个超级大的车企,以及配套的供应商企业,而美国和韩国的工业支柱,相对并不强依赖汽车。比如:美国最大的制造业是苹果,韩国最大的制造业产值来自三星,汽车在美韩这俩国家里不是占比最高的产业。

而日本和德国则完全依赖于汽车产业,我们稍微展开看看。

日本营收前五里有三家是汽车公司,分别是丰田、本田和日产。其中,丰田在2021年4月到2022年3月,营业收入达到了2792.45亿美元,是日本唯一一家营收超2000亿美元的制造企业。除丰田外,本田是日本唯一营收超过1000亿美元的日本制造企业,由此可见日本对汽车行业的依赖程度有多高。

《财富》杂志2022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中,日本共有20家企业入围。而这20家企业中有4家是整车制造公司,是丰田、本田、日产、铃木。除了这4家整车公司,还有日本电装、爱信和普利司通3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公司,这加起来就已经是7家公司了。而其他13家企业,住友电工、日立公司、松下公司,它们都有营收超过100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业务。另外,还有三菱电机也有60多亿美元的营收来自汽车零部件。

这还是跟汽车直接相关的企业和业务,如果再考虑到汽车所带动的上下游服务业务,可想而知,汽车工业基本可以说占据了日本制造业的半壁江山。

德国也差不多。

《财富》杂志2022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中,有28家德国公司,其中德国排名前4的公司里有3家汽车企业。排在第一的是大众集团,它在2021年的营收高达2958.2亿美元,遥遥领先其他汽车公司。排在第二的是奔驰公司,营业收入是1583.1亿美元。排在第四的宝马,营业收入是1315.2亿美元。

大众、奔驰、宝马,这三家公司也是德国仅有的三家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的制造业公司。在这28家德国世界500强中,除了上面提到的3家汽车公司,还有博世、大陆、采埃孚3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企业。同时,博世还是德国第四大制造业企业,它在2021年的营收达到了931.1亿美元。

而且德国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它不像日系汽车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其次才是中国,德国最主要的出口国就是中国,那你可想它面临的竞争和压力会有多大。不过好在,德系车主要占据的是豪华品牌市场,相对来说被替代性不会那么快。

PS:2022年,大众集团汽车销量的38.3%来自中国大陆市场,奔驰集团汽车销量的36.8%来自中国大陆市场,宝马公司汽车销量的33%来自中国大陆市场。

但不管怎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国产汽车已经全面崛起了,而且我们在站稳了国内市场的前提下,乘胜追击,正大刀阔斧的向全球市场进攻,同时也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二、以韩国举例,它为什么跪的这么快,甚至如此坚决?

如标题,我们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说说,韩为啥突然调头跪舔大洋彼岸的那个爸爸去了。

正常来说,一个国土面积和人口这么小的国家,紧挨着一个超级大国,超级市场,它不是应该加深与我们的合作才对吗?可为什么这十几年来,我们看到的是LG和三星手机离开了我们,起亚和现代离开了我们,而且,看样子韩国也不想再拿回我们这个大市场了。

其实原因也不难想到,不是它想不想的问题,而是手机、汽车,甚至包括面板等产品和相关的供应链我们已经掌握了最高端的技术和设计研发能力,同时借助我们的市场规模和供应链迅速拉低价格提升质量,它想跟我们竞争,恐怕也回不到曾经的辉煌了。

可是大家要知道,国与国直接的合作和竞争,很多情况下不仅仅是市场经济,经济都是为政治服务的。所以你看特斯拉就是最好的例子,你懂我意思吧,就不明说了。

所以理论上,我们是可以给韩国一些固定的单子和市场份额的,可是它偏不要,偏偏走了一条不归路,没曾想这货竟全面倒戈了。

不过,这里我也要替他们说一句话,这个也不能怪韩国这么决绝,因为即使我们给了他们市场和份额,他们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所以呢,他们倒戈也别全怪他们不懂事,只能说我们崛起的速度太快了。

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全产业链都有的国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最活跃的消费市场,这对于其他跟我们贸易的国家来说就是一个双面刃。好处就是你的产品绝对不用愁销路,销量和利润都是大大滴,尤其你要是出口过来的是高端产品,那你会更爽。可是你要知道另一个问题,正如特斯拉,你的壮大是一时的,当你所需的供应链以及相关配套服务和技术,我们全部掌握之后,那你的好日子也就快到头了,而且,你很有可能不仅仅失去中国市场,其他市场你也不好过。这个真的没办法,这个只能怪我们的学习和成长速度太强了。

韩国的七大立国产业是:电子元器件、汽车、钢铁、家电、建筑、造船、石油化学,而这七大产业可以说无一例外的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巨大压力。

其中,钢铁、建筑、石油化学、家电已经完全被中国超越或取代;造船业,中国10年时间一路狂飙,2022年完胜韩国,拿下了全球47%的产能,韩国只拿下了全球38%的产能;汽车,韩国早已不是我们的对手了,而且我们的汽车产业已经是全球新能源领域的领导者了。

韩国唯一还有相对优势的就是部分电子元器件,但是中国与韩国的差距正在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这一领域,他们两年内也会被我们赶超。

所以我上面才说也不能全怪它离我们而去,要怪只能怪它的七大立国产业与我们太高度重合了,你放眼全世界,跟我们重合的产业谁能打得过我们。所以我猜,它也是看到这一点,估计自我放弃了,也可能是玻璃心了,眼看着被我们超越并按在地上摩擦,它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所以拼了命也要跟远方的爸爸一起阻拦我们吧。


三、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对于普通民众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汽车是工业领域的皇冠。你评价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高低,就看这个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即可。它可不仅仅涉及整车制造,以及供应链企业。当你这个国家的汽车产业足够优秀的时候,它是能够带动你整个国家上下游产业发展的,也就是促进相关服务的活跃度和消费。比如:家家都有车了,人人都有车了,你是不是得保养维修,洗车、美容、改装,而且汽车的存在直接扩大了一个人的出行范围,那么带来的就是旅游等消费行业的旺盛。

另外就是,汽车领域里需要大量的高级工程师,这对于我们国家高端产业的发展也是有极大的意义。换句话说,合资车卖的再便宜再多,你只是赚到一点微薄的代工费,高级技术类的利润和技术沉淀压根没你的份儿。

我举个栗子。

大家可以上BOSS招聘网上看看国产车企与合资车企,在我们国内的招聘信息对比,比亚迪全国在招岗位大约8500多,理想2000多,特斯拉1000多。特斯拉在华这个体量,对应的招聘规模居然只有理想汽车的一半。最最关键的,数量还不是问题,岗位性质才是核心问题。你看比亚迪、理想等国产车企招聘的主要以技术型人才为主,销售维修等服务型为辅,而特斯拉则基本上全都是服务型岗位,在华几乎没有技术型岗位招聘。另外,作为深耕国内市场几十年的丰田、本田、日产,他们在华招聘,能公开查到的居然是个位数!

所以你就知道了,真正能给我们带来全社会福利的,只有国产车企。


四、我们究竟何时能够成长为真正的发达国家。

2023年3月下旬,天还微微作凉,今年的暖春来的有些晚,似乎预示着某些不同寻常的事儿要发生....

果然就在3月底的某一天,美国会众议院以415票赞成、0票反对,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发展中国家法”,我们是发达国家了!我靠!他们上嘴唇和下嘴唇一碰,我们就成了发达国家,你说扯不扯。

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不要太在意发不发达这个名,它真的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收益,我们过得好不好自己知道。换句话说,只要我们的生活一直在走上坡路,他们就是说我们是落后国家又如何呢?况且他们之所以定义我们为发达国家,目的就是剥夺我们发展中国家的一切权益而已。

其实,即使我们想着要发达国家这个名,它离我们还真的是非常非常遥远的,我借用网上查到的一些数据分享给大家看看,你看完后就知道中国想要成为发达国家得是一件多么惊天动地的事儿,得是一件多么艰难卓绝的事儿。

看完上面这两张图中的描述,我相信大家应该有数了吧。最后,我用一段话结束本文:

越小的国家,相对来说越容易成为发达国家,如果天生还是一个资源型小国,那更是老天爷追着你让你成为发达国家了。而当中国这个体量的选手成为发达国家之际,可能也是很多人噩梦的开始了,因为全世界的资源就这么多,我们上去了必须有人下来,而这种趋势已经显现了,但我们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合法合理的在成长和进取;中国汽车工业的强势崛起,就是我们迈向那个星辰大海最有力量的一大步!

#头号新车#

2023-10-19

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