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特别报道:碰撞测试拉跨的爱驰,哪来的勇气走出国门?

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虽然依然没能摆脱疫情、缺芯等问题的影响,但销量却实现了回暖和部分板块的增长。尤其是新能源细分市场,累计销量244.6万辆、同比增长168%的数据绝对称得上是一次大爆发。但对于中国新老造车势力来说,似乎也是有悲有喜。头部阵营的车企喜迎销量上扬的同时,也有不少边缘造车新势力已经濒临退出的边缘。羸弱的销量表现甚至让这些车企显得毫无存在感,比如爱驰汽车。

销量暴跌

爱驰已被挤出中国市场?

当比亚迪、五菱等传统车企纷纷在新能源市场斩获佳绩之时,一些曾经风光一时的造车新势力却连一份拿得出手的销量简报都写不出来。2021年,爱驰汽车的全年销量仅为3011辆,同比暴跌96.74%。在2021年12月份,旗下唯一一款产品爱驰U5(配置|询价)的销量只有可怜的19辆。

别人逆势上扬,爱驰逆势下跌,月均销量甚至达不到300辆。不难看出,半死不活的爱驰汽车已经严重掉队。其实从爱驰汽车的发展历程就能看出,这家车企其实从未进入过主流行列。

早在2015年,富士康、腾讯、和谐汽车就共同打造了和谐富腾以及主打高端电动汽车市场的Future Mobility Corp(FMC)和爱车公司。但随着富士康和腾讯的撤出,戴雷和毕福康只得将FMC改名为拜腾汽车继续寻求发展。

之后的故事我们就非常熟悉了,一辆车都还没量产的拜腾汽车成为了造车新势力暴雷的典型案例。于是作为爱驰创始人的付强转而带着爱车项目找到腾讯投资,在2016年底成立了爱驰亿维,并在2017年2月更名为爱驰汽车。

之后的爱驰汽车,发展轨迹倒还算顺利,在收购江铃控股拿到造车资质后,爱驰U5的推出也算让爱驰汽车步入了正轨。但让爱驰汽车没想到的是,新能源市场内卷的程度远比他们想象的激烈。2020年、2021年逐年下跌的销量,原因就在于爱驰U5平平无奇的产品力,不论是续航还是智能化科技配置,都显得有些落伍。再加上品牌认知度低、产品定位不清晰、线下销售渠道少等问题,爱驰汽车面对严峻的形势,只得将目光放在了海外市场。至此,爱驰汽车也基本被彻底挤出了中国市场。

E-NCAP仅拿三星

难怪没人买!

但要在海外市场得到认可,就要先经过安全测试机构的考验。在全球标准最严苛测试机构之一的E-NCAP给出的测试成绩中,爱驰U5仅仅拿到了三星的评价。其中成人安全得分率为73%,儿童安全得分率为70%。具体项目来看,爱驰U5表现最差的是柱碰测试,驾驶位假人头部受到重创,侧面评分满分16分,仅得到7.5分。

而在新能源汽车最引以为傲的自动驾驶方面,爱驰U5的最终得分率仅为55%,其中速度辅助试验满分3分,仅拿到0.3分,表现令人失望。

如此差劲的安全碰撞测试成绩,也让不少消费者明白了爱驰U5在国内难以生存的原因。尤其对于一家新车企来说,如果倾尽全力量产的唯一车型都无法达到欧洲碰撞的五星标准,那就有点“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意思了。

而国内销量成绩差劲的爱驰看着同行们都发出年度销量捷报虽然无比羡慕,但也只能拿出自己的海外销量来凑数了。根据爱驰汽车官方给出的数据,2021年共出口了1676辆,相比2020年同比增长约62.9%。

虽然同比增长数据看起来不错,但进步快的原因是起点低。近两年的时间里,爱驰一共也才出口了2780台车。而关于爱驰汽车重点宣传的“以色列电动车市场前三”,车叔觉得就好比一个人说自己拿了“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甘旗卡镇满斗村金葫芦杯少儿拉丁舞大赛业余组银奖”一样,根本不值一提。这种自欺欺人的销量捷报,实在是有些拿不出手。

资方入驻,爱驰还有明天?

面对当下重重的困难,爱驰汽车最需要的就是融资了。今年1月,爱驰汽车获得了新一轮的融资,融资方来自陈炫霖及其旗下东柏集团。但随着新融资的注入,爱驰汽车也迎来了一次管理层的大换血。

从爱驰汽车的官网可以看到,爱驰汽车的创始人虽然仍担任总裁,但投资人陈炫霖已经开始担任爱驰汽车董事长一职。在完成人事变动后,业内也普遍认为爱驰汽车创始人付强可能会被边缘化,甚至有传言称付强将被调离,或被调至工厂管理爱驰的生产制造。至此,爱驰汽车实质上已经被陈炫霖所代表的资方所掌控。

资方下场,也印证了爱驰汽车所面临的困境。除了惨淡的销量,爱驰汽车还有不少拖欠员工薪资、供应商款项等负面新闻。内外交困的爱驰汽车似乎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境地,缺乏资金的爱驰汽车只能让旗下第二款量产车型爱驰U6不停跳票。

如今留在爱驰汽车面前的,只有寻求上市的机会进行融资了。但,真的还有人愿意当这波韭菜吗?

车叔总结

国内市场销量下跌严重,没有生存空间的爱驰汽车将主要精力投向了海外市场。但最终由于本身实力的欠缺,爱驰汽车在海外市场同样没能实现突破。对于一家十分依赖消费者口碑的造车新势力来说,成立5年之久的爱驰汽车至今还没有建立起足够的品牌认知度。再加上盲目冲击海外市场被无限放大的车辆安全问题,爱驰汽车真的很难“驰”起来了!

2022-02-25

202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