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抄袭”,理想长成小鹏样,为什么新能源车越来越像?

不得不承认,当下很多纯电动汽车的外观拉风、前卫、个性,将辨识度拉满。再回头看看燃油车,瞬间感觉它们有点上不了台面。但是,当疆哥仔细去看近期推出的新能源车时,却会发现这些车,怎么越来越像呢?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当属最近曝光理想L9和小鹏G9,在看到两车的外观官图之后,很多网友都开始说:理想怎么长成了小鹏样。针对此事,小鹏汽车副总裁、品牌公关总经理李鹏程还在社交平台发布动态调侃:“两家设计师一起开会了”。

当然,理想L9和小鹏G9的相似并非孤例,把目光放到轿车领域,可以发现“撞脸”的例子并不罕见。从蔚来ET7到小鹏P7(配置|询价),再到智己L7、威马M7,以及最近的比亚迪海豹等等。外观神似的新能源轿车,可以说是一捞一大把。

看到这,不少网友就纳闷了,不同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的造型受限制的条件更少,可发挥的空间更大,怎么都越长越像呢?难不成大家都是一言不合就“抄袭”?考虑到这些相似的车越来越多,所以今天疆哥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事。

极星Precept概念车

流线型设计可以说是所有汽车设计发展的一个趋势,在新能源车上,这个趋势是落实得最彻底的。一方面是因为风阻的存在,会让电动车在高速上的能耗更高,这是电动车最不经济的工况,所以各大车企不得不使用更加流线的车身来降低能耗。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多数新能源车不用像燃油车那样,需要在机舱布局发动机,因此也不需要进气格栅这个供氧设计,它们完全可以把前脸设计成全封闭式,来保障流线型设计的完美。既然个个都“封闭”,缺乏有辨识度的家族式格栅,前脸自然就很难形成差异化的造型。

第二个原因,则是在于设计和市场审美的趋同。诚然,流线型设计是节能减排的刚需,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一款好产品“好看”其实才是最重要的。怎样才能设计出市场容易接受的“好看”产品?采用时下流行的设计元素,往往是最便捷有效的。

就像隐藏式门把手、贯穿式尾灯、悬浮式车顶、大尺寸轮毂、长车身、大尺寸中控屏等,都可以称得上是“人见人爱”的元素了。大家喜欢啥,车企就给啥,车子自然就长在大家的审美点上,同时也变得越来越“雷同”了。

第三个原因则是降本增效。不同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更像是“电子产品”,要求其更新速度更快。完完全全做一套全新的设计,可能还要请一个有名的设计师,譬如红旗(前劳斯莱斯设计总监贾尔斯·泰勒)、长安(前马自达首席设计师山田敦彦)、比亚迪(奥迪前总设计师 沃尔夫冈·艾格)等,单单请个设计师,都得花数百上千万;而且在开发流程上,占用的时间也会更长。

相反,借鉴成熟的产品,同时结合时下流行的元素,力求造出原创效果来的话,其实是可以降本增效的。对于追求高效和节省成本的车企来说,这样的“操作”无可厚非。

当然,也有一些车企是看重家族元素,倒是保留了燃油车时代的元素。比如,双肾愈发明显是宝马车型(i4等),沿用大面积“中网”+大标的奔驰车型(EQC等),保留六边形大嘴的奥迪车(e-tron等)。但由于这些车的销量不高,与燃油车又有较高的相似度,因此消费者对这些不像的新能源车,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写在最后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近些年,汽车设计,特别是造型设计同质化严重,其实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的。对于这种越来越“像”的问题,目前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毕竟电动车的发展才刚刚开始,谁来背锅、谁来引领,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在同质化的同时其实也可以衍生出许多创意来的。

随着日后它们成为马路上的主流车型、汽车行业迭代出更多先进的技术,新能源车的形态或许就又会不一样了,或许到时候大家也不会再纠结像不像了。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关注“车域无疆”,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2022-03-29

202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