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品牌能否改变在新能源领域被碾压的窘境?

【导语:今年8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71.6万辆,同比增长34.5%,新能源车型的零售渗透率达到37.3%,其中国内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了60.2%。在国内8月份纯电动车销量排行之中,除了特斯拉位居第二名,前十榜有9家自主品牌,大众ID系列、宝马iX系列等众多外资品牌依然无法突围。】

撰文|蔡家伦、编辑|禾 子

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引发整个汽车市场大洗牌,曾经不可一世的老牌合资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正经历阵痛,一方面难以割舍当下在燃油车领域之中的霸主地位,另一方面,新能源车型的技术发展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当传统合资老牌企业的压力陡增时,而国内自主品牌迎来春天。

合资品牌压力陡增

曾经在汽车市场之中称霸武林的BBA系列在国内新能源领域屡遭挫折,大众则依靠ID系列苦苦支撑,传统美系品牌则几乎放弃抵抗,凯迪拉克在国内唯一一款纯电SUV锐歌也仅有675台的月销量成绩,日系车与美系车有着同样的境遇,在混动车领域有着不错发展的日系车却是纯电领域之中的弱者,整体表现不佳。很多传统的合资品牌逐渐被边缘化,而自主品牌不仅称霸国内汽车市场,同时也开始在国外新能源市场大显身手。

前不久,欧盟委员会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足以看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之中的巨大影响力,当曾经的汽车王者开始借助于贸易救济措施来牵制中国车企之时,其窘迫现状也显露无余。今年8月份,国内众多新能源车企参加德国慕尼黑车展,实力震惊海外市场。近几年,自主品牌加快拓展海外市场,其中MG和长城欧拉表现出色,深受欧洲市场欢迎。不过,也有些造车新势力未能抓准海外消费者的需求,在国内销量出色的小鹏P7在欧洲市场的月销量难以突破三位数。总的来说,国内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前途光明。

外资品牌产品定位是硬伤

在国内新能源细分市场之中,国产车已然做到主导地位,而合资新能源车型销量低迷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品定位上。就德系BBA来看,这三大豪华品牌此前在高端车型榜上名列前茅,但由于在新能源领域转型缓慢,因此面临较大的挑战。在德系三大品牌之中,宝马的纯电动车上半年销量达到4.4万台,其销量主力为宝马iX3(配置|询价)以及宝马i3(配置|询价),这两款车型价格优惠巨大,成为宝马新能源走量产品,但奥迪和奔驰当下仍然没有一款能够真正可以大幅推广的产品。

就奔驰EQC(配置|询价)为例,高昂的价格定位却并没有带来更多纯电车型的独特体验。大多数豪华品牌仍然在价格方面保持矜持态度,较高的价格定位对应的产品却没有出色的科技配置以及更强的续航能力,相对而言,宝马的新能源车表现可圈可点,在价格方面优惠很大,推出走量车型也能够让更多消费者接受旗下纯电车型。

合资新能源出路在哪?

纵观当前自主新能源品牌能够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能够抓住消费者的需求。理想汽车聚焦家庭用车,虽然旗下仅有四款车型,但每款车型都围绕家庭打造,在空间上专注舒适体验,同时兼具安全、续航、科技等多种优势,成功让众多奶爸选择了这一品牌;赛力斯与华为深度合作打造的问界品牌则聚焦智慧座舱以及自动驾驶,推出的问界系列车型成为纯电车型之中的“双智天花板”,以更加智能化的驾驶体验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国内新能源巨头比亚迪则倾向于多元化发展,推出的王朝系列车型涵盖众多价格定位,一款比亚迪秦Plus在8月份的销量成绩达到3.9万台,成为名副其实的平民好车,海洋系列车型更适合年轻家庭和女性消费者,将纯电车型的价格下探至10万元以内,占据了整个低端市场。

因此,合资新能源车企想要在国内汽车市场重回巅峰,就必须在某一方面对消费者有着与众不同的吸引力,产品定位十分关键,高端车型要专注智慧座舱以及智能驾驶的突破,平民车型则要探寻更加经济的价格和更高的续航。

点评

对于合资车企而言,这场新能源之中的战斗还远未结束,汽车新能源时代仅仅拉开了序幕。自主品牌更早踏入新能源领域并处于领先位置,而众多合资车企也逐渐加快电动化转型步伐,与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将不断升级。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23-09-25

202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