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新能源销量形成梯队,“稳定”更能体现实力

2022年开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整体呈现平稳状态,零售量同比下降4.4%,批发量同比增长6.8%。而新能源乘用车在1月份,依然延续去年同比大幅增长态势,无论是批发量还是零售量,均实现翻番增长,市场渗透率也进一步增加,向着全年20%渗透率的目标稳步迈进。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爆发式增长,已形成一定市场基础,但是大幅增长态势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在1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就出现明显环比下滑。其中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环比下降18.5%,零售销量环比下降27%,下滑幅度明显超过燃油车型。

这背后有多方面原因,包括1月受春节因素损失3-5天,估计带来15%左右的产销量损失;新能源车库存少,因此相比燃油车,新能源车型受产能和芯片影响更为明显。而如何保持新能源车型销量稳定,将成为车企今年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因此在1月份车企新能源销量排名,相比上个月变化明显,且两级分化严重。一部分车企表现平稳,也有一部分企业下滑明显。车企表现稳定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新能源车型实力。随着今年新能源车市竞争更为激烈,带来更多车企和车型月销量变动不确定性。

第一梯队进入满负荷

与中国车市豪华车市场长期由BBA组成第一梯队类似,目前新能源市场也形成较为明显的第一集团,分别是比亚迪、特斯拉和上汽通用五菱。作为传统车企转型最为彻底的代表,比亚迪如今几乎“ALL IN”新能源,纯电动与插混全面开花。不仅保持接近10万辆的稳定月销量,而且多款车型供不应求。在今年1月份比亚迪新能源零售量,几乎是2-5名总和,领先优势进一步明显。

特斯拉虽然1月份零售销量不到2万辆,但是按照特斯拉的排产安排,1月车型主要出口海外市场,所以1月份特斯拉中国出口4万辆新车,超过1月份新能源车型出口总量3/4。特斯拉目前也是满负荷生产,第二工厂也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今年特斯拉整体销量预计不会有太大增长,位居比亚迪之后稳定第二名位置。

上汽通用五菱通过宏光MINI(配置|询价)开辟新能源新市场,成为去年新能源销量亚军。而在今年1月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销量排名虽然仍位居第二,但是同比却出现1%下滑,这也是销量前十五名中唯一同比下滑车企,环比出现下滑幅度更是高达45%。其中宏光MINI(配置|询价)销量几乎是上月一半,是销量下滑主要原因。可见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优势并不稳固,但是依靠渠道优势未来销量有望回暖,稳定第一梯队中。

月销量过万阵容扩充

从新能源销量榜第四名开始,与前三甲拉开比较大的差距,销量在1-2万辆之间,排名变动也比较大。1月新能源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有11家,较同期大幅增多6家。

而在第二梯队中,完全是中国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天下。1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19%,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32%;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2.9%;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2.7%。随着今年一批合资新能源车型上市,第二梯队也有望出现合资品牌“黑马”。

奇瑞在推出QQ冰淇淋后,与奇瑞eQ在微型车“组团”,销量已经稳定在2万辆区间;吉利在新能源完成多品牌布局后,销量已经稳定在1.6万辆,接下来插混车型上市交付,向月销2万辆发起冲击。

有增长也有下滑的。作为中国品牌头部,长城和长安在1月新能源销量都出现明显下滑。长城旗下新能源品牌欧拉,近期被反映黑猫和白猫由于订单挤压较多,客户购车周期长,所以暂停接受新订单;而长安则由于芯片短缺等原因,造成奔奔EV供应不上,直接让长安退出月销量前15名的行列中。

“稳定”更能体现实力

根据乘联会预测,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550万辆左右,继续实现70%左右高增长。而从1月新能源车型销量排行来看,一批车型已经成为榜单“常客”,也有一些车型刚上市,就迅速占据靠前位置,这些都说明新能源已经有了品牌效应,消费者对新能源接受程度也明显提升。

从新能源轿车零售销量前15名来看,销量前五名有三款比亚迪车型,其中一个还是上市时间不长的新车型,这说明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已建立起品牌和技术根基。但是前15名有近半数是微型或者小型车。市场潜力虽大,但是已形成红海。

而在新能源SUV销量前15名来看,销量前五名同样也有三款比亚迪车型。在轿车和SUV都有如此拔尖实力,这也造就比亚迪稳定表现。而理想ONE,Aion Y(配置|询价)也在销量上保持稳定。相比之下大众和宝马新能源车型每月销量表现起伏较大。

尽管新能源补贴退坡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部分车型价格上调,但是目前来看并没有带来新能源车型销量明显波动。从1月新能源销量能看出很多“风向”,一部分车企已通过先声夺人表现,为全年发展定下基调。

2022-02-21

20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