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有什么历史意义?,

《奥本海默》:为了和平,成为死神!

#娱评大赏##上头条看懂奥本海默#

为什么要研究核弹?

随着电影讲述到奥本海默参与曼哈顿计划,我们可以看到是纳粹科学家们的突破进展激起了奥本海默等人的担忧,赶在纳粹之前研究出原子弹,借此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了奥本海默为首的美国科学家们投身于原子弹研究工作的动力。

后来因为发现核磁共振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物理学家拉比在影片中曾经与奥本海默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有过如下对话:

“炸弹在投掷时不区分善恶,我不希望三个世纪以来的物理学积淀毁于一旦变成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

”我不知道我们是否可以信任这样的武器,但我确信纳粹是不可确信的。“

但是问题在于,如果原子弹并不是所有现实问题的终点,而成为所有问题的起点呢?

正如影片中负责计算工作的爱德华·泰勒突然得出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可能不会终止,而是不断扩散的结果时,奥本海默迅速找到了意见相左的爱因斯坦,并与之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核弹的研究是为了避免纳粹占领全世界,但如果释放核弹将会导致整个世界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呢?

面对充满疑虑的奥本海默,影片中的爱因斯坦说出了如下令人深思的话语“你和我一样迷失在了充满无限可能的量子世界之中”,并且给出了自己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停止对核弹的研究,并且将研究结果和纳粹分享,以免任何一方开启毁灭世界的潘多拉魔盒。

所幸,最终核实的计算结果表明,核弹爆炸所造成的链式反应引发毁灭世界的概率几乎为零。

在很多科学家看来,随着德国战败,“曼哈顿计划”也因此失去了自身意义。

但“太平洋战争”依旧没有结束,且1945年先后发动的“硫磺岛战役”、“冲绳战役”都让盟军付出了巨大代价。

根据当时军方的计算,如果按照目前的战斗模式,在一座座岛屿上与日军展开战斗直至最终打到日本本土,最终将会导致上百万盟军士兵的伤亡,这样的结局显然并不是以杜鲁门为首的美国政府高层所想要看到的。

毕竟随着二战结束,新的世界秩序将会形成,美国将在新世界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的结局。

在讨论炸弹投放时,也曾有参与研究的科学家站出来表示,“我们可以提前发出警告,以减少平民伤亡”。

但如此一来,同时也会给这次炸弹投放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日本显然不会坐以待毙等着美国派轰炸机去投放原子弹。

而如果原子弹的投放任务就此失败,将会彻底破坏美国政府高层对于加快战争进程,构建战后世界新秩序的目标,这显然是在座的政客们所不乐于见到的。

而奥本海默同样提出,“如果我们使用这种武器,而不通知我们的盟友,他们将会视其为威胁,而我们(美国和苏联)将会展开军备竞赛。“

为了能够让杜鲁门能够在波茨坦会议上对苏联盟友进行关于“核弹实验”的对话,“三位一体核试验”最终被确定于1945年的7月份展开。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核试验,这次实验意义非凡,不仅在于它标志着人类对核聚变的认识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同时也开启了人类历史的全新篇章,人类作为地球上无比渺小的存在突然间拥有了可以毁灭世界的“死神力量”。

虽然“三位一体核试验”的爆炸过程在影片中所占篇幅正如真实历史中那样不过只是短短数分钟,但作为奥本海默参与“曼哈顿计划”的剧情高潮,影片在最终呈现这场耗费大量资金实拍而成的核爆戏份之前,依旧作了大量的铺垫,包括实验场地的建设、观察点的选址、核弹的制造和运输等等。

快速的镜头切换、不同人物间的大量信息对话、极具紧张氛围的背景音乐以及人物伫立时突然被放大的背景音都让观众犹如亲临现场般真切感受到科学家们内心深处对即将到来的这场核试验即满怀激动,同时也带着无尽的未知。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成千上万人数年以来不分昼夜地研究最后居然完全聚集到一个啤酒桶大小的金属罐子之中。

当研究人员将这个金属罐装入到更大的金属容器中时,微微颤抖的手依旧竭力避免着金属罐发生任何异动,更是将这场核试验的真实感拉满。

还有什么能够阻止奥本海默和他的研究团队取得这项试验的成功呢?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仿佛是老天爷开的玩笑,又好像是要让这些敢于窃取神力的凡人在成功之前经历一次洗礼,彻底打乱了奥本海默的原有计划。

但即便如此,随着那个一旦开启便再也无法回到过去的按钮被按下,当刺眼的光芒突然照亮整个黑夜,那些为之付出了数年努力的科学家们依旧被眼前景象深深震撼时,人类历史已然彻底改变。

2023-10-15

202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