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销量成绩出炉,卫冕“双冠”的比亚迪都经历了什么?

6月份,比亚迪销售了25.3万辆汽车,首次突破25万的大关,创下了单月的销量纪录;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累计销售了125.56万辆汽车,已经达到去年全年销量的2/3,完成了今年销售目标的41.85%——销售的旺季往往出现在下半年,所以完成全年目标应该不在话下。

都是“双冠”,但含金量明显不同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上半年,比亚迪不仅卫冕国内市场全品类的销量冠军,以绝对优势稳坐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

从去年开始,比亚迪就已经以比较大的优势拿下这一个“双冠”,所以今年上半年还能继续卫冕,好似也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若你明白今年上半年车市的一些情况,也就会知道比亚迪这半年的“双冠”其实要比去年全年的“双冠”更具含金量。

首先,新能源市场已经告别了飞速增长的时代。

6月的整个车市的销量还没正式出炉,但据乘联会预测,6月份,新能源零售销量仅为67万辆左右,环比增长15.5%,同比仅增长26%;1-6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销量仅为353万辆,同比增长44%。要知道,去年同期的同比增速是122.8%,是当下的将近3倍。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很多新能源车企开始走入微增的时代,甚至有些已经开始负增长。

然而,一家年销量超过180万辆的车企,居然还在创造月销量的新高,居然还能保持几乎翻倍的速度——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销量同比增长了95.78%,是大盘增速的两倍有多——在增长,真是业内少有之现象。

即便在过去汽车市场的增量时代,很多车企在达到百万级的规模后,都会有一段艰难时刻——能微增已经相当不错,大多数都会回调——,达到年销180万规模后还能保持翻倍增长的速度,除了比亚迪,还真没有谁了。

里头的数字,你应该看不到了,但走势还是很清楚的。

其次,今年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

其实市场留了一年窗口期给比亚迪,因为它在2021年推出超级混动DM-i的时候,几乎没有其他车企看好PEHV市场。可以说,比亚迪在当时就是进入到一个几乎完全蓝海的市场,所以能迅速引爆市场。

超级混动DM-i的热销也让很多车企重新认识了PHEV市场,但奈何,从认识市场机遇到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需要一段很漫长的时间,所以在2022年,很多车企只能眼睁睁看着比亚迪的市场份额不断飙升。

极度内卷的汽车市场向来就没有长时间的蓝海市场。正如大家所见,今年上半年出现的很多新品,在上市发布会上、在各种试驾会上都直接把比亚迪的相关车型请到了现场,打在了公屏上,针对性很强。

看到这样的态势,很多人都觉得2023年会是比亚迪艰难的一年,别说年销增长至300万辆了,能维持去年相当的销量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比亚迪还是顶住了种种压力,屡创佳绩,实属不易!

只要台柱够多,台风来了也打不动

风浪这么大,比亚迪的销量不仅没减,反而在剧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台柱够多,在许多市场上都能独当一面,而且相互之间也促成了良性的循环,让这个雪球越滚越大,势不可挡。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许多中国品牌就是单靠一两款车型撑起整个销量体系的。这样的销量结构起势虽快,但也很是脆弱:只要这款车的销量崩盘了,整个品牌也跟着崩盘。这样的例子,我想不用我列举,很多人随口就能说出一两个来。

反观比亚迪,它并没有满足于一两个爆款,而是在不断制造爆款,在几乎每一个重要的车型榜单上都有它的影子。

例如刚刚上市没多久的海鸥(配置|询价),在6月就拿下了20003辆的佳绩,有很大的机会拿下微型车的销量冠军;海豚(配置|询价)则是“常胜将军”,在6月销售了31140辆,已经连续4个月月销破3万,成为小型车市场独一无二的明星;元PLUS(配置|询价)就更不用说了,以纯电车的身份直接拿下A级SUV的销冠,将纯电车带到了一个更加主流的市场,对于整个行业都有重要的意义。

A级车是国内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也是对中国品牌门槛最高的市场,但秦PLUS还是屡创佳绩,在榜一的位置上和合资A级车你来我往;宋PLUS车系身处的A级SUV市场竞争环境也非常恶劣,几乎所有想要进入新能源市场的车企都想要在这里寻找突破口,都把矛头指向了它,但还是没能撼动它的地位。

海鸥、海豚、元PLUS、秦PLUS和宋PLUS等等几款车可以说是构成了比亚迪整个销量结构的基本盘,让比亚迪能牢牢掌握20万以内几乎所有细分市场的主动权,甚至一定程度上的定价能力——比亚迪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冠军版”攻势,几乎每一个和比亚迪有竞争关系的车企都屏住呼吸,看着“冠军们”的价格来定价。

有了这些基本盘后,比亚迪才能毫无顾虑地去冲击高端市场,抢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

例如20万级别的海豹,直接就和外资B级车展开了同价同级别的竞争,毫无惧怕外资品牌的溢价能力,并成功在被合资品牌垄断已久的中级车销量排行榜前十位中拿下立锥之地,刷亮了中国品牌向上突破的旗帜。

汉唐家族在前不久更是举办了百万辆的交付仪式,以26万的均价成交百万辆,证明了中国品牌不仅有能力做大,更有实力做强,有魄力去竞争向来被合资品牌,甚至是豪华品牌垄断了的高端市场。

腾势D9更是以42万的均价连续4个月交付过万台,成为目前车市中“月销万台俱乐部”里均价最高的自主车型,进入到豪华品牌的价格腹地,打造了中国品牌少有的高光时刻。最近上市的腾势N7在上市后不到24小时的时间就收获了过万订单,再一次证明了腾势制造爆款的能力。

另外,冲击百万级市场的仰望,以及强调个性豪华属性的方程豹虽然还没有车型正式上市,但俨然已经成为网络上的“流量小生”,每一个动作都被网友们拿到网络上放大,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爆点。

腾势、海豹和汉唐的成功,其实也在不断拔高比亚迪的品牌形象,从而为海鸥、海豚、秦PLUS、宋PLUS等服务主流家庭用户市场的产品赋能。这就形成了上面提到的滚雪球的效应,销量不断攀升的同时,品牌高度也在不断拔高,最终“量价齐飞”。

走出海外,让世界见识到中国品牌的强大

当然,要想让世界看到中国品牌的强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走出国门,和外资品牌到国际市场去竞争。不过,比亚迪的乘用车在出口上动作一直不太大,也是去年传出比亚迪要造船的消息时,才让大家知道其进军海外的决心。

所以,现在来看,比亚迪乘用车的出口规模还不算特别大,但也在稳步向前。数据显示,比亚迪6月的海外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为1.05万辆;1-6月,比亚迪海外累计销量已达到7.4万辆。

以新能源车企的身份拿下这样的成绩,其实已经相当不易。因为在海外,新能源的发展不像国内那么迅猛。

数据显示,2023年1-5月全球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14%,其中渗透率最高的国家应该是挪威,达到了71%,但是挪威是个小国家,整体销量并不特别高。就汽车消费大国来看,德国的渗透率最高,但也只有18%,美国仅有8.6%,日本更是只有3%。

换句话说,要用新能源车打开国门的比亚迪,不仅要让海外的消费者接受中国品牌这种“舶来品”,而且还得经历两三年前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的情况——消费者其实还并不十分接受新能源汽车,需要用超高的诚意和产品实力去向消费者证明新能源汽车的优势。

更为关键的是,比亚迪进军海外市场没有专门挑已经比较能接受中国品牌的市场,例如东南亚、俄罗斯等等,也进入一些市场壁垒比较高、汽车行业也相对比较成熟的市场,例如少有中国品牌能进入到德国市场,甚至是日本市场。

日本市场应该是世界上最难插足的市场之一,这不仅因为日本人有着非常浓厚的民族主义情怀,更因为日本有着世界上最发达的汽车工业,拥有着许多家近百年历史的汽车品牌,例如丰田、本田、日产和三菱等等,树立起极高的市场壁垒。

过去,只有几十年历史的中国品牌想要进入到日本市场,就跟在关公面前耍大刀没什么两样,所以基本上没有中国品牌的乘用车能在日本市场取得一星半点的成绩。

比亚迪刚刚进入日本市场,具体的市场表现还需要时间去验证,但是它已经让日本人见识到中国品牌的强大。

日本规模最大的出版社,拆解过特斯拉、大众、丰田等众多热门车型的日经BP拆解了比亚迪的海豹,并出了一本价值8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5万元)的车书,详细介绍了海豹的各项技术。

在书中,他们毫不避讳地说道:“中国比亚迪的发展在设计思想上有着引领世界标准的远见卓识。”我想,这样的认同感,必定会成为中国品牌日后走向世界舞台的垫脚石,让世界认识到中国制造的强大。

技术引领向上

没有任何一个持续的成功是偶然的,比亚迪能在短短两三年时间获得如此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动因就是常年坚持的技术为王。基本上,比亚迪的每一个爆款都带有一两个领先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其他友商形成技术上的代差。

例如,在当时电动车自燃问题严重的时候,带“刀”出征的比亚迪汉EV把电动车的电池安全标准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克服了电池安全试验标准中的珠穆朗玛峰——针刺试验,提振了消费者选购电动车的信心。

例如,当大家都觉得PHEV很贵的时候,比亚迪一口气推出了三款超级混动DM-i的车型,不仅把动力和油耗这自古就矛盾的问题解决,做到低油耗强动力的同时,也把PHEV的价格给打了下来,让用户低成本地享受到电动化的体验。

还有打破了合资中级车壁垒的海豹,汇聚了比亚迪最新最前沿的电动化技术,例如能让车身刚性达到百万豪车水平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能极大提高驾控乐趣的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等等,让海豹成为中级纯电车的技术标杆。

即便是10万级别的纯电车,比亚迪也从未放弃技术驱动的使命。全新e平台3.0、“8合1”电动力总成、刀片电池、宽温域高效热泵空调系统.....所有这些都让海豚、元PLUS这些10万级的纯电车拥有领先同级高效动力,确保夏季和冬季的真实续航。

而且,即便已经打造出巨大的技术优势,比亚迪还是没有坐收现阶段的技术红利,还在不断引领汽车行业的技术突破。这就有了能解决底盘运动和舒适这对矛盾点的云辇智能底盘控制系统;有了让车辆行驶更加安全稳定的易四方;还有能把电动越野的性能发挥到极致的DM-o.......所有这些技术都是业内独一份的存在,成为了比亚迪“双冠”的护城河。

也正因有着深不见底的技术鱼池加持,比亚迪根本就不惧怕竞争对手狂轰乱炸的价格战。再惨烈的价格战,他都能轻松将其转化成价值战,反打一手技术牌。而且,有着世界上最庞大新能源用户基盘的比亚迪,必定更能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整出符合他们口味的产品来。

这就是技术驱动的魅力。

看到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如此强劲的势头,很多投资机构都上调了比亚迪全年销量的预期。原因我想也很简单,因为无论从技术层面、产品层面,还是营销策略层面,比亚迪都可谓是没有破绽,所以纵使对手更多也很难阻止比亚迪向上的步伐。

这就是比亚迪的可怕之处——即便已经登顶了,它也没想等等后面的人,还在努力向前,大步迈进。

2023-07-15

202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