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游家NV实车亮相,投资人趋之若鹜,两轮变四轮的“小牛电动”真的那么香?

你对自游家这个品牌怎么看?你认为自游家汽车值得投资吗?你觉得自游家NV这款车能从蔚来那里抢得一杯羹吗?

随着自游家NV的亮相,业界对自游家汽车的关注度陡增。“我们接到了自游家的招商函,作为专业媒体人士,您帮我们分析一下,这个品牌到底能不能做?”最近,不断有投资人与汽车情报创始人联系沟通。

那么,自游家到底能不能投资呢?我们给出的建议是:千万要谨慎!

客观讲,作为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的又一创业项目,牛创新能源旗下的自游家汽车还是有关注点的。从2018年11月立项,到2021年12月品牌发布,再到今年2月实车落地,举手投足间,透露出自游家的执着与严谨。

然而,理性分析,就目前来看自游家成功的胜算并不大。稍有不慎,投资人看中的“潜力股”就会变成“智商税”。

优胜劣汰,存活已然不易

“未来中国车企将仅存三到五家”,在此前采访中,包括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长安集团董事长朱华荣均发表过类似言论。面对激烈的竞争与趋于饱和的现状,即便是深耕车市多年的老牌车企,仍有着极强的危机意识。

与传统车企的“担心掉队”相比,造车新势力展现出了前赴后继的“勇猛”。自2015年首批造车新势力诞生算起,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在不知不觉间经历了七年时光。背靠政策倾斜和资本加持的双重助力,造车新势力阵容快速扩充,日益高涨的公司股价、逐步提升的行业渗透率,均强调着这一“朝阳产业”强大的生命力。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8年前后的鼎盛时期,国内造车新势力注册数量达到400余家,其中不乏仅凭PPT、概念车,甚至只有设计理念,便宣布踏入新能源市场的品牌。

造车新势力数量的“井喷式”增长,不排除各品牌基于行业前景和发展现状之后的深思熟虑,但更多展现的,则是通过生产“补贴大于成本”、依靠“左手倒右手”方式骗补的“纯电垃圾”,以及吸引资本投入,提升公司股价的“割韭利器”。后者的结局显而易见,随着补贴退坡和市场完善,滥竽充数的新势力已不见踪影,留下的只有“从未上路”的大批新能源车和血本无归的投资者。

不可否认,蔚来、小鹏和理想汽车仅用短短几年时间,便获得了超越传统车企积累多年的企业市值,这点确实非常诱人;但曾经深陷工资拖欠、经销商维权的拜腾、前途和赛麟汽车等,同样也是鲜活的负面例子。面对去年仅有不到10家活跃在汽车市场的造车新势力、5家左右单月销量刚刚破万的车企表现,不禁想问自游家汽车: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技术壁垒,突破需要深积

不可否认,对于小米、百度、华为,以及牛创新能源等“迟到”的造车新势力而言,虽说它们错过了补贴扶持和“蓝海时代”,但遍布全国的充电基建、趋于成熟的纯电消费理念,以及各自品牌的独特优势,均成为其入局新能源市场的底气。

其中,小米品牌拥有强大的资源整合和成本把控能力,在拉低手机行业的平均价格后,有望成为汽车界的“价格屠夫”;百度品牌在无人驾驶和智能导航方面保有优势,借助海量地形数据和强大运算能力,有望带来更具未来感的用车体验;而华为品牌虽声称“不造车”,但从造型设计到软件架构均由其主导的问界M5(配置|询价),展现出更为丰富的智能出行场景。

相较而言,如果问牛创新能源有什么“家底”能够拿得出手,除了官方宣称“核心研发团队接近1000人,均来自于国内外一线汽车公司,平均工作年限10年以上”外,唯一看得见的便是小牛电动。

小牛电动定位“智能城市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主销产品停留在两轮电动车。与同类品牌相比,小牛电动的“核心技术”在于提供独立APP,能够帮助用户掌握车辆的电量状态、行驶轨迹及定位、震动等数据,提升便利性与防盗性;拥有“NIU Energy™ 睿电™AI 动⼒锂电系统科技”,在续航里程、动力表现及使用寿命等方面具有优势。截至2021年底,小牛电动刚刚实现年销百万,勉强挤进两轮电动车销量榜前十名。

从“两轮自行车”到“四轮机动车”,其中的跨度之大不言而喻。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除了需要考虑到电池安全、续航表现及动力性能外,还需要兼顾到底盘调校、NVH表现、智能表现及产品耐用性等方面。况且,自游家NV所采用的增程式技术,需要跨入全新的发动机领域,动力匹配与能耗表现,同样是绕不开的技术难题。

另一方面,自游家NV上市后,除了需要面对直接竞争对手理想ONE外,造车新势力阵营的蔚来ES8(配置|询价)、问界M5、小鹏即将推出的小鹏G9等产品,以及归属传统车企旗下新势力的极氪、阿维塔等品牌,均为其发展增添许多不确定性。想要脱颖而出,自游家汽车需要更多的技术与品牌沉淀。

值得一提的是,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为解决生产资质问题,牛创新能源已“拿下”大乘汽车金坛生产基地,计划“先租后买”;至于何时买过来,企业内部人员称“会择机收购”。可见,即便抛开技术壁垒不看,自游家NV从“量产”到“畅销”,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挣钱不易,投资仍需三思

“造车需要储备的资金门槛,几年前我说是200亿元,现在没有400亿元可能干不了”。去年12月19日,在蔚来NIO DAY 2021举办次日,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再谈“造车门槛”话题。作为造车新势力的“领头羊”,蔚来汽车的成功有目共睹,但李斌的这番话,无疑为后来者泼了一盆“冷水”。

援引蔚来汽车最新的2021年Q3财务业绩来看,其去年第三季度累计销量为24439辆,平均月销在8000台左右;累计营业额为86.3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2.4%。但其同期运营亏损9.9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较2020年第三季度更是增长29.9%。

可见,即便经历了七年发展,蔚来汽车依旧面临着巨额亏损,在最严重的的2019年,更是被传“即将倒闭”。虽说蔚来汽车销量名列前茅,但持续支出的研发成本、未见好转的经营亏损,仍令蔚来汽车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另外一方面,中国汽车经销商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外届想象的那么乐观和风光。笔者曾与多家大型汽车经销商的投资人及高管进行过沟通,他们表示目前60%以上的4S店都在“赔本赚吆喝”。但是,汽车流通又是一个重资产行业,一旦进入少则三五百万,多则数千万元,“进来容易出去难”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1汽车流通行业蓝皮书》显示:2020年,全国授权4S经销商数量首次出现负增长。统计显示:2020年,全年累计退网经销商达3920家,平均每天就有超过10家的经销商关门歇业。另据报道,刨除大量僵尸、转型和更换品牌的销售类车企,2021年全国有1944家汽车经销商通过法定程序注销。毋庸置疑,车企淘汰赛已经开启,2022年汽车授权4S店退网还将持续。

回头再看牛创新能源。众所周知,“烧钱”是造车新势力的常态,牛创新能源准备好了吗?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牛创新能源已完成5亿美元(约合31.6亿元人民币)融资;而在2021年Q1-Q3财季中,小牛电动录得收入27.18亿元,同比增53.38%;录得净收入1.78亿元,同比增61.31%。不难发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小牛电动的盈利只能算是“杯水车薪”,牛创新能源的融资之路依旧长路漫漫。

有意思的是,在此前接受采访中,李一男曾声称:自成立以来,自游家还没有一天缺过钱。那么,同样是几乎“从零起步”,牛创新能源为何能如此“节约成本”?而面对后续的组织结构、营销宣传、门店设立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牛创新能源又是否有信心筹到足够的资金?客观来说,牛创新能源的未来依旧非常迷茫。

结语:事实上,面对特斯拉等国外品牌在新能源市场的大举进攻,如果自主品牌毫无斗志的话,很容易上演燃油时代的“弱肉强食”局面,因此,我们希望造车新势力能够获得蓬勃发展。但从客观角度来看,牛创新能源的发展仍存在着太多不确定性,无论是汽车投资人,还是消费者,都需要三思而行。毕竟,在镰刀满天飞的年代,稍有不慎自己就成了绿油油的韭菜。

2022-03-08

202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