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华为入局,2022年新能源赛道“神仙打架”

  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爆一场,国产化的特斯拉销量快速增长,本土的比亚迪汽车、柳州五菱迎来新一轮爆发期,高端车领域的“蔚/小/理”也都站稳了脚跟。而到了2022年,乘用车的电气化改造进程也将走向深水区,大众/丰田已初步确立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华为/小米均以不同角度相继切入战场,纯电&混动、蓝牌&绿牌的路线之争逐渐白热化。

  ●大众 VS 丰田

大众ID.3:15.9888-17.3888万元

  2021年,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基于MEB电驱平台推出多款纯电汽车,最便宜的ID.3指导价15.99万起,续航430km,30万以内的ID.6系列也实用性拉满。因为是正儿八经的纯电架构,该系列无论产品体验、价格策略都已经明确了其品牌和产品定位,在厂商眼里这是真正打算“走量”的合资车。

上汽奥迪Q5 e-tron:预售40万元起

斯柯达ENYAQ COUPE iV:1月31日首发

  2022年,大众还将继续扩展纯电产品阵容,不光是VW车标,同样源自MEB平台的斯柯达ENYAQ COUPE iV、上汽奥迪Q5 e-tron也会和广大消费者见面,新的“套娃”体系将极大缓解大众汽车在国内的双积分压力。

RAV4荣放(配置|询价)双擎E+:指导价24.88-29.68万元

  和大众一样,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也欠了巨额的新能源负积分,这是源自TNGA架构,但上蓝牌的THS系列混动车解决不了。而随着11月广州车展上丰田bZ4X的亮相,我们也见到了品牌进军纯电汽车市场的决心,该车将成为大众ID.4的最直接竞争对手,另外四款纯电汽车规划,分别定位为小型SUV、紧凑型SUV、中大型SUV以及中型轿车。

丰田BZ系列纯电汽车

丰田Mirai:氢燃料电池车

  因为缺少动力电池供应链,丰田THS系列一直只能以蓝牌车的身份面向市场,这无疑是非常吃亏的。有消息称,丰田计划从比亚迪弗迪电池寻找动力电池供应,可预见的未来,绿牌卡罗拉/凯美瑞/RAV4荣放的产能会进一步提升,也会有更宽裕的降价空间。除此之外,丰田的氢燃料电池技术也走在行业最前列,但现在就押宝该细分领域,不光远水解不了近渴,国产化产业链建立的前期投入也是丰田受不了的,市场不成熟就盲目入场风险很大。

  ●华为 VS 小米

问界M5:预售25万起

  随着12月份问界M5的亮相,华为已经初步确立了未来在乘用车市场的发展路线,通过和东风小康的合作,华为省去了构建乘用车供应链的高成本投入,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自身在数字化出行领域的优势,而这也是搭载鸿蒙系列的问界M5的核心竞争力。

鸿蒙系统+增程式混动

  而在动力系统部分,华为和小康其实都缺少混动架构的技术储备,为强调实用性,该车使用了一台1.5T增程器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折中方案”,虽然处于混动技术鄙视链的最底端,但大部分用户是体会不到其与丰田/比亚迪的差距的。

  小米汽车已于9月1日成立,注册资本10亿人民币,雷军任法人,公司落户北京经开区,主机厂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很显然,小米显然更强调品牌在小米造车中的领导地位,雷军是有自己的主机厂的,不光前期投入更大,也更需要时间沉淀才能见到量产车。

  按照此前规划,2024年,小米品牌首车将在北京经开区下线并实现量产,暂时不清楚是纯电还是混动,也不清楚具体产品定位。个人比较期待的是,雷老板能不能把小米手机的堆料和高性价比特征延续到汽车上,什么骁龙888、4K超清屏幕、X亿像素全景影像啥的。

  ●比亚迪 VS 特斯拉

12月,比亚迪新能源销量90,121辆

  比亚迪、特斯拉、柳州五菱,算是2021年国内市场的新能源“三巨头”,宏光MINIEV的定位比较尴尬,这车确实能解决出行问题,也能缓解双积分压力,但其本身并不具备核心竞争力,起码光靠这一块不挣钱的车不可能让五菱新能源真正变得“能打”。相比之下,还是比亚迪、特斯拉更有长远发展的潜力。

比亚迪DM-i混动系统

  2021年,DM-i系列的火爆引发了自主品牌推绿牌插混的热潮,而作为第一个吃到螃蟹的人,比亚迪也在短期内积累超高的影响力。依托于完整供应链链和硬核技术实力,2022年开始,比亚迪将全面扩展新能源产品阵容,不光王朝系列要实现DM-i全覆盖,海洋网的纯电汽车/混动车,高端品牌的混动越野车也已写入品牌未来三五年的战略规划中。

国产特斯拉Model 3:27.67万元起

  从产品角度来看,特斯拉似乎已经没有多少潜力可以挖掘,降价后的Model 3/Model Y提前透支了品牌溢价,数字技术领域也正在被其他品牌迎头赶上,再加上近几年一直负面缠身,产品角度已经没有多少扩张潜力。

  例如比亚迪的混动技术,丰田的氢燃料电池技术,特斯拉显然对此没啥兴趣,至于自动驾驶,光凭视觉系,不靠激光雷达,特斯拉在该细分领域大概率也不会形成垄断地位。当然,光凭上海工厂现有的产销以及足够特斯拉在国内市场赚得盆满钵满,足够为建厂的对赌协议交差了。

2022-01-05

202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