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优劣

从技术上来看,电池包的型号、通信、接口、电量等存在差异,不同车型之间无法实现互换。无法实现通用,将会对换电模式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限值。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续航和充电问题。新能源换电模式的选择上一直新闻不断,有政策鼓励、也有电池厂、整车厂商介入,那么新能源换电模式,又有哪些优缺点呢?

节能减排 缩短能量补充时间

换电模式的优势在于,将需要补充电能的车用动力电池,采用集中换电的方式,进行统一充电,可以充分利用晚间的低谷电能,进一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采用换电模式也可以让新能源汽车无须等待充电,实现即换即走。换电工作可以在5分钟之内完成,相比采用充电桩为车辆充电,在时间上大大缩短(常规情况下20%充电至100%至少需60分钟,20%充电至80%至少需要30分钟)。换电模式的出现,将有力改善新能源汽车补充能量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

近两年,在政策上不断鼓励换电模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为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发展提出了纲要:“要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

2021年11月1日《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正式开始实施,规定了电动汽车的安全要求、实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解决了换电模式无标准可依的紧迫问题。

技术不统一 配套需完善

从电池包的稳定性及安全性角度出发,电池包频繁拆卸后,对电池包的耐振动性、接口的稳定性、电池包的涉水性能,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配套的标准来看,现阶段换电标准不统一,换电标准并非完全缺失,动力电池相关的连接器、电池和通信协议等实际上都有相关标准,但在行业内未能达成共识。

换电站的建设暂无具体的标准及相应的指导文件,导致在具体建设、审批及消防验收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

商业模式盈利难

从商业模式上,我们无法找到换电模式的赢利点。通俗的讲,我们可以将换共享电池,只不过这个电池不同于手机充电宝,而是新能源车上使用的动力电池。

共享模式对于我们并不陌生,最常见的当属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那么共享模式的换电站,其赢利点到底在哪里呢?业内人士透漏,建立一个换电站至少500万,不包含后期运维费用。同时换电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价格必然不会太低,大多数的车主表示,应急时会考虑换电,不着急还是晚上回家充,毕竟民用电的5毛钱一度电,相比于快充或者是换电真是白菜价。

换电模式在商业上要实现盈利,才能持久,如果换电模式盈利困难重重,或者找不到盈利点,恐怕将难以为继。

车电一致性监控难

从新能源汽车监控角度出发,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必须要纳入到国家电池溯源管理平台进行管理,其中涉及到的重要的一点就是车电匹配。采用换电模式后,汽车多次更换了电池包,车电匹配如何实现,有待商榷。同时新能源车辆同样需要将数据接入到国家新能源汽车监控平台,而国家平台中电池数据如何接续,如何完成数据的校验也是一个未知数。

对于新能源汽车补贴,虽然退坡了,但是目前依然还是有的,除此外还有地方补贴,运营补贴等等。补贴审核时,车电匹配将如何?是否会出现电池包A,1月份审核在1号车上,2月份审核电池包在2号车上这样的情况发生?

用户使用习惯培养难

从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和操作意识上,大多数用户都不会精心管理租借来的动力电池。这就好比大多数人都不会很好的管理扫码租来的共享汽车。”车辆电量很低了,但是还能开,反正车不是我自己的,我就继续开“,车辆因此在欠电状态下继续行驶。车载动力电池始终处于浅充深放的状态,长此以往动力电池衰减加速,寿命变短。

以上例子屡见不鲜,同样也可以想象当换电模式发展开来后将会有一些不良现象。比如有涉水路段,可能会有车主因为强行涉水;比如动力电池电量过低,车主依然强行行驶等。这将导致动力电池后续维护成本及难度的加大。

终端用户顾虑多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屡见不鲜。发生自燃后用户如何维权,找车厂还是换电站?二者会不会推诿扯皮?用户维权是否会遇到障碍?

换电模式是否会影响车辆质保期呢?通常乘用车的动力电池质保期为5年20万公里,那么如果采用了换电模式后,质保期又该如何呢?动力电池的保养及维护是否全部就交给了换电站呢?

对于液冷的动力电池在换电过程中造成的冷却液损失要如何计算,是否会有额外的费用,是否需要用户承担。

综合来说,要发展换电任重而道远,技术标准统一的同时,还应制定完善的用户使用管理规程,避免用户违规使用动力电池,培养用户良好的使用习惯,同时也应在质保政策上及宣传上制定策略,打消终端用户顾虑,最终实现商业模式上的盈利才能长久。

2022-02-12

202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