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协同攻关,氢能源膜材料研究中心落户上海

记者 | 程迪

编辑 |

1

1月5日,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与氢通新能源的全新战略合作暨氢能源膜材料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在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举行。

未来,双方共同成立的这家氢能源膜材料研究中心将主要进行PBI材料与高温质子交换膜等研发工作。

据了解,PBI即聚苯并咪唑,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经酸掺杂后会产生合适的电导率,非常适合做氢燃料电池中的电解质膜。而PBI电解质膜在利用天然气转化成氢气的环境中,不仅电导率非常高,还能耐受120到500摄氏度的高温以及一氧化碳的污染,使气体的净化过程更加简便,比氛化隔膜更加经济可靠。

高温质子交换膜即HT-PEM,是近两年开始兴起的新兴制氢技术路线。目前,诸如百利坤艾和巴斯夫等国际知名化学公司,都在押注高温质子交换膜路线。

高温质子交换膜路线最大的优点,是电池燃料更容易获取,可以绕过复杂的制氢、储氢和运氢等高成本运营环节,用更简单的设计获得更高能量密度的液体燃料,并能大大减轻车身重量,尤为适合重型卡车运输行业。

此次双方合作,将加速推动氢燃料电池在商用车领域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氢能技术进步和产业链补全,提升国产氢动力核心技术竞争力。

同时,中国汽研新能源汽车中心与氢通新能源还举行了《氢能源技术标准化验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正式启动氢能源行业标准建立。

未来,双方将一同打造一个提供集检测认证、标准体系、数据平台、技术服务、应用推广、产业孵化等服务为一体的氢能动力综合服务平台,为氢能源动力产品的设计、出厂、量产等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聚焦氢能应用,基于安全、绿色、体验三个维度,共同服务氢能产业、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为我国氢能产业化发展保驾护航。

此外,在氢能源技术商业化应用方面,中汽兄弟、中汽数字研究院与氢通新能源还将展开战略合作。三方将基于商用车的重卡等领域,在氢燃料电池的应用场景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商业化试运营测试,共同打造运力平台,力争实现3年5万台的车辆运营规模。

同时,在运营过程中通过收集数据,为未来国内氢能源技术与产品的开发与改进,提供专业支撑,助推氢能源产品的商业化应用落地。为实现氢能企业社会价值、氢能产品销售服务品质及企业客户维护及人、车、货、企的行业化生态圈综合服务平台提供技术和服务保障。

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氢通新能源的全称为氢通(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5月,注册资本10000万人民币。是一家以氢产业链核心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型公司,致力于氢产业核心技术研发、核心零部件材料研发及为客户提供“垂直整合”解决方案。

创始人任亚辉在2016年加入绿驰汽车出任常务副总裁,负责绿驰企业全面经营管理工作。更早之前,他曾在鸿海集团担任高层经营管理多年。

2021年9月,氢通新能源曾与上海交通大学确定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氢能领域深入合作成立技术和产品研发团队。当时,双方主要针对氢能和氢燃料电池的基础和应用技术开展研究,聚焦氢能源材料、核心零部件的开发和工程化研究。

据国际氢能委员会分析,在2050年氢气的消费结构中,43.2%的氢气将被用于交通领域,交通运输业将是未来我国在氢能综合应用中重要的增长点。

来源:界面新闻

2022-01-06

202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