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被曝强制升级“锁电”,续航直降15%,靠坑用户避自燃?

最近几日,各大网站突然涌现了大量关于威马汽车的投诉。内容也都大同小异,说元旦前后,威马以服务车主、检查车辆,并且赠送200元京东卡的“名义”,偷偷给用户进行了电池系统“升级”。

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所谓升级之后的车辆,续航出现了大幅下降。大家普遍反馈,升级前还能跑350km左右,升级后300km都跑不到了,严重的甚至续航跌了近100km。

还有一位车主是歌手,专门为这件事创作了一首歌,叫《200块就把我骗了》,非常详细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大家感兴趣可以去搜一下。

不过相信大家更关心的是,威马到底对用户的车辆做了什么?它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容功夫汽车给大家剖析一下。

(1)“锁电”的秘密,防止电池“过充”?

其实威马所谓的“升级”,就是做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那就是“锁电”。何谓“锁电”呢,比如电池的总容量充满是100%,通过BMS电池管理系统的控制,只让它充到95%,再充就充不进去了。

功夫汽车看了一下网友们的描述,原本升级前电池充满的电压应该是407.5V,结果升级之后,普遍电压只有396.5V左右。威马的维权群干脆发布公告,只要大家充电到97%时电压不足400V,充到99%电压不足406V,那就是被锁电了。因为即使动力电池的一致性有所偏差,也绝对不会从407.5V偏差到不到400V。

为什么这个电压数据这么重要呢?大家看一下动力电池的容量单位,是“kWh”,其实就是功率乘以时间。而相同的输出条件下,电池的放电电流和放电时间其实基本是不变的。也就是说,电压降了,电池的容量也就同步下降了。

威马这么干的原因也就出来了,那就是不让用户“充满”。

因为“充满”之后继续充电,对于动力电池的危害其实相当大,很多电池的损害,就是因为在电池满电之后继续对电池进行补电,从而引发了电池内部的链矢反应。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很多混动车型对于电池的设定,都是“浅充浅放”。比如日产最近上市的轩逸e-POWER(配置|询价),它的电池电量就是始终在40%-80%之间波动,本田的i-MMD更加“过分”,会始终保有55%以上的电量,它们通过这种方式大大延长了电池寿命。

但纯电车型没有这个条件,因为它们对于电池的依赖更大。当然,理论上600km的续航,但是固定只让它达到550km,可以有效避免这个问题,但现阶段无疑不会有厂家这么做,它们都是续航550km宣传600km的做法,为了保护电池反向做,那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吗?

因此威马这么做,也是希望通过BMS电池管理系统来调节电池的充电问题,让它尽量不充满,也就不会出现“过充”的现象,这样就能间接保护电池了。但现在的情况是,威马有点顶不住了。

(2)四天烧三辆,威马的电池问题何解?

在去年年末的最后几天,威马搞出了一个大新闻,那就是在2021年12月20日~12月23日的4天时间内,它出现了3起自燃事故。而且这还不是威马第一次密集出现自燃问题,在2020年的10月份,威马同样出现过连续几起自燃事故。

虽然说如今电动车自燃并不算太稀罕的事,但威马作为一家年销量仅4万辆的新势力,它在这方面的“露脸率”实在是太高了。毕竟蔚小理的销量都比它多出一倍多,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更是它的近20倍,也没出现这么多的问题。甚至现在很多人提起威马,第一反应就是自燃。

正因此,威马作为老牌造车新势力,甚至是2019年的新势力销量亚军,至今都没能上市,甚至2021年的销量已经排到了新势力中的第六名。

威马不是没有尝试过解决,但答案是无解。早在2020年,威马连续发生自燃的那会,整个公司上下就对自己的电池供应链进行了检讨。

因为威马自身并不生产电池,它的电池其实都是来自于供应商。但威马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它是新势力中少数既没有与电池厂家深度绑定,又没有走高端路线的车型。蔚来、小鹏、理想们定位高,它们在电池采购上可以投入更多的成本,再加上销量高,话语权自然更足。

而威马虽然有中兴高能、塔菲尔、瑞浦能源以及宁德时代四家供应商,但这几家电池厂家本身的实力不同。比如宁德时代的电池一直供不应求,甚至要求很多厂家签“独家协议”,又能给威马出多少力呢?

所以结果就是,威马的问题频出,但并没有哪个厂家出来“担责”,这笔糊涂账至今仍在延续,并持续蚕食着威马的口碑。

最近厂家做出“锁电”的下策,大概也是这个原因。搞不定供应商,就尝试着去搞定用户。但从结果来看,应该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3)解决自燃问题,友商的做法值得借鉴

电池的安全确实是个大问题,而且现阶段也是很难避免的。威马想解决这个问题,光靠去“约束”用户肯定不行,不妨可以考虑借鉴一下友商的做法。

作为行业老大,其实特斯拉与威马一样,它也不生产电池。最早特斯拉成名,很多人说它的“核心技术”是7000节电池。正是这些密密麻麻五号电池大小的18650充电电池,组成了特斯拉的电池包。

但是特斯拉虽然不生产电池,但它对于电池的管理可是一绝。它可以对单一节电芯进行监控,确保它不会出现过充或者过放,始终保证SOC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除此之外它通过自带的温控系统对电池各部分进行冷却,让电池温度维持在合适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从而实现更长的续航。

不研究电池,研究控制,这绝对是一个思路。当然,其中的技术含量也不小。

再比如广汽埃安,它同样也不生产电池。但它会自主研发电芯配方,确保电芯本身的安全性足够好。其次它将电池的成组打包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推出了一套自己独立的“弹匣电池”技术。这套技术的关键就是将电芯的封装“细格”化,每个“细格”像弹匣一样坚固,即使一个弹匣内部出现问题,也不会导致整个电池包热失控。

这样做虽然看上去“麻烦”,肯定不如直接找供应商买简单。但能保证不出问题,自然也可以作为长远的方案。

再就是可以“学习”比亚迪,它的刀片电池采用了无模组的设计,用磷酸铁锂电芯,做到了类似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又有了磷酸铁锂电池的高安全性,它自燃的可能性更小。

当然,这不是让威马和比亚迪一样去研发电池。比亚迪干这个已经20多年了,威马不可能做得到。但它可以直接采购比亚迪的电池嘛,弗迪电池已经开启了外销。

(4)功夫拍案

总体来说,威马弄出“锁电”的闹剧,实在是因为“烧”怕了。每年搞几出大新闻,简直让上市无限期被推迟。相信威马自己也很无奈。但不面对也是不行的,毕竟电池对于电动车来说太重要了,搞这些小动作,得到的只是口碑的崩塌。

希望威马能够脚踏实地,早日解决电池的安全问题,毕竟还是有很多用户和投资人看好它的。

2022-01-12

202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