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宝马:在华二十年,一“马”当先

历史江浪起伏波动,有的赶上时代红利一步步走向巅峰,有的被时代抛弃隐没在一片唏嘘声中。二十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有这样一家生长在中国大陆的合资企业坚持熠熠生辉。

“华晨宝马”,这个让国人亲切而要熟悉的名字,自成立之初,就在中国汽车行业历史发展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燃油车时代,还是新能源时代,华晨宝马总能精准踩在时代的脉搏屹立在行业顶端。

恰逢成立二十年,华晨宝马风姿依旧不减当年。5月18日,宝马集团宣布将加快在沈阳投资扩产,集中发力电动化车型的本土研发、生产和动力电池迭代,深入贯彻落实在华“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

在这份宏伟蓝图中,最引入注目的无非有三点:宝马集团旗下纯电动BMW新时代车型将于2026年在沈阳投产;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全面动工;宝马沈阳研发中心二期扩建项目正式启用。

未来动力总工厂鸟瞰图

正如宝马集团负责企业财务的董事默尔特所说:“在迈向电动化、数字化和循环永续的道路上,我们将继续扩大在华布局、加强合作,积极为中国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新时代车型:真正的智能网联车

何为新时代车型?宝马集团早已给出了答案。

在宝马集团的规划中,新时代车型系列拥有三个特征:完全重新设计的IT和软件架构;全新一代高性能电力驱动系统和电池;贯穿整个车辆生命周期的全新可持续理念。

在宝马集团负责研发的董事韦博凡看来,“真正目标是将其中部分概念引入量产”。他认为,(发布的)BMW Dee数字概念车采用第9代BMW 操作系统,完美契合中国用户需求。同时,新车提供车车载版微信和全时在线导航系统,专为中国用户设计的用户界面,中国专属功能将超过70%。

宝马集团在成功推出纯电动BMW iX3(配置|询价)、i3(配置|询价)之后,将于今年年内推出纯电动BMW iX1,明年推出纯电动BMW i5。同时,2025年下半年开始投产新世代车型,在随后的24个月内将有至少6款新世代车型实现量产,包括一款运动型多功能车(SAV)和一款BMW 3系所在细分市场的纯电轿车。

通过新世代车型,宝马正在掀开新的篇章。新一代电芯的能量密度将提升超过20%,续航里程提升30%,充电速度提升30%。这将是真正的智能网联车,搭载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完全契合中国市场需求。

不过,想要顺利推出新时代车型,离不开各个产业链端的共同协调努力。无论是动力电池,亦或是智能网联技术,离不开工厂生产、研发和设计团队等不同环节。

动力电池:拒绝卡脖子,宝马两手抓

站在市场的角度,宝马集团并非一味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是采取了合作、自研两手准备。

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于2017年开业,是宝马集团在德国以外首个拥有完整电池装备能力的电池中心,使得宝马成为首个在华设立动力电池中心的豪华汽车品牌。在此之前,宝马集团已经完成五代动力电池更迭。

本次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动工,总投资100亿元,规划面积24万平方米,是现有动力电池生产面积的5倍。同时,新项目落成之后,将创造2000个新工作岗位,为沈阳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表示:“投资100亿元用于扩大沈阳生产基地的动力电池生产规模,这是宝马在中国加速电动化的关键一步。”

除了自研开放动力电池,宝马集团也在试图摸索更为多元的方式。毕竟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心脏”占据着整车40%的成本,价格昂贵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为避免承担“卡脖子”风险,去年,宝马集团先后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和远景动力签订了百亿欧元的动力电池需求合同。这三家中国电池企业将在欧洲、北美和欧洲健身五座工厂,拓展国际业务。

这其中,宁德时代“占大头”,占据着全球近一半的市场份额,亿纬锂能和远景动力紧随其后,两家加起来的市场份额能够超过10%。宝马集团明白,车企想要在未来占据主动地位,就必须掌控行业上中游端。

伴随着宝马和沈阳新能源产业的提速,采埃孚、亿纬锂能等知名企业正加快入驻沈阳的步伐,配套宝马新能源车型。将来,这一产业链有望进一步延长到动力电池正负极、电解液、隔膜等专业领域。

除此之外,宝马还将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开发应用先进技术和商业模式,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共同推动产业升级。比如,宝马在去年与中国伙伴合作,就建立了豪华车品牌的首个动力电池闭环回收。

不止供电足,更要技术硬

去年6月,宝马集团就宣布BMW iFACTORY将应用在宝马集团全球所有工厂中,包括沈阳的三个整车工厂和一个动力总成工厂。

作为宝马集团对于未来汽车生产的总体规划,BMW iFACTORY确定了集团工厂和生产技术的未来方向,并为电动时代的生产网络转型提供一种全球化解决方式。

同一时期,德国宝马集团在沈阳建设的新工厂“里达工厂”正式开业。该项目斥资150亿元人民币,不仅是宝马在中国市场最大的单笔投资,更是宝马全球第一座“精益、绿色、数字化”的BMW iFACTORY工厂。

处在智能化的下半场,宝马集团将先进科技带到了沈阳生产基地。

宝马沈阳研发中心自2013年成立以来就聚焦电动化技术开发和产品国产化标定及验证,至今已有10年历史。活动当天,华晨宝马宣布沈阳研发中心二期扩建项目正式启用。该设施包括19个新的实验室,其中17个专门用于测试新能源车,进一步强化了宝马本地化新能源车全流程开发和验证能力。

沈阳研发中心二期

与此同时,正在建设的BMW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在秉承BMW iFACTORY生产战略的同时,在设计之初就进行全面虚拟化设计,在建设阶段就实现产品、生产和供应链数据的对接和协同。在活动现场,这座仿真数字工厂已经呈现在人们眼前。

宝马集团顺势推出的人工智能平台——代号“灯塔”,将作为“超级大脑”为宝马在国内的所有生产和运营提供数字赋能。针对业务部门需要的应用场景,宝马的数字化团队可以在“灯塔”平台上进行开发。未来,“灯塔”平台还将加入更多技术模块,生成式AI、区块链、量子计算、多模态融合等将成为重点关注的技术方向。

风雨走过二十载,将生机带到国内

面向未来,华晨宝马将在宝马集团全力以赴电动化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自2003年双方正式牵手以来,至今已走过二十个春秋。在这段岁月里,华晨宝马创造的成绩有目共睹。

2015年1月,华晨宝马第一百万辆宝马汽车成功下线;2018年1月,华晨宝马第二百万辆宝马汽车成功下线;时隔五年后,2023年2月,一辆全新纯电动BMW i3 eDrive40L驶下,华晨宝马终于达成了五百万的下线目标。

“这一引人瞩目的里程碑再次突显了沈阳生产基地在宝马集团成功发展中做出的重要贡献。”宝马集团负责生产的董事诺德科沃奇博士表示,“作为BMW iFACTORY战略的先进范例,沈阳生产基地已经为电动化做好了充分准备,并将在未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1994年宝马集团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但华晨宝马无疑是其最动人的篇章。自2010年以来,华晨宝马就已经在沈阳生产基地,累计投资近1000亿元,年产能达到83万辆。

高效的投资也为沈阳当地带来巨大的效益回报。2022年,华晨宝马在全国的零部件采购额超730亿元,其中60%来自辽宁。与此同时,华晨宝马连续17年保持沈阳市最大纳税企业,2022年税收贡献更是高达485亿元。

截至今年一季度,宝马在中国的业务实体为超过30000人提供了高质量就业机会,其中有近26000人在华晨宝马工作。同时,华晨宝马还对职业教育的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100万元,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带到中国。

为此,华晨宝马通过广泛的院校合作项目与中国的年轻人一起创想未来。比如,华晨宝马连续两年举办“黑客松”在线编程大赛,吸引全国超过70所大学的大学生参与,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汽车工业场景。

不止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华晨宝马为员工提供大量面向未来汽车生产的培训,已有超过8000名员工接受了电动化相关作业培训。其中,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新增的2000多个工作岗位,约半数由发动机生产员工是通过技能转岗担任。

此外,宝马集团在中国设立了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和创新网络,分布在北京、上海、沈阳和南京,并与众多中国科技公司及电动化核心企业深入合作,在上海联合设立创新孵化基地,共建共创未来出行新生态。

产业链层面,华晨宝马不仅是中德(沈阳)装备制造产业园和大东汽车城两大产业集聚平台的重要成员,也是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委员会的发起者之一。在华晨宝马全国430多家零部件供应商中,超过120家位于辽宁,近100家扎根在沈阳。

可以看到,基于长远的规划和责任感,宝马集团从供应链到所有产品,都在践行“家在中国”的准则,而非一句简单的口号。

2023-05-19

2023-05-19