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能新能源汽车诈骗,在微信和QQ传播操作新能源的,算诈骗吗

具体请看我的文章《证券新手篇之股市骗局》

这里先简单提一下几个逻辑,你就会明白北能新能源汽车诈骗:

1 如果真的这么好,为什么不去找大机构合作,反而找你这种散户?机构投资者的资金量大,成本低。人家通过这种非正式的渠道找到你,多半都是骗子。

2 当然也有可能会是真的,但是需要了解合作模式,比方说,有的会说,赢了分成,输了下次再带你赚回来,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把戏,真的蒙过很多人。

3 如果看好新能源,直接自己选或者是买一些新能源的基金,完全没有必要拿自己的钱为他们赌博做筹码。

至于算不算诈骗,属于法律问题,不好界定,请法律专家来回答。

但是从现实中来看,很少能追回,因为首先是你情我愿,第二钱一直在你自己的账户里面,是你自己在操作,别人给你的是建议,决定权在你,他只是收取了一定的服务费。

造成亏钱的是你的贪婪与无知,而不是诈骗。

本人一直长期坚持质疑氢能与电动等所谓的"新能源"汽车。本人认为,氢能与电能,都是二级能源,是一级能源的转化形态与贮存方式,它们的来源数量与是否环保的性质均取决于一级能源,因此,称之为"新能源"明显带有哗众取宠与忽悠的味道!为了诈骗国家财政补贴,当下有一群鼓吹氢能与电动汽车的骗子出尽了风头,不遗余力地连篇累牍忽悠国民!

人们不在一级能源是否环保上作文章,却消耗大量社会资源与巨额财政补贴在二级能源上作文章,这安的是什么心?

可以说,氢能,是在汽车领域最具欺骗性、最没有前途的二级能源!每千卡热值成本是汽油的四倍以上;也难贮运,每日泄漏量可达1%,十天可丟失10%!并且易燃易爆!今年5月下旬至6月初,不到20天时间里,挪威、美国、韩国相继发生氢气爆炸事故,震惊全球!

而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永远是一道难题,这是由于蓄电密度受到原子外层空缺电子轨道的限制而形成不可跨越的极限;电动汽车的电池污染环境,在充电及碰撞中易燃易爆,这些于目前也是难题;如果把电费与电池折旧都计入行车成本,每公里费用比汽油还要高;二手电动汽车之所以无人接手,重要原因之一是电池的蓄电能力快速衰减,只有几年时间的使用寿命;更令人震惊的是:更换电池的价格几乎与重构一辆同种新车价相同,而且没有补贴!所以电动汽车也是没有多大发展前途的。

目前凡是鼓吹水氢汽车、氢能汽车、电动汽车、空气动力汽车、核聚变电、地热发电、可燃冰开发技术、太空对地发电技术与二氧化碳逆成能源技术者,都是在装疯卖傻编织诈骗国家项目经费或财政补贴的陷阱!骗子们为了一己私利,连脸皮也不要了,大有想与那些众所周知的光量子伪科技大骗子们比比谁的脸皮更厚之味道,把戈培尔的"谎言重复一千次就变成了真理"奉为最高圣旨。

本人作为长期从事城市规划研究(也包括城市能源规划研究)的学者,在这里,我不想长篇大论,只想简单地告诉大家:人类能源的正确方向是发展(地面)太阳能与碳循环的生物能源(包括降解出交通用燃油),以及推广有利于布局太阳能与生物能冷热电联产的″城市规划动态应变新模式",并且新模式也是解决城市交通、水源、产业、生态与安全等一系列世界性难题的唯一正确模式!

我认为青年汽车的实践刚刚开始。有几个问题值得与有关方面和人士商榷。

一、原理问题。

日本就是采取电解水制氢(加入催化剂),然后将氢加入能源电池汽车。

能源电池的原理属于膜化学。

铝合金粉加水十催化剂(目前还不清楚董教授方案的具体情况)产生氢气和氧化铝,化学反应式成立。除催化剂外,是成功的可行技术。

二、至于符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这是不容置疑的。全流程使用的能量比得到的能量大。

然而这里有前提。一是环保要求在末端的使用,即汽车在市区的使用过程中应零排放或不排除造成雾霾的污染物。二是行车或贮氢安全以及建氢站和加氢的经济问题。三是国家能源战略。国家实行必要补贴。

日本制氢同样如此,为什么佛山和国家可以接受(已经实施,并计划大力推广),而青年汽车的做法就被认为是伪科学,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是骗局呢?

更何况,起初连别人的原理和反应式都没有搞清楚,就叽哩哇拉,一个劲地否定、嘲笑和戴大帽子。什么初中生都知道……永动机、‘’水变油‘’和诈骗等等。

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所述前提就是城市环保。为保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定,国家经过通盘考虑,补贴燃料电池汽车。庞青年先生解释了综合成本即全过程成本,应该用事实来证实。

我们应该让别人说话,让技术(专利)方解释,看实验结果,看最后的公开鉴定和评诂。

诚然,无论是青年汽车,还是南阳高新区在操作上有不当之处,这与燃料汽车本身并无关联,要批评,是把方向和着眼点搞错了。

而且,实际攻击的矛头是对准氧燃料电池汽车。在前面我已谈过,所谓能量不守恒、经济帐、脱裤子放屁、过时技术和安全问题,不也是将矛头也指向所有以燃料电池为主或类似的一切技术方案吗?

也许当先生们听说电波参与制氢,一种更简单的综合方案时,会更加感到不可理喻。但这就是科学现实,讲究的是实验根据和实验可重复。

四、关于安全问题。

庞青年先生解释有一定道理。工业制氢、建加氢站和汽车背上沉重的高压氢罐及其氢气的输入运行理化过程同样存在安全(爆炸)问题。而且高压高浓度比低压低浓度风险几率更大。难道燃油发动机不是同样如此?按照先生们的逻辑,当初的汽车就存在这种隐患,就不该被发明!您那个充电汽车可能就轮不到获奖并生产运营。

事实上,这个置疑,青年汽车展示的样车,已经说明问题。因为采取必要的封蔽和防爆技术,对于低浓度低压力的即时制氢根本不存在问题,这是成熟技术!

四、所谓产氢不均恒和汽车运行之间的矛盾。

某专家作了权威批判。这其实是个小儿科。合理的配方、温度、浓度和智能控制加电能储备应变是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本人研究的方案重点之一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环保和能源革命,任重而道远。我相信,中国科学工作者和企业家在党的领导下,完全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

附言:本来作为一名普通的同类的研究者应当对院士和专家先生们尊重一些,冒犯实在得不偿失。然而,从一开始,我就意识到,这是对燃料电池汽车的针对性攻击,来自各个利益悠关方。因此,我说的话比当事人说得多,用词也亳不含糊。多有得罪,就事论事,这里有礼了!

2022-06-12

202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